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曹操的孩子,其实挺不容易的。就在张绣叛乱的时候,曹丕其实也在跟随行军打仗。当时,曹操率部南征荆州。到宛的时候,张绣投降了。
曹操也终于见到了美名盛传的邹蕊。此时,张济已经战死,邹蕊守寡,曹操几乎没有多考虑,直接就收了邹蕊当妾。十日之后,张绣便以此为由叛变了。
这些,是我后来慢慢才知道的真相。
曹丕当时只有十一岁,竟然在那种兵荒马乱中,在箭矢中骑马得以逃生。听到这件事的时候,我对曹丕的机警也着实佩服不已。
因为曹操和曹丕当时行军在外的时间多,曹操和他的妻妾们见面的时候相对少,我要见到像曹丕这样的公子哥,自然次数更少了。
但张绣让曹操的军队出现重创,让曹洪、曹安民死于战乱中,曹操算是快刀斩乱麻一般,将国事、家事全部清理了一遍。
三年春正月,曹操终于带着曹丕他们,回到了许昌,也就是现在河南许昌。丁氏被废,卞氏得以扶正,也就是这一阶段。
都在许昌的两个月里,因为卞氏的扶正,曹丕成为了新一任嫡长子。
尽管早已经在刀口上讨生活,曹丕终究还是一个孩子。
他见到了曹冲,很高兴:“这是我的弟弟吗?”
“是的,少爷,您的身份尊贵,他今后将追随您。”我笑着回应。这种回应,我不喜欢。人和人是平等的,凭什么分高低贵贱。可,我是小环,要在那个本来就有着严重门阀意识的环境里活下来,该注意的还是要注意。
我第一次同情曹丕也就是这时候。刚刚经历了曹洪的战死,刚刚经历了残酷的战斗,即使不是九死一生,也必定会在他的身心留下大量生命的印记。
刻忌,这是我在进入这个环境之前,对曹丕最清晰的评价。
但这时候,亲自感受到了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已经要么成为刀俎,要么成为鱼肉,而且刚刚经历了残酷的差点被当成鱼肉剁了的情境,到底会留下怎样的心理阴影?他的心又将怎样发生扭曲和变化?
我想到了地主家的大儿子那个隐喻……因为懂得节俭才能慢慢发家,所以舍不得。曹丕呢?他是不是因为从小就活在那种水深火热中,所以,他对于人与人之间那种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斗争渐渐根深蒂固?
所以,曹丕后来残忍地杀害他的手足,也不过是从小被训练出来的——不敢放心?!
我竟然在这时候想起了我的婆婆,她挣了二十几个亿,她的儿子让她送出去,安享晚年,她说她舍不得。就连言承世,其实也许也并没有那么舍得,尽管他很清楚他想要送出去,但真正操作这些事,恐怕也不会像我这么潇洒……
“想什么呢?”言言适时出现,温馨提醒道,“你现在可是小环,你想好该怎么与曹丕相处了吗?”
“与曹丕交锋,必须站在他的身后,而不是站在他的对立面。”我想了想,“或许,仅仅站在他身后还不行,还得让他感觉足够安全,近不得,也远不得。”
“这个度,你准备如何掌握?”言言手一摊,“我们看你表现,如何?”
“好像你们不是在看着我如何表现一样。”我哈哈一笑,“得了,你们看着吧。反正,曹冲现在还小着呢。曹操这次将邹蕊放到许昌,她的好日子,也就只能是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