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站在主控台前,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心里踏实了不少。从智能化设备正式运行到现在,已经三天了,虽然中间小问题不断,但都一一解决了。他翻看着手里的记录本,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各种反馈和调整建议,像是这个车间的一部成长日记。
“刘哥,昨晚的巡查记录没问题。”小张走过来递上一份表格,“温度、压力、信号强度全都正常。”
“辛苦了。”刘好仃接过表格扫了一眼,点点头,“今天白天继续盯紧点,尤其是b区那几台设备,上次那个pLc模块有点小毛病,得确保它撑过这48小时。”
“明白!”小张应了一声,转身就去安排人手了。
刘好仃抬头看了眼墙上挂着的倒计时牌——离达成连续无故障运行目标还有两天。他知道,只要过了这道坎,管理层那边的态度就能彻底转变,员工们也能更安心地投入到新流程中。
正想着,手机响了。
是厂长发来的消息:“客户参观定在下周一上午十点,生产线必须保持稳定状态。”
刘好仃笑了笑,回了个“放心”,然后把手机收好,转头对刚走进来的李叔说:“老李,你带几个兄弟,把应急演练的流程再过一遍,特别是联锁保护机制那块儿,别到时候出岔子。”
李叔一边点头一边嘟囔:“我这把年纪了,还玩这种高科技玩意儿……不过你说啥咱听啥。”
“不是高科技,是实用技术。”刘好仃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你们学得比我还快呢。”
车间里,阳光透过高窗洒进来,照在金属设备上,反射出柔和的光。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机油味,混着玻璃熔炉特有的温热气息。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仿佛这座老旧的工厂也慢慢找回了属于自己的节奏。
周三上午,应急演练如期开始。
刘好仃提前准备好了模拟故障流程图,挂在每个操作台前,又让几位掌握较快的年轻人分组指导老员工。他特意观察了一下王师傅的操作,发现他已经能熟练切换手动与自动模式,连参数调整都能自己搞定。
“以前总觉得这些机器冷冰冰的,现在倒是觉得它们挺懂人的。”王师傅一边调试一边感慨。
“可不是嘛。”刘好仃笑着说,“关键是咱们愿意去了解它,它自然也会配合咱们干活。”
演练进行到一半,突然听到一声急促的“咔哒”声——控制室右侧终端的紧急停机按钮被按下了。
众人一愣,纷纷望向声音来源。
只见张师傅一脸尴尬地缩回手:“不好意思啊,习惯性一按……”
“没事没事。”刘好仃赶紧上前查看系统状态,“这说明咱们的应急机制有效,而且大家反应也都及时。”
他转头对所有人说:“这种情况很正常,说明我们还需要更多练习。下次遇到类似情况,记得先确认是否真的需要停机,避免影响整条线。”
张师傅挠挠头:“下次一定注意。”
刘好仃心里却想:看来还是有些操作逻辑不够直观,得再优化一下提示信息。
周五下午,数据汇总工作进入了最后阶段。
刘好仃坐在办公桌前,面前摆着三份不同系统的输出文件,格式各异,内容也不完全一致。他揉了揉眼睛,叹了口气:“这年头,连数据都不统一。”
“要不我来写个转换脚本?”小赵凑过来问。
“你会?”刘好仃挑眉。
“大学时候学过点编程。”小赵耸耸肩,“试试呗。”
“那就拜托你了。”刘好仃把文件推过去,“我这边先把异常情况列出来,你负责整理成统一格式。”
两人一忙就是整个下午,直到傍晚才把报告初稿整理出来。
刘好仃仔细检查了一遍,发现有一项数据特别显眼——周二下午某批次产品的良率下降了2.3%。
“这是怎么回事?”他皱起眉头。
小赵翻了翻原始记录:“当时质检系统没有报警,人工抽检也没发现问题,可能是误判?”
“不一定。”刘好仃摇摇头,“数据不会无缘无故波动,得查清楚。”
他拿起笔记本,准备等周一客户参观完后再深入分析这个问题。
下班前,他把最终报告发给了厂长,并附上一句:“本周智能化生产运行总体平稳,效率提升15%,良品率维持在98.7%以上。”
厂长很快回复:“干得不错。”
刘好仃笑了笑,合上电脑,准备下班。
可刚走到门口,小张又跑了过来:“刘哥!有个事得跟你说。”
“说吧。”刘好仃停下脚步。
“刚才我发现,有几台设备编号末尾带有‘x-01’标识,好像跟其他设备不太一样。”
“哦?”刘好仃眼神一亮,“在哪?”
“b区第三排第二台,还有第五排那两台也有。”
刘好仃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有意思……”
他回头看了看那些安静运转的设备,心想:这背后,怕是还有不少故事等着我们去揭开。
夜色渐深,车间的灯光依旧明亮。
刘好仃走出厂房,风吹在脸上,带着一丝凉意。
他摸了摸口袋里的笔记本,嘴角微微扬起。
“稳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