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渊三人,宗学的学子们,离开了四合院。
大小张庄的乡亲们,也各自散去。
陈家的族人,一副依依不舍的走了。
无比热闹的张家,一下子就安静下来。
但所有人知道,这个张家的门庭,不会冷清了。
张家内院。
等人都走了,开始收拾桌面,清扫地面。
不久。
傅芸捧着一个盒子,里面是一袋袋早就准备好的银钱,给帮忙的一人一袋的发着。
拿到钱袋的,掂了掂:“天啦,还是张家出手大方,下次摆酒,记得叫我们帮忙。”
傅芸大方笑道:“这是大家应得的。辛苦了一天,又帮忙打扫庭院。”
“应该很快了。”另一个乡亲笑道,“中了秀才得大摆。”
一家人闻言都跟着笑了。
送走了帮忙的,傅芸就去厨房,张子钰打下手,准备材料。
因为过一会儿傅家人就来了。
张子舟和陈壮合力,把左边耳房的桌子,全搬到右边耳房,腾出位置。
再在左边耳房摆上新桌子、新凳子,铺上新桌布。
老爹老娘在门外站着,看到傅家的牛车来了,赶紧向院里喊:“都快出来了,亲家来了!”
全家都放下手上的活,走出院子,迎接他们。
牛车在门前停下。
傅藻先下车,再扶着自己的女儿、媳妇、母亲、父亲下车。
“亲家公,里面请。”
“好!”
傅岳往院子里走,看着一排排新房间,脑子里浮现出回忆:“你们以前住的地方,和这里真是没办法比啊。”
第一次知道张家真实情况,傅岳气得想撞墙。
人生大起大落啊!
张父笑着接过话茬:“亲家,当初是咱……唉,真不好意思,让儿媳陪我们吃苦。”
傅芸闻言赧然:“大家都吃了苦,现在……也可以啦。不过,这都多亏了相公。”
傅岳一怔。
其他人也都看向张子舟。
张子舟笑道:“一切都过去了,未来的生活最重要。我那传奇,一个月能赚些银子,钱已经不是问题。”
“当下,我最重要的事,是童子试。”
童子试从二月开始。
二月初九是县试,四月十五是府试,六月二十日是院试,每一次要考四到五场,环环相扣,再加上舟车劳顿,不考完回不了家。
傅岳笑道:“这件事,我早有准备。”说着,叫了一声傅藻。
此时,傅芸和张子钰去了厨房,准备晚饭。
傅芸的母亲夏新芳和嫂子刘玉华,也去帮忙。
其他人进了正堂。
傅藻道:“明年年初祭完祖,我就要去县学读书。你随我一起去,住在我旧识的府邸。”
县学,也就是官学,只有中了秀才的,才有资格居住和就读。
教学水平没有超过傅氏宗学。
唯一的好处,是秀才中的第一等廪生,有地方领取津贴。
人数上,府学四十人,州学三十人,县学十五人。
听闻这话,张家的父母眼睛都亮起来。
张父感激的道:“亲家公,又劳烦你了,还为舟儿的事操心。”
“咱家有些小钱,就不麻烦亲家公,至于房子,咱可以去租赁房屋。”
其他张家人连连点头。
张子舟没说话,县令也说给他安排住处,想听听,这有什么好处。
果然。
便见傅藻笑道:“张家老爹,租房子是小事,只要是给子舟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
“一般的地方,特别闹腾,不适合居住。还有,一到举业的时候,三教九流都拿它赌博。”
“此外,子舟写的传奇太畅销了,想要求见的人很多。”
“如此一来,还怎么温习书本,熟记邸报。”
原来有这么多细节,全家人都目瞪口呆。
就连张子舟也忍不住挠头,知识方面绝对没问题,可是科举的细节却不是很清楚。
看来要对不住县太爷,而是要跟大舅哥住了。
“爹,傅家一番好意,咱就别辜负了。”张子舟温和地笑道,“我此去近四个月……”
就在这时候。
哐当!
后院的厨房,传来了盘子砸了的声音。
堂屋里的人吓了一跳。
大家赶忙跑到后院,除了看到地上的一盘菜,还有就是四个神色激动的女人。
张父慌忙问道:“怎么啦?”
啊?
傅芸涨红着脸,不知该从何说起。
张子钰激动:“刚才傅芸一直想吐,嫂子(刘玉华)就把了脉,咱们家要……有……”
哇!我要当爹了。
张子舟一个箭步上前,激动地握住傅芸的手。
笑容都咧到嘴角:“媳妇……太好了!”
傅芸同款表情,捂着肚子:“嗯,等你回来,孩子都没出世。”
过于激动,没话找话。
哎哟!
张子舟激动没几秒,就被姐姐揪住耳朵:“你小子,别管你现在多么有出息,还是我弟弟。”
“姐姐,你干嘛动怒。”张子舟龇牙咧嘴。
“谁叫你不让我把话说完!”张子钰放了手,拍了拍巴掌。
张子舟揉着耳朵:“你说啊。”
“那个,我也有了。”
此话一出,落针可闻。
然后,陈壮狂笑:“媳妇!”
除了激动,都不知道接下来该干嘛。
还是张子钰怒吼:“愣着干嘛,还不去端菜,难道让我端?”
陈壮“哦”了一声,走的飞快。
张子舟跟上脚步。
全家人都在笑。
家里已经喜事不断,又添了两件喜事。
后继有人!
老娘激动的双手合十,感激上苍。
后面二十余天,张子舟一边在家照顾姐姐和媳妇,一边在宗学读书。
课余教互助会的学子练八股文。
在新居过了第一个新年,又去张家宗祠,祭拜了列祖列宗。
不过,也正是因为在祠堂,张子舟才明白老族长为什么心心念念要送族中子弟考科举。
原来本朝规矩,没有官身的家族,不允许开祠堂。
房子外面是打谷场,佯装成农村打谷的地方,其实是祠堂。
也就是说,这不合法。
正月底。
傅家安排了一辆牛车,挑了最好的车夫,载着傅藻来张家接人。
张子扬也早早来了。
张家人和老族长送他们,眼里充满不舍,脸上带着笑容。
张子扬先登了牛车。
张子舟在车前,回望自己家人和屋子,心里非常不舍。
傅芸笑道:“到了县里记得写信,我也会写信,托人送到县里。”
“嗯!”张子舟鼓起勇气上车。
在众人的目送中。
张子舟、傅藻、张子扬乘坐马车,迎着朝阳出发,离开了生活十五年的小张庄。
就此迎来独属于他,张子舟的青云之路,璀璨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