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如玉猛地咬住下唇,那夜皇上握着她的双足在掌心,拇指摩挲过皲裂的冻疮。后来……后来皇上的唇取代了药膏,在泛红的肌肤上烙下比艾灸更灼人的印记。
还有......还有皇上悄悄藏起的她的罗袜......柳如玉抬眼轻瞥了眼皇上。此刻他的目光所及,虽然是颈下的伤痕,却仿佛透过衣帛,再度抚上那处再无人知晓的私密印记。
“陛下……”她喉间溢出一声气音。她知道皇上这句话的意思,他想在她脖颈下的伤处,落下与她脚后跟一样的吻痕。
林木森已从容拢好她的衣襟,指尖最后在伤痕边缘轻描一笔,如文人提笔收锋:“新伤旧痕,皆是功勋。”这一句,便抵过万千旖旎。
看着柳如玉娇红的面颊,林木森忽然笑了笑,从袖中取出一支木簪,轻轻插进她的发间:“朕在回汴京的路上,特意给你雕的。”
“陛下......”柳如玉表情虽依旧淡定,但是她的目光迅速地瞥了眼黎华。
“给朕将火铳的射程提高到一百步,”他俯身在她耳畔,低沉的嗓音裹着温热的气息,“若能成功……朕许你一个心愿。”
柳如玉指尖微颤,她缓缓地抬头,正撞进帝王深不见底的眼眸里。
那里有烛火映的情欲,有落雪藏的温存,更有棋枰对弈时,执黑者凝视白玉棋子的幽邃。
她忽然懂了,这不是恩赏,而是……帝王在九重御阶上,为她留得一盏灯。
三月的小雨,淅淅沥沥地下个没完。林木森躺在冒着蒸蒸热气的浴池里,惬意地闭上眼睛。嘴里哼着刘文正的那首《三月里的小雨》。
“陛下这是新谱的曲吗?”皇后轻轻地走过来,俯身用手试了试水温。
林木森睁开眼,笑了笑,“这是一千多年后的曲子,不是朕谱的。”
“臣妾就觉得陛下是神人。”皇后招了招手,接过宫女呈上的软巾,她轻轻挥退左右,鎏金屏风后的脚步声渐远,浴池内只余雨打琉璃的细碎声响。
“这曲子虽好,却不及陛下万分之一的神韵。”她跪坐在池边,软巾浸了玫瑰露,带着温热的湿意贴上他的后颈。
指尖顺着脊柱的线条缓缓下滑,在水珠滚落处稍作流连,“并州风沙重,陛下这肩上的旧伤……可还疼么?”
林木森半阖着眼,喉间溢出一声低笑。他忽然抬手,带起一串水花攥住她的手腕,稍一用力便将人拉入池中。
“哗啦”一声,皇后的凤纹纱裙在水中绽开如绯云。*
皇后轻呼,发间金凤钗歪斜欲坠,却被他另一只手稳稳扶住。温热的池水浸透轻纱,勾勒出皇后曼妙的身姿。
“陛下!”她耳尖绯红,掌心抵在他胸膛,看着林木森胸前的一道剑伤,指尖一颤,方才的娇嗔顿时化作心疼:“陛下这伤......”
“无妨。”林木森低下头,鼻尖几乎贴上皇后晕染胭脂的眼尾,“皇后若真疼惜朕......”
他的拇指抚过皇后的唇瓣,沾了水珠的嗓音比三月的小雨还缠绵:“不如替朕……唱完这支曲子?”
玫瑰露的香气在潮湿的空气中愈发馥郁,皇后望着近在咫尺的皇上,忽然伸手摘了他束发的玉簪。
青丝散落水面的刹那,她在他耳边哼起方才那支《三月里的小雨》,调子七分像,而剩下三分化在了交错的呼吸里。
垂拱殿的晨光透过雕花槅扇,在青砖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蔡京立于文官队列的第三位——这个位置微妙得令人心悸。
一年前,他还站在御阶之下第一人的位置,如今却与年轻的礼部尚书并肩,连腰间金鱼袋的绣纹都显得黯淡了几分。
他微微抬眸,余光扫过御座上的林木森。皇帝正在听户部奏报漕运之事,龙袍下的手指有节奏地轻叩扶手,那姿态从容得近乎傲慢。
这位陛下,真的变了。蔡京拢在袖中的手紧了紧,一年前那个沉迷书画的君王,如今竟能对《九章算术》中的粮秣折算侃侃而谈。
更可怕的是,皇城司的曹晟不知何时成了天子心腹,连枢密院的边关军报都能直呈御前。
而他这个曾经的宰辅,竟要通过儿子蔡攸安插在户部的眼线才能得知一二。
退朝时,他故意放慢脚步。工部侍郎李邈凑过来低语:“蔡相,今日奏对,陛下对河北水利的见解……”
“陛下圣明啊,”蔡京抚须轻笑,眼角皱纹里藏着淬毒的慈祥。他看见前方曹晟正与枢密使密谈,忽然话锋一转:“听闻令郎在将作监督造水磨?老夫旧藏一本《水经注疏》,明日差人送去。”
这是试探。李邈之子不过是个八品小官,根本接触不到核心工务。
果然,李邈面露惶恐:“犬子岂敢劳蔡相挂念!”
蔡京笑而不语,转身时瞥见廊柱后闪过一片孔雀蓝官袍——是蔡攸。这个在龙图阁当值的儿子,近来总带着某种诡异的亢奋。
蔡府书房**的冰裂纹窗棂滤进斑驳暮色。蔡攸将茶盏重重一撴:“父亲还要隐忍到几时?陛下如今连经筵都让李纲主持,再这样下去……”
“蠢货!”蔡京突然抓起案头青铜镇纸,“砰”地砸在《资治通鉴》上。蔡攸愣愣地看着父亲。
“你以为陛下为何留着我?”蔡京冷笑,枯瘦的手指划过桌案。那里摆着三份截然不同的奏章副本。
一份弹劾他纵容族侄强买田产,一份举荐他主持编修《哲宗实录》,还有一份……是皇城司暗查福建茶税的密报。
他苍老的声音像蛇信嘶嘶:“那位要的,就是为父的‘蠢蠢欲动’。”
窗外惊雷炸响,雨幕中隐约传来净街鼓声。蔡攸突然发现,父亲案头那方歙砚的墨汁从未干涸。
仲春的斜阳透过雕花槅扇,在青砖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蔡京手持玉笏,缓步踱入殿中,朝正在批阅奏章的林木森深深一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