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壁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长宁七年的春天,长安城的朱雀大街上,比往年更多了几分喧闹。不是因为科举放榜,也不是因为边军凯旋,而是因为一支来自东海万里之外的使团——倭奴国的遣唐使,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抵达了这座令他们魂牵梦绕的大唐帝都。而更令人瞩目的是,这支使团的首领,并非寻常的贵族或官员,而是倭奴国的公主,藤原纪香。

长安气象:盛世风华引远客

此时的大唐,在年轻的皇帝秦武治理下,正迎来又一个黄金时代。秦武虽年仅十九,却继承了孝文皇帝的仁厚与太宗皇帝的睿智,他延续“百姓共天下”的国策,轻徭薄赋,鼓励农桑,兴修水利,疏通漕运;他完善科举制度,广纳寒门英才,朝堂之上,既有白发苍苍的老臣,也有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他重视边防,却不轻易动武,与周边部族互通有无,茶马古道上的商旅,比往日多了三成。

长安城作为大唐的心脏,更是繁华得令人惊叹。东市的胡商、西市的丝绸、南市的果蔬、北市的铁器,汇聚成一片流动的锦绣;国子监里,不仅有大唐的学子,还有来自吐蕃、回鹘、波斯的留学生,朗朗书声穿透晨雾;曲江池畔,文人墨客吟诗作对,仕女们踏青赏春,一派太平景象。

这样的盛世气象,早已通过过往的商队和零星的使者,传到了东海之外的倭奴国。彼时的倭奴国,正处于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国内贵族纷争不断,制度落后,文化蒙昧。听闻大唐的繁华与先进,倭奴国的统治者下定决心,派遣一支规模空前的遣唐使团,全方位学习大唐的制度、文化、技术,以期推动本国的革新。

而这次,为了显示诚意与决心,他们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由公主藤原纪香亲自带队。

使团抵京:万里渡海叩天阙

倭奴国使团抵达长安的消息,早已通过沿海州县的奏报,传到了大明宫。秦武在早朝上,与群臣商议接待事宜。

“倭奴国远在东海,此前虽有使者往来,却从未有公主亲至。” 丞相魏大人奏道,“足见其仰慕大唐之心。陛下应以礼相待,彰显我大唐天朝上国的气度。”

“魏相所言极是。” 秦武点头,年轻的脸上带着自信的笑容,“朕不仅要善待使团,还要让他们亲眼看看,大唐的繁华并非虚言。安排他们参观国子监、太学、作坊、农庄,让他们学有所成,满载而归。”

他看向负责外事的鸿胪寺卿:“藤原纪香公主远道而来,一路辛苦。按宾妃之礼接待,安置在鸿胪寺的迎宾馆驿,选派懂倭语的官员和宫女,妥善照料。”

“臣遵旨。”

三日后,倭奴国使团的船队,终于驶入了长安城外的漕运码头。

为首的船头上,站着一位身着倭奴国贵族服饰的年轻女子。她约莫十六七岁,身形纤细,皮肤白皙,眉眼间带着东瀛女子特有的温婉,却又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坚毅。她便是藤原纪香公主。

她穿着一身改良的和服,外罩一件唐式的薄纱披帛,显然是为了入乡随俗。海风拂动她的长发,她望着远处巍峨的长安城郭,眼中充满了震撼与向往。

这一路,她历经艰险——横渡波涛汹涌的东海,遭遇过风暴,见识过海盗的威胁,船上的淡水和粮食也曾一度告急。但每当想到此行的使命,想到能亲眼目睹传说中的大唐,她便充满了力量。

“公主,那便是长安!” 身边的副使,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激动地指着远方。

藤原纪香深吸一口气,用略显生硬的汉语说道:“大唐……我来了。”

使团登陆时,鸿胪寺卿已带着官员等候在码头。看到藤原纪香公主,他上前一步,拱手行礼:“大唐鸿胪寺卿,奉陛下旨意,恭迎藤原公主及诸位使者。”

藤原纪香按照事先学习的大唐礼仪,微微屈膝回礼,声音清脆:“有劳大人。小女藤原纪香,奉我国王之命,前来大唐学习,望大人多多指教。”

她的汉语虽不流利,却吐字清晰,态度谦逊,让在场的大唐官员暗暗点头。

初见长安:东瀛公主叹观止

进入长安城的那一刻,藤原纪香和使团成员,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宽阔的朱雀大街,青石板铺就,平整如镜,足以容纳十马并行;街道两旁,商铺林立,高楼叠榭,招牌幌子琳琅满目,丝绸、瓷器、茶叶、香料……各种商品应有尽有;往来的行人,穿着各色服饰,有穿圆领袍的官员,有戴幞头的文人,有穿胡服的商旅,甚至还有金发碧眼的西域人,大家摩肩接踵,却井然有序,脸上都带着安乐的笑容。

“这……这便是长安吗?” 一位年轻的留学生喃喃自语,眼中满是难以置信。

藤原纪香也是第一次见到如此宏伟繁华的都城。在倭奴国,即便是最大的奈良城,也不及长安的十分之一。她仔细观察着街上的一切,看到孩子们在嬉戏,看到工匠在街边制作精美的工艺品,看到书铺里陈列着密密麻麻的书籍,心中对大唐的仰慕,又深了几分。

“公主请看,那是国子监的方向。” 鸿胪寺卿指着远处一片宏伟的建筑群,“里面有来自各国的留学生,学习大唐的经史子集。”

藤原纪香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隐约能听到传来的读书声,心中充满了期待。

迎宾馆驿早已收拾妥当,虽不如皇宫奢华,却也雅致舒适,处处体现着大唐的建筑风格与生活品味。房间里的桌椅、床榻、瓷器、丝绸,都让使团成员感到新奇。

当晚,秦武在大明宫设宴,款待倭奴国使团。

宫宴之上,丝竹悦耳,歌舞升平。大唐的美食,如胡饼、酪樱桃、驼峰炙、葡萄美酒,让使团成员大快朵颐;宫女们表演的《霓裳羽衣舞》,舞姿曼妙,服饰华丽,看得藤原纪香目不暇接。

秦武举杯,对藤原纪香笑道:“藤原公主,一路辛苦了。这杯酒,为你接风洗尘。”

藤原纪香起身,举杯回敬,用更流利了些的汉语说道:“谢陛下。大唐的繁华,远超小女想象。小女此次前来,是为学习大唐的制度与文化,恳请陛下成全。”

“朕说过,会让你们学有所成。” 秦武朗声笑道,“明日起,朕会安排老师,教授你们大唐的律法、礼制、历法、农技、工艺。你们有任何疑问,都可向老师请教,向朝廷奏请。”

藤原纪香深深一拜:“谢陛下隆恩!”

求学之路:异域公主的新视野

接下来的日子,藤原纪香和使团成员,开始了系统的学习之旅。

藤原纪香公主的学习,由秦武亲自安排。他选派了国子博士,教授她《论语》《礼记》等儒家经典;选派了女官,向她介绍大唐的宫廷礼仪和女子教育;甚至邀请了玉倾城(龙天策之妻,此时常居长安)等几位有学识的命妇,与她交流女红、茶艺、书画等。

起初,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让学习充满了困难。但藤原纪香异常刻苦,每天天不亮就起来背诵汉字,练习汉语对话,常常学习到深夜。她不仅学习书本知识,更注重实地考察。

她去国子监旁听,看到大唐的学子们为了一个经义争论不休,感受到了学术的自由与活力;她去长安的纺织作坊,看到工匠们用先进的织布机,织出比倭奴国精美百倍的丝绸,便让随行的工匠仔细记录下织布机的构造和工艺;她去城外的农庄,看到大唐推广的曲辕犁和新的耕作技术,让粮食产量大幅提高,便亲自向老农请教,并让农学家详细绘制图谱。

玉倾城对这位勤奋好学的东瀛公主,颇为欣赏。一次,两人在大明宫的御花园品茶,玉倾城笑道:“公主如此好学,将来回到倭奴国,定能大有作为。”

藤原纪香捧着茶盏,眼中闪烁着光芒:“大唐的一切,都让小女大开眼界。尤其是女子也能读书识字,参与讨论国事(指玉倾城等命妇参与一些皇家事务的讨论),这在倭奴国是难以想象的。小女回去后,也要在国内推广女子教育。”

“女子同样能撑起半边天。” 玉倾城赞许道,“知识不分男女,能为国家和百姓做事,便是有用之才。”

藤原纪香深深点头,将这句话牢牢记在心里。

使团的其他成员,也各有收获。留学生们在国子监系统学习经史;僧人在各大寺庙学习佛法,并抄写了大量佛经;工匠们则深入各行各业的作坊,学习冶炼、锻造、制瓷、造船等技术;农学家们则走遍长安周边的农庄,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

他们的到来,也给长安城带来了新的气息。东瀛的折扇、漆器、和歌,开始在长安的贵族圈流传;倭奴国的舞蹈,也偶尔出现在宫廷的宴会上,与大唐的歌舞交相辉映。

文化交融:新篇章的序章

一年后,倭奴国使团准备启程回国。

这一年,他们收获满满——带回了大量的书籍、佛经、技术图谱、种子;带回了对大唐制度、文化、生活方式的深刻理解;更带回了一颗渴望变革、向往进步的心。

临行前,秦武再次召见了藤原纪香。

“公主,准备回去了?”

“是,陛下。” 藤原纪香穿着一身大唐的襦裙,汉语已经说得极为流利,“多谢陛下一年来的教诲与款待。小女受益匪浅。”

“学有所成便好。” 秦武递给她一份国书和一份厚礼,“国书里,朕写明了愿意与倭奴国世代友好,互通有无。这份礼物,有一些先进的农具、纺织机、书籍和种子,希望能对倭奴国有所帮助。”

“小女代倭奴国,谢陛下!” 藤原纪香深深一拜,眼中满是感激与不舍,“小女回去后,定会将大唐的先进文化和陛下的善意,带回倭奴国,努力推动两国的友好往来。”

她顿了顿,鼓起勇气说道:“小女斗胆,请陛下派遣一些学者、工匠、农学家,随使团一同前往倭奴国,帮助我们推广新技术、新制度。倭奴国愿以珍珠、硫磺、木材等特产相赠,绝不亏待。”

秦武笑道:“朕正有此意。已挑选了五十名各领域的专家,随你们一同前往。他们会在倭奴国停留三年,协助你们推广所学。”

藤原纪香惊喜不已,再次拜谢。

离别的那天,长安城的百姓,自发地来到街道两旁,为使团送行。藤原纪香坐在马车上,看着窗外熟悉的景象和一张张友善的面孔,心中百感交集。

她知道,这次大唐之行,不仅改变了她自己,也必将改变她的国家。

船缓缓驶离码头,藤原纪香站在船头,回望长安的方向,久久伫立。她手中紧紧攥着一本《大唐律疏》和一把大唐的折扇,那是她此行最珍贵的收获。

她知道,一个属于倭奴国的“新篇章”,即将在她的手中开启;而大唐与东瀛之间,一段更加密切、更加友好的交流史,也随着她的离去,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长安的繁华依旧,朱雀大街上的人流如织。秦武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去的船队,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大唐的强盛,不仅仅在于疆域的辽阔和武力的强大,更在于文化的吸引力和包容力。

让先进的文化传播出去,让更多的国家感受到大唐的善意与文明,这本身就是“续写新篇章”的重要一笔。而藤原纪香和她的使团,便是这新篇章中,一抹来自东海的、亮丽的色彩。

半壁书屋推荐阅读:神探狄仁杰第四卷快进三国重生元末,朱元璋被我爆锤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通古今:我朱柏养了整个大明朝穿越成废皇子,只想苟活!无敌疯皇子,父皇跪求我登基!大唐逆子:登基就去玄武门!流浪在中世纪做奴隶主大唐超时空:小兕子说我是她哒!小市民的奋斗我!大梁活阎王,女帝劝我善良猎国:从一介流民开始只想安静当个小地主,结果女帝送娃上门?东方船说不要乱搞啊!我穿越过来是享福的风云1200穿越大清当王爷之香艳与权谋重生:掠夺词条,宋徽宗是我爹征服者在清朝我大概救了个王朝穿越占领突厥抓长孙无垢龙凤合鸣之盛世山河武英殿三岁无敌小皇孙刘备之子,开局武力值点满生而为王,何必加冕?走司马懿的路,让司马懿无路可走隋唐:杨广宠臣,人设莽将弃妃在上:王爷,要听话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逍遥世子爷我在隋唐当暴君谍战风云录:大宋开局领仨老婆,我在大梁搞科技三国之重振大汉带着古人们看华夏历史皇后请自重,我真不想代替陛下呀!混在东汉末人在魔教,女帝竟教我造反逼宫?混在皇宫假太监乱世风云之三国召唤醉僧怀素乱世枭皇:柴荣大秦之天柱崛起穿越后我在封地召唤华夏英魂开封奇案之牛周探案历朝皇帝降临从暴揍嘉靖开始摄政王的田园小娇妻穿越大乾当王爷
半壁书屋搜藏榜:战国野心家吾乃世家子最强绝世兵王晚唐驸马嫡色大明淘宝商三国:为诛董卓,入京以帝为人质水浒之我不做包子大明雍王抗战之超级小兵厦鼓风云地表最强吕布穿越大乾当王爷穷鬼的上下两千年澶渊风云录触摸真相我在三国当谪仙东朝英雄传大唐:开局拐走李世民女儿我的游戏通大明影综:从新川三少主开始揽人肆意称王我在隋唐种田称王靖康之变尊上秦时之七剑传人穿进语文书,从刺猹开始重生之农家小书生大周天子柴荣老子就是要战争天才纨绔我帮秦始皇争天下大唐男保姆开局被拒婚,战斗升级成战神穿越三年,你跟我说这是大唐?白衣王侯万界临时工三国之水浒点将我,大奸臣!开局绑定女帝!直播她干得漂亮三国:白粥馒头,我竟黄袍加身本世子摆烂躺平后,竟然天下无敌了!穿越了的学霸混在三国靠命亮剑:从后勤部门开始帝王惑:皇后,再嫁朕一次!军阀:签到万把巴雷特,成奉天王天才弃妃魂穿林冲:开局带娘子杀出东京皇明朱慈炲
半壁书屋最新小说: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称霸世界:从建立国防军开始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大乾风云起苍穹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寒门状元路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退婚夜,我被公主捡尸了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大明:我是崇祯,亡国倒计时两天铜镜约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唐代秘史衣冠谋冢英烈传奇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明朝的名义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锦衣血诏道藏辑要玉符传奇落魄县男:捉奸现场成了订婚仪式?大唐:我有一个武器库史上最强县令浴血山河笔架叉将军北宋第一狠人亡国之君?朕开局就御驾亲征万浪孤舟,沧海一粟穿越之原始之路靖康前夜:帝业重光大秦帝师:狱中讲课,始皇跪求我治国驸马不要脸,骚衣夜勾栏同穿:举国随我开发异世界大明辽国公穿越后,我从厂仔变成王爷万界大暴君:开局召唤厂公雨化田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云起惊鸿客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别演了娘娘,本奴才听得见你心声!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陌上!乔家那位病公子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祖龙假死,我带领大秦走向日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