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的光芒被乌云遮蔽,王至诚的心情也如同这阴暗的天气般沉重。为了他的安全,梁启超夫人打电话邀来张景城把他带走。
张景城赶着马车躲过了敌特的盯梢,把马赶到北京大学附近的一条小路,把马车停下,向王至诚提供了一个新闻:“章太炎和熊十力等国学大师北上讲学,估计近几日会来到北京会见蔡元培。我带你去见刘文典。”
王至诚听了,心中涌起一丝期待。蔡元培早在去年春天通过熊希龄与德国的厉麟似书信来往,建议景星学社搬入北京。近日已向章太炎发出国学讲学团的邀请函。章太炎的弟子黄侃、钱玄同等,都是国学界的重要人物。
张景城说:“刘文典是章太炎的挚友,是辛亥革命期间《民立报》的创办者之一,作为辛亥革命期间《民立报》的创办者之一,而后又参与到中华革命党之中,成为孙中山的秘书。现在北京大学任教,专注于《庄子》等诸子的研究。我们不妨去拜访他。”
王至诚说:“这黑天半夜的,到哪儿找?我们先找个地方住下。”
张景城赶着马车来到北京大学西门,往北走了一段路程,来到达园宾馆。王至诚下了马车,环视四周。
达园宾馆近邻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东靠圆明园、西邻颐和园,建筑风格集南方水景园林和北京四合院于一体。
王至诚只身一人走了进去,这里亭榭长廊相连、翠竹葱郁、绿树成荫,乾隆御笔石碑和古代遗留下来的石笋、太湖石点缀其间,景色优美宜人。
走着,走着,但见湖中的一座小岛上,有一个人在湖边夜钓。王至诚散步过去,来到那人的身后,说道:“夜深人静,怎么还有人如此闲心钓鱼?”
那人起身,说道:“卑职刘文典,受靖尧小姐之托,在此恭候书圣世孙王至诚在此。”
王至诚赶忙迎了上去,高兴地握住刘文典的手:“真没想到您就是立安徽大学校长刘文典,也是国学北上讲师团的重要组织者之一。”
刘文典说道:“我们邀请章太炎等国学大师北上讲学。我打算今明两年来清华大学文学系教学,同时在北大兼课。一位叫安靖尧的小姐打来电话,让我关照。猜到今晚必来。”
王至诚心中更加钦佩,说道:“刘老,通晓英、德、日多国文字,学识渊博,古今中外无所不包。文选学、校勘学、先秦诸子、庄子、淮南子、文心雕龙等领域。刘老与陈寅恪先生,享誉南北。这国学北上讲师团必圆满成功。”
刘文典谦虚地回应:“我对陈先生敬重有加,从不敢有半点造次。文典之学问不及陈氏之万一,犹如沧海一粟。”
此时,十一岁的小男孩饶宗颐走上前来,清脆地问道:“在下饶宗颐,请问刘先生,‘享誉南北’何意?”
刘文典微笑着说道:“只要你肯努力,饶宗颐将与钱钟书、季羡林并称‘南饶北钱’和‘南饶北季’。”刘文典的话中充满了对年轻学者的期望和鼓励。
刘文典抚摸着饶宗颐的头,然后对王至诚说道:“熊十力、马一浮和梁漱溟都是组委会的成员,也是主讲之一。他们的到来,会让北上讲学团增添力量和光彩。”
王至诚赞许:“历史上有孔子、孟子、荀子‘儒家三圣’,民国则有马一浮、梁漱溟、熊十力‘现代三圣’。”然后问道,“有这些才人的加盟,成立景星学社的分社和国学院如何?”
刘文典思索片刻,说道:“熊十力为新儒家开山祖师。他与马一浮、梁漱溟、冯友兰、方东美及其弟子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等,共称‘新儒学八大家’。他们的参与使讲学团毫无疑问会获得成功。但支持一个景星学社和一个非官办的国学院,确实有难度。”
王至诚点头,心中隐忧:“二次北伐,蒋司令兵分三路逼近平津。在张作霖的眼皮底下,国学专家们进京是铤而走险。还不如先成立国学院,后组织讲师团。”
刘文典对此深有体会,态度坚定:“弘扬国学是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蒋胆敢阻挠,我就扇他几个巴掌,再踢他几脚!”他的言辞中充满了激昂与狂妄,展现出民国第一狂人的胆量。
王至诚说:“非要在北京组织国学讲师团,还要注意张作霖的动向。”王至诚话中的意思是:张作霖是土匪出身,喜欢不按套路出牌,连李大钊等19日都未曾放过。
刘文典说:“你有所不知,张大帅是一位尊孔尚儒的人物,最讲究孝道,他在大帅府就设了孔庙。”说着找了一份“警告”放在王至诚的桌子前,说道:“5月,张作霖发表息兵‘佳电’,宣布退出京津。”
王至诚警觉地问道:“最近发现日本人吗?”
刘文典想了想说:“日本驻华公使芳泽谦吉如闻惊雷,担心张作霖的退影响他们在东北的利益,亲自找张作霖谈判。张作霖拒绝了芳泽的‘劝告’,并发表了这个反对日本的‘警告’。”
王至诚看着张作霖的“警告”,果断地判断:“张作霖如此惹怒了日本人,日本关东军必然为他布下‘必死之阵’。我想川岛美子已经到了北京。所以,我想讲师团的活动暂时停止。”
刘文典说:“已经来不及了!邀请函都已经发出去了。好多人已经入塌达园宾馆。”
王至诚再次劝阻:“立即通知未到者不要来!已经进驻达园的,趁天未亮抓紧转移。我想张作霖的部下杨宇霆,已经在部署抓捕……”
国学大师吴宓和黄侃急匆匆进来,关了房门。刘文典说:“你们毛毛茸蹭的,哪一点像国学大师的样子?什么事快说。”
吴宓看了看王至诚,对刘文典说:“张大帅的人已经来了!”
这一刻,王至诚深知:国学的传播与弘扬显得尤为重要,尽管面临着重重困难,他们依然渴望以自己的努力为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