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光明站在台前,先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然后开始讲课 :“库管不是简单看仓库守大门,只管收发。要统计库存及时和生产部门进行沟通,核对订单与送货单信息,检查货物包装是否完好,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记录异常情况并反馈处理,这就需要库管员对产品特性要有相应的知识储备。。。。。这里我把货物归纳为甲乙丙三类,甲类数量占比小(10%-20%),但价值占比高(70%-80%),需重点管控。。。。。并且甲类需要高频盘点、严格安全库存、精准需求预测,乙类定期检查,适度补货,丙类批量采购、简化记录、按需补货。再说仓储布局。。。。。最后是优势。。。。局限性。。。。通过聚焦关键少数,实现降本增效。但在实践中需结合生产灵活应用,并持续优化分类标准。”
杨厂长率先起立鼓掌,没想到啊,一个仓库管理竟然这么多道道。
接下来让这些新员工先自己学规章,杨厂长赶紧组织几个生产科长和周主任开了一个会。
“刚才熊光明同志讲的非常好,周主任接下来你要和熊光明精诚合作,共同把这个库管员培训做好。”
“哈哈,熊科长是一个有本事的人,之前讨论我就大受启发呀!今天这堂课更是让我受益匪浅,望熊科长不吝赐教。”
“周主任言重了,我就是纸上谈兵的两下子,一到实际应用就得立马抓瞎,这事还得您主导,我在一边协助配合就行了,算是~帮您锦上添花吧。”
“老周,光明可是上面都看重的人才,要不是他心系咱们轧钢厂,早就调到鞍钢去了,接下来就看你能不能从他身上掏出干货了!
好了,接下来咱们讨论各个车间怎么和仓库对接,各个车间主任或者副主任负责这项任务,各调度配合。小吴,这事你得重视起来啊。。。。厂里下一步建设。。。。最后周主任一定要把这波人带出来,以后就是咱们厂库管的基石。”
这个周主任心眼也不少,开始还怕熊光明分权,岂不知熊光明巴不得把这块赶紧出手呢,熊光明讲的这些要是吃透了运用好了,那对厂里的帮助可就太大了,可以运用到每一个仓库管理中去,这份教案他要好好的写,这套理论要全国铺开了。。。。他可就出名了。
这一下周主任就上心了,得空就抓着熊光明帮着修改讲义,主要是为自己解答,熊光明也是绞尽脑汁才回忆起上辈子看的书里的一点东西,厚厚的一大本,他能记住这些就挺不容易了,掰开了讲这就有点难为他了,只能讲一些大而广的东西,剩下的就让周主任自己摸索吧,怎么理解他也没招,就这已经让周主任惊为天人,不愧是鞍钢都想得到的人才呀!
熊光明算是把肚子里干货那是有多少就掏多少,给周主任感动的不行,多好的小伙子呀,自己之前小人了,不自觉的带出来以前的臭毛病,以后要是出书的话必须得给熊光明挂个名。
还好周主任是个兢兢业业务实的人,作风严谨,一丝不苟,该有的心眼一点也不少。熊光明非常欣赏老周的工作风格,真是个好同志,不死板不教条,自己分内的一点不差事,估计自己的好处也少不了。
课讲的也好,条理清晰,由浅入深丝丝入扣,能让这些大姑娘小媳妇听明白了可不容易,嗯~~这样他就能踏实的躺平了,还一堆事等着他呢。
就这样库管培训二人组就成立了,贾东旭上午给一个班人讲规章,老周带着一个班讲完理论再实践,第二天再换过,贾东旭上午带着去各车间了解情况,并深入的讲解每条安全条例的意义,老周就讲理论。
偶尔一天老周和秦淮茹闲聊之中得知贾东旭是她男人,别误会,不是老周好色,和漂亮女人多聊两句哪个男人都一样。
这事不算什么秘密,但她们一家还和熊光明住在一个大院,还是和贾东旭是从小玩到大的兄弟,培训部刘科长是他们院管事二大爷,工程部易中海组长是院里管事一大爷还是她干爹。。。。对于刚来厂里的老周来说,这还真不知道,这个大院里出人才啊!
然后在老周的提议下,这两个班各自选出一个班长,秦淮茹就是其中的一个班长,还有一个班长是桑熊战友的妹妹,在众多候选者中脱颖而出。。。。
上面对于轧钢厂最后的扩建也批下来了,第一波预计招收5000人,后续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轧钢厂可自行再扩招1000--1500人。
然后就是轰轰烈烈的准备前期建设,倒是之前熊光明提议先建立培训部,这样后续人员也有地方可以进行培训,并且熊光明提出一个让全厂工人都念他好的建议,为他以后的路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这个年代什么最重要?群众基础最重要!得人心者得天下,错了,是当厂长。
“对于为什么第一个建立培训部,建议如下。第一,便于加强管理,让他们更好的了解自己未来的工作方向。第二,避免资不配岗,浪费厂里付出的精力和耽误人才发展的方向。第三,统一化培训后能更好的适应生产,可以快速的投入到生产中去,减少车间师傅的精力消耗。第四,对于一些要接班的家属不必等待退休,只要年龄到了,即刻进行培训,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安排岗位进行培训。”
下面各个领导‘哄’一声就乱了,这话题有点硬,前面三条还好,最后一条太炸裂了,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这厂里能答应吗?
“都安静一下,熊光明同志请继续,说出你的理由和具体实施方案。”
现在杨书记还兼着厂长,平时都让别人喊他厂长,在熊光明的建议下,生产会要喊厂长,厂务会要喊书记,小同志把路走宽了。
“厂里接班制度还是保留,但对于到年龄没有合适工作的家庭来说,等着接班并不现实。比如锻工张师傅今年42,儿子20也没个儿正经工作,等着接班还得十多年,不如提前入岗培训,但是等老同志退休之后这个接班名额就没了,等于是提前占用了。。。。。”
下面又乱了,这可太好了,提前进岗,家里一下多了一个挣钱的工人,这提议谁敢不答应?这要传出去了得被下面工人打死。
“大家静一下,为此,我提议厂里成立一个技校,主要针对后续亲属接班还有新员工的培训,以及定期对已经工作的同志技能提升进行培训。只会干活那是笨把式,我们新社会,工人也要有新气象,理论知识也要掌握起来,这样才能和自己的工作相互印证。”
下面掌声一片,场面那是相当的热烈,几十个人鼓掌达到了上千人的气势。
“熊光明同志,着重讲一下技校的培训方向。”
“对,我们想了解一下这个技校应该怎么去运作。”
“好,大家安静我接着说。这个技校前期负责这次新员工的培训,之后将面向厂里所有工人等待接班的适龄家属。第一,初中毕业,年龄够15岁,前三届可以适当放宽要求,之后必须初中毕业,这点希望大家理解。进技校系统的学习三年,第三年主要是车间实习,半工半读。
大家也知道,这些半大孩子有的没考上高中或者中专,年龄又小,在外面闲逛很容易沾染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在技校期间厂里会发一些补助,这个钱多少咱们之后讨论。
第二,当厂里技校人数招收不够的时候,才会额外招收一些适龄青年进行补充,以满足厂里对于人员的需求。第三,针对性的培养,技校课程与厂里需求紧密结合,针对厂里的生产要求和技术要求着重进行培养,以便更好的适应厂里的岗位需求,达到进车间就能工作的标准,主要针对车间岗位,其它岗位暂时还没有有安排,一些细节咱们之后讨论,大家还有什么要问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