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夏天。
我去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采访一位来自广东揭阳的笔友心若,完成我的长篇报告文学《满天飞的绿叶梦》。
心若在清华已是大二的学生,在美术学院学习摄影。
在清华,我们来到了清华荷塘,站在文学家朱自清先生雕塑前,畅谈文学人生,细语现实生活。
在清华大学校园里,最难忘的就是学堂路上骑自行车上下课的学子们,在清华,骑自行车就是一道独特的校园风景。
在清华,心若还把他心爱的女友红叶介绍给我,因为红叶是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的文学精英,她的小说《山海情》已荣获茅盾文学奖。
在清华采访,我的收获多多,校园风景、文学大家、知名教授都是我镜头下的风景线……
——题记
《清华之行,难忘时光》
2018年的夏天,阳光炽热而浓烈,仿佛要将整个北京城都笼罩在它那热情洋溢的怀抱之中。我怀揣着满心的期待与激动,踏上了前往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路途,此行肩负着一个重要的使命——采访我那位来自广东揭阳的笔友心若,为我的长篇报告文学《满天飞的绿叶梦》搜集素材,我深知,这次清华之行,注定会是一段意义非凡的经历。
当我踏入清华的校园,一种庄严肃穆却又充满活力的气息扑面而来。校园里的建筑错落有致,古色古香的楼阁与现代化的教学楼交相辉映,每一处都彰显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蓬勃的创新精神。道路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枝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欢迎着每一位到访的来客,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宛如一幅天然的拼图。
我按照约定,来到了清华荷塘边,老远就看到了心若那熟悉的身影。他站在文学家朱自清先生的雕塑前,面带微笑,眼神中透着灵动与聪慧,或许是在这充满文学气息的地方待久了,整个人都散发着一种别样的气质。两年的清华时光,让他从那个我曾在书信中认识的青涩少年,逐渐成长为有着独特艺术见解的大二学生,如今正在美术学院里潜心钻研摄影。
“好久不见呀!”心若看到我,热情地打着招呼,我们像许久未见的老友一般,紧紧地拥抱了一下,随后便自然而然地开启了话题,站在朱自清先生的雕塑前,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引领着我们畅谈文学与人生。
“你知道吗,每次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我就想象着他当年踱步于此的心境,那该是怎样的一种细腻与深沉啊。”心若望着荷塘,感慨地说道。
我点头赞同:“是啊,先生笔下的荷塘充满了诗意和韵味,如今我们站在这儿,虽然时代不同了,但这一方荷塘承载的情感和文化,却依旧能深深地触动我们。”
当我们来到清华荷塘边,心若的眼神中瞬间流露出一种沉醉与自豪交织的神情,他微微抬起手指向那一片如诗如画的荷塘,像是要将这眼前的美景逐一向我展开介绍一般。
“你看这清华荷塘啊,可有着说不完的故事和韵味呢。”心若开口说道,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抑制的激动,“它就像咱们清华的一颗明珠,承载着太多的历史与文化沉淀呀。”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那一片开阔的荷塘,宛如一块巨大的翠玉,静静地镶嵌在校园之中。田田的荷叶,一片挨着一片,层层叠叠地铺满了整个水面,几乎看不到一点儿缝隙。它们有着各异的姿态,那些高高挺出水面的荷叶,茎秆笔直而坚韧,好似一把把擎起的绿伞,荷叶的边缘微微卷曲,像是精心裁剪过的裙摆,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尽显优雅姿态;而那些贴近水面的荷叶,则像是一个个圆润的碧玉盘,稳稳地浮在水上,偶尔有调皮的水珠在上面滚动,像是在嬉戏玩耍,稍不留神,水珠便从这边滚到那边,最终融入了荷塘的怀抱。
心若一边走,一边继续说道:“每到夏天,这荷叶就长得越发茂盛了,你再凑近点儿看,荷叶上的脉络清晰可见呢,那一条条的脉络就像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地图,记录着这片荷叶生长的轨迹,也见证着这荷塘四季的更迭。”
我依言走近,蹲下身子细细端详,果然,那荷叶上的脉络纵横交错,粗细不一,却又有着一种别样的秩序美,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生命的奇妙。
“荷叶固然美,可这荷花才是荷塘的点睛之笔呀。”心若笑着,带着我沿着荷塘边的小径缓缓前行,目光始终停留在那些或含苞待放,或已然绽放的荷花上。
此时,有的荷花还是个花骨朵儿,它们像是羞涩的少女,紧紧地裹着粉嫩的花瓣,只在顶端露出一点点淡淡的红晕,仿佛在悄悄地窥探着外面的世界,等待着合适的时机一展芳华;而那些已经完全绽放的荷花,则是落落大方,花瓣洁白如雪,又透着淡淡的粉色,从花心处向外层层舒展,嫩黄的花蕊在花瓣的簇拥下,显得格外醒目,微风拂过,它们轻轻颤动,似在向周围的一切展示着自己的婀娜多姿,同时也散发着阵阵淡雅的清香,那香气若有若无,却足以萦绕在鼻尖,让人心旷神怡,仿佛能驱散这夏日的燥热。
“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月色》,把这荷塘的美描绘得淋漓尽致,让无数人对这儿心生向往。以前我刚读到那篇文章的时候,就常常想象先生当年站在这儿,看着这满塘荷花、荷叶,心里会是怎样的思绪万千啊。”心若微微仰起头,目光中透着一丝向往与崇敬,似乎在努力穿越时空,去追寻朱自清先生当年的心境。
“我想啊,先生当时或许是怀着对生活的诸多感慨,又或是被这清幽的景色所打动,才能写出那样细腻且饱含深情的文字吧。这荷塘在月色下,肯定又是另一番别样的景致,月光洒在荷叶上、荷花上,一切都像是披上了一层银纱,如梦如幻的,估计美得让人移不开眼呢。”心若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描绘着那未曾亲眼见过,却在文字里感受过无数次的画面。
“而且呀,这荷塘四季都各有特色呢。春天的时候,荷叶才刚刚从水底探出嫩绿的脑袋,稀稀疏疏的,却充满了生机与希望,就像咱们清华里那些初入校园的新生,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准备在这里开启一段精彩的求学之旅;到了秋天,荷叶渐渐变得枯黄,有的甚至残破了,可那也是一种别样的美,是一种历经繁华后的淡然与沉静,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轮回;冬天就更有意思了,要是赶上一场大雪,整个荷塘被白雪覆盖,就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画,宁静而悠远,别有一番韵味。”心若说得绘声绘色,仿佛这荷塘的四季画卷就在他眼前一一展开。
我们就这样漫步在荷塘边,听着心若的介绍,感受着这清华荷塘独特的魅力,周围偶尔有路过的同学,也会忍不住放慢脚步,欣赏这眼前的美景,或是轻声吟诵几句《荷塘月色》中的词句,那一刻,我深切地体会到,这清华荷塘,早已不仅仅是一处自然景观,它更是清华文化的重要象征,承载着一代又一代清华人的情怀与记忆,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散发着属于它的独特光芒。
“走,我带你去学堂路看看,在清华呀,那儿骑自行车上下课的学子们可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呢。”心若笑着向我介绍道,我满怀好奇地跟着他,沿着校园的小道走去。
还没到学堂路,就听到了一阵清脆的自行车铃声,那铃声交织在一起,竟有一种别样的和谐感。等走到路上,眼前的景象着实让我眼前一亮。只见道路上,一辆辆自行车穿梭而过,骑车的学子们身姿矫健,有的背着书包,神情专注,似乎在思考着课堂上未解的难题;有的则与同行的伙伴边骑车边谈笑风生,青春的朝气在他们身上展露无遗。自行车的样式也是五花八门,有老式的经典款,带着复古的韵味,仿佛在诉说着清华往昔的故事;也有崭新的山地车,充满了现代的时尚感,彰显着年轻一代的个性与活力。
“在清华,校园很大,骑自行车是最方便快捷的出行方式了,而且久而久之,这也成了咱们清华独特的校园文化呢。”心若笑着向我介绍道。
看着这充满活力的场景,我忍不住拿出相机,按下快门,想要将这独特的风景定格下来,我知道,这一张张照片,不仅记录着清华学子们日常的生活画面,更承载着这座百年学府的青春与活力。
在和心若的交流中,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到了傍晚时分。心若神秘兮兮地对我说:“我呀,还有个人要介绍给你认识呢,她可是咱们清华人文学院的文学精英哦。”我顿时来了兴趣,跟着他来到了校园的一处静谧的咖啡馆。
没过多久,一位气质优雅的女孩走了进来,她就是心若心爱的女友红叶。简单的寒暄之后,我才了解到,红叶可不简单,她的小说《山海情》已经荣获了茅盾文学奖,这可是文学领域极高的荣誉呀。红叶笑起来很温柔,说起文学来却有着别样的热情和深刻见解。
“其实写《山海情》的时候,我就是想把那些平凡人在大时代背景下的奋斗与坚守展现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每一个普通人都有着不普通的故事。”红叶轻声说道,眼神中透着对文学创作的执着。
我不禁对她肃然起敬:“能把生活中的点滴感悟用如此生动且深刻的文字表达出来,真的太厉害了,这奖实至名归啊。”
我们三个人坐在咖啡馆里,继续探讨着文学创作、校园生活以及对未来的憧憬。从红叶口中,我听到了许多人文学院里有趣的学术研讨、文学讲座,还有那些知名教授们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深厚的学识涵养,让我越发觉得清华这座知识的殿堂,处处都充满了宝藏,等待着人们去挖掘、去感悟。
接下来的几天,心若带着我穿梭在清华的各个角落,去美术学院的展厅欣赏那些令人惊叹的摄影作品和艺术展览,感受着视觉艺术带来的强烈冲击;走进图书馆,那浩如烟海的藏书,安静专注的阅读氛围,让我仿佛置身于知识的海洋,恨不能把每一本书都翻阅一遍;还拜访了几位知名的教授,他们的每一句话都犹如智慧的火种,点燃了我对文学、对艺术更深层次的思考。
在清华的采访过程中,我也遇到了许多热情友善的同学,他们来自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地域,却都有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有的同学会主动和我分享他们在清华参与科研项目的经历,那些日夜钻研、攻克难题的过程,虽然艰辛,却充满了成就感;有的则会讲述自己参加社团活动的趣事,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让他们的青春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记得有一次,我参加了一场校园的文学分享会,会上同学们纷纷上台,分享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以及创作心得。台下的听众们聚精会神,时而因精彩的发言而鼓掌,时而又陷入沉思,参与到对文学问题的热烈讨论中。那一刻,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清华浓厚的文学氛围,在这里,文学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文字,更是一种能够连接每一个人心灵的纽带,大家因为对文学的热爱,汇聚在一起,共同探索着文学世界的无限可能。
随着采访的深入,我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各种各样的素材,相机里也存满了清华校园的美景、有趣的人物和精彩的瞬间,这些都将成为我撰写《满天飞的绿叶梦》的宝贵财富。
然而,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离别的日子终究还是来临了。在心若和红叶的陪伴下,我最后一次漫步在清华的校园里,心中满是不舍。那熟悉的建筑、美丽的荷塘、热闹的学堂路,都仿佛印刻在了我的心底,成为了我记忆中最珍贵的一部分。
“真舍不得你走呀,不过以后有机会可得常来看看咱们。”心若拍着我的肩膀说道。
红叶也微笑着点头:“是呀,清华永远欢迎你,希望你的长篇报告文学能够大获成功呢。”
我感动地看着他们:“这次清华之行对我来说太重要了,我收获了太多,也一定会把这里的故事好好写进书里,让更多的人了解清华的魅力。”
告别了心若和红叶,我走出了清华的校门,回头望去,那庄严的校门仿佛承载着无数的梦想与希望。我深知,清华一行,不仅让我在文学创作上有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感悟,更让我收获了珍贵的友谊,见证了美好的爱情,领略了深厚的学识与璀璨的艺术之美。这座百年学府,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让每一个走近它的人都为之骄傲,为之着迷,而我也将带着这段难忘的记忆,继续在文学的道路上前行,去书写更多精彩的故事。
回到家后,每当我翻开采访笔记,看着那些照片,清华校园里的点点滴滴就会浮现在眼前,那些关于文学、关于青春、关于梦想的故事,仿佛又在耳边回响,激励着我不断地去追求、去探索,去让自己的文学之梦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天空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