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跟老娘来这套!”
刘菊香没好气地哼了一声。
“你记牢了,千万别赖是我教你的,就说你自己琢磨出来的。”
“明白,明白,我绝对不会出卖嫂子的。”
“你最好识相点。”
刘菊香带着威胁的口气。
“要是让我听见你敢在外头瞎咧咧,老娘头一个不放过你!”
王毛毛哈着腰连连点头,扭头就走。
走出没几步,他回头,朝刘菊香那边瞥了一下,那表情充满了怨毒。
这个臭娘们,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真把他王毛毛当成傻子耍?
天边刚泛起鱼肚白,周秦就从热乎乎的炕上爬了起来。
郑苏月也跟着醒转,揉了揉惺忪的睡眼:“周秦哥,天还没亮透呢?”
周秦正轻手轻脚地套着衣裳,闻言回道:“嗯,趁着凉快,我上山挖点野菜。”
他接着说:“你再躺会儿,多睡一阵。”
郑苏月却撑起身子,掀开被子一角:“我跟你一道去吧,我也认得野菜,两个人能快些。”
周秦摇了摇头,语气温和却不容置喙:“山路不好走,你身子还没大好,在家歇着。”
“再说,家里那几只兔子,也得有人看着,免得出了岔子。”
“可是……”郑苏月还想再说。
周秦打断她:“别可是了,听话。”
“你昨天收拾屋子忙了一整天,累得不轻,今天就该好好歇歇。”
“我一个人去就成,手脚快,用不了多少工夫就回来。”
郑苏月瞧他主意已定,便不再坚持:“那你路上千万当心,别往深山里钻得太狠。”
周秦应了一声,在她额头上轻轻碰了一下:“放心,我去去就回。”
郑苏月脸颊泛起红晕,赶紧拉过被子蒙住了头。
周秦背上背篓,手里攥着那把惯用的小铲子,悄无声息地掩上了院门。
此时的村子静悄悄的,绝大多数人家还在梦乡,只有远处偶尔传来几声零星的鸡鸣。
周秦吸入一口清晨特有的微凉空气,脚下生风,大步流星朝着石墨山的方向赶去。
今天的山路,他比昨天探得更深了些。
周秦专挑那些平日里没什么人踩踏的隐蔽地方走。
越是这种人迹罕至的角落,野菜长得越是肥嫩,拿到市面上也越能卖出好价钱。
寻到一处山崖底下相对平缓的空地,周秦蹲下身子,熟练地挥动小铲子,开始挖马齿苋。
这马齿苋,城里人金贵着呢,都说它能清热解毒,一斤能换不少票子和钱。
“咯咯咯——咯咯——”
冷不丁,一阵野鸡的啼叫声从不远处的灌木丛里清晰地传了过来。
周秦手上的动作一顿,侧耳凝神细听。
那叫声听着很近,估摸着也就二十来步远。
他轻轻放下手里的小铲子,弯下腰,尽量不发出一点声响,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一点点摸了过去。
拨开茂密的灌木枝叶,一只羽毛油光水滑、体型肥硕的野鸡正在低头啄食,晨曦洒在它身上,泛着亮光。
周秦屏住呼吸,手指已经摸向了腰间备用的绳套。
这要是能套着,今晚又能添道硬菜。
可他的手刚要进一步动作,却又猛地停住了。
昨天那几只兔子已经够扎眼的了,要是今天再拎只野鸡回去,村里那些闲着没事干的长舌妇,还指不定要编排出什么难听的话来。
“算了。”周秦暗自摇了摇头,又悄无声息地退了回去。
“还是先把正经事办妥了再说。”
他重新埋头挖野菜,手里的动作比刚才还要麻利几分。
马齿苋、地肤菜、还有苦苣菜,只要是能换钱的,他一概不放过,全都细心地收进背篓。
日头渐渐爬高,阳光也变得有些灼人。
周秦背上的背篓早已装得满满当当,鼓鼓囊囊。
他掂了掂那分量,心里估摸着,少说也有三四十斤。
“差不多了。”他抬手抹了一把额头渗出的汗珠,直起身,将沉甸甸的背篓稳稳地背上。
从石墨山下来,周秦没有直接回村,而是脚下一转,拐上了另一条不起眼的小路。
那条路,是直通大石公社的。
公社那边有个不成文的黑市,鱼龙混杂,但只要你有货,什么都敢收。
紧赶慢赶走了大半个时辰,远远地能望见公社那几排灰扑扑的屋顶了,周秦脚下的步子又加快了几分。
黑市就设在公社后头一条偏僻的小巷子里。
摆摊的人不算多,稀稀拉拉的,但过来寻摸东西、做买卖的人却着实不少。
周秦刚走到巷子口,还没等他往里瞅,就被人给拦了下来。
“兄弟,你这背篓里装的啥好东西?”一个精瘦高挑的男人,目光在他和他的背篓上来回扫着。
“野菜。”周秦言简意赅。
“野菜?”那瘦高男人一听,声调都高了些,“啥样的野菜?”
“马齿苋,地肤菜,还有些苦苣。”周秦报出货色。
“哎哟,这可都是好东西啊!”瘦高男人搓着手,脸上堆满了笑意,“兄弟,我是专收野菜的,你这些,我全包了!兄弟,我出八分钱一斤,你看咋样?”
瘦高男人搓着手,一副志在必得的架势。
“八分?”
周秦冷笑一声。
“你这是打发叫花子呢?”
瘦高男人脸色瞬间沉了下去。
“兄弟,别不识好歹!这价钱在这儿已经算高的了!”
他语气不善。
“高?”
周秦直接扛起背篓,扭头就走。
“那你去收别人的吧。”
“哎哎哎,别走啊!”
瘦高男人一下急了,连忙追上两步。
“一毛钱!一毛钱一斤,这总行了吧?”
他咬了咬牙,报了个新价。
周秦脚步根本没停。
“我这些野菜,城里副食品店那边最少能卖一毛五,你一毛钱就想收?”
“当我傻?”
眼瞅着周秦的身影快要消失在巷子深处,瘦高男人这才彻底死了心。
他朝着周秦的背影啐了一口,骂骂咧咧地转向了旁边其他的摊贩,试图找下一个目标。
巷子里摆摊的人稀稀拉拉,三三两两。
大多是些上了年纪的,或者妇道人家,一个个蹲在地上。
面前铺着块颜色都看不出来的破布袋,上头零零散散放着些自家种的粮食、攒下的鸡蛋什么的。
周秦扫视一圈,确实没看到有专门收野菜的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