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临港新区,原“鑫隆化工厂”旧址。巨大的挖掘机轰鸣着,钢铁巨臂撕开被污染物浸透的焦黑土层。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化学残留气味,混合着海风的咸腥。穿着厚重防护服的环保工程人员如同白色的蚂蚁,在巨大的污染处理池旁忙碌。这里是“深海钟摆”案污染治理的核心战场,也是赔偿金优先注入的示范工程。
张宇站在临时搭建的工程指挥台上,眉头紧锁。他手中的平板显示着最新的污染监测数据:核心区域土壤及地下水中的GR-7毒素及次生冰晶载体浓度虽在缓慢下降,但下降曲线在最近一周出现了异常的平台期,甚至部分点位有微弱反弹。工程总工擦着汗解释:“张检,深层土壤和基岩裂隙里的污染物渗透比预想的顽固,吸附降解材料消耗量远超设计…”
“不是材料问题。”一个清冷而略显虚弱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张宇回头。李晴站在不远处,穿着宽松的便服,左臂包裹在不起眼的黑色抑能护臂中。她的脸色依旧苍白,但眼神锐利如初,甚至更添了一份沉静的穿透力。她拒绝了轮椅,一步步走到指挥台边缘,目光扫过下方翻涌着灰绿色药液的巨大处理池。
“深层吸附受阻…是因为下面有东西。”李晴抬起未受伤的右手,指尖无意识地虚点向污染处理池下方某片区域。“‘秩序’的残渣…不甘心被分解。它们在…共鸣。”
张宇心头一凛。李晴对“秩序”残留的感知,是任何仪器都无法替代的活体探测器。“具体位置?强度?”
李晴闭上眼,左手护臂下的疤痕传来一阵熟悉的、冰冷而粘稠的悸动。她将意识沉入那片感知,如同检察官审视一份布满涂改痕迹的证词。混乱的工程噪音、化学药剂的刺鼻、泥土的腥气…这些现实的背景音被她的意识过滤。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其微弱、却带着顽固秩序感的低频振动,如同深埋地底的、坏掉的钟表齿轮在徒劳转动。源头…就在处理池东南角下方,深度约十五米处!
“东南角,十五米深。强度…微弱但持续。像…心跳。”李晴睁开眼,声音带着一丝疲惫的沙哑,额角渗出细密的冷汗。每一次深度感知,都是对疤痕能量的一次牵引,也是对身体的一次透支。
“标记位置!上地质雷达和深孔采样!”张宇立刻下令。工程队迅速行动。地质雷达扫描显示,李晴所指区域下方存在一个不规则的金属空腔!深孔钻探取出的岩芯样本,在紫外灯下,赫然显现出蓝紫色的荧光纹路——与当年“冰蓝天使”纹身贴的夜光涂层同源!更关键的是,样本检测出微量的、与李晴体内银灰色微晶高度同源的金属同位素异常!
这不是天然地质构造!这是一个被刻意掩埋的、与“钟摆”毒素生产或早期实验相关的废弃设施!其内部残留的秩序场能量和共生微晶,正在干扰地表治理工程的化学降解过程!
“暂停该区域施工!调集防化分队进行安全评估和遗迹发掘!”张宇的命令斩钉截铁。李晴的“直觉”,再次撕开了污染治理表象下的罪恶伤疤。
与此同时,海东市检察院网信办。技术员小刘正对诺瓦崩溃后遗留的全球数据碎片进行最后的“淘金”。在一个被标记为“已清理”的次级备份服务器镜像中,他捕捉到一串极其隐蔽的、非标准协议的数据流“幽灵”。
“张检!有发现!”小刘的声音带着兴奋,“一段被多重跳转和加密的残留日志!发送时间就在诺瓦核心崩溃前半小时!接收方…指向一个位于开曼群岛的匿名加密数据保险库!日志内容残缺,但关键词包括:‘净化协议b’、‘生态补偿’、‘自然分解可行性报告’…”
“‘自然分解可行性报告’?”张宇立刻联想到污染治理工程的异常停滞,“调取工程指挥部所有与污染物降解技术方案、材料采购、监测报告相关的邮件、审批记录!特别是涉及国际环保顾问公司‘绿洲生态’的部分!”
绿洲生态,正是承接本次污染治理核心技术方案的国际“权威”机构,由诺瓦赔偿金支付聘请。
调查结果令人心寒:
绿洲生态提交的《GR-7次生污染物“自然降解”加速可行性报告》中,关键数据存在明显人为修饰痕迹,夸大了某种特定菌群在自然条件下的降解效率。
而该菌群培养液的主要供应商,是一家名为“新生代生物”的小公司。其注册法人是空壳,实际注资来源层层穿透,最终指向一个与诺瓦某前董事私人基金关联的离岸账户!
更关键的是,工程中大量使用的、声称能增强“自然降解”的“生物活性催化酶”,其成分检测显示,含有微量的、能促进银灰色共生微晶稳定的稀有金属络合物!这非但不能加速污染物分解,反而可能促进其长期稳定残留!
“生态补偿”的华丽外衣下,隐藏的是延缓治理、维持污染物稳定(甚至可能为未来某种“回收”铺路)的阴谋!诺瓦的幽灵,试图通过“合法”的商业合同和“科学”报告,在污染治理的进程中埋下慢性毒药,延续其罪恶的影响力!
“立刻终止与绿洲生态的合同!查封‘新生代生物’!逮捕其实际控制人!以涉嫌污染环境罪(共犯)、商业欺诈罪、洗钱罪立案!”张宇的怒火在冰冷的法律条文下燃烧。资本的黑手,连土壤修复都不放过。
塘湾村临时安置点。板房内弥漫着消毒水的气味。陈大海正笨拙地给孙子陈小海喂药。陈小海身上的蓝斑已经淡化许多,但身体依旧虚弱,眼神少了孩童的灵动,多了一丝过早经历磨难的沉静。他偶尔会无意识地抚摸自己的手臂,那里曾经布满死亡的印记。
“爷爷,海…什么时候能回去?”陈小海小声问,眼睛看向窗外灰蒙蒙的海岸线。
陈大海手一抖,药汁洒出一点。他强笑着抹去:“快了,快了…政府不是在治嘛,还有李检察官他们盯着呢…” 他瞥见桌上那份《污染区域渔民转产技能培训方案》,上面罗列着物流分拣、社区保洁、商场保安等选项,心头涌起一阵苦涩。离开了船和海,他们这些世代渔民,还能是什么?
敲门声响起。林薇检察官带着一位农业专家站在门口,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陈叔,小海,没打扰吧?这位是省农科院的刘教授,搞盐碱地和滩涂生态农业的专家。”
刘教授拿出平板,展示着耐盐碱作物和生态养殖的图片:“陈老哥,临港那边清出来的污染较轻的滩涂,经过特殊改良,可以尝试种这种海芦笋,或者养点耐性强的贝类。虽然跟出海不能比,但也是个生计,关键是…守着海。”
陈大海浑浊的眼睛亮起一丝微光,拉着刘教授急切地问着细节。陈小海也好奇地凑过去看那些绿油油的植物图片。林薇看着这一幕,心中稍慰。司法追索之外,为这些被连根拔起的人寻找新的“锚点”,同样重要。
深夜。海东市局物证科深处。法医秦明在绝对安全的隔离操作间内,借助机械臂,小心翼翼地处理着从污染工地地下空腔发掘出的第一批金属残骸。残骸表面覆盖着厚厚的蓝紫色结晶物。高精度光谱仪扫描着结晶下的金属表面。
突然,一行极其微小、被腐蚀得几乎难以辨认的蚀刻字符,在增强图像下显现出来:
project Lazarus - batch 0618 - qc Failed
“拉撒路项目…批次0618…质检失败…” 秦明喃喃念出,一股寒意顺着脊椎爬升。0618!周小舟的编号!王小磊身上的十字架数字!这个被掩埋的设施,与当年的受害者直接相关!“拉撒路”(圣经中死而复生的人)…诺瓦在早期,就在利用受害者进行某种可怕的“复活”实验?!这些残骸和污染物,就是实验失败的遗骸?
他立刻将发现同步给张宇和李晴。
李晴独自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城市稀疏的灯火。左臂护臂下的疤痕传来一阵冰冷而熟悉的悸动,与秦明传来的“0618”字符产生着诡异的共鸣。地下挖出的不仅是残骸,是更深、更黑暗的旧账。而“绿洲生态”的伪善报告,则是新账。
张宇推门进来,脸色凝重:“国际刑警通报,那个开曼群岛的加密数据保险库,刚刚被检测到一次极其短暂的数据访问痕迹,访问者使用了…诺瓦前首席科学家的生物密钥残码!‘净化协议b’的数据,可能被取走了!”
旧的幽灵未散,新的风暴已在数据深渊中酝酿。李晴转身,护臂下的手指轻轻拂过冰凉的窗玻璃。
“看来,”她的声音平静无波,却带着千钧之力,“深海的回响,远未平息。张检,我们该去会会那位‘绿洲生态’的负责人了。淤泥之下,该见见阳光了。”
她拿起桌上那份被标注得密密麻麻的《“绿洲生态”技术欺诈及关联洗钱初步证据链梳理报告》。检察官的锋刃,再次指向阳光下的阴影与数据中的幽灵。第一百章不是终点,而是新卷宗的扉页。塘湾村的废墟上,新芽萌发,但滋养它的土壤里,依然混杂着需要彻底清算的毒与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