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风还在轻轻吹着,树叶沙沙作响。刘好仃坐在会议室的角落里,手里拿着一支笔,笔记本摊在膝上,眼神却时不时飘向台上那位正在讲解的教授。
这是他们和高校材料工程学院合作交流的第三天。前两天的会议节奏紧凑,信息量大得让人喘不过气。今天这场讲座,重点讲的是玻璃分子结构与新材料应用的可能性。台下坐满了来自不同企业的代表、研究人员,还有几位外国专家也参与了这次交流。
刘好仃一边听,一边快速翻看着手中厚厚的资料册。他的目光在密密麻麻的专业术语中游走,试图从中捕捉到一些对自己团队有帮助的信息。
“……这种新型结构的玻璃,在实验环境下表现出极强的稳定性和导热性,但由于制备工艺复杂,目前尚未进入实际应用阶段。”教授的声音清晰地从麦克风传来。
刘好仃眉头一挑,手指不自觉地在那句话下面画了个圈。他低头在本子上记下了几个关键词:稳定性、导热性、制备难度……
旁边的同事小李见状凑过来问:“你又想到啥了?”
刘好仃没说话,只是冲他笑了笑,继续专注地听着。
会场里讨论声此起彼伏,有人提出技术难点,有人追问应用前景,现场气氛热烈而混乱。刘好仃看了看表,已经快到午休时间了,他决定换个地方理理思路。
他起身走到会场外的休息区,找了张空桌子坐下,把笔记本摊开,开始回忆刚才听到的内容。他脑子里飞速运转,想着如果能将这种新型结构的玻璃应用到现有的产品上,是否能在隔热性能上取得突破?
正想着,手机震动了一下,是厂里的同事发来消息:“刘哥,纳米材料那边查到一点线索,可能和我们之前想的方向有关。”
刘好仃眼睛一亮,立刻回复:“等我回去再详细聊。”
他合上笔记本,站起身时,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如果能把这种新型结构的玻璃和他们正在研究的纳米涂层结合起来,是不是可以开发出一种全新的节能玻璃?既能保持高强度,又能提升隔热效果,甚至还能加入智能调光功能……
这个想法像一颗火星,在他心里“啪”地点燃了。
回到会议室时,交流还在继续。但刘好仃已经不再只是被动地听,而是主动地思考。他不断将新听到的信息与自己脑海中的设想做对比,越想越兴奋。
午餐时间到了,大家陆续离开会场去吃饭。刘好仃却拉着几个核心成员留了下来。
“我有个想法。”他开门见山地说,“咱们能不能换个方向?别盯着现有材料和技术了,试试结合刚才那个新型结构的玻璃,做个整合型的研发。”
小李愣了一下:“你是说……要搞复合型产品?”
“没错。”刘好仃点头,“如果我们能把新型结构的玻璃作为基础,再加上纳米涂层、智能调光这些功能,做成一种多功能集成的新产品,会不会更有市场竞争力?”
会议室里一时安静下来。几个人面面相觑,显然还没完全消化这个突如其来的转变。
“可是……这得从头开始设计啊。”有人迟疑地说,“而且我们对这种结构的玻璃了解还不多。”
“所以才需要深入研究。”刘好仃语气坚定,“现在不做,以后别人做了,我们就只能跟在后面。不如趁现在还有机会,抢先一步。”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我知道你们担心什么。一是时间紧,二是技术门槛高。但咱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科研机构的合作资源,有厂里的支持,还有咱们这段时间积累下来的资料。只要方向明确了,一步步来,总能走下去。”
会议室里沉默了几秒后,小李率先开口:“行吧,反正咱都走到这儿了,再换条路试试也挺好。”
其他人听了,也都慢慢点头表示同意。
“好。”刘好仃拍了下手,“那就这么定了。接下来咱们分头行动,先把这个新型结构的玻璃吃透,再结合我们的需求,制定具体的技术路线。”
他翻开笔记本,在最前面一页写下几个大字:“多功能节能玻璃研发计划”。
下午的交流继续进行,但刘好仃的心情已经完全不同了。他听得更认真,提问也更有针对性。每当听到某个关键点,他都会迅速记下来,或者低声和身边的同事交换意见。
等到一天的交流结束,大家收拾东西准备回厂时,小李忽然问他:“刘哥,你今天是怎么了?感觉特别兴奋。”
刘好仃笑了笑,没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你还记得我们刚进厂的时候吗?那时候天天搬玻璃、擦设备,哪想过有一天能站在这样的场合,谈研发、谈未来。”
小李点点头:“是啊,变化真大。”
“其实我一直觉得,人活着就得有点奔头。”刘好仃望着窗外渐暗的天空,“以前是为生活奔波,现在是为理想奋斗。不管年纪多大,只要心里还有火苗,就值得继续往前走。”
小李听了,没说话,只是默默地把包背上肩,跟着他一起往外走。
夜色已经完全笼罩了厂区,路灯一盏接一盏亮起,照亮了前方的路。
回到办公室后,刘好仃立刻召开了团队会议。
“各位,”他站在白板前,拿起马克笔,“今天我们确定了一个全新的研发方向——多功能节能玻璃。这将是我们在玻璃行业的一次大胆尝试。”
他转身在白板上写下了几个关键点:新型结构、纳米涂层、智能调光、节能环保。
“我们要做的,不只是改进现有产品,而是创造一个全新的产品类别。”他语气坚定,“这意味着我们要面对很多未知,也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我相信,只要我们一起努力,就一定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掌声,虽然不大,但却充满力量。
“接下来的任务很重。”刘好仃继续说道,“第一组负责深入研究新型结构玻璃的技术细节;第二组继续跟进纳米材料的应用可能性;第三组着手调研市场需求,看看客户到底想要什么样的产品。”
他停顿了一下,补充道:“另外,我打算联系一位在新型材料领域有多年研究经验的专家,希望能请他来指导我们一段时间。”
小李一听来了兴趣:“谁呀?”
“王教授。”刘好仃笑着说,“他在高校材料工程学院带研究生,之前和我们也打过几次交道。我觉得他是最合适的人选。”
“那太好了!”有人忍不住鼓掌。
刘好仃环视一圈,看到每个人眼里都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他知道,这支队伍已经重新燃起了斗志。
会议结束后,大家都留下来加班整理资料。打印机嗡嗡作响,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干劲十足的气息。
刘好仃站在窗边,看着忙碌的办公室,心里涌起一股暖意。
他想起上午的那个瞬间,当那个灵感火花在他脑海中闪现时,那种久违的激动感让他几乎心跳加速。而现在,这颗小小的火花,正在被他们一群人共同点燃成一团炽热的火焰。
外面的风更大了些,吹动着窗帘轻轻摆动。远处的厂房灯火通明,仿佛也在回应这份即将开启的新旅程。
刘好仃深吸一口气,嘴角微微上扬。
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但这一次,他不再是那个只会在流水线上干活的老工人,而是一个带着梦想和团队一起前行的领路人。
路还长,但他已经准备好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