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喆和苏老太君领着的众人只在苏康居住的小庭院里待了不到盏茶的功夫后,就告别而出,又领着大伙急匆匆地离去了,可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他们还要赶去苏家大门处迎接应试归来的苏铭、方华和吴青枫三人!
正所谓不能把鸡蛋全部放在一个篮子里,四下投注才是四平八稳的人生真谛,众人赌的是东方不亮西方亮!
万一苏铭、方华和吴青枫他们三人中也有人幸运地考中了进士当了官,那众人今日的示好之举,岂不是也为他们铺垫了结交的路子,何乐而不为呢?
待苏喆领着众人离去后,小院子终于平静了下来,苏康也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美美地跟柳青吃了一顿她早就备好的上好的饭菜,再美美地洗了一个热水澡,苏康就立即回到自己的房间里,倒头便睡,神游九天之外去了。
翌日,二月初十一,又是卯时,苏康在王刚的接送下,再次赶往贡院,准备参加会试的第二场考试。
同样是搜身进场,三声礼炮响过后,一样地进行锁院,苏康又得在小小的“号房”里干巴巴地等待了大半天,难捱至极。
到得深更半夜,初十一刚过,初十二子时,第二场考试的试卷就发放了下来。
苏康只是看了试卷一眼,发现出题的范围也在自己的预估范围时,精神一振,就立即收好试卷和答卷,和衣而卧,歇息去了。
他是睡到自然醒!
早上起来,简单地洗漱一番,吃过早点,舒展了一下筋骨后,苏康这才将木板床拆开,拼接好桌子,然后慢腾腾地坐了下来,铺开稿纸,开始磨墨,准备进行考试。
第二场考试,考的是诗词歌赋,一首诗,一首词,要求咏春颂景言志,这出题范围,也在他的意料之中。
这场考试,用时就更短了。
苏康略作沉思,就随手写下了《春晓》一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接着,他又随手写下了《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春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回,他就不用打什么草稿了,直接写在了答卷上,一气呵成。
前前后后,他只花了半个时辰,就写好了答卷。
因为,在他的脑海里,诗词歌赋那都是现成的,可以信手拈来,关键只是取舍的问题罢了!
答完题目,百无聊赖的苏康,只能无聊地待在“号房”里消磨时光,简直就是度日如年。
而同处一个考场的吴青枫,待拿到试卷后,则高兴坏了,不假思索,就将前几日苏康送给自己的一诗一词一字不漏地照搬照写了出来。
一诗是《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一词则是《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这一诗一词,他都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了。
而其他人,则都在搜肠刮肚,愁肠满怀,为赋新词强说愁。
好不容易等到二月初十三日傍晚,开院后,苏康就迫不及待地第一个交了答卷,提着食篮,脚步匆匆地走出了贡院,立即坐上马厢车,由王刚接回了苏家大宅。
这回,习惯了苏康出行路线的苏家众人,早早地就等在了苏家大宅的西侧门,恭迎苏康考完试归来。
见到苏康回来后,大伙自然也就免不了上前一阵客套寒暄,苏康也只能笑脸相迎,虚与委蛇着。
嘘寒问暖了半盏茶功夫,这些人便在苏喆和苏老太君的带领下,急急忙忙赶往苏家大门前,去迎接考试归来的苏铭、方华和吴青枫他三人,大伙自然也免不了一番溜须拍马了。
苏康已经见怪不怪了,等他们走后,他照例跟柳青坐在一起美美地吃了顿可口的晚饭,然后又洗了一个热水澡,就什么都不想,回到自己房间后,倒头就睡,好好进行歇息休整。
第二天就是初十四日,还是卯时,苏康提着昨晚柳青为他装好干粮和饮用水的食篮,坐上马厢车,继续奔赴考场。
还是一样地无聊等待,一样地半夜发放试卷,一样地照睡无误,一样地慢条斯理。
第三场考试考的是时策论和策问,出题范围几乎也都在苏康的预测之中,是关于如何加强治安管理与提高赋税收入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他来说,根本就不难回答!
他只要将后世的知识与见解用现在的大乾国文字叙述出来就行了。
时间很是充裕,苏康也不着急,经过深思熟虑后,他才动笔,先打好草稿,然后进行修改,确认无误后,他才慢慢将答案誊写到答卷上。
结果,他只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完成了答题。
剩下的时间,苏康便窝在小小的“号房”里,数星星盼月亮,艰难地打发着时光。
春寒料峭,虽说“号房”里有炭火烤着,但到了晚上,躺在木板上睡觉,身子下面没有被单垫着,只盖着一床薄被褥,睡起觉来,还是颇为冷凉的,没人能够睡得安稳,简直就是活受罪。
更让苏康感到苦恼的是,使用过的恭桶只能留在“号房”中,虽说有桶盖遮盖着,但那种刺鼻的气味,无孔不入,时不时地钻进他的鼻孔中,让他感到极为恶心难受。
幸好他机灵,从家里带来了一些棉絮,时不时地把鼻孔给堵住了,从而减少了些许痛苦。
好不容易捱过了最后一天,等到二月初十六日傍晚,贡院终于开院了,苏康便第一个交了卷。
看着礼部小官们糊名誊录弥封好试卷后,苏康便赶紧回到自己的“号房”,收拾起行李,背上小书箱,一手提着食篮,一手抱着被褥,就往贡院外面走去。
出了贡院,就看到王刚已经拉着马厢车在路边等候多时了。
见到苏康从贡院里出来,王刚连忙迎上前去,接过他手里的被褥,就一起往回走。
“大少爷,考得如何?”
“还行!”
两人一前一后,一边走,还一边问答。
苏康的话,让王刚感到颇为高兴,欣慰不已。
三场考试都是“还行”,那就意味着自家大少爷考得还不错,大有希望通过这次会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