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室内已点灯,贾环说道:“开饭吧。\"
晴雯答应一声出去,不久便带着几个丫鬟进来摆饭,片刻间桌上摆满了南北风味的佳肴。
珍馐美味,应有尽有,寻常百姓家难得见到的水果也齐备。
贾环看着灯火通明的大堂,又瞧见屋内各色女子,心中感叹,这才是生活啊!
深夜,皇宫内。
御书房中,弘武帝端坐龙椅,手指轻叩御案,戴权在一旁小心翼翼地伺候,唯恐发出一丝声响打扰皇帝的沉思。
“戴权,你觉得蒙古犯边之事如何?”
戴权忙跪地道:“奴才不敢妄议国事。\"
弘武帝瞥了戴权一眼,笑着斥道:“你这老东西,何必这么拘谨,这里只有我们两人,说说看,朕不会怪罪于你。\"
戴权悄悄瞥了弘武帝一眼,低声说道:“陛下,蒙古入侵看似危险,实则只需守住雁门关便无虞。
雁门关驻守精兵二十万,粮草充足,且据城固守,蒙古人定会无功而返。
即便他们深入腹地,也会陷入两面夹击的局面,蒙古大汗绝不会冒此风险,顶多在雁门关附近抢掠一番。\"
弘武帝亦有此想法,张廷玉等阁臣之所以夸大其词,不过是为了避免雁门关附近的百姓受到牵连。
只要守住雁门关,就万事无忧,只是国库空虚,需动用内库拨款。
弘武帝虽然痛惜银钱,但对蒙古人恨之入骨,好在短期内罗刹人无力南下。
待朝廷恢复元气,必将狠狠教训这群蛮夷。
看着戴权,弘武帝问道:“你觉得这次领兵的人选如何?”
戴权额头冒汗,小心翼翼答道:“若论能力,宁侯最为合适。\"他见弘武帝面无表情,继续说道:“不过宁侯刚从山东回来,一路劳顿,确实需要休整。
不如让镇国公府的一等伯牛继宗出征。
牛继宗家学深厚,必能凯旋而归。\"
弘武帝本打算让贾环领兵,但自从独掌大权后,他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他虽信任贾环,却不希望朝 ** 现新的权臣,这对未来的继承者不利。
因此,即使贾环对他有诸多帮助,但在弘武帝眼中,这远不及江山社稷重要。
解除贾环的军权,实际上是在保护他。
一旦贾环再立新功,他在军中的地位将大幅提升,即便将来无官职在身,也会令他人忌惮。
若自己不在世,后继之君未必能驾驭贾环,到时不得不提前解决贾环的问题。
弘武帝自认为此举是为贾环着想,不禁叹息道:“希望你能理解朕的良苦用心!”
站在一旁的戴权极力隐藏自己的存在感,内心却暗自感叹:“**果然冷酷无情。\"
次日清晨,王熙凤在贾母院中见到一个小尼姑正在和丫鬟们嬉戏,便走上前笑问:“智能儿,你师父静虚师太可来了?”
智能儿双手合十回答:“回奶奶的话,师父正在和老太太说话。\"
王熙凤含笑走进荣庆堂,发现这里不仅有静虚,还有一个带发修行的女子,不禁好奇地问:“老祖宗,这位姑娘是谁?”
贾母笑着介绍道:“这是妙玉师傅,出身官宦之家,因身体欠佳,从小便选择带发修行。
如今师父已逝,静虚师傅前来安排,她也就前来投靠了。\"
王熙凤仔细打量妙玉,只见她身穿月白色素袖袄,外套青缎镶边长褂,腰系涤丝带,下穿白色百褶裙,手执念珠,气质超凡脱俗,真是个绝世佳人,令人顿生怜爱。
妙玉察觉到王熙凤的目光,微微一笑后便将头转向一边不再言语。
静虚老尼讨好地说:“**夫人是否有合适的安置之处?这孩子实在可怜,我也只是受人之托,请您多多关照。\"
王熙凤思索片刻后说:“倒是有一个不错的地方。\"
贾母听后笑了:“不知是什么地方?若合适的话,你就帮她安排一下吧。\"
王熙凤笑着回应:“老祖宗,三弟的园子里有个栊翠庵,是个极好的地方,也很适合修行。
不过那是东府的地盘,我不好擅自决定。\"
贾母皱眉道:“那园子可不是随便谁都能进去的,必须得到环哥儿同意才行,不然他要是闹起来,我可应付不来。\"
王熙凤自然明白贾母的心思,担心贾环不给面子让自己难堪。
于是笑着说:“老祖宗,这件事其实很简单,只要林妹妹点头,三弟必定答应。\"
贾母顿时眼睛一亮,对王熙凤说:“还是你考虑得周到,鸳鸯,去园子里把玉儿请来。\"
没过多久,黛玉带着紫鹃、芍药等四位侍女来到荣庆堂,举止优雅地向贾母行礼:“外祖母召玉儿前来,不知有何吩咐?”
黛玉穿着白色翠烟衫,搭配散花水雾淡青色织金长裙,袖口绣着粉色莲花,银线点缀祥云图案,鬓边斜插一支金丝丹凤钗,行走间摇曳生姿,宛如翩翩起舞的凤凰。
身后跟着四位佩剑侍女,更显大家闺秀的高贵典雅。
静虚看得目瞪口呆,笑着问贾母:“老太太,这位 ** 是哪家的千金?”
贾母见静虚如此,满心欢喜,笑道:“这是我的外孙女,左都御史林如海的女儿,将来也是宁国府的侯夫人!”
静虚自然清楚林如海的名望,连忙起身行礼:“贫尼见过林姑娘。\"
黛玉微微欠身:“师太不必多礼。\"
王熙凤注意到黛玉的从容姿态,有些不服气地说:“林妹妹,老太太请你来,是想让妙玉住进栊翠庵。
担心三弟不同意,所以特意叫你来。\"
黛玉听后脸微微发红,轻斥道:“二嫂子,你去找环儿说吧,关我什么事?”
王熙凤笑着回应:“谁不知道你将来是宁国府的主事人,更何况三弟对你百依百顺,你答应了,他还能不允吗?”
贾母了解黛玉的性格,便说道:“玉儿,妙玉也是个可怜人,能帮忙就帮一下,这也算是积德行善。\"随后将妙玉的情况告诉了黛玉。
黛玉生性善良,听到妙玉的经历,心中同情。
妙玉虽年幼离家,但比自己更不幸,因为她失去了双亲。
黛玉仔细打量妙玉,见她举止脱俗,暗暗点头,觉得是个好姑娘。
于是上前拉起妙玉的手说:“以后我们一起生活,有什么需要尽管告诉我。\"
妙玉望着黛玉的真诚目光,笑了起来:“林姑娘直接叫我妙玉就好。\"
王熙凤拍手道:“我就知道林妹妹心软,必定答应。
今天我作东,请大家在园子里玩一天。\"
黛玉欣然同意:“好啊,难得二嫂子破费。\"
王熙凤愣了一下,随即玩笑道:“林妹妹,自家酒楼的东西,还想让我买单?你倒是想得美!”
宁安堂内,秋兰前来寻贾环:“侯爷,园子里新住进来一个人,身份不明,这对园子的安全不利。
要不要我去调查一下她的背景?”
贾环沉思片刻,点了点头。
贾环深知妙玉的背景,摇头道:“无须多礼,这人来历我清楚,也是个值得同情之人。\"想到判词所写,想要洁净却未能洁净,看似空灵实则未脱尘世,金玉般的品质终究陷入污秽之中,妙玉的结局不容乐观。
秋兰离开后,贾环心中默叹:“若非贾府遭抄,她或许不会有那样的结局。\"
黛玉命人将妙玉的物品送至栊翠庵整理,随后带着妙玉去见众姐妹。
次日,贾环步入园内,到潇湘馆寻访,发现姐妹们都已在此,他笑着问:“听说园子里来了位年轻尼姑?”
黛玉啐了一口,“环儿,胡说什么呢?那姑娘也是个可怜人。\"姐妹们听后忍俊不禁。
小惜春提议:“三哥不如随我们去栊翠庵玩玩,你还没见过妙玉姐姐呢。\"
在小惜春的带动下,众人朝着栊翠庵走去,到了门口,只见妙玉已在门前相迎。
贾环见状果然惊艳,难怪名列十二金钗。
妙玉行礼道:“见过侯爷。\"
贾环摆手示意不必拘礼,“以家礼称呼即可。\"
进入屋内落座,妙玉亲手烹茶,说道:“这是年初收集的梅花雪水,用来泡茶别有滋味,诸位不妨品尝。\"
侍女端上茶点,唯独贾环的杯子是绿色的,他知道妙玉讲究洁净,常人用过的器皿她视为废物,这绿杯正是她自用之物,原本只有宝玉享有此待遇,如今自己竟先用了,他暗暗一笑,心想大脸宝怕是会不满。
湘云直爽地问道:“妙玉,为何我们的茶具与环儿的不同?有何讲究?”
妙玉脸颊微红,答道:“三爷乃是人中翘楚,又是征战沙场的将军,自然与众不同。\"
湘云虽不解其中深意,但也未继续追问。
虽然身处寺庙修行,但妙玉对贾环的传闻亦有所闻,原以为是个粗犷之人,未曾想竟是这般俊朗的少年,少女情怀悄然萌动,望着侍女意味深长的目光,内心如同小鹿乱撞,一片混乱。
众人与妙玉交谈后告辞离开,毕竟她刚搬来,不便多打扰。
临行前,探春邀请妙玉闲时去玩,妙玉点头应允。
潇湘馆内,黛玉带着笑意注视着贾环,贾环被看得有些紧张,问:“林姐姐为何这样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