第十三章 力保忠良,瓦岗裂痕
秦琼的骑兵队在城外三十里处追上了徐世积一行。
彼时徐世积正带着十余个亲信且战且退,身上的布袍被鲜血浸透,左臂中了一箭,箭头还嵌在骨头上。追杀的瓦岗军有五十余人,为首的将领挥舞着长槊,正是李密的心腹裴仁基。
“徐世积,你这叛徒,还不束手就擒!”裴仁基的长槊直逼徐世积后心。
千钧一发之际,马蹄声如雷贯耳。秦琼一马当先,手中双锏舞得风雨不透,“铛”的一声架住长槊,大喝:“裴仁基,休伤我友!”
三十名“土豆军”骑兵紧随其后,刀光如织,瞬间将瓦岗追兵冲得七零八落。秦琼的锏法刚猛无俦,三两下就将裴仁基打落马下,喝令士兵:“留活口!”
徐世积见是秦琼,紧绷的神经骤然一松,眼前一黑栽倒马下。
当徐世积被抬进县城时,李阳正在县衙门口等候。看着他苍白如纸的脸,李阳立刻让人去请孙老,又对秦琼道:“把裴仁基带上来。”
裴仁基被捆着押进来,梗着脖子骂:“李阳!你敢包庇瓦岗叛徒,就不怕魏公大军踏平你这弹丸之地?”
“叛徒?”李阳冷笑,“翟让对李密有知遇之恩,他却恩将仇报,到底谁是叛徒?”他转向房玄龄,“取纸笔来,让裴将军‘亲眼’看看,李密是如何勾结突厥,想借他们之手吞并我县城的。”
房玄龄心领神会,当场写下一封“密信”,模仿李密的笔迹,内容赫然是与突厥约定“共分中原”。李阳将信扔到裴仁基面前:“你以为李密真心待你?他连翟让都能杀,将来你也难逃兔死狗烹的下场!”
裴仁基看着信,脸色由红转白。他虽是李密心腹,却也知道李密多疑狠辣,心里本就发虚,此刻被李阳一诈,竟信了七八分。
“你……你想怎样?”
“很简单。”李阳道,“回去告诉李密,徐世积在我这很安全。他若敢来犯,我就将这‘密信’公之于天下,让天下人看看他勾结外族的嘴脸!”
裴仁基被这话镇住,半晌说不出话。李阳让人松了他的绑,扔给他一匹马:“滚吧。下次再敢来,就没这么好运了。”
裴仁基翻身上马,回头看了眼紧闭的城门,调转马头疾驰而去。
送走裴仁基,李阳立刻去看徐世积。孙老刚给他取出箭头,正在包扎伤口。徐世积见了李阳,挣扎着想起身,被李阳按住:“长史安心养伤,有我在,没人能动你。”
徐世积眼眶微红:“李堡主的恩情,世积没齿难忘。只是……连累你了。”
“说什么连累。”李阳递过一杯温水,“瓦岗内乱,本就不是你的错。倒是你,接下来有何打算?”
徐世积沉默片刻,苦笑道:“瓦岗已不是昔日的瓦岗,我也无处可去了。若堡主不弃,世积愿留下效命。”
【叮!招募到顶级将领徐世积!民心值+2000!奖励:《行军布阵大全》x1,精铁千斤】
李阳大喜过望,连忙扶起他:“有长史相助,如虎添翼!从今日起,你便是我军军师,与房先生共掌谋略。”
徐世积慨然应允。有了他和房玄龄这两位“贞观名相”辅佐,李阳如虎添翼,对未来的规划也更加清晰。
接下来的日子,县城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徐世积带来的瓦岗军旧部多是百战老兵,极大地充实了“土豆军”的战力;秦琼和徐世积联手训练军队,将《行军布阵大全》里的阵法融入日常操练,“土豆军”的战斗力一日千里。
房玄龄则主持修订律法,将“按人头分地”“军功授田”等政策制度化,还开设了“讲武堂”,选拔有潜力的士兵学习兵法谋略。
苏婉儿的“土豆券”制度也推广开来,甚至流通到了邻近的郡县。她还根据徐世积的建议,建立了“军属优抚制度”——士兵战死或受伤,其家人可获得额外的土豆和土地,极大地提升了军队的士气。
这天,李阳在讲武堂观看士兵演练新阵法,只见徐世积指挥的步兵方阵进退有度,与秦琼的骑兵队配合默契,不禁赞道:“有两位将军在,何愁天下不定?”
房玄龄在一旁笑道:“堡主说笑了,天下未定,咱们还需步步为营。”他指着地图,“李密杀翟让后,瓦岗军元气大伤,短时间内不会来犯。倒是北方的突厥,最近动作频频,怕是在觊觎中原。”
李阳点头:“我让赵三去突厥边境探查了,算算日子也该回来了。”
话音刚落,就见赵三风尘仆仆地跑进来,脸上带着惊慌:“李大哥,不好了!突厥可汗派他弟弟阿史那思摩统兵三万,号称‘助隋平叛’,实则想趁机南下,已经快到州府了!”
“三万?”李阳倒吸一口凉气,“魏征参军呢?他就没做防备?”
“魏参军想抵抗,却被州府里的投降派掣肘,说是‘不可与突厥为敌’。”赵三急道,“如今州府大乱,不少官员都带着家眷往咱们这边跑了!”
李阳当机立断:“秦将军,你带骑兵队去接应魏征参军和逃难的百姓;徐长史、房先生,随我去城墙上商议对策!”
城墙上,众人围着地图展开讨论。徐世积指着突厥大军的进军路线:“他们若想南下,必经咱们县城。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只要咱们守住县城,就能挡住他们的去路。”
“三万对咱们这五千兵马,兵力悬殊啊。”房玄龄忧心忡忡,“而且突厥骑兵机动性强,咱们的骑兵只有三百,怕是难以抵挡。”
李阳看向城外新修的防御工事——护城河已挖宽至三丈,城墙加高加厚,还布置了十架改良版的投石机和数十架弩箭车。
“硬拼肯定不行。”他沉吟道,“得用计。”他看向徐世积,“长史熟悉突厥战法,可有良策?”
徐世积眼中闪过精光:“突厥虽强,却各部林立,阿史那思摩未必能完全掌控。咱们可以派人去离间各部,再设下埋伏,挫其锐气。”
房玄龄补充道:“还可以坚壁清野,将城外的百姓和粮草迁入城内,不给突厥留下任何补给。”
李阳点点头,当即分工:秦琼负责接应百姓和布防;徐世积负责制定伏击计划;房玄龄负责统筹后勤;苏婉儿则带领妇孺加固城防、准备伤药。
安排妥当后,李阳站在城墙最高处,望着远方。突厥大军压境,这是他穿越以来面临的最大挑战,也是最好的机会——只要能击退突厥,他的名声将响彻中原,到时候,归顺者必将络绎不绝。
苏婉儿端着一碗热汤走来,递给李阳:“李大哥,天凉,喝点热的暖暖身子。”
李阳接过汤碗,看着她冻得发红的鼻尖,忍不住将自己的披风解下来给她披上:“别太累了,注意身子。”
苏婉儿脸一红,却没有拒绝,轻声道:“李大哥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也会管好后勤,绝不让你和将士们分心。”
李阳看着她坚定的眼神,心中涌起暖流。有这样一群人在身边,再大的风浪,他也有信心闯过去。
三日后,突厥大军抵达县城外。黑压压的骑兵漫山遍野,旗帜如林,气势骇人。阿史那思摩在阵前喊话,让李阳“献城投降,可保全城百姓性命”。
李阳站在城墙上,高声回应:“想进城?先问问我手中的刀,问问这满城的百姓答不答应!”
城墙上的“土豆军”齐声呐喊,声震云霄。突厥骑兵被这气势震慑,竟一时不敢进攻。
李阳知道,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他握紧了腰间的长刀,目光锐利如鹰——这一战,他不仅要赢,还要赢得漂亮,让天下人都知道,他李阳,有能力守护这片土地,有能力在这乱世中,撑起一片朗朗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