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刘定国和他父亲康王的姬妾通奸,还抢夺弟弟的妻子做自己的姬妾,又把肥如县的县令郢人给杀了。郢人的兄弟就上书告发他,主父偃在朝廷上又把这件事给抖了出来。公卿大臣们请求汉武帝诛杀刘定国,汉武帝同意了。刘定国没办法,只好自杀,他的封国也被撤销。
齐厉王刘次昌和他姐姐纪翁主乱伦。主父偃想把自己女儿嫁给齐王,齐纪太后不同意。主父偃就跟汉武帝说:“齐地的临菑有十万户人家,光市场的租金就有千金,人口众多,非常富裕,比长安还繁华。要不是天子的亲弟弟或者特别疼爱的儿子,都没资格在这当王。现在齐王跟皇室亲属关系越来越疏远,还听说他和姐姐有乱伦的事,陛下得管管啊!”于是汉武帝就任命主父偃为齐国国相,让他去处理这件事。主父偃到了齐国,马上就审问齐王后宫的宦官,宦官的供词牵连到了齐王。齐王害怕得不行,就喝药自杀了。主父偃年轻的时候在齐、燕、赵等地游历,等他发达了,接连搞垮了燕国和齐国。赵王刘彭祖害怕了,就上书告发主父偃收受诸侯的钱财,所以很多诸侯子弟才得以封侯。等齐王自杀的消息传来,汉武帝知道后特别生气,觉得是主父偃胁迫齐王,才导致齐王自杀的,就把主父偃抓起来交给官吏审问。主父偃承认收了诸侯的钱,但坚决说自己没胁迫齐王自杀。汉武帝本来不想杀他,公孙弘却说:“齐王自杀了,又没有后代,封国也被撤销变成了郡,归入朝廷。主父偃可是这事儿的罪魁祸首。陛下要是不杀主父偃,没法向天下人交代啊。”于是汉武帝就把主父偃灭族了。
张欧被免去官职,汉武帝想让蓼侯孔臧当御史大夫。孔臧推辞说:“我们家世代都以研究经学为职业,我请求当太常,掌管我们家族的事业,和堂弟侍中孔安国一起整理古代的训诫,让这些能永远流传下去。”汉武帝就任命孔臧为太常,给他的礼仪赏赐跟三公一样。
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下 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乙卯年)
冬天,匈奴的军臣单于死了,他弟弟左谷蠡王伊稚斜自己当上了单于,还打败了军臣单于的太子于单,于单没办法,只好逃到汉朝投降。
汉武帝任命公孙弘为御史大夫。那时候,汉朝正忙着打通西南夷,在东边设置苍海郡,北边修筑朔方郡。公孙弘多次劝汉武帝,觉得这样会让中原疲惫不堪,去经营那些没什么用的地方,希望能停止这些行动。汉武帝就派朱买臣等人去反驳公孙弘,讲了设立朔方郡的种种好处,提出十个问题,公孙弘一个都答不上来。公孙弘只好认错说:“我就是个崤山以东的粗人,没想到设立朔方郡有这么多好处。我希望能停止经营西南夷和苍海郡,集中精力建设朔方郡。”汉武帝就答应了,春天的时候,撤销了苍海郡。
公孙弘盖布被子,吃饭也不吃两种以上的肉菜。汲黯就说:“公孙弘位列三公,俸禄那么多,却盖布被子,这不是装样子嘛!”汉武帝就问公孙弘,公孙弘赶紧认错说:“确实有这事儿。九卿之中跟我关系好的,没人比得上汲黯。今天他在朝廷上质问我,确实说中了我的毛病。身为三公却盖布被子,跟小官吏没区别,这确实是我故意装样子,想博个好名声,就像汲黯说的那样。而且要不是汲黯这么忠诚,陛下您哪能听到这些真话呀!”汉武帝觉得公孙弘很懂得谦让,对他就更好了。
三月,汉武帝大赦天下。
夏天四月丙子日,汉武帝封匈奴太子于单为涉安侯,可没过几个月,于单就死了。
当初,有投降汉朝的匈奴人说:“月氏人以前住在敦煌和祁连山之间,是个强国,后来匈奴的冒顿单于把他们打败了。老上单于还杀了月氏王,用他的头骨做成喝酒的器具。剩下的月氏人就逃到很远的地方去了,他们特别恨匈奴,一直想找人一起攻打匈奴,可没找到伙伴。”汉武帝就招募能出使月氏的人,汉中人张骞以郎官的身份应征。张骞从陇西出发,直接穿过匈奴的地盘,结果被单于抓住了,扣了他十多年。后来张骞找机会逃了出来,朝着月氏所在的西方跑,跑了几十天,到了大宛国。大宛国早就听说汉朝很有钱,一直想跟汉朝往来,可没机会。见到张骞,他们特别高兴,就给张骞安排了向导和翻译,送他到康居国,又辗转把他送到大月氏。这时候大月氏的太子已经当了国王,他们打败了大夏国,瓜分了大夏的土地,在那里定居下来。当地土地肥沃,很少有敌人侵扰,大月氏人已经没什么心思报复匈奴了。张骞在那待了一年多,始终没能说动大月氏跟汉朝一起攻打匈奴,只好往回走。他沿着南山走,想从羌人的地盘回去,结果又被匈奴抓住了,又被扣了一年多。正好赶上伊稚斜单于驱逐于单,匈奴国内大乱,张骞就和堂邑氏的家奴甘父一起逃回了汉朝。汉武帝封张骞为太中大夫,封甘父为奉使君。张骞刚出发的时候带了一百多人,这一走就是十三年,最后只有他们两个人活着回来。
匈奴派几万骑兵入侵汉朝边境,杀了代郡太守恭,还掳掠了一千多人。
六月庚午日,皇太后去世。
秋天,汉朝停止对西夷的经营,只设置了南夷、夜郎两个县和一个都尉,让犍为郡自己做好防守,集中力量修筑朔方城。
匈奴又入侵雁门郡,杀掠了一千多人。
这一年,中大夫张汤当上了廷尉。张汤这人很狡猾,喜欢耍心眼儿算计人。当时汉武帝正崇尚儒家学说,张汤就假装很敬仰的样子,巴结董仲舒、公孙弘这些人。他任用千乘县的儿宽为奏谳掾,用古代的法律和义理来判决疑难案件。他判案的时候,要是汉武帝想治罪的人,他就跟监、史一起把罪名定得很重;要是汉武帝想释放的人,他就跟监、史一起把罪名定得很轻,所以汉武帝很喜欢他。张汤对老朋友的子弟照顾得特别周到,去拜访各位公卿大臣,不管寒冬酷暑都不怕。所以虽然张汤判案严苛、心胸狭隘、不公正,但还是博得了一些好名声。汲黯好几次在汉武帝面前质问张汤说:“您身为正卿,对上不能发扬先帝的功业,对下不能压制天下人的邪念,让国家对上、百姓富裕,让监狱都空了,为什么要把高皇帝定下的规矩改得乱七八糟呢!照您这么干,以后都不会有子孙后代了。”汲黯经常和张汤争论,张汤辩论的时候总是抠那些法律条文里的小细节,特别苛刻。汲黯则刚正不阿,坚守自己的原则,怎么都不服气,气得大骂:“天下人都说那些舞文弄墨的刀笔吏不能当公卿,还真是这样!要是都像张汤这样,非得让天下人都吓得并拢双脚站着,斜着眼睛看人不可!”
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下 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丙辰年)
冬天,汉武帝到甘泉宫去。
夏天,匈奴分别派三万骑兵入侵代郡、定襄、上郡,杀掠了几千人。
评论:这段历史描绘了汉武帝时期诸多重要事件及其复杂影响。在诸侯事务上,燕王刘定国和齐厉王刘次昌的荒淫行径及其悲惨结局,展现出道德沦丧在统治阶层的蔓延,也体现出朝廷对这类行为的零容忍态度。主父偃虽在揭发诸侯问题上起了作用,但因个人私欲及行事手段引发诸多争议,最终落得灭族下场,可见在权力的游戏中,一旦行差踏错,便可能万劫不复。
在外交与军事方面,汉朝与匈奴关系持续紧张,匈奴单于更替引发内部动荡,同时也不断侵扰汉朝边境,给百姓带来灾难。汉武帝在边疆拓展上的决策引发朝堂争议,公孙弘从国家经济负担角度反对过度扩张,而汉武帝基于长远战略考量进行布局,最终在权衡下调整策略,反映出决策过程中的艰难与博弈。张骞出使西域的历程充满艰辛,虽未达成联合月氏夹击匈奴的初衷,但他的探索为日后汉朝与西域的交流奠定了基础,其坚韧不拔的精神令人钦佩。
在官员任用上,孔臧婉拒御史大夫一职,专注经学传承,展现出对家族文化事业的坚守。而张汤作为廷尉,其判案风格虽迎合了汉武帝,但因不公正和苛刻遭汲黯严厉指责,凸显出朝堂上不同官员的行事风格与理念冲突。这一时期的种种事件相互交织,生动呈现了汉武帝时期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多方面的动态变化,也让我们看到一个庞大帝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种种挑战与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