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壁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夜色如墨,将紫禁城的巍峨宫阙浸染得深沉而肃穆。唯有奉天殿灯火通明,宛若暗夜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殿内丝竹管弦之声悠扬,宫娥内侍穿梭如织,一场盛大的宫廷夜宴正在举行。

然而,东宫文华殿的书房内,却是一片与殿外喧嚣截然不同的凝重寂静。

朱雄英端坐于巨大的书案之后,指尖下,是一份来自福建泉州的八百里加急密报。密报并非文字,而是一幅用特制石墨铅笔绘制于牛皮纸上的草图。图上,一座结构棱角分明的西式棱堡雏形,以及一面在桅杆顶端飘扬的三色旗,被描绘得清晰无比。

这便是梅殷冒死从台湾传回的第一份情报。

“红、白、蓝……”朱雄英的指节无声地敲击着桌面,发出的闷响仿佛叩问着这个时代。他知道这面旗帜属于谁,也清楚那座棱堡意味着什么。西方殖民者的脚步,比他预想中还要快,已经踏上了那块他视为大明东南门户的“盾牌”。

这个消息一旦公开,朝堂之上必将掀起滔天巨浪。那些以兵部尚书铁铉为首的保守派大臣,会立刻抓住这个“外夷威胁”的把柄,以“边防重心在北,不可轻开海衅”为由,彻底扼杀他刚刚起步的海洋战略。他们会质问:耗费巨万的舰队,难道就是为了去招惹这些不知深浅、船坚炮利的西夷,将大明拖入一场未知的战争吗?

这个险,他不能冒。

*“欲速,则不达。但欲达,必先快人一步。”*

朱雄英缓缓闭上眼睛,脑海中飞速推演着棋局。台湾的情报必须作为最高机密,藏于心底。而海军的建设与扩张,非但不能停,还必须用一种让所有人都无法反对的理由,大大加快。

他需要一个完美的“势”,一个足以压倒所有质疑声音的阳谋。

良久,他睁开眼,眸中已是一片清明。他将那份草图小心翼翼地收入一个沉重的铁盒,锁好,然后起身,换上一身绣着四爪金龙的皇太孙礼服,神色恢复了往日的温润与从容,仿佛刚才那位运筹帷幄的决策者只是幻象。

“走吧,去奉天殿。”他对侍立一旁的内侍淡淡说道。

---

当朱雄英步入奉天殿时,宴会的气氛正值热烈。

御座之上,洪武皇帝朱元璋面带微笑,不时与身旁的太子朱标低语几句,神情颇为愉快。底下,文武百官分坐两侧,觥筹交错,言笑晏晏。金碧辉煌的殿宇,精致奢华的御膳,优美动人的乐舞,共同构成了一幅太平盛世的繁华画卷。

朱雄英向皇帝与父亲行过礼后,安静地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他并未急于与人交谈,只是静静地品着面前的御酒,目光却不动声色地扫过全场。他能感受到,无数道目光正或明或暗地投向自己。龙江船厂那艘名为“先驱号”的巨舰,早已让他成为了朝野关注的焦点。

果然,酒过三巡,兵部尚书铁铉端着酒杯,大步流星地走了过来。

铁铉是朝中有名的“硬骨头”,为人刚正,治军严谨,是典型的北方将领,毕生精力都放在了防御蒙古残元之上。他对朱雄英倾注巨资于海军,素来持保留意见。

“臣,敬太孙殿下一杯。”铁铉声若洪钟,引来周围不少官员的注意。

“铁尚书,请。”朱雄英起身回礼,笑容可掬。

两人一饮而尽。铁铉放下酒杯,抚着他那钢针般的胡须,看似随意地说道:“殿下,臣听闻龙江船厂的‘先驱号’已近完工,其体量之巨,堪称大明开国以来之最。如此神威,想必是为了荡平倭寇,扬我大明国威吧?”

这话听似恭维,实则暗藏机锋。他将海军的用途限定在了“荡平倭寇”这个传统认知上,意在试探朱雄英是否有更进一步的打算。

朱雄英闻言,微微一笑,从容不迫地答道:“尚书所言极是。倭寇之患,乃我东南心腹大疾。然,‘先驱号’之用,却不止于此。”

他顿了顿,迎着铁铉探究的目光,朗声道:“国朝以农为本,然工商亦是血脉。东南之富庶,仰赖江海漕运。有强大的水师,方能护佑我万里海疆,确保商路通达,财赋无阻。如此,朝廷才有更充裕的资财,去充实北方的九边重镇,让尚书这样的国之栋梁,练出更精锐的边军。说到底,固海,亦是为了强边。二者,本为一体。”

这一番话,如春风化雨,将铁铉准备好的一系列关于“靡费国帑”、“海防不如边防”的质问,尽数化解于无形。他将海军的定位从主动进攻的“矛”,巧妙地转换为了保障经济、支援陆防的“盾”,立意高远,且政治正确。

铁铉怔了一下,一时间竟找不到反驳的切入点。他原本以为这位年轻的太孙会大谈开疆拓土的雄心,却不料对方竟将落脚点放在了“为北境输血”上。这让他感觉自己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有力无处使。

御座之上的朱元璋,将这一切尽收眼底,浑浊的老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而太子朱标,则端起酒杯,对铁铉遥遥一敬,笑道:“铁爱卿,雄英所言,亦是父皇之意。国朝水陆并重,方能长治久安。来,你我共饮此杯。”

朱标的介入,时机恰到好处。他既是为儿子解围,也是在表明储君的态度,将此事从一场潜在的争论,拉回到了君臣和谐的轨道上。铁铉纵有再多疑虑,也只能躬身领命,将话头咽了回去。

一场无形的交锋,在觥筹交错间悄然消弭。

---

风波平息,宴会的气氛重新热烈起来。

不久,几位身着青色官袍的年轻翰林官员联袂而来。为首的,正是以才思敏捷、学识渊博着称的解缙。

与铁铉等老成持重的大臣不同,这些年轻的“天子门生”,眼中闪烁着的是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

“臣等参见太孙殿下。”解缙率众人行礼,眼中带着几分兴奋,“殿下刚才一番‘固海强边’之论,实乃真知灼见,令臣等茅塞顿开!”

另一位名叫黄观的翰林编修接着说道:“是啊,殿下。臣等读古籍,常见有‘海外有三神山’、‘西有大秦国’之载。不知‘先驱号’这等巨舶,将来可否载着我大明之声威,去看看那海图之外的世界是何模样?”

他们的问题,没有丝毫政治算计,充满了纯粹的求知欲。

朱雄英看着他们,仿佛看到了自己理想中最坚实的支持者。他一改刚才与铁铉对话时的沉稳,脸上露出了真诚的笑容,语气也变得热切起来。

“当然可以。”他目光灼灼地看着这几位青年才俊,“世界之大,远超我等想象。朕的格物司中,有一物名为‘千里镜’,可观数里之外。朕曾登高用之,只见海天一色,无穷无尽。朕亦有一幅粗略的世界舆图,我大明居于其中,固然广大,然四方之外,仍有无数未知之国度。等待着我们去认知,去交往。”

他没有谈征服,而是用了“认知”与“交往”这两个充满善意与智慧的词汇。

“待‘先驱号’正式下水之日,朕邀请诸位,同去龙江船厂一观。届时,或可让尔等亲手触摸那钢铁龙骨,亲眼透过‘千里镜’,眺望长江尽头,那通往大洋的辽阔水域。”

这番话,瞬间点燃了年轻翰林们的热情。能够亲身参与到这个划时代的工程中,哪怕只是作为见证者,也是一份无上的荣耀。解缙等人激动得面色潮红,连连作揖称谢。

朱雄英知道,思想的种子,已经在这片最肥沃的土壤里,悄然播下。

---

宴至高潮,歌舞升平。

就在众人以为今夜将在一片祥和中结束时,朱雄英缓缓起身,再次走到了大殿中央。

他先是向朱元璋深深一拜,随即转向太子朱标与满朝文武,朗声说道:“皇爷爷,父王,诸位臣工。”

乐声渐止,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于他身上。

“自我大明建国,四海宾服,万国来朝。然近年来,因倭寇侵扰,海禁时有加严,以致许多藩属之国,久未沐我天朝圣恩。所谓‘国之交,在于民相亲’。若长此以往,恐生疏离之心。”

他顿了顿,声音愈发洪亮,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力量。

“孙儿恳请皇爷爷恩准,待‘先驱号’及首批新式海船建成之后,组建一支规模空前的‘宣慰南洋联合船队’!以宗室藩王为使,以文臣干吏为辅,遍访南洋诸国,重续朝贡,宣扬我大明国威与仁德,加深邦交。此举,一可彰显我朝怀柔远人之心,二可震慑宵小,使倭寇之流不敢再生事端,三可重开市舶,互通有无,富我百姓,充裕国库!”

这番话掷地有声,如平地惊雷,震动了整个奉天殿。

所有人都惊呆了。

铁铉等保守派大臣面面相觑,他们刚才还在警惕朱雄英的军事野心,没想到他转手就抛出了一个如此宏大且无法辩驳的“和平方案”。

“宣慰南洋”?“重续朝贡”?“宣扬仁德”?

这每一个词,都精准地踩在了儒家政治伦理的最高点上。反对这个提议,就等于反对大明作为天朝上国应尽的责任,就等于鼠目寸光,不顾邦交大义。

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阳谋!

用最和平、最符合传统价值观的理由,去办最需要实力支撑的实事。没有人知道,在这支“宣慰船队”的和平外衣下,将隐藏着怎样一支精锐的海上力量。没有人知道,这次“友好访问”,将是一次多么彻底的武装巡航和战略侦察。

朱雄英成功地将他的真实意图——加速建设一支能够远洋作战的强大海军——包装成了一个所有人都必须支持的“文治”工程。

太子朱标望着自己的儿子,眼神复杂无比。有震惊,有欣赏,更有深深的自豪。他知道,雄英已经真正成长为一个懂得运用权谋、驾驭人心的成熟政治家。

御座之上,一直沉默不语的朱元璋,那双饱经风霜的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精光。他缓缓地,却无比清晰地吐出了一个字:

“准!”

---

夜宴散去,月华如水。

朱雄英走在返回东宫的宫道上,晚风吹拂着他的衣袍,带来一丝凉意。他的神情平静如初,仿佛今夜在奉天殿上搅动风云的并非是他。

一名不起眼的内侍,如影子般悄无声息地跟在他身后数步之遥。

行至一处无人的拐角,朱雄英的脚步微微一顿,并未回头,声音低沉而清晰地响起:

“传朕的密令。格物司最新试制的三十门‘神机铳’,以及一百支‘神火枪’,不必等待兵部验收了。三日之内,全部秘密运往龙江船厂,直接在‘先驱号’上进行安装调试。”

那内侍的身影在阴影中微微一动,仿佛连呼吸都消失了。

朱雄英继续向前走去,声音飘散在夜风里,带着一丝冰冷的锋锐。

“另外,告诉斥候营的林观。朕要他绘制的下一幅图,不是南洋的贸易航线图,而是……从福建外海到琉球群岛,再到对马岛的精确海图。每一处可供舰队停泊的港湾、每一座能够建立补给点的岛屿,都不能错过。”

“是。”内侍的声音低若蚊蚋,随即,他的身影便彻底融入了更深的黑暗之中,仿佛从未出现过。

宫灯摇曳,将朱雄英的身影拉得颀长。

南洋的和平之旅只是序幕,是为那场即将在东海展开的、真正的雷霆行动,所做的最华丽的伪装。

暗流,已在无人知晓的深海,开始加速汇聚。

半壁书屋推荐阅读:天唐锦绣房俊神探狄仁杰第四卷快进三国重生元末,朱元璋被我爆锤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通古今:我朱柏养了整个大明朝穿越成废皇子,只想苟活!无敌疯皇子,父皇跪求我登基!大唐逆子:登基就去玄武门!流浪在中世纪做奴隶主大唐超时空:小兕子说我是她哒!小市民的奋斗我!大梁活阎王,女帝劝我善良猎国:从一介流民开始只想安静当个小地主,结果女帝送娃上门?东方船说不要乱搞啊!我穿越过来是享福的风云1200穿越大清当王爷之香艳与权谋重生:掠夺词条,宋徽宗是我爹征服者在清朝我大概救了个王朝穿越占领突厥抓长孙无垢龙凤合鸣之盛世山河武英殿大夏第一假太监三岁无敌小皇孙刘备之子,开局武力值点满生而为王,何必加冕?走司马懿的路,让司马懿无路可走隋唐:杨广宠臣,人设莽将弃妃在上:王爷,要听话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逍遥世子爷我在隋唐当暴君谍战风云录:大宋开局领仨老婆,我在大梁搞科技三国之重振大汉带着古人们看华夏历史混在东汉末人在魔教,女帝竟教我造反逼宫?混在皇宫假太监乱世风云之三国召唤醉僧怀素乱世枭皇:柴荣大秦之天柱崛起穿越后我在封地召唤华夏英魂开封奇案之牛周探案历朝皇帝降临从暴揍嘉靖开始摄政王的田园小娇妻
半壁书屋搜藏榜:战国野心家吾乃世家子最强绝世兵王晚唐驸马嫡色大明淘宝商三国:为诛董卓,入京以帝为人质水浒之我不做包子大明雍王抗战之超级小兵厦鼓风云地表最强吕布穿越大乾当王爷穷鬼的上下两千年澶渊风云录触摸真相我在三国当谪仙东朝英雄传大唐:开局拐走李世民女儿我的游戏通大明影综:从新川三少主开始揽人肆意称王我在隋唐种田称王靖康之变尊上秦时之七剑传人穿进语文书,从刺猹开始重生之农家小书生大周天子柴荣老子就是要战争天才纨绔我帮秦始皇争天下大唐男保姆开局被拒婚,战斗升级成战神穿越三年,你跟我说这是大唐?白衣王侯万界临时工三国之水浒点将我,大奸臣!开局绑定女帝!直播她干得漂亮三国:白粥馒头,我竟黄袍加身本世子摆烂躺平后,竟然天下无敌了!穿越了的学霸混在三国靠命亮剑:从后勤部门开始帝王惑:皇后,再嫁朕一次!军阀:签到万把巴雷特,成奉天王天才弃妃魂穿林冲:开局带娘子杀出东京皇明朱慈炲
半壁书屋最新小说:穿越后,我从厂仔变成王爷万界大暴君:开局召唤厂公雨化田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云起惊鸿客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别演了娘娘,本奴才听得见你心声!水浒,高启强魂穿晁盖重生之我是大明皇太孙朱雄英陌上!乔家那位病公子我,乡野村夫,皇帝直呼惹不起祖龙假死,我带领大秦走向日不落!说好的神医,怎么又成诗仙了?我权倾天下,全靠娘娘努力!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穿越大唐:农家子弟挣钱忙新科状元的搞笑重生路2高门庶子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从公爵之子到帝国皇帝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两界:玻璃杯换美女,买一送一让你当伴读书童,你替女少爷考上状元?玄德公,你的仁义能防弹吗?水浒之往事随风铁骑红颜:大秦霸业清宫秘史十二章穿越古代异界争霸世子凶猛:谁敢和我抢女人?巨宋说好打猎养未亡人,你这都快登基了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我,秦王世子,用盒饭暴出百万兵人在乱世:我靠打猎成为卧龙三国:魂穿刘禅,工业经贸兴汉室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我在北宋教数学一品弃子,从边军小卒到镇国大将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永乐入梦我教我自己当皇帝穿越东齐,从匪窝杀奔庙堂苟活乱世,从深山打猎到问鼎中原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大宋:开局金军围城,宰相辞职不良人之大唐麒麟侯大宋:朕的专利战横扫1126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幸福生活从穿越开始我李承乾,在大唐和李二斗智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