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正色道:“先生放心,如有一天,大公子成为秦二世,我定会好好辅佐大公子,让万民归心。”
“我相信你。”秦峰颔首道、
隔壁牢房。
尉缭轻抚自己的胡子,慢悠悠的说道。
“王朝的产生告诉了我们人口,土地和生产力,对一个早朝的重要性。
想要让王朝不灭,最少要保持粮食能满足朝廷和百姓所需。
这是基础。
而王朝的信仰是精神,信仰是朝廷的脊梁,是骨气,他让大秦能傲立于世间。
军队是朝廷手中的利剑。
手有利剑,又有强大的脊梁,面对外敌,将无所畏惧。”
嬴政笑着看着尉缭,并没有多说什么。
隔壁的扶苏也做了一个总结,道:“先生,王朝的产生是想告诉我生产力的重要性。
信仰则是能凝聚百姓们的力量,成为大秦的脊梁。”
“但是我依旧有些担心。”
秦峰好奇道:“你担心什么?”
扶苏道:“先生,这土地的数量是有限的,人口的增长是无限的。
目前的大秦拥有很多的荒地,百姓们就算交付三分之二的税收也够吃了。
可是十年后,百年后呢,大秦的人口增长了两倍,三倍后,土地还够用吗?百姓们还能吃的饱饭吗?
虽然先生说过提高产量的办法?
这产量的提高能跟的上人口的增长的速度吗?
如果跟不上,我们如何想办法让百姓吃饱。”
隔壁的嬴政有些呆滞,片刻后方才开口道。
“朕的国尉,朕这个嫡长子比之前如何?”
尉缭的神情微微一变,按理说这个问题不是他所能回答的。
但是嬴政问了,他又不能不回答。
旋即他正色道:“大公子比以前更像大秦的大公子了。”
一旁的蒙毅先是一愣,随后反应过来:大公子果然成长了,连国尉大人都认同他。
嬴政更是满脸的笑容,显得很是开心。
隔壁牢房。
秦峰秦峰拍了拍手说道:“分析的很好,这两天进步很大。”
“谢谢先生夸奖。”
秦峰立马说道:“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你的担心完全没有必要。
我之前说过的,徭役,土地兼并和税收将直接剥夺了百姓的生存条件。
在加上天灾,我只能说,百姓的人口想要增长上去,是千难万难。”
就拿土地兼并来说过,当时预测大秦的国运是几百年。”
扶苏沉声道:“八百年。”
嬴政三人闻言,心下一沉,大秦竟然只有八百年的国运,实在是太少了。
“八百年是最理想的状态,但是现实很残酷。”秦峰无奈的说道。
“天灾人祸都会缩短王朝的国运。比如大秦的国运,胡亥继位后,三年后就亡国了。”
扶苏道:“我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必定辅佐大公子,让大秦强盛。”
“有志气。”秦峰笑道,“那么你的问题就很好回答了。”
“只要不断的研究跟农业有关的事情即可,比如农具,优良的种子,土地的肥沃等等。
但凡能提高粮食产量的事情都可以研究。
如此就能提高粮食产量。”
“那解决粮食问题后,是否还有其他的问题?”
秦峰略微沉思一会,看着扶苏道:“这个问题我之前已经说过,大秦其实有不少的问题。”
扶苏用力的点了点头:“我所知道的是徭役过重,税收过高,出现了胡亥这样的昏君和赵高这样的奸臣。
至于未来的土地兼并,先生说过,还没有出现,就算出现了也只是雏形,不用太担心。”
秦峰补充道:“我还说过律法严苛,六国贵族的复国心,六国百姓未归心等等。”
尉缭这时开口道:“不愧是谪仙人,大秦如今的问题基本上被提出来了。”
嬴政微微点头,脸色不太好看。
“陛下。”蒙毅作揖道,“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秦,只不过太仁慈了,没有将六国贵族全部剿灭,反而成为了心腹大患。”
嬴政摇头道:“朕不杀六国贵族,是要告诉六国百姓,朕能连六国贵族都不会杀,也不会杀他们。”
突然嬴政身上散发了一抹杀气。
“既然他们还想贼心不死,那就怪不得朕了。”
扶苏再次坐在秦峰面前,道:“先生,那是不是取消徭役,降低农税,重新制定律法,杀了赵高,阻止胡亥当秦二世,控制六国贵族,让六国百姓归心。
大秦就不会亡了?”
秦峰摇头道:“不是,最终的问题还是土地与人口问题,也就是粮食问题。
想要解决这个,只有防止土地兼并,实行摊役入亩。”
“那岂不是又将话题给绕回来了?”隔壁的尉缭说道。
蒙毅开口道,“发展商业,用商业代替农业。
将贵族们的目光从土地上移开。
开坑荒地,开发百越之地,攻占其他国家,发展农业技术和工具。”
尉缭微微点头:“如今之际,仿佛只有这些办法了。”
突然,嬴政仿佛已经看到了数百年后,因为土地兼并,大秦的土地上到处游荡着遍地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的饥民
然后又看到了无数难民集合起来,数以千万计的难民推翻了他的王朝。
这种感觉让他心如刀绞,实在是太难受了!
他不想见到自己辛苦统一天下,因为这样可笑的原因而走向灭亡。
这个结果,是他绝对不接受。
但……他能做什么?
思来想去,最后想到了秦峰说过的话,便说了出来。
“回去后一定要召集农家之人让他们研究农业之事,而且一定要阻止土地兼并。”
扶苏惊愕的看着秦峰。
“先生,我明白了,最终还是得发展商业,只有让贵族将目光从土地上移开。
而且还对发展农业,两者相互进行,方能真正的让大秦强盛。”
秦峰满意的点头,道:“你说对了。不管是农业还是商业,其实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
不管是重农抑商,还是重商抑农,都是亡国之策。”
扶苏郑重的作揖道:“多谢先生赐教,弟子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