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送了我这个单放机……”林东升扬了扬手里的黑盒子。
“这是啥?”
“用来听歌的,我主要是用来听英语,充电就能用。”林东升解释道。
“还算有心,老三家就数这个小儿子最有良心了。平时还是要好好学习,不要受了诱惑,玩物丧志。”李小兰说道。
林东升叹一口气,懒得多说了。
他依旧是白天忙地里的农活,饿其体肤,晚上抽空搞复习,劳其精神。
家里的经济压力稍微宽松一点后,母亲也开始额外给他多煮了一个鸡蛋,增加他的营养。
日复一日,林东升的身体,也慢慢变得强壮起来,这阵子甚至还长高了几厘米。
如此看来,不是他真的天生就个子矮,而是之前家里条件有限,长期营养不良,限制了他身高的生长。
在苏文浅的帮助下,林东升的英语听力水平,也有了明显的进步,20分的听力题,勉强也能拿到十分了,以前他拿五分都难,全靠蒙。
当然,这阵子苏文浅这个便宜姐姐也被他折腾得够呛,宿舍里没有充电插孔,她还要经常帮林东升带单放机回家充电,还得经常借他英语磁带。
为了报答对方,林东升也经常教她一些数学难题,让对方的数学基础更加稳固。
期中考试来得快,去得也快。
最终,张家豪依然毫无悬念地获得了年级第一名,不管是三大主科,还是各门副科,都非常优秀,可谓是全面发展,遥遥领先。
苏文浅也顺利守住了年级第二的宝座,各科同样没有明显的短板。
林东升倒是获得了班级第三,但在全年级只排到了第13名。
主要原因,还是由于这次的数学试卷相对简单,年级排名靠前的,几乎都考了满分或接近满分,林东升的优势科目,没能拉开差距。
但是他的语文和英语,却拖了后腿,比不上那些镇里的孩子。
他的语文基础其实还可以,但作文能力还没有完全提升上来,暂时只能考到100分出头。
英语基础也不差,但光听力一项,就能被人拉开十分左右的差距。
“姐还是很厉害的,对不对?”看到林东升愁眉苦脸,苏文浅笑盈盈地说道。
“我要是语文和英语能赶上来,你们谁都不是我的对手。”林东升嘴硬道。
“那等你赶上来再说。”苏文浅知道他自尊心强,不服输,继续刺激他。
林东升沉默了几秒,说道:“杨老师不是说经常写日记,可以提高作文分数吗?为啥你们的作文分数那么高,我的还是不行?”
“光写肯定是不行啊,你还得多读,不光是读课外书,还要看一看作文书,每天看几篇,能背下来更好,关键时候,可以化为己用。”苏文浅说道。
“会不会被老师判为抄袭?”林东升。
“你原篇照抄,肯定不行啊,但你只是借用一些好词好句,或者好的故事,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
“改天你能把作文书借我看看不?”林东升期盼道。
“这可是我的秘密宝典,你不能让别人知道。”苏文浅低声说道。
“可以,绝不让别人知道。”林东升也压低声音回道。
“你们在聊啥秘密,我都听到了。”这时,坐在前面的语文科代表赵小娟突然扭过头来。
苏文浅直接将她的脑袋扭了回去,恼道:“你那个语文成绩,根本不用操心。”
毕竟,赵小娟这次语文考了115分,也是年级语文最高分,这次的语文试卷比较难,但她的数学不太行。
期中考试的奖励并不丰厚,也没有钱,年级前十才有厚厚的笔记本或者钢笔。
后面10到50名,都只有练习本,语数英三科都有,不同的排名,会对应不同的练习本数量。
林东升就得到了15个练习本,每科五个,至少下半学期,不用自己再花钱买本子了。
和他们在小卖部买的练习本不同,这些学校奖励的本子,会在封面首页盖上一个大红的奖章,以示荣誉和区别。
当然,还有奖状,班级总分排名奖,班级单科排名奖,每一种只发前三名。
林东升只拿到了班级总分第三名和班级数学单科第一名的奖状,他的数学单科第一,还是和张家豪并列的。
周末回家后,林东升像往常一样,正打算把奖状贴到堂屋的墙上,才恍然发现,那面墙已经被渐渐贴满了。
本来,他是不喜欢把奖状贴到墙上的,但是父母喜欢,特别是逢年过节,有客人来家里,刚一进门,就能看到那满墙的奖状,会让别人特别羡慕。
而这一幕,也往往是父母最开心和骄傲的时刻。
晚上吃饭的时候,林有财突然问道:“期中考完了吧?”
“嗯。”林东升。
“墙上怎么没有新的奖状,这次考得不好?”林有财。
“也不是,感觉没地方贴了。”林东升。
“把板凳搬过去,站在上面贴,那面墙贴完了,还可以换一面墙贴,全贴在堂屋里……”
“好的。”林东升点头。
林有财问了一下他各科的具体情况,微微皱眉,说道:“你都能在孝城拿到竞赛一等奖,在班里都只能拿第三吗?”
“这个是看整体成绩的,他俩也是年级前两名,我数学再强,也抹不平别人语文和英语加起来拉开的差距。再说,他们的数学也不差。”林东升。
“年级也才排第13名啊,这可是河西中学,每年能考进孝城一中的,几乎没有,能考进孝城二中的,也不会超过50人。”林有财。
“我已经很努力了,真的,语文和英语底子本来就不太好,上次摸底考试,英语没有考。”林东升解释道。
“这都不是理由,别人能学好的,你也能学好,是不是前阵子拿了几个奖,开始骄傲了?”林有财。
林东升默默看了他一眼,直接放下饭碗,走出了灶屋。
“你给我站住,考差了还敢耍情绪?回头再好好反思一下,先把饭吃完!”林有财重重地拍了一下饭桌,差点把老旧不堪的木桌拍趴下。
“吃饱了。”林东升。
“吃饱了也得吃!”林有财呵斥道。
“你除了天天冲我发火,还会啥?种田种得也不好,每年收成都比别人家差,你反思过没有?还好意思说我?”林东升反问道。
“哈哈。”一直默不作声的李小兰突然被儿子这话逗笑了。
“臭小子,你懂些什么?别人种得好,那是年年都在花钱买谷种,咱们都是自己留的种。”林有财也破防了,解释道。
“那你计算过成本没?化肥那么贵,谷种才几个钱?”林东升。
林有财一时语塞,恼道:“行啊,刚帮家里赚了几个钱,就开始得瑟了,以前家里要啥没啥,有几个钱全都喂到你身上了,哪来的余钱买谷种?”
“没钱可以借啊。”林东升。
“谁借钱给你?自家亲戚都借不到一分钱,外人就更别提了,你若是不信,现在出去,在村子里问一圈,能借到十块钱,算我输!”林有财。
“那你买化肥的钱哪来的?”林东升问道。
“那是我初中的同学,每年可以把化肥佘给我,等谷子收了卖了钱再还他,别人谁会这样啊。”林有财说道。
“好吧,是我错怪你了。”林东升无奈地说道。
他之前一直以为父亲种田不行,是纯粹技术不行,观念落后,水肥管理不佳,原来是因为家底太薄,没钱投资去买产量更高的谷种。
“东升,你要记住,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你真要想跳出这个龙门,必须得比别人付出更多,要求更高,至少,也得考到一中那种学校。”林有财语重心长地说道。
“可是,我的英语真的有点听不懂……”林东升一脸委屈。
“这确实是个麻烦,还好我们当年读初一的时候,没有英语。”林有财。
一家人又继续老老实实地吃饭,仿佛刚才的冲突,根本没有发生过。
想到家里要用钱的地方太多,短时间也不会有什么像样的数学竞赛,林东升又拿出作文本,开始写小说。
上次108块的稿费拿到手后,自然是被父母找理由要走了,但也难得地给他包了一顿鲜肉饺子。
一直到现在,他还能回想起那香甜滑腻的口感和味道。
“要是能天天吃饺子,该有多好啊。”夜深人静的时候,林东升也曾幻想过。
不过,想到父母为了存钱给自己建砖房,林东升又努力压下心头的口舌之欲,不敢掉入享受的陷阱里。
然而,第二天一早,林家要继续存钱的愿望就彻底破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