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环上前将宝钗拥入怀中,柔声说道:“你我一体,何必说这些话?薛大哥这些年性格确实有了不少变化,你也算是安心了。
再说,给姨妈增光又有什么不可?”
宝钗把头靠在贾环肩上,心中平静无波。
想起当年薛家举家迁至京城投靠王夫人时,寄人篱下的日子并不好过。
加之母亲与姨妈有意促成自己与宝玉的婚事,为了家族也只能接受命运。
岂料贾环这个庶子后来出人头地,不仅得封爵位,还承袭了东府的家业,自己也对他倾心不已。
原以为会与宝玉相敬如宾,却不料事情起了转折,自己竟成了贾环的妾室。
虽然妾室地位不高,但她内心颇为满足。
回忆起过往种种,宝钗抬头看着贾环俊美的面容,幸福感油然而生。
正是这个男子,让自己从一名妾室一步步成为四品诰命,甚至成了郡王侧妃,身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连薛家也受益匪浅。
想到此处,她双臂紧紧抱住贾环,仿佛要融入他的身体,永不分离。
贾环感受到她的动作,在她鼻尖轻轻一刮,笑道:“宝姐姐,何必想这么多?好好养身子才是正经,咱们再添个孩子多好。\"
宝钗听后羞涩地说:“爷……”
正月二十,贾环穿着红色四爪坐龙蟒袍,头戴双翅簪缨王帽,英俊非凡,令人赞叹不已。
他一出现,屋里的小丫头们全都面红耳赤,低着头不敢直视。
贾环笑着说道:“我要去薛家给姨妈一个大惊喜!哈哈!”
神京城东,薛家老宅内,薛蟠身着喜服,正与朋友准备出门迎亲。
薛姨妈在一旁叮嘱各种细节。
忽然有人喊道:“这是什么人?好大的排场!”
城东的居民大多为商人,对爵位并不熟悉。
况且贾环只是来迎亲的,没有带仪仗队,仅带了一百亲兵。
薛姨妈闻声转身望去,只见围观人群自动让出一条通道,一队铠甲整齐的骑士开道,随后便是身穿红色蟒袍的贾环。
薛姨妈满心欢喜,一巴掌拍在薛蟠头上,催促道:“还不快去迎接环哥儿!”
薛蟠见到贾环,虽然挨了打,却毫不在意,急忙迎上前准备行礼。
贾环轻轻一跃下马,亲自扶住薛蟠说:“薛大哥不必拘礼,咱们都是一家人。\"
薛蟠听后,心中得意,在朋友面前面子十足,回头吩咐身后的随从:“还不快来拜见王爷!”
随从们有的认得贾环,立刻跪下行礼:“草民参见王爷!”
周围围观的百姓也纷纷跪拜。
贾环虚扶一把:“大家免礼,今日是喜事,咱们只论家礼。\"
旁边有百姓好奇:“薛家还有这样的亲戚?”
有人解释:“薛家的姑娘是阳平郡王的侧妃,这不是给薛家长脸了吗?”
“薛家这次真是高攀了显贵亲戚,以后可不敢得罪了。\"薛姨妈听到议论,笑容满面:“环哥儿,你先休息,蟠儿要去迎亲了。\"
贾环笑着回应:“姨妈,我陪薛大哥去吧,或许能帮忙。\"薛姨妈笑得合不拢嘴:“那就多谢环哥儿了。\"
贾环谦虚回道:“姨妈客气。\"
黄家也在城东,门口宾客云集,围观的百姓站满街道。\"迎亲的来了!”
负责观察的家仆跑回通报。
远处可见迎亲队伍,两侧是持戈骑兵,中间薛蟠骑马前行,身旁是一名身穿红蟒袍的少年。
黄家因内务府的关系,有宾客惊呼:“薛家真有面子,请来郡王亲自迎亲!”
消息迅速传到内宅,黄夫人喜笑颜开:“儿啊,薛家请王爷来迎亲,也不枉费你的婚事。\"
黄家主人得知消息后,立即赶往门口迎接。
待贾环一行人靠近,黄家主人率先跪下道:“恭迎王爷!”
身后众人随之跪倒。
贾环下马走近,亲手扶起黄家主人,笑道:“老亲家无需多礼,今日只论家礼,不论国礼。\"
黄家主人起身恭敬答谢:“多谢王爷。\"
由于贾环的到来,薛蟠不再受到刁难。
迎亲过程十分顺利,轿子到达薛家时,贾环被薛姨妈拉着接受了新人的三拜。
宴席结束后,薛蟠带着新娘返回荣国府,向贾母行礼后便前往梨香院。
贾环端坐正位,对两位新人说道:“薛大哥,你已成家,应当专心打理薛家的事务。\"
薛蟠听后点头应允。
贾环又转向黄氏说:“薛大嫂,若薛大哥行为不当,你可以找我,我会替你教训他。\"
黄氏行礼致谢:“多谢王爷。\"
薛宝钗拉着黄氏的手笑着说:“嫂子,我哥以前确实不靠谱,但这些年有所改善。
若有他对你无礼,你只管告诉我,我会让夫君管教他。\"
黄氏感动不已,行礼道:“多谢侧妃娘娘。\"
宝钗笑着摆手:“嫂子不必客气,以后叫我宝钗或宝丫头就好,千万别叫王妃。\"薛姨妈在一旁笑得合不拢嘴。
贾环大笑:“俗话说‘春宵一刻值千金’,咱们别耽误薛大哥的大事,赶紧送新人入洞房吧!”
黄氏顿时羞得满脸通红,低头不语。
黛玉在一旁看不下去,瞪了贾环一眼:“环儿,你胡说什么呢?再胡来小心我告诉父亲收拾你!”
薛姨妈笑道:“林丫头,这是常事,哪家新人都会这样。\"
次日清晨,黄氏起身拜见婆婆。
她觉得薛家尚可,婆婆和蔼,小姑子友善,虽然得不到薛蟠太多关注,但她认为可以平静度日。
“媳妇给婆婆请安。\"说完站在一旁安静地锤腿,这是基本礼仪,临行前母亲特意叮嘱过的。
薛姨妈向来心慈,她拉着黄氏的手,温和地说:“婉儿,咱们家里人少,规矩也不多,你不用特意早起请安,能多休息就多睡一会儿吧。\"
黄氏愣了一下,忙说:“婆婆,这怎么行?要是被人知道了,那不成什么体统了,还以为儿媳轻狂呢。\"
薛姨妈笑着摇摇头,“自家过日子,又不是给人看的,舒服自在最重要。
在外人面前应付一下就好。\"
见黄氏仍有些犹豫,薛姨妈继续安慰道:“等你去宁国府走一趟,看看宝丫头她们的日子,你就明白啦。
婆媳之间,何必拘泥于那些繁文缛节!”
黄氏听后深受触动,点头说:“媳妇明白了。\"随后坐到了薛姨妈身旁。
薛姨妈满意地笑了,“这才是呢。
要是闲得慌,就去园子里找贾家的姑娘们玩。\"
花朝节恰逢黛玉生日,她并未大操大办,只是邀贾母等人在园中热闹了一天。
那天黛玉穿着浅黄色长裙,外披黄纱,腰间系着淡黄色烟罗带成蝴蝶结,乌黑的发丝略作梳理,斜插一支七尾凤钗,略施脂粉,眉眼如画,宛如仙子下凡。
王熙凤看得入迷,赞叹道:“难怪三弟如此宠爱林妹妹,果真是绝世佳人,三弟真有福气!”
黛玉羞涩地脸红了,说:“二嫂子,你的嘴巴是不是抹了蜜?”
众姐妹哄堂大笑。
潇湘馆内,贾母坐在主座笑道:“今天是玉儿的生日,大家要尽情欢乐。\"
薛姨妈带着黄氏前来为黛玉贺寿,她笑着说:“林丫头,这是姨妈送你的礼物,是我们老爷留下的古籍,听说你喜欢这类东西,就把它送给你了。\"
黛玉一看是一本南宋古籍,连忙推辞:“姨妈,这太珍贵了,我不能收。\"
薛姨妈却笑得开怀:“值不值钱要看是谁拿着它。
放在薛家也是浪费,你哥哥根本不懂这些东西,不如给了林丫头更有价值。\"
宝钗抱着珺姐儿在一旁笑着说:“林丫头,你就收下吧,姨妈说得也没错,留给你哥哥也是浪费。\"黛玉推辞不过,最终只好收下,说道:“那我就收下了,多谢姨妈。\"薛姨妈笑着回应:“不过是本旧书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林丫头放心收下就是。\"
或许是众人的声音太大,把珺姐儿吵醒了,她立刻放声大哭,弄得大家手忙脚乱。
最后还是黛玉抱过她,珺姐儿才停止哭泣,睁着乌黑的大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黛玉,让黛玉的心都要融化了。
薛姨妈见状笑道:“看来珺姐儿和林丫头很有缘分,一看见林丫头就不哭了。\"贾母也附和道:“珺姐儿和玉儿是母女,自然亲近。\"
这时,贾环带着小吉祥和小幺儿进来,看到黛玉怀里的珺姐儿,笑呵呵地说:“珺姐儿,爸爸要抱抱。\"珺姐儿认出了贾环,伸开双手咿咿呀呀地叫着,黛玉把孩子交给他后,在她的小脑袋上轻轻点了一下,“你这个没良心的,爸爸一来,就忘了妈妈,等你长大了,我再好好收拾你!”
珺姐儿在贾环怀里非常安静,靠在他的肩膀上闭上眼睛,很快进入了梦乡。
宝钗走上前说:“我带她到里屋床上睡吧,这样抱着不太方便。\"贾环亲了亲孩子的小脸,她咂咂嘴继续睡着,他宠溺地一笑,然后把孩子交给宝钗。
宝钗接过孩子,带着莺儿去了内室安置,过了一会儿她独自出来,而莺儿则留在里面照顾孩子。
小吉祥、小幺儿以及小惜春和巧姐儿一起去内室看珺姐儿,但没多久就出来了。
黛玉好奇地问:“你们不是去看珺姐儿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小惜春撇嘴回答:“珺姐儿只知道睡觉,一点意思都没有,等她醒了再去玩吧,巧姐儿现在就在里面陪着呢。\"
午饭后,众人又来到天香楼听戏,十二戏官早已等候多时。
上一次贾母没有仔细看戏官们表演,这次才发现龄官,皱眉问道:“这个玉儿丫头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