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轮测试,林逸风验证着新的设定。圈速没有再大幅度跃升,稳定性显着提高,长距离平均速度相当可观。索伯车库里弥漫着乐观的情绪。
林逸风的最快单圈时间,与梅赛德斯、法拉利、红牛三大豪门在同等轮胎、相似油量下的时间相比,差距明显缩小了。不再是过去动辄两三秒、令人绝望的天堑,而是缩小到一秒以内。这仍然是不小的差距,但在F1锱铢必较的世界里,这是一个极其鼓舞人心的信号。
索伯c35在设计上可能抓住了关键点,林逸风的驾驶能力将赛车潜力压榨了出来。
“索伯的‘黑马’潜质?”
“华夏新星林逸风惊艳巴塞罗那!”
“新赞助商的投入初见成效?”
一些敏锐的赛车媒体将目光投向这个过去几个赛季默默无闻的中游车队。围场里的窃窃私语多了起来,其他车队的工程师、侦察人员更频繁出现在索伯车库附近,试图从c35驶过时扬起的尘埃中窥探空气动力学秘密。
然而,测试并非一帆风顺。下午,车队尝试一套更激进的空力套件和不同悬挂设定。林逸风感觉赛车难以驾驭,尤其连续快速变向时,车尾动态难以预测。圈速陷入瓶颈,几次尝试无法突破上午最佳成绩,甚至几次险些失控。
他将赛车开回维修区,摘下头盔,眉头微蹙。他指向屏幕上的数据曲线,语速略快地向工程师描述车尾的异样感受。数据支持了他的判断,赛车在特定弯角的稳定性确实下降了。团队陷入短暂困惑,新设定似乎没有达到预期,反而破坏了原有平衡。
林逸风盯着数据屏幕。一个熟悉而沉稳的声音在他意识深处响起。舒马赫的幻影出现在他身旁,目光扫过屏幕数据流,仿佛透过林逸风的眼睛观察赛道回放。
“问题不在空力套件本身,”舒马赫的声音带着笃定,“是你对这套设定下的赛车极限还不够了解。注意看5号弯出弯线路,你太保守了,刹车点可以再晚零点一秒,更充分利用赛道宽度,甚至可以稍微骑上路肩,那里的抓地力比你想象的要好。”
林逸风指尖轻微颤动了一下。舒马赫的视角总是能看到他忽略的细节。
“还有,”舒马赫继续说,“告诉你的工程师,这套空力设定下,重心稍微后移了,后悬挂需要更强的支撑来抑制侧倾。让他们把后悬挂硬度再增加一格试试看。别担心稳定性,只要你敢相信轮胎极限,它就能撑住。”
林逸风深吸一口气,看向马库斯·霍夫曼。
“马库斯,我想再试一圈。5号弯出弯,我觉得可以更激进一点。另外,后悬挂能不能再调硬一格?我感觉需要更强的支撑。”
马库斯·霍夫曼和工程师们对视一眼。虽然有些意外,但基于对林逸风精准反馈的信任,他们迅速对赛车进行了调整。
发动机再次轰鸣,轮胎触地,他杀回赛道。接近5号弯,他将刹车点稍稍延后。赛车以更快速度切入弯心,车尾传来轻微的不安分感。他强迫自己相信舒马赫的判断,稳住方向盘,右脚精准控制油门。出弯时,他大胆将赛车甩向外侧路肩,轮胎压上红白相间的路肩石,车身传来一阵剧烈颠簸。但抓地力依然存在。赛车稳稳冲出弯道,速度明显快了一截。更硬的后悬挂在连续变向时提供了更好支撑,赛车姿态更加稳定,让他敢于做出更快转向。
他冲过终点线,计时器上的数字定格在—1分20秒7!比上午最快圈速提升了零点二秒!
索伯的维修间里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工程师们互相击掌,数据屏幕前挤满了人。他们不仅找到了正确的调校方向,更看到了这台赛车和这位年轻车手身上蕴藏的巨大潜力!
林逸风将赛车驶回维修区,脸上看不出太多表情,嘴角微微上扬。他在无线电里平静地说:“感觉好多了,阿克塞尔。这个方向是对的。”
“干得漂亮,Ethan!太棒了!”比赛工程师阿克塞尔·施密特的声音透过无线电传来,充满兴奋。
测试仍在继续,索伯车库里的气氛完全不同。一种乐观、充满期待的情绪在蔓延。林逸风的表现像一针强心剂,注入了这支渴望证明自己的队伍。然而,数据分析师低声向马库斯汇报:“单圈速度惊人,但右后胎的磨损超出预期。”
围场某个角落,陈艾莉放下了长焦镜头,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她刚刚捕捉到林逸风在维修区与工程师交流时,眼中那一闪而过的、与他冷静外表截然不同的锐利光芒。
“有意思的小子……”她低声自语,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趣,“看来这个赛季,不会无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