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相信,以自己的影响力,市正府肯定会愿意见他。
“苏临?那个苏临?”市长疑惑地看着秘书。
“对,就是那位在滨城和辽省投资超过三十亿美元的香江富豪。”秘书回答。
市长一听,立刻来了兴趣,“他真的来沪城了?”
“是的,市长。”
秘书点头补充道:“刚才他的秘书已经来过,希望能和您见面。”
“不愧是一年就崛起的商业天才,看来他已经看出浦东即将开发的机会了。”市长稍作思考,便明白了苏临约见的目的。
当初他在辽省和滨城投资时,相关资料早就传到了各地市长手上。
这么大个金主,哪个市长不想让他来投资?
“你告诉他,明天上午安排会面。”裴安邦想了想,吩咐秘书。
“那市长明天上午的会议怎么办?”秘书有些困惑。
“改到下午吧。”裴安邦说。
比起这次会议,苏临显然更重要。
浦东要发展,当然需要有人投资。
据裴安邦了解,苏临在香江也有关系网,也许能带来其他投资者。
即便只有苏临一个人投资,也足够了。
“好的,市长,我这就去通知。”秘书转身离开。
小16英向苏临汇报:“老板,市府那边说,裴市长把见面时间定在了明天上午,在市长办公室。”
“好。”苏临点点头。
这次投资沪城完全是突发奇想,之前没做规划。
“到底投哪行呢?”苏临闭眼沉思。
按照城市发展来看,沪城未来会成为内地的金融中心。
除了房地产,暂时也没别的好开发的了。
“按照后来的情况看,建造商业中心或者写字楼应该不错。”苏临忽然有了主意。
如果在陆家嘴开发的时候建几栋写字楼,形成金融街,哪怕只是出租,收益也不少。
就这么定了。”苏临坚定地点点头,只等明天见了裴市长再说。
……
晚上,杨玉莹主动钻进苏临的被窝。
对她而言,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不会扭扭捏捏的。
第二天一早就醒来了,苏临揉了揉酸痛的腰,穿好衣服准备下床。
他心里想着,得赶紧让这十万死士都升到初级才行。
十万个人一起升级,按每人需要十万算,总共也才百亿左右。
以他现在每月几十亿美元的收入,这点钱其实不算什么。
他暗自决定,等下个月赚到钱后就着手开始。
苏临现在已经有点等不及了。
毕竟女人越来越多,从李佳雪、张煞、李俪珍、温璧霞、蔡韶芬、莉智,再到最近的陈虹和杨玉莹,不知不觉已经有八个女人了。
这么多女人,没有个好身体哪顶得住。
暂时压下这些念头,苏临整理好自己直接去了沪城正府大楼。
到了地方,经门卫通报后走进去。
“苏先生您好,我是裴市长的秘书小刘,您叫我刘秘书就行。”刚到大厅,刘秘书就迎上来说道。
“刘秘书,裴市长在哪?”苏临看着对方问。
“苏先生,裴市长正在办公室等您,请跟我来。”说完,刘秘书在前面引路,把苏临带到裴市长办公室门口敲了敲门。
“进来。”
“市长,苏先生到了。”
“到了?”听到消息,裴安邦立刻起身出门迎接。
“苏先生,请进。”裴安邦热情地说道。
“裴市长太客气了。”苏临点头微笑打招呼。
“小刘,去泡壶茶,就在抽屉最下面柜子里的大红袍。”坐下后,裴安邦吩咐道。
“好的市长。”
很快,刘秘书端着茶过来放好,然后退出房间,屋里只剩他们俩。
苏临心想,既然人家不先开口问,那自己也不急着说来意。
跟裴安邦打交道可不像在辽省时跟刘省长那些人。
裴安邦心机更深,位置也更高,以后前途不可限量。
跟这样的人接触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能掉以轻心。
‘这么年轻就有这样的城府,难怪能这么快成功。
’裴安邦一边喝茶一边跟苏临闲聊,同时也对眼前这个年轻人更加欣赏了。
眼前的苏临明显和辽省流传的形象不同。
在辽省,苏临给人的感觉是非常豪爽直率的,裴安邦听说时还觉得这种性格虽然可能成事,但绝不可能达到苏临现在的高度。
但此刻见到苏临的表现,裴安邦意识到,之前所见不过是他设下的假象。
真实的苏临,内心深不可测。
\"苏先生此行,是想见我有何贵干?\"裴安邦主动搭话,好奇地问。
他和苏临并无直接冲突,一个是地方管员,一个是商人,本该是合作关系。
试探一下即可,不必太过。
\"裴市长,这次来主要是想在沪城投资,我觉得...\"苏临注视着裴安邦,滔滔不绝地阐述自己的想法。
裴安邦听后深受触动,忍不住追问:\"苏先生认为沪城应如何发展?\"
沪城目前的发展方向还不明确,裴安邦也不知未来会怎样,所以他很想知道苏临这个成功商人的建议。
\"裴市长,我认为沪城作为内陆中心城市,未来应以科技创新为主,金融为辅。
\"苏临思考片刻后回答。
这正是后世沪城的发展路径,相当成功,所以苏临才会这样对裴安邦说。
\"科技创新?金融?\"裴安邦陷入沉思。
思索一阵后,裴安邦回过神来,直视苏临问道:\"苏先生具体想投资哪个行业?\"
之前的疑问被他暂时搁置,尽管他认为苏临的话有一定道理。
\"裴市长既然询问,那我就实话实说了,我想拿下陆家嘴的地皮。
\"苏临严肃地说。
\"陆家嘴?\"
裴安邦皱眉,他明白陆家嘴将是沪市未来的重点开发区域,即未来的浦东新区。
而现在那里还只是破旧的平房区,与浦西相比差距很大。
能一眼看出陆家嘴的潜力,裴安邦不得不佩服苏临的眼光。
\"难道陆家嘴的地皮现在不卖吗?\"苏临观察裴安邦的表情,疑惑地问。
陆家嘴的确计划明年四月开始开发,裴安邦心里也应该有所了解。
\"并非不卖,只是价格不非。
\"裴安邦认真地看着苏临说道:\"而且,购买陆家嘴附近地皮的话,三年内必须动工开发。
\"
这一点至关重要。
卖地是为了发展,如果囤积土地不开发,怎么能谈得上发展?不发展的话,多少钱都没用。
苏临很认真地对裴安邦说:“您尽管放心,只要拿到地皮,我们不会立刻开工,但保证一年内一定开始开发。”
裴安邦听后有些惊讶:“三十亿美元?这可是上海目前最大的投资了。”
苏临坦然回应:“我知道这个数字很大,但我有具体规划,准备在上海陆家嘴建几栋商业大楼和写字楼,预计总投资约三十亿美元。”
裴安邦思索片刻:“这个项目听起来不错,但我得和其他人讨论一下,毕竟这么大笔资金,不能单凭个人决定。”
苏临点头表示理解:“您说得对,这是规矩。
不过我保证,24小时内会把详细计划书交到您手上。”
裴安邦稍感安心:“很好,有计划书我们才能更清楚您的想法,不是随便说说而已。”
回到车上后,苏临立即叮嘱小英:“赶紧把计划书写好,直接交给裴安邦。”
小英应声而答:“明白,老板!”
\"嗯,老板,我尽量快点把计划书弄出来。
\"小英点头答应着。
关于计划书的事,苏临已经把投资方案写得差不多了,剩下的细节全交给了小英去补充完善。
时间过得很快,三天过去了。
就在苏临离开后的第二天,小英就把计划书送了上去。
这三天里,苏临没怎么催促,而是带着杨玉莹几乎跑遍了整个上海。
现在的上海可没后来那么热闹,能逛的地方不多。
\"老板,市正府那边有消息了。
\"
这天早上,苏临刚带着杨玉莹出去转了一圈回来,小英就来汇报了。
\"哦?怎么说?\"苏临一听就挑了挑眉,看着小英问。
\"市正府同意了我们的投资计划。
\"小英一脸兴奋地说。
\"太好了!\"
苏临听了也乐开了花。
要是这个投资计划顺利实施,按照他的想法,发展起来后,就是整条金融街了...
下午,苏临来到裴安邦的办公室。
\"苏先生,恭喜。
\"
裴安邦笑着对苏临说。
这几天,市正府一直在研究苏临的计划书,发现里面挑不出什么毛病。
而且,苏临的投资计划很可能还会加快上海的发展速度。
\"大家一起高兴,一起高兴。
\"苏临也笑着回应裴安邦。
地皮批下来了,按苏临计划书里提到的那样,买了这些地皮总共花了十亿美元。
以现在上海的地价来看,这十亿买来的地皮大概占了陆家嘴的三分之一,还是靠近外滩的位置。
要是放在以后,这至少要花上百亿美元才能买到同样的地皮,这还只是保守估计。
\"裴市长放心,我这就通知香江那边,钱会在一个月内打到市正府账户上。
\"苏临向裴安邦保证道。
现在他也没这么多钱,得等这个月的利润结算完才能凑齐。
\"没关系,我相信苏先生。
\"裴安邦一脸信任地说。
能在辽宁投四十亿美元的人,大家都知道他肯定不会缺这点在上海投资的钱。
上海的投资计划达成后,苏临本打算直接回香江,但想了想又改主意去了北京。
说起来,除了第一次来北京匆匆看了一眼,他还从未真正见识过这个年代北京的模样。
三天后,车队到了北京。
那时候还没有什么进京证的说法,加上苏临是香江人的身份,所以很容易就通过啯道进了北京地界。
进了北京地界后,看到眼前满是农田,苏临心里有点感慨。
现在北京周围还有这么多耕地呢。
等将来周围那些农田都被盖成高楼大厦的时候,从京城的地界进到市区,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
这次回内地,苏临跑了不少地方,但只有沪市和京城的大街上能看到汽车。
别的城市就算辽省的省会也没这么繁华,车子也不多。
“这就是八十年代末的京城。”苏临看着满街的自行车,心里感慨万千。
看着人群熙熙攘攘,自行车在马路上飞驰,还有三轮车和摩托车,大多数汽车都是桑塔纳。
虽然现代化的气息不多,但这里的人气却让人觉得充满生活味儿。
没错,就是人气。
后来的京城虽然越来越现代化,却少了这种人间烟火的味道。
一饮一啄之间,为了经济发展,这无奈也是事实。
苏临的车队走在街上,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在这个桑塔纳都算豪车的年代,由六辆奔驰和一辆劳斯来斯组成的车队,冲击力可想而知。
“儿童电影院?”
就在那时,苏临瞥见路边一闪而过的儿童电影院,心里忽然一动。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后来李超人真的在这里搞了个东方**项目,好像就是在九二年左右。
当初李超人投两百亿港币在这个东方**项目上,就是为了这一个商场。
不过呢,这个商场也让李超人赚得盆满钵满。
想到自己在香江和这些所谓的豪门之间的斗争,苏临心里突然有了个主意——截胡李超人,抢先一步开发这个地方。
“走,直接去酒店。”
因为是临时决定来京城,苏临也没提前预订酒店。
“停,就这里吧。”过了两个路口,苏临看到窗外的建啯大酒店,立刻吩咐张龙说。
“好嘞,老板。”
建啯大酒店可以说是目前京城数一数二的好酒店了。
即使是普通的房间,一晚上的价格也要三百多块,相当于普通人一个多月的工资。
至于更高级的套房,价格更高,一晚上千元,但对苏临来说,这个价不算贵。
“先生您好,欢迎光临。”
刚进去,就被大酒店经理热情接待了。
当然啦,这么豪华的车队停在门口,普通的服务员哪有资格接待。
“给我们一间高级套房,再加十三个普通标准间。”小英走上前对经理说。
“好嘞。”
经理脸上瞬间露出了笑容。
一间高级套房一天要一千二,普通标准间一晚三百五十八块,一下子订了这么多,一天的收入就有近六千块,这价格可不低。
高级套房当然是苏临和杨玉莹的,其他的标间则由小英和司机、保镖等人一人一间。
回到房间后,杨玉莹没打扰苏临,自己回卧室去了。
而苏临则坐在套房的客厅沙发上,开始沉思起来。
他想到这个儿童电影(集团)也就是后来的东方**项目。
如今,这里牵涉到许多部门和单位,要想在这儿建个大**可不容易。
而且,要建什么样的**呢?
像苏临在辽省投资的海之梦那样,提供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的**?
还是建一座更高档一些的**?
对于海之梦,苏临给它的定位是偏平民化的,走的是中低端路线。
但如果要在长安大街上建海之梦,那就有点不划算了,成本很难收回。
一个东方**的投资规模达到二十亿美元,在九十年代,如果只是建一个海之梦,得多少年才能回本?
看来,除了海之梦之外,还得再搞个更高档的**才行。
名字就不用想了,直接用东方两个字就行。
香江的山顶别墅里,李佳雪和张煞刚从红山半岛回来。
“也不知道老公什么时候能回来。”李佳雪眼神中透出思念。
算下来,苏临已经离开半个多月了。
“大姐,你是不是特别想老公。”张煞在一旁调侃道。
两人现在已经很熟络了,没了最初的生疏,况且都是一家人,互相开玩笑也是常事。
“就我想?你不也想吗?”李佳雪瞪了张煞一眼。
好像只有我在想似的。
殊不知,张煞每晚喊苏临的名字至少几十次。
“要不我们去内地找老公?”李佳雪忽然心动,说道。
“这不太好,老公会生气的吧?”张煞有些犹豫。
她跟李佳雪不一样,她可不敢也不想让苏临生气。
“应该不会吧。”李佳雪不确定地说。
虽然她相信苏临不会因为这事跟她发脾气,但自己突然跑过去,会不会影响苏临的工作?
毕竟这次的情况跟上次回内地不一样。
“算了,还是不去好了。”李佳雪摇头说道,“老公走的时候还让我们俩盯着红山半岛的工程呢。”
刚才李佳雪说要去内地找苏临,也只是心血来潮。
细想之后又打消了念头。
“说到这个,大姐你觉得红山半岛的山顶除了种些树,会不会太单调了?”张煞问李佳雪。
“确实有点单调,你有什么想法?”李佳雪点点头,思索着。
红山半岛的地势挺简单,中间是个一百多米高的小山包,四周全是平地。
“又破纪录啦!”熊猫影业的总经理室里,麦加拿着数据单,兴奋得直搓手。
麦加真想立刻把这喜讯告诉苏临,但想到苏临还在内地,只能强压下激动的心情。
《小鬼当家》在香江上映一个月,票房直接冲到了两亿一千二百万港币,这是个惊人的数字。
香江的观众都被震住了。
在此之前,香江的最高票房还没到四千万呢。
现在,一部《小鬼当家》直接把这个纪录甩老远,而且短期内估计没人能超越。
按每张电影票21港币算,两亿一千万港币的票房,相当于有一千多万人去看了这部电影。
要知道,整个香江的人口才七百万左右。
之所以票房这么高,是因为有些人重复看了好几遍。
再加上这是过年期间,这部电影又特别适合一家人一起看,所以票房才会这么吓人。
就在《小鬼当家》在香江上映半个月时,娅州其他啯家也开始同步播放了。
麦加派人在盯着娅州其他地方的票房情况,不像直接卖断版权那样,他得随时关注这些数据。
那个时代的香江被称为东方好来坞,只要在香江大火的电影,基本能在整个娅州都受欢迎。
这得归功于香江电影这么多年来的输出。
带着香江破亿的宣传效应,《小鬼当家》一在别的地方上映,就火得不行。
第一天,除了香江,其他地区的票房加起来就有两千万港币。
之后,随着口碑扩散,这个数字不断被刷新。
第二天涨到两千三百万,第三天直接破三千万,到第七天就达到了七千万港币的日票房。
目前,除了香江外,《小鬼当家》在其他地方上映半个月,票房就累积到了五亿港币。
半个月过去了,虽然票房已经开始下降,但满月后应该能达到七亿港币左右。
加上香江的票房,娅州的总票房预计在九亿港币上下。
麦加心里想着,等苏临回来,一定要建议他把这部电影带到欧美等地去播映。
娅州大火的《小鬼当家》,麦加觉得在全球市场上表现也不会差,哪怕是再多赚一千多万美元,也相当于一亿港币了。
到时候,《小鬼当家》肯定能成为第一部票房破十亿港币的电影,这绝对是个大事件,麦加这个名字也会被记入电影历史里。
要说哪块地方票房贡献最大,那就是樱花了。
单靠樱花一地,就能贡献六十多亿的票房。
当然啦,这六十多亿是按日元算的,换成港币的话大概有四亿多。
可以说,樱花那边的票房贡献,几乎相当于其他所有地方加起来的总和。
这也是正常的,现在樱花正处于经济繁荣期,没人觉得会有泡沫危机,大家手里有钱,要么花钱消费,要么就去看电影。
遇上好的电影,票房自然很高。
这个时期的香江电影票房,主要来自樱花和完完,这两个地方是香江以外,香江电影最重要的票仓。
也正因如此,才支撑起香江电影的兴盛。
等到这两个市场不行了,再加上好来坞的竞争,香江电影没了票仓,所以“东方好来坞”才慢慢衰落。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香江电影发展畸形,缺乏创新,全是跟风。
一种题材火了之后,大家都跟着拍类似的创新题材,一直拍到烂为止,然后又开始跟风下一个题材。
再加上各种原因,香江电影的衰落也是情理之中。
但现在,因为苏临的介入,东方院线成立了,让香江电影又有了新的生机。
……
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缺少天才和人才。
按照东方院线的规定,只要是跟风的题材,一律不准上映,想播只能去那些小录像厅。
而那些小录像厅大多放的是卖肉片,自然不会放这种跟风的电影。
那些想赚快钱的片商当然不满意这样的规矩,想打破这个规定。
但东方院线成立了,除非他们能再建些别的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