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记忆里的生活,杨柳村是抗日期间八区工作组区部所在地,民兵训练场民兵训练忙。
投弹,练刺杀,队形变换整齐歌,匍匐前进神奇刚毅……
打靶训练去打靶场,打靶归来歌声雄壮志气昂扬……
从此以此唱《打靶归来》歌,不爱红装爱武装,梦想军营当兵保家卫国守边疆……
——题记
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有一个名叫杨柳村的地方,它看似宁静,却承载着无比重要的使命。杨柳村,成为了抗日期间八区工作组的区部所在地,也正是在这里,一场场热血激昂的民兵训练如火如荼地展开,点燃了无数人心中的爱国之火。
那是一个阳光初升的清晨,金色的光芒洒在杨柳村的每一寸土地上。村里的空地上,一群年轻的民兵们早已集合完毕。他们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朝气,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果敢。这些民兵们,来自村里的各个角落,有的是朴实的农民子弟,有的是充满热血的青年才俊,他们为了同一个目标走到了一起——抗击日寇,保卫家园。
训练开始了,第一项便是投弹训练。民兵们手握沉甸甸的手榴弹,神情专注地听着教官的讲解。教官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抗日战士,他身材魁梧,眼神犀利,声音洪亮而有力。“投弹的时候,一定要稳住身体,手臂用力,瞄准目标再投出去!”教官一边说着,一边亲自示范。民兵们紧紧地盯着教官的动作,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随后,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走上前去,按照教官的指导,奋力将手榴弹投向远处的目标。有的民兵投得又远又准,赢得了阵阵喝彩;有的民兵虽然有些紧张,投得不够理想,但他们毫不气馁,迅速调整状态,准备下一次的投掷。
接下来是练刺杀。民兵们手持长枪,整齐地排列成队列。在教官的口令下,他们迅速做出各种刺杀动作。“杀!杀!杀!”一声声呐喊响彻云霄,仿佛要将心中的愤怒和对日寇的仇恨全部释放出来。每一个刺杀动作,都充满了力量与威严,展现出民兵们不畏强敌的勇气和决心。在训练过程中,民兵们互相学习,互相鼓励,不断提高自己的刺杀技能。他们深知,只有掌握了过硬的本领,才能在战场上与日寇一决高下。
队形变换也是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民兵们在教官的指挥下,迅速而整齐地变换着各种队形。时而排成方阵,时而变成纵队,时而分散开来,时而又聚拢在一起。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如同训练有素的正规军。在队形变换的过程中,民兵们还唱起了激昂的战歌。那歌声,如同一股无形的力量,鼓舞着每一个人的士气。“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歌声在村子里回荡,让每一个听到的人都为之振奋。
匍匐前进是一项考验民兵们意志和体力的训练项目。民兵们趴在地上,双手和膝盖着地,小心翼翼地向前爬行。他们的眼睛紧紧地盯着前方,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地面上的碎石和杂草,刺痛着他们的皮肤,但他们咬紧牙关,坚持着完成每一次的训练。在匍匐前进的过程中,民兵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身体,更培养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顽强的战斗精神。
打靶训练的日子终于到了。民兵们怀着激动而紧张的心情,前往打靶场。打靶场位于村子的郊外,周围是一片开阔的田野。民兵们整齐地站在靶位前,等待着教官的指令。“准备!射击!”随着教官的一声令下,民兵们迅速举起手中的枪支,瞄准目标,扣动扳机。“砰砰砰!”枪声此起彼伏,子弹呼啸着飞向靶心。有的民兵枪法精准,连续命中靶心;有的民兵虽然有些偏差,但他们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认真总结经验,准备下一次的射击。
打靶归来的路上,民兵们心情格外舒畅。他们高声唱着《打靶归来》,歌声中充满了胜利的喜悦和自豪。“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胸前红花映彩霞,愉快的歌声满天飞……”那激昂的旋律,让他们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在歌声的感染下,路过的村民们也纷纷加入其中,一起唱着这首充满力量的歌曲。
在杨柳村的这段民兵训练经历,深深地烙印在了每一个民兵的心中。他们在这里成长,在这里蜕变,从一个个普通的青年,变成了英勇无畏的抗日战士。对于许多民兵来说,这段经历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他们不爱红装爱武装,梦想着有一天能够走进军营,当兵保家卫国,守卫祖国的边疆。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虽然那段艰苦的民兵训练时光已经过去,但杨柳村的故事却永远被人们铭记。每当人们唱起《打靶归来》这首歌时,脑海中总会浮现出那些民兵们在训练场上挥洒汗水的身影,以及他们为了保卫家园而英勇战斗的画面。
多年以后,当年的那些民兵们,有的真的走进了军营,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军人,在战场上为祖国和人民浴血奋战;有的虽然留在了家乡,但他们依然保持着那份爱国热情,用自己的方式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贡献着力量。
在杨柳村,村里的老人们常常会给年轻一代讲述那段民兵训练的故事。他们希望通过这些故事,让年轻人们记住那段历史,传承和发扬先辈们的爱国精神和顽强意志。而那首《打靶归来》,也成为了杨柳村村民们心中永恒的旋律,每当唱起它,人们的心中就会涌起一股暖流,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热血与激情的年代。
如今的杨柳村,早已旧貌换新颜。村里的道路宽敞平坦,房屋整齐美观,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那段民兵训练的历史,始终是杨柳村最宝贵的财富。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杨柳村人,在追求幸福生活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不畏艰难。
在村头的那棵老杨树下,常常会聚集着一群村民,他们围坐在一起,听着老人们讲述着当年的故事。孩子们睁大眼睛,听得津津有味,心中充满了对先辈们的敬佩和崇拜。而年轻的一代,也从这些故事中汲取着力量,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在这个和平的年代,虽然战争的硝烟已经远去,但杨柳村的人们依然牢记着历史的教训。他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因此,他们倍加珍惜眼前的一切,同时也时刻准备着,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幸福安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而那首《打靶归来》,依然在杨柳村的上空回荡。它就像一首永恒的赞歌,歌颂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歌颂着那些为了保卫家园而英勇奋斗的民兵们,也歌颂着杨柳村人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在未来的日子里,这首歌曲将继续陪伴着杨柳村的人们,激励着他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对于曾经参与过民兵训练的那些老人来说,那段时光是他们一生中最宝贵的回忆。每当回忆起当年的点点滴滴,他们的眼中都会闪烁着光芒,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青春岁月。他们常常会互相交流,分享着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同时也会鼓励年轻一代,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杨柳村的小学里,老师们也会将那段民兵训练的历史融入到教学中。他们通过讲述故事、唱革命歌曲等方式,让孩子们了解那段历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孩子们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成长,从小就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懂得了责任和担当的重要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杨柳村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村里的经济逐渐繁荣起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但无论如何变化,杨柳村人始终没有忘记那段民兵训练的历史,没有忘记先辈们为了保卫家园所做出的牺牲和贡献。
在村子的中心,修建了一座纪念碑,上面刻着当年参与民兵训练的民兵们的名字。每当有重要的节日或纪念日,村里的人们都会来到纪念碑前,敬献花圈,缅怀先烈。他们用这种方式,表达着对先辈们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同时,杨柳村也成为了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许多学校和单位都会组织学生和职工来到这里,参观学习,感受那段历史的厚重和伟大。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杨柳村的故事,传承和发扬先辈们的爱国精神。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杨柳村的人们依然保持着那份淳朴和善良。他们在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不忘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每年的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村里都会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人们感受到浓浓的节日氛围和家乡的温暖。
而那首《打靶归来》,也成为了这些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节目。人们一起唱着这首歌,回忆着过去的岁月,感受着今天的幸福生活。在歌声中,他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要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幸福安康,努力奋斗,不懈追求。
未来的杨柳村,将会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而那段民兵训练的历史,也将永远铭刻在杨柳村人的心中,成为他们前进道路上的动力和指引。无论是在和平年代还是在战争时期,杨柳村人都将始终保持着那份爱国热情和顽强意志,为了祖国和人民,勇往直前,永不退缩。就像那首《打靶归来》中所唱的那样,他们将带着胜利的喜悦,继续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