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白天,所有认识或不认识林东升的人,在获悉了他的高考分数后,都处在震惊和佩服之中。
而林东升本人则在兴奋了一阵子后,又静下心来,回到教工宿舍,重新投入到紧张的竞赛训练中。
很多时候,别人都只会看到你取得的荣誉和成功,却很少关注到你究竟付出了多少。
傍晚六点,一本线也划了出来,其中,文科线为535分,理科线为561分。
根据相关媒体的报道,今年全省高考报名人数约为33.2万人,一本录取人数约为3.2万人,一本率不足10%,竞争依然激烈。
与此同时,鄂省高考状元也随之揭晓,裸分高达741分,算上20分竞赛加分后,直接就漫出来了,达到了750分,完全没有给其他高手留出一丝夺冠的机会与可能。
本来,遇到这样的高分状元,各所顶级大学是会拼命争抢的。
但是,大家很快就了解到,现在的林东升,还在读高一,是没法提档的。
最关键的是,他已经成为了2004年Imo的六位代表队员之一,且已经与清北大学签订了相关的保送协议,已经不存在任何偷挖墙角的可能了。
晚上七点,在青高的安排下,林东升在校长办公室,接受了鄂省都市报的独家采访。
直到这时,大家才知道林东升早年家境贫寒,连读书和吃饭都非常困难,后来还因病休学了。
但是,他并没有自我放弃,而是靠着坚强不屈的意志和远超同龄人的勤奋与努力,一路逆袭,最终创造了无数的奇迹。
省作文竞赛特等奖、孝城市中考状元、长篇小说作家、省赛一等奖、国赛金牌、Imo队员、省高考状元……
林东升在讲述自己成长经历的时候,心情平静,语调平稳,可是,负责采访他的女记者,却听得哭红了眼睛。
没有经历过这些的人,看到的只是这个不到16岁的清瘦少年,他的坚强与努力,以及他创造的那一系列奇迹。
可只有仔细品味他话语中的冷静与克制,才会理解到他背后的艰难与不易,会莫名地心疼他所经历的一切。
正如《泥潭》作者刘楚昕所说的那句话——“人的一生,会经历许多痛苦,但回头想想,都是传奇。”
然而,世间之人千千万,无数人在痛苦中坚持和煎熬,又有几个,最终能将这些痛苦转化为传奇呢?
扛住了,成功了,就是传奇,没扛住,破碎了,就是灾难。
那些不可言说的痛苦,那些无人知晓的艰难,那些身处黑暗、脚踏深渊的绝望瞬间,都会成为将我们推向平庸甚至是自我毁灭的汹涌巨浪。
无数的痛苦,会幻化成普通人身上的千斤巨石或者无边牢笼,让他们永远负重而行,却困而不出。
而只有少数一些人,诸如林东升,才会将身上的痛苦,一次次转化成破茧成蝶的动力和力量。
所以,林东升才会成为同龄人中的强者和传奇!
省报记者的采访结束之后,香城都市报的记者也闻讯赶来了,继续对林东升进行深度采访和挖掘。
林东升也知道,学校苦熬这么多年,才盼来一个全省状元,为了学校的未来发展和规划,为了彻底打响青高在全省的知名度,他们自然是要好好宣传一番的。
林东升也乐意配合,毕竟,在他最惶恐无助的时候,是青高收留了他,帮助了他,最终也成就了他。
第二天,满世界都是关于林东升这个高考状元的报道,他艰难曲折的成长经历,也开始被更多人所知道。
出生在河西镇林家村,最初就读于桂花小学,后升至河西中学,以中考状元之姿,进入全省最知名的孝城一中,后因病休学,复学被拒。
不甘自暴自弃的他,最终选择易地再战,在香城一所名不见经传的三流学校青山高中,靠着全程自学,一举夺得国赛金牌和省高考状元。
而且,他还在自己休学的那一年,以自身经历为参照,写出了一本非常励志的半自传体小说——《绝境》。
这一系列的经历,堪称传奇!
不止是报纸,互联网上,那些和林东升有过交集的人,也开始不断报料,从不同侧面反应这位省高考状元的光辉过往。
他的乐于助人,他的自强不息,他的坚韧执着,他的善良与无私,让无数关注他的人,越发欣赏和喜欢这位纯朴的乡村少年。
谁说寒门无贵子,这就是!
不仅如此,长江出版社也没有辜负和错过这一波惊天流量。
他们在昨天接到林东升的喜讯后,就开始加班加点地印刷,力争在第一时间将再版的小说,以最快的速度送到那些想要购买之人的手中。
在全省的家长和学子们,不断关注到林东升这个闪光的名字时,孝城一中校长办公室里,孙浩然校长正在一根接一根地抽着烟。
在缭绕的烟雾中,他的神情落寞而沮丧,他的目光反复打量着报纸上那个曾经熟悉的名字,喃喃自语道:“林东升,你赢了,你曾经在我面前说过的话,也确实做到了!终究是我错了,彻彻底底地错了,我失去了一个足以创造学校历史的省状元,也错过了一个让一中进一步腾飞的机会。”
随后,他将手中的香烟慢慢掐灭,目光重新变得坚定起来,并缓缓说道:“错了就要改,以后,我们一定要努力珍惜和尊重每一位来到一中的天才和人才,不能过于功利,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教育为本……”
河西中学,大操场上,苏建安校长正拿着大喇叭,在对全体师生们进行期末总动员。
他一边扬着手中的报纸,一边大声说道:“大家都听说过今年的省高考状元林东升吧?没错,他之前就在咱们河西中学读书,还拿过当年的市中考状元,咱们河西中学,虽然其貌不扬,那也是一所历史悠久的乡镇名校……”
“林东升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家里特别穷,经常吃不饱,他也并不是那种非常聪明的学生,可谓是天赋平平,但是,他本人却特别勤奋,特别努力,特别能拼命,所以,他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我是一点都不意外!你们虽然都是从各个乡村小学升上来的,但是,只要能像他一样,勤奋努力,意志坚定,积极进取,永不放弃,将来肯定能成为下一个林东升……”
台下,张凯旋、杨大平、周俊贤等老师,听得直翻白眼,要不是他们也了解或者教过林东升,见识过他的聪明和天赋,差点就信了。
不过,有一说一,林东升的勤奋和拼劲,确实算是初中生里独一档的存在,让他们的印象都非常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