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扑通一声倒在地上,瞳孔收缩,浑身颤抖,额头直冒冷汗。
陈平刚刚说的话,现在还回响在他的脑海里。
难道自己真的做错了吗?
大明宝钞非但无法改变大明现状,反而还会让大明万劫不复?
大明宝钞是错,重农抑商也是错,咱究竟做对了什么?
朱标和朱棣吓了一跳,赶忙将朱元璋搀扶起来。
哪知朱元璋猛地伸过手一把抓住朱标的衣襟,将对方拽到自己面前,声音急切,带着几分歇斯底里:
“标儿!大明宝钞发行至今可是有出过陈平所言情况?”
“没有,儿臣并未听闻有此等事情发生啊!”
朱标也是担心朱元璋气出个好歹来,连忙开口回答,只是言语之中还带着几分犹豫:
“只是正如同陈先生所言,任何的政令改革一层层实行,到了最后出现大变样也毫不稀奇,儿臣也无法确定如今的大明宝钞究竟怎么样了。”
起先朱元璋还稍稍松了口气,可听到朱标后续所说的话后,又不免开始紧张起来。
这要是真的,大明宝钞不仅会沦为废纸还会遗毒后世,这可如何是好啊!
一旁的朱棣总算这一年来没有白在陈平这里听课,赶忙在一旁建言道:
“父皇,陈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叫作实践出真知,任何事情都不要妄下定论。”
“无论是先生所说,还是朝堂所见,都不是咱们亲眼看到的情况,亲自得出的结论。”
“大明宝钞的具体情况,还得调查一番,才能确定是否属实。”
朱元璋这时候已经顺直了气,闻言点点头,但眼中还残留着惊魂未定的神色:
“此事关系重大,哪怕是锦衣卫去调查咱也难以放心了。”
“父皇,那不如我们微服私访,到京城亲眼看看大明宝钞是如何在百姓之间流通的!到时候真相自然呈现在我们眼前!”
朱棣赶忙开口提议。
“此计甚好,就依你之言去做,等到讲课结束,我们立马动身。”
朱元璋这才露出满意神色,可言语之中还是能感受的到他心中的迫切。
一旁的朱标稍稍松了口气,可眼中还是闪过几分忧虑之色。
虽然还没有亲眼去探访,可只要稍稍回想这些年父皇安排的大明宝钞诸多事宜,他自己都能想到诸多漏洞之处。
可想而知,其中必定是存在隐患的。
现在要验证的,就是这隐患究竟有没有大到陈平说的那么夸张。
这一边,诏狱“讲堂”。
陈平为朱雄英详细讲解了一番大明宝钞的坏处,以及货币体系崩溃的种种恶劣后果。
小家伙听的眼睛都蒙圈了。
自己才刚刚开始学怎么当好皇帝,怎么听先生之言,大明好似都处在灭亡的边缘,马上要展开“救亡图存”似的。
“你也不必太过忧虑。”
看着开始慌张的小胖子,陈平开口安慰道:
“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发展阶段必然出现的一个重要过程,代表着的是国家信用体系的建立,大明能够发行大明宝钞,代表有这个存在基础,只是你们还没有摸索出其中符合逻辑且不会贬值的运行方式。”
朱雄英和墙后的朱家父子眼睛顿时一亮。
“还请先生教我!”朱雄英。
“呵呵,今天的课就到此为止吧,此事不急,你先回去好好思考。最好是亲眼了解大明宝钞的现状,自己想想有无破解之法,明天上课的时候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
朱雄英心事重重的走出诏狱,结果一抬头,却发现爷爷朱元璋、父亲朱标、四叔朱棣都站在自己面前。
朱雄英自然没有隐瞒,将陈平讲给自己的内容一五一十的说了。
朱元璋佯装点头,借驴下坡说道:
“既然先生说了要让你看看大明宝钞的实际流通情况,那我们就趁着今天有空,一起去市集逛逛如何。”
朱雄英心事重重的点头,他才四岁,可身在皇家,纵然有些小孩心性,可心智早熟,知道如果陈平所言为真,那大明真就危险了。
当下朱元璋一行四人就直奔京城市集而去,看似是四个人,但是沿途都有外套布衣,内穿飞鱼服的锦衣卫们保驾护航,排除一切不确定因素,确保他们的安全。
至于他们的穿着,本来进入诏狱就是一件极为低调的事情,他们本就没有穿的多么高调,也就无须换装了。
一到市集,商贩们的叫卖声、谈话声,外加一些鸡鸭牲畜的叫唤声,此起彼伏,鼻尖能嗅到臭的、香的混杂在一起的味道。
一眼望去,人来人往,络绎不绝,一派繁荣景象。
看见这一幕,朱元璋心中稍稍感到安慰,至少看样子老百姓们好似过的不错。
很快一行人就遇到自己的第一个摊位,烧饼摊。
刚刚出炉的烧饼还冒着热气,属于谷物的香味跟着热气升腾而起,牵动着来来往往行人的味蕾。
“老板,来六个烧饼。”
朱元璋领着大人和小孩凑了过去,开口道。
“好咧,一共三十文铜钱!”
摊主见有生意上门,满脸笑容,热情的道。
“什么!”
哪知朱元璋闻言顿时变了脸色,恼怒的骂道:
“六个烧饼你卖三十文?你当咱没吃过烧饼?这一个烧饼,顶天了也就两文钱,天子脚下,你家一个烧饼就要五文?你这芝麻是金子做的,还是葱花是金子做的?你居然敢卖这么高的价值,是想被砍头吗?”
别看朱元璋当了皇帝,可他日子过的颇为节俭,始终牢记着过去的苦日子。
在过去,他吃一个烧饼也就才两文铜钱,结果现在直接翻了两倍不止,这如何不让他生气呢?
那摊主本来还很热情,听到朱元璋这话顿时不乐意了,斜着瞥了一眼,道:
“听你说话口音不是我们京城本地人吧,告诉你,就算你去别家买也还是这个价,一个五文,买得起你就买,买不起你啊就别挡着我做生意!”
朱元璋心头恼怒,但一旁的朱标和朱棣全都惴惴不安的看向他,显然是生怕朱元璋把事情闹大了。
好在朱元璋也没忘记自己是来办正事的,只能压抑着怒火,只当京城物价高,转而问道:
“那你这里收不收宝钞?”
“宝钞?行,五十宝钞六个烧饼。”
摊主说着,伸手就朝朱元璋要钱。
朱元璋等人都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