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廷敬急忙拉住弘武帝后退:“陛下,还是退远些为妙,以免误伤。\"
叛军的箭雨袭来,御林军阵前倒下一片。
御林军皆是弘武帝精心挑选的精锐,战斗力极强。
御林军秩序井然,面对叛军毫不慌乱,短时间内竟将叛军挡在外围。
宁王见状眉头紧锁,若是僵持下去,牛继宗的援军恐至,贾环亦是隐患。
宁王转向邓安说道:“这般拖延并非良策,我们必须速战速决,以防牛继宗反击。\"
邓安笑道:“宁王殿下,弘武帝虽有两万御林军,但我们的兵力也不容小觑,足以支撑一段时间。
殿下尽可放心。\"
弘武帝在远处观望战况,沉声下令:“戴权,命御林军统帅坚守阵地,等待援军。
我相信只要坚持两个时辰,援军必到。\"
戴权跪地领命,随后转身传达旨意去了。
陈廷敬眉头紧锁,对皇帝说道:“陛下,敌我力量差距太大,即使御林军再精锐,恐怕也难以抵挡近十万人马两个时辰的进攻。
不如陛下突围,我带人断后。\"
弘武帝摇摇头说:“爱卿,朕虽不懂军事,但也明白,此刻若选择坚守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一旦撤退则更加危险。
只希望牛继宗能尽快赶来支援。\"
陈廷敬听后沉思片刻,如今既不能守也不能逃,顿时想到阳平王,便问道:“陛下,阳平王距离此处应该不远,或许能够及时赶来救援?”
弘武帝叹息一声:“爱卿,就算阳平王及时赶到又能怎样?他手下的兵力不过千人,实在杯水车薪啊。\"
陈廷敬却坚定地说:“民间盛传阳平王是战神转世,名不虚传。
他在战场上的表现众人皆知,未必不能创造奇迹。
至少凭借阳平王的勇猛,可以护送陛下冲出重围。
只要陛下平安回到神京城,那些叛贼必会被彻底铲除。\"
弘武帝听罢眼中燃起希望之光,是啊,贾环的勇猛自己亲眼见过,若他能及时赶来,自己未必就没有生机。
到时只要顺利返回神京城,再调集大军剿灭这些逆贼!
此时战斗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尽管御林军战斗力强,但面对叛军庞大的数量,损失也在不断加剧。
宁王邓安在一旁观战,看到局势后对另一位宁王笑道:“看来我们的皇帝陛下撑不了多久了,我提前恭喜殿下大功告成!”
宁王笑着回应:“这功劳少不了你们邓家的支持,我会记着这份恩情,以后定不让邓家吃亏。\"
邓安恭敬地行礼道:“那就多谢殿下!”
御林军统领跑来跪禀:“陛下,叛军攻势猛烈,人数众多,我军伤亡惨重,至今已损失近万人。
请陛下趁早突围,末将愿留下断后。\"
弘武帝凝视着满身鲜血的御林军统领,语气沉重地说:“爱卿,此刻若逃,军心必乱,溃败只会更速。
眼下唯有殊死一搏,盼援军早日赶到。\"
御林军统领听罢站起拱手:“陛下宽心,若有人敢伤陛下,须先踏过我的尸首!”
弘武帝点头称许:“好!爱卿前去,只要我们共渡此劫,朕绝不会吝于赐爵。\"
统领闻言心中稍安,虽局势不利,但并非全无生机。
侥幸得胜,前程不可限量,所谓功名险中求即为此意,他身份特殊,封爵谈何容易。
五十里外山脚,牛继宗正在营中休憩,忽有传令兵急报:“侯爷,不好了,山上营地升起狼烟!”
牛继宗闻言大惊,立即起身问:“你可确定这是皇上的求援信号?”
传令兵答道:“侯爷,小的看得真切。\"
牛继宗急忙出帐眺望,果然见一股狼烟直冲天际!
他高声下令:“来人,擂鼓!”
军营内鼓声骤响,顷刻间数万士卒齐聚校场。
集合完毕,牛继宗未多言,率十万大军朝弘武帝所在的山中营地疾驰而去。
弘武帝大营,御林军已聚成防御之阵,万余人将皇帝护在核心。
宁王刘玄狂笑:“四叔,不如自行了断,侄儿定会优待您的家人,免得被俘 ** 。\"
弘武帝听后脸色铁青:“刘玄,有本事就捉活的,别以为朕怕了你,要朕 ** ,妄想!”
宁王冷笑:“那就去死吧,杀伪帝者封万户侯!”
叛军攻势愈发猛烈,御林军陷入苦战,弘武帝与众大臣心如坠深渊。
一些心思灵活的大臣已开始盘算,若皇帝遇难,如何取悦宁王。
就在危机时刻,枪声突响,宁王后方士卒大乱,多人中弹倒地。
战斗正酣之际,双方都将目光投向后方,只见一面巨大的贾字旗帜迎风飘扬。
阳平卫的一千多名士兵手持兵器,奋勇向前,朝叛军发起攻击,不断有人倒下。
弘武帝见状大悦,认出了是贾环率军赶来,心中既欣喜又感慨。
他为贾环敢于带领一千人冒险救援而欣慰,同时也为自己曾经对贾环的疑虑感到羞愧。
若非如此多疑,今日的局面或许不会如此艰难。
宁王看到贾环,眉头紧锁,疑惑于他的突然到来。
邓安安慰道:“王爷无需担忧,贾环仅有千人,难以成事。\"但宁王摇头回应:“贾环此人行事诡异,必须提防。\"随后走近说道:“贾环,我给你最后一次机会,若归顺于我,便封你为亲王,镇守一方。\"
贾环听后大笑:“宁王如此看得起我,竟许诺藩王之位,但我身为重臣,岂能侍奉二主?不如战场见真章!”
话音未落,身后阳平卫已开始冲锋。
阳平卫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叛军还未接近便被击溃,短短时间内便击毙叛军近三千人,令对方士气大减。
远处的邓安皱眉道:“贾环究竟用了什么武器,如此厉害,不仅射程远,还速度快,远胜神机营那些庸碌之人。\"
这时,左侧突然杀出一支队伍,迅速剿灭剩余叛军,向贾环方向行进。
领头的是柳芳及几位开国功臣的后代。
贾环示意阳平卫停歇,让柳芳等人靠近。
柳芳单膝跪下道:“王爷,末将未能阻止邓安发动 ** ,请责罚!”
贾环摆手道:“柳世叔无需自责,能保全四营已属不易。\"柳芳低头称谢,贾环笑道:“先起来吧,我们先解决这些叛军再说。\"
柳芳的加入使贾环的兵力达到五千,宁王脸色阴沉:“给我杀!我们这么多人还怕他贾环不成!”
邓安一声令下,两万大军朝贾环扑去。
贾环冷笑:“让他们尝尝三段射击的威力!”
周扬应诺。
阳平卫迅速列阵,分为三排,前排跪姿,中排持火器,后排准备替换。
砰砰砰!枪声连连,硝烟弥漫,叛军如割草般接连倒下。
然而枪声从未停歇,叛军始终无法接近阳平卫。
邓安见损失惨重,皱眉高喊:“骑兵用弓箭攻击!”
前方叛军取下弓箭齐射,箭如雨下。
因距离过远,许多箭矢落地,少数命中阳平卫,却被鱼鳞甲挡住。
叛军震惊不已,贾环不惜血本,将阳平卫装备得密不透风。
弘武帝对陈廷敬说:“爱卿,贾环果然大手笔,这样的军队堪称无敌!”
陈廷敬建议:“陛下可仿效阳平王组建此等强军,免受突袭之苦。\"
弘武帝叹息:“朕岂不想?但耗费巨大,如今国库空虚,上哪筹钱?”
不提君臣对话,战场上,两万叛军竟被贾环一千人打得溃不成军。
宁王眉头深锁,若再抽调兵力,弘武帝可能翻盘;若不动,贾环又将攻来。
邓安提议:“调三万人过去,留两万足矣,不信制不住贾环。\"
宁王摇头:“两万人都败了,三万又有何用?不如一举击杀弘武帝!”
邓安道:“贾环即将攻来,我们如何应对?”
宁王答:“眼下唯有背水一战。
你带这一万兵士牵制贾环,本王先行去刺杀弘武帝。\"
战场归于寂静后,贾环一声令下,阳平卫居中而行,两侧各由两千十二团营的士兵护卫,直逼宁王军阵。
邓安听闻宁王之言,暗自思量,这是让我赴死无疑。
一万兵士面对贾环,根本不够看。
他给亲卫使了个眼色,准备随时撤离。
叛军已被贾环震慑得胆寒,战场上万余具尸骸让人心惊胆战。
随着贾环逼近,叛军愈发慌乱。
轰!轰!轰!在两百米开外,阳平卫即刻开火,前方叛军应声倒下一片。
时间流逝,叛军损失两千余人后,彻底丧失斗志,纷纷跪地投降。
贾环寻找邓安时,早已不见其踪影。
贾环无暇寻找邓安,迅速指挥部队朝弘武帝方向推进。
弘武帝一方已处于险境,五万大军猛攻之下,御林军终难支撑,现只剩不足三千人,将弘武帝护于核心。
弘武帝深知宁王之意,若他陨落,宁王身为皇族近支,回京后必有宗室及前太子旧臣支持,贾环也无法直接篡位。
宁王注视着弘武帝说:“四叔,您安心离去便是,刘家江山定会有人守护。\"说完,挥手示意身后士卒进攻弘武帝。
御林军统领浑身浴血高呼:“誓死保卫陛下!”
剩余三千将士齐声响应:“誓死保卫陛下!”
忽闻枪响,外围叛军一片混乱,随后枪声连连,竟在叛军阵中撕开一道缺口。
弘武帝见此机会,急忙下令:“随朕突围!”
话音未落,便率先冲锋。
宁王冷眼看着冲在最前的弘武帝,心中冷笑:你若藏于军中,我确实奈何不了你。
既然你执意送死,那就怪不得我了,拉弓便射出一箭!
弘武帝在混乱中被陈廷敬推了一把,虽然避开了要害,但肩膀仍中了一箭。
他忍痛冲入贾环的军中。
贾环急忙下马,单膝跪地说道:“陛下,臣未能及时赶到,还请陛下降罪!”
弘武帝摆手道:“快起来,爱卿何罪之有?若非你,朕今日恐怕难逃一劫!”
贾环笑着回应:“陛下福泽深厚,区区宵小不足为惧!”
陈廷敬也忙行礼道:“幸亏阳平王及时赶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贾环连忙回避,谦逊地说:“陈大人过誉了,护卫圣驾乃臣分内之事。\"
宁王见弘武帝进入贾环军营,脸色阴沉地命令道:“给我杀!谁杀了贾环,就封他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