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井中秘
王皞迪离开王宅那日,雪又下了起来。
马车已经备好,王福却匆匆赶来,说老爷请他去书房一趟。推开门,王皞迪看见王七襄正在焚毁一叠文书,火盆里的灰烬打着旋儿往上飘。
\"贤侄。\"王七襄没抬头,铁钳拨弄着燃烧的纸张,\"你可知三年前济南乡试的舞弊案?\"
王皞迪心头一跳。那年他刚中秀才,确实听闻有举子买通考官被揭发,但后来不了了之。
\"那案子里......\"王七襄突然咳嗽起来,咳得弯下腰去,\"有个叫红玉的丫鬟,她主子是......\"话未说完,窗外\"砰\"地一声巨响,像是有人重重拍了下井台。
王七襄的脸瞬间惨白。他抖着手从书案抽屉里取出一个锦囊,倒出一枚褪色的红玉耳坠。
\"她......她就在井里。\"王七襄的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那日她来送贿银,撞见我与......\"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后来我让人把她......\"
王皞迪胃里翻涌起来。他想起井边那个穿红袄的身影,想起王三说的\"红衣裳的小媳妇\"。窗外雪越下越大,却盖不住井台方向传来的\"嗒、嗒\"声,像是湿漉漉的手指在敲石头。
\"世伯为何突然说这个?\"王皞迪向门口退了一步。
王七襄突然笑了,笑容狰狞:\"因为那些鬼又回来了。昨夜我听见他们在井边说话,说......谢迁的军队已经过了黄河。\"
王皞迪这才注意到,书房角落里堆着几个捆好的箱笼。王七襄不是在焚毁普通文书,而是在销毁罪证。
\"贤侄且去。\"王七襄将耳坠扔进火盆,溅起一簇火星,\"他日若有人问起,就说......\"话到此处,前院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和喊叫声。
王皞迪冲出门时,看见一队官兵已经闯进院子,为首的正是新任山东巡抚于大人。王七襄踉踉跄跄地跟出来,官帽都戴歪了。
\"王七襄!\"于巡抚马鞭直指,\"你勾结谢迁叛党,该当何罪!\"
满院家仆跪了一地。王皞迪退到廊柱后,看见王七襄挺直了腰杆,竟又端起了那副官威:\"于大人可有证据?本官乃朝廷命官,岂容......\"
\"搜!\"于巡抚一声令下,官兵四散开来。
不到半个时辰,一个官兵从书房捧出火盆,盆底还有未燃尽的半页纸。另一个官兵更从井中捞上来一具穿着红袄的骸骨,腕上金镯刻着\"红玉\"二字。
王七襄瘫坐在地,官服下摆浸在雪水里。于巡抚冷笑:\"王大人好手段,杀人灭口三年,竟被一口井给出卖了。\"
王皞迪看着官兵将王七襄拖走,那双曾经威严的眼睛此刻空洞得像两个窟窿。经过古井时,王七襄突然挣扎起来,指着井口发出非人的嚎叫:\"她在那儿!她伸手抓我!\"但众人望去,井边只有积雪和枯藤。
第六章 尾声
次年秋,王皞迪在京城听闻王七襄死在了流放路上。
据说押解途中经过一口古井时,王七襄突然发狂,挣脱枷锁投井自尽。差役们打捞了三天,只捞上来一顶官帽,帽里缠着几缕白发和水草。
而那座王宅,在新朝建立后被改为义学。王皞迪某日路过,看见孩童们在院中诵读《论语》,那口古井已被巨石封住,井台上刻着《金刚经》偈语。
唯一古怪的是,每年腊八节,总有人在井边发现几个小小的饭团,排列得整整齐齐,像是有人精心摆放的供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