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乖乖地回到原位上静坐,王至诚神情凝重地演讲:“百年中国近现代史,中医‘灭绝’之浩劫经历了多次。”
四周静悄悄的,众医们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期待着接下来的故事。王至诚微微调整了一下麦克风,继续说道:“中医存亡的第一难,是1879年,清末朴学大师俞樾通过考据学方法对中医经典着作《黄帝内经》进行‘辨讹正误’,在他的《废医论》中主张‘中医可废,而药不可尽废’。”
王至诚面带忧虑,眼神中透出一丝坚定:“当时的知识分子并未意识到这一荒谬言论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俞樾可谓是近代中国主张废除中医的始作俑者。”
中医们低声讨论,似乎对这个观点产生了分歧。王至诚见状,微微一笑,继续讲述:“中医存亡的第二难,则是北洋政府对中医的排斥。1912年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以中西医‘致难兼采’为由,在教育部第一届临时教育会议上通过了《中华民国教育新法令》。颁布的第一个《法令》只提倡专门的西医学校,却没有将‘中医药’列为教育学科。”
“中医界对于这一决定反应激烈,扬州中西医学研究会创始人袁桂生首先发出抗议:‘教育部定章,于中医学校之课程,删中医科目,是可忍,孰不可忍。’”随着王至诚的讲述,中医们的情绪也愈发高涨。
“然而,面对教育部的明确拒绝,京师医学会的代表们冲进了教育部,要求解释。此时的北洋政府教育总长汪大燮早已把中医视为弃如敝履的糟粕,甚至不屑一顾。”王至诚的声音越发坚定,似乎这段历史的沉重感让他更加投入。
他说道:“1913年颁布的第二个《法令》依然将中医排斥在教育体系之外,上海神州医药总会会长余伯陶等联合19个省市中医界组织‘医药救亡请愿团’,推举代表赴京请愿,要求教育部设立中医药专门学校。”他顿了顿,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大家屏住呼吸,静待他接下来的话。
“然而,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汪大燮等执政者依然推崇西学东渐的思想,毫不留情地将中医抛弃于历史尘尘埃之中。”王至诚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愤懑,转身望向在座的每一位中医,似乎想要传递一种使命感。
“北洋政府教育部在回复请愿代表的信中仅表示,‘中医学校课程一节,暂从缓议,其余各节,准予分别筹办。’这实际上是对中医的冷漠与无视。”他的话像是重锤,敲击在每个中医的心头。
王至诚接着说:“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北洋执政政府的更迭并未改变中医遭受灭绝的命运,依然有别有用心之人试图将其彻底铲除。”此时,王至诚的声音逐渐低沉:“1925年,中国教育界决定将中医纳入学校体制中,这是纠正北洋政府错误医学教育制度的良机,然而却遭到西医界代表的坚决抵制。”
“章太炎作为俞樾的得意门生,并未对中医持有强烈的废医倾向,但他的影响力却使得余云岫等反中医势力更加猖獗。”王至诚的表情变得异常严肃,“余云岫甚至将中医等同于巫术,直言‘中医是杀人的祸首’,誓言彻底消灭中医。”
包识生在一旁插嘴道:“中常委褚民谊是汪精卫的心腹,他在执行废止中医案时最为卖力。”他的声音中透着不安。
王至诚皱了皱眉,目光闪烁:“刘瑞恒曾是协和医学院的院长,推崇西医,甚至在这次会议上根本没有一位中医人士参与。”他摇了摇头,语气愈发沉重,“这项提案的目的就是要让中医自生自灭,任其老死。”
“反中医的势力不仅来自医学界,鲁迅先生也曾提及中医是‘骗子’。”包识生不无忧虑地说道。
王至诚对此并不否认,他轻声解释:“鲁迅确实在《<呐喊>自序》中留下一句话:‘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但他也经历了对中医的重新认识,最终对中医中药的疗效产生了更全面的理解。”
包识生继续说道:“褚民谊担心我们会对他们做出异常举动。他曾说过:‘因中国科学幼稚,百无进步,中医师本身,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褚民谊也是中西医结合的信奉者。他的父亲是中医,自己也曾常服中药。”王至诚冷静分析,“如今,他为了迎合汪精卫及部分西医,竟然成为了无耻政客,日后或许会被历史钉在耻辱柱上。”
大家又议论起来,气氛愈发紧张。王至诚继续道:“我们必须面对全国中医界发起的强大舆论压力,卫生部虽会百般辩解,但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王至诚停顿片刻,眼神坚定:“我建议在上海举办的全国首届画展上,组织书画界的朋友们支援我们请愿团的斗争,再扩展到文学、戏曲和文化教育界,声援请愿团。”
包识生点了点头:“我们成立联合赴京请愿团,希望您能参加。”
3月19日下午,联合会再次聚会,决心将抗争进行到底。大会成立由陈存仁、张梅庵组成的“联合赴京请愿团”,分别向国字号的全国代表大会、国府、行政院、立法院、卫生部、教育部等单位请愿,要求撤销废止中医提案。
随着请愿的进行,中医界的抗争已经不仅仅是存亡问题的争斗,更是国府需要高度关注的政治问题。
就在这时,王至诚的话音未落,褚民谊带着汪精卫部下的特务冲了过来,场面瞬间紧张起来。褚民谊仗着特务的势力,毫不顾忌地扬言要抓捕闹事的头儿。包识生愤怒不已,与他理论了几句,没想到竟然给了他一记重重的耳光,顿时将他的嘴巴打歪了!
王至诚目睹这一幕,心中暗想:“这可真是个好机会。”他想起葛月潭曾教过的妙招,迅速从书画包里取出一支毛笔,蘸了朱砂,朝褚民谊的嘴巴上抛去,出乎意料的是,这一笔竟然神奇地治好了他的歪嘴巴。
褚民谊愣住了,随后向王至诚道谢,带着部下灰溜溜地离开了。傍晚,孔伯华被推选为华北中医代表,率领全团前往南京请愿。在各地来沪代表的欢送下,施今墨的请愿团搭乘火车赴京,而在上海暗中注视的国字号特务也悄然跟踪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