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历1908年5月12日,一则消息传到总督府,瞬间震惊了整个四川官场,1908年5月10日,皇帝驾崩,1908年5月11日太后驾崩,由醇亲王嫡子溥杰继承大统,改年号为宣统,由醇亲王担任摄政王,调张洞之和袁项城进京担任军机大臣,辅佐军务。
中央大的变动瞬间挑动了无数人的心弦,新上任的军机大臣到底会如何行事,下一步的部署会如何安排,又会做哪些调整,都是这些地方大员关注的事情。
市井乡间的百姓只会把皇帝和太后在两天内相继去世作为茶余饭后的一抹谈资,津津乐道其中所隐藏的惊天阴谋,到底是皇太后下令处死皇上呢?还是皇太后身边的人不安分,假借皇太后的命令,然后做成既定事实呢?但是皇太后恰恰死于皇帝驾崩后第二天,不由得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
而地方和中央的重臣们则是关注于以后的事情,逝者已逝,既然是既定事实,那就不是他们该考虑的事情了,未来的路该如何走,在这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中央虽然说已经丧失了一部分对于地方的控制权,尤其是随着科举考试的取消,这些年来地方官员的任职基本都是由总督做主,所以林克勤才能肆意地进行官员的调整,整个四川衙门也就剩了个布政司布政使当吉祥物,但是毕竟现在朝廷还站着大义的名声。下一步朝廷要是突然抽什么风,安排什么不切实际的任务,该如何应对,都是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事情,四川开发委员会委员会议正式开启。
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四川开发委员会委员制度不断完善,除了之前确定六位常务委员外,国防军推荐徐承乾和林克武任职正式委员,而行政院推荐十五位部长和两位新设市的市长任职正式委员,纪律委员会推荐了副委员长赵长青任职正式委员,至此,四川开发委员会成为了由六名常务委员和二十名正式委员组成的决策机构。可以说,目前四川开发委员会已经完成了政权体系的初步构建,这个草创机构正在一步步完善,下一步,四川议院将在明年正式在工人、农民、商人、学者和政务员等各阶层中选拔,不断完善这个政治组织。
5月15日,这二十六名委员再次相聚一堂,就是为了这次突发事件。
此次特别会议由林克勤主持,分析下一步的发展方案。
“咱们这次会议的召开就是讨论一下关于朝廷的变动对于我们下一步安排的影响,下面就由廖冠华同志为大家介绍一下相关的情况吧。”
廖冠华拿出来最新的情报:“根据军事情报局提供的最新情报显示,目前的京城可谓是风起云涌。虽然说此次权力交接看似风平浪静,但是现在的格局就像冰面一样,随时都会破裂。目前京城上层的势力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以满人为代表的传统势力,代表人物是庆亲王和醇亲王两位实权王爷,另一方面是新型的洋务势力,代表人物是新任军机大臣,以前的南北洋大臣张洞之和袁项城。至于这两派的关系嘛,可以说是水火不相容。”
夔州市市长岳山由于久在地方,对于朝廷的形势并不是很上心,就问道:“没有重归于好的可能吗?”
廖冠华解释道:“军事情报局的结论是几乎不可能。原因就在于两者是积怨已久,尤其是醇亲王和袁项城,醇亲王是上任皇帝的亲弟弟,上任皇帝由于袁项城的出卖被幽禁达十年之久,梁子在那个时候就结下了。之后在朝廷新政改革的时候,醇亲王向多任命自己的几个兄弟,而袁项城则是主要推荐庆亲王和北洋的人,两者发生了一场大的冲突,都动枪了,只不过最后被太后强压下来。不过随着新皇登基后的第一次朝会的不断邻近,军事情报局京城分处也在不断打听最新的情况。”
秦维刚则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我看那,代表人物就两个,醇亲王和袁项城,一个是摄政王大臣,当今皇帝的亲生父亲,从大义上就站住了脚,又处于壮年时期,当年委员长进京还给他袁某人做了一个局,这位亲王更是手握一支禁卫镇,那是狂的没边了,而袁项城呢,手握整个东部最精锐的北洋势力,北洋六镇更是目前唯一可以与我军进行抗衡的武装力量,背靠北洋,手握重拳,这位枭雄那可是急于收权的摄政王大臣的眼中钉和肉中刺了。至于那两位老人家,就是看在他们稳重的份上来给各方一个缓冲垫。”
众人在听了秦维刚的分析后也是纷纷点头表示认可。
林克勤则是预测道:“基于目前的客观事实来看,第一次朝会不吵个狗血临头那就有鬼了。我估计醇亲王和张洞之两位老臣都要夹在缝隙里做人了,难喽!从短期来看,我估计朝廷还是醇亲王的基本盘,我估计半年内醇亲王就可能把整个朝廷变成一言堂。至于这位袁大人,就看他能不能安稳退下来了,能退下来就可以学习当一条隐龙了。”
徐虎则是不解地问道:“难道这位袁大人背靠北洋六镇也有如此大的风险吗?”
林克勤则是解释道:“天下太平,海晏河清,北洋六镇有什么用处吗?再说了,北洋六镇就没有一个在京师附近,而他醇王爷的禁卫镇可就在京城里面窝着呢,他袁某人要想脱困,不费一番手段是不行的。”
“是啊,情报里都说了这位王爷可不和庆王爷一样,庆王爷只是贪婪而已,手段还是有一些的,而且善于在规则内办事,不会是个定时炸弹,但是这位醇王爷可就不一样了,和他的哥哥一样,年轻爱冲动,不太喜爱洋务,做事充满理想化的风格,认为只要旨意下达这任务就算完成了大半了,谁也不好猜他下一步要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