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上。
娄渊用马车送张子舟回客栈。
有衙役在前开道,娄渊可以安心在车里,请教问题。
见县尊踌躇,张子舟笑着问道:“怎么了?都快到客栈了,还不问。”
娄渊心里有些不好意思。
难以启齿!
不过如果能够实现的话,那对自己来说,绝对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因此他挤出一张笑脸,很不好意思道:“我怕说了,你会瞧不起我。”
张子舟瞥了他一眼:“你是想问我,能不能帮你升迁吧。”
娄渊踌躇片刻,点头道:“我这想法挺没出息。”
啊这!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想升官有什么错。
只要能在任上造福一方,官越大越好。
不过,娄渊为什么突然提出来呢?
张子舟带着好奇,把这个问出来了。
娄渊闻言,脸色一尴尬:“这个……嗯,情况有些复杂。首先是朝廷规定官员升迁制度。”
“本朝县令是三年一审,六年大审,九年一转。知府是三年一审,五年一转。”
张子舟静静地听着,同时思索着。
“巧的是,冯知府明年就是第六年,就要走了。”
噢。
原来是升迁路上卡了一下。
下一任知府到来,要做五年,而娄渊再干几年就要升迁。
别小看这个卡时间。
知府在,只能升到同知、通判佐贰官。
如果今年哆嗦一下,升到知府这个正印官,未来就不一样了。
张子舟挠了挠头,我只是个学子,哪有这么大本事。
当初说帮余昌烈做县令,以为是要等几年。
他只好问道:“你想往上走,除了那位御史,还有别的路子吗?”
听到这话,娄渊面色苦闷。
寒窗苦读的时候,他天真的以为,出来做官只要为民做主就够了。
但现实给他狠狠上了一课。
面对谢世宽、范仲然,他是多么的无力,还要靠张子舟帮忙。
现在,面对升迁的机遇,又忍不住想活动活动。
然后绝望的发现,自己啥用没有。
张子舟却笑了:“真的是,这有什么啊。人无完人,要学会正视自己的七情六欲。”
“只要你以后能做到我写的楹联,官越大越好!如果你做不到,以后的下场,就和那两位一样。”
娄渊一听,觉得自己有戏:“哥儿,你有办法?”
有个屁的办法!
张子舟在心里吐槽了一句,笑道:“你总得给我点时间,让我把事情捋捋清楚,找个突破点。”
“这倒也是。”娄渊叹了口气,抱拳道:“就麻烦你了。”
见他一副清澈的表情,张子舟心中嘀咕。
大哥,你好歹是县太爷,竟毫无这方面的经验。
连最基本的人脉关系都约等于无,我该怎么帮你啊。
不是哥们儿,你不会把我当成哪吒了吧。
翻江倒海,战天斗地!
头疼。
然而下一刻。
张子舟想到了一点,说道:“机会是有的,就是比较渺茫,如果能够把握得好,也许就能获得升迁。”
“哥儿,你说,我全听你的。”娄渊欣喜。
张子舟指点道:“我听说,学政即将来县城,视察傅氏宗学,估计还有视察民生。”
“如果你能把握这个机会,有学政帮你,你或许就能升迁。”
啊?
娄渊愣住了,随后木讷的问道:“我该怎么把握机会?”
张子舟道:“你平常怎么做,现在就怎么做,千万不要曲意逢迎。”
主要是曲意逢迎,他不会。
“第二呢?”
“展现自己的诗才,学政一般是清流担任,比较讲究这个。”
“嗯嗯,第三呢?”
“第三嘛,”张子舟笑的狡黠,“把老余推出来,让他这个代理县丞好好表现一番。”
“还有呢?”娄渊急急问道。
“最后一条,带他来傅氏宗学。”张子舟无奈道,“看在你是我朋友的份上,我帮你一把。”
娄渊身体一震。
听完这番话,心砰砰的跳——这个法子,说不定真的可以!
正当娄渊激动的时候。
马车已经到了,张子舟下了车:“千万记住,顺其自然。”
张子舟进了客栈。
娄渊反应过来,他还没道谢。
想着下车道声谢再走,但转念一想,也许客栈已经开始上课,自己闯进去不合适。
再者,既然张子舟提到了傅氏宗学,那自己现身就有勾结嫌疑。
娄渊只是经验不足,不是蠢。
算了,反正欠舟哥儿的人情不是一回两回,改日再一起谢。
娄渊这样想着,坐马车回县衙。
此后,娄渊就盼星星盼月亮,盼着学政来视察。
以为要等到四月,没想到仅过了两日,他们就来了。
听到文案师爷说学政来了,娄渊心脏骤停,然后赶紧出去迎接。
学政,名叫顾以勤,字立身,号西坡先生。
二十一岁,考中进士,选为庶吉士。
宦海沉浮数十年。
五十八岁,升礼部右侍郎,兼任湖广提点学政。
他是清流有名人物。
因此,很注重官声,一路上听到的,都是关于娄渊的好话。
所以在见到娄渊的时候,顾以勤温和道:“我们到来,要耽误县令一些时间了。”
“学台太客气了,卑职怎么敢当。”娄渊心中激动,说话都在抖。
好在顾以勤早已为常,径直走向后堂。
一进院子,立刻被三省堂的楹联给吸引住了。
“好联,好联!直抒胸臆,却不造作,真上品也!”顾以勤赞不绝口。
走进三省堂,又看到了“清慎勤”的牌匾。
“三个字,写得好!”顾以勤笑道,“你能如此,本学甚是欣慰。”
有意思!
冯公则看着,心想:这是巧合,还是刻意为之。学政的姓名里,正好带着一个勤字。
又听娄渊谦虚道:“这是卑职一直奉行的准则,只不过,没有这么好的文采。”
“哦,这楹联是谁写的?”顾以勤忙问。
“是本县案首张子舟,在听闻本县除去两大祸患,写了楹联赠送。”
冯公则听了,心里一动,是他写的。
这恐怕不是巧合!
顾以勤哦了一声:“我也听闻此子才华过人,学识渊博,这样吧,择日不如撞日,现在就去见他吧。”
“学台、明府请。”娄渊为顾以勤和冯公则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