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风云起,和战议难决
晨光穿透紫禁城的琉璃瓦,在乾清宫的金砖地上投下斑驳光影。朱祁钰端坐在龙椅上,手中的鎏金龙纹杯微微晃动,茶水泛起细小涟漪,恰如他此刻难平的心绪。
昨夜辗转反侧,满脑子都是瓦剌使者离去时那副胸有成竹的模样,仿佛胜券在握。他深知,与也先的这场博弈,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传诸位爱卿觐见!”随着太监尖锐的嗓音划破寂静,于谦、石亨、王文等一众大臣鱼贯而入,朝服上的补子在晨光中闪烁,似是带着几分凝重。
朱祁钰目光扫过众人,率先打破沉默:“诸位,也先派使者索要补偿、严惩余党,气焰嚣张至极。如今虽给了三日之期答复,但战和之策,必须尽早定夺。于谦,你先说。”
于谦上前一步,官靴踏在金砖上发出沉稳的声响:“陛下,臣以为当以守为攻。也先虽扬言开战,却肯派使者谈判,足见其心中忌惮。我们可利用这三日,加固九门城防,增调粮草军械。同时,派人深入瓦剌腹地,探查其兵力部署与粮草储备,做到知己知彼。”说着,他展开一幅详细的城防图,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兵力分布与防御要点,“德胜门、安定门乃京师门户,需重点布防,臣愿亲自坐镇德胜门,与将士们共御外敌。”
石亨却不以为然,粗声粗气地打断道:“于大人一味防守,岂不是长了瓦剌人的威风?我大明将士个个骁勇善战,何不主动出击,杀他个措手不及!只要陛下一声令下,末将定能率领铁骑踏平瓦剌营地,活捉也先!”他拍着胸脯,铁甲碰撞发出铿锵之声,眼中满是战意。
王文抚着胡须,眯着眼慢条斯理地说道:“石将军勇猛可嘉,但贸然出击风险太大。也先老谋深算,此番派使者前来,说不定就是故意示弱,引我们上钩。依臣之见,可先与也先虚与委蛇,拖延时间,暗中联络周边部落,分化瓦解瓦剌势力。”
朝堂之上,大臣们各执一词,争论声此起彼伏。朱祁钰听得头大如斗,心中愈发烦躁。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喝道:“够了!吵吵闹闹成何体统!”
殿内瞬间鸦雀无声。朱祁钰揉了揉太阳穴,语气缓和了些:“如今也先尚未做出太过荒唐之举,我们不能轻易开战,但也绝不能任人拿捏。于谦,即刻着手加强城防;石亨,整顿兵马,做好随时出战的准备;王文,派人密切关注瓦剌周边动静,设法离间其与各部落关系。三日后,朕要听到切实可行的应对之策。退朝!”
待大臣们散去,朱祁钰独坐在空荡荡的大殿中,望着殿外飘飞的柳絮,心中五味杂陈。他想起兄长朱祁镇,若不是当年执意亲征,又怎会落得被掳的下场,如今这烂摊子竟全压在了自己肩头。正思绪万千时,贴身太监匆匆来报:“陛下,锦衣卫传来密报,瓦剌营中有神秘人频繁出入,似在密谋着什么。”
朱祁钰霍然起身,眼中闪过一丝警惕:“立刻命锦衣卫继续探查,务必弄清楚这些神秘人的身份和目的!”
另一边,在瓦剌营地,也先依旧被复仇与和平的念头反复折磨。他独自骑马来到草原深处,望着广袤无垠的大地,耳畔仿佛又响起阿依娜的苦苦相劝。正出神间,卫长国寻了过来。
“大汗,陈友那几人近日行踪诡秘,总在深夜聚集。”卫长国语气中满是担忧,“臣担心他们另有图谋,会坏了谈判之事。”
也先眉头紧皱,勒住马缰:“密切监视他们,一有异动,立刻禀报。”他心中隐隐不安,总觉得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在暗中操控着一切。
夜幕降临,北京城内灯火零星,如同一座沉默的巨兽。于谦在德胜门城楼上巡视,望着城外漆黑一片的荒野,心中默默盘算着兵力部署。突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一名探马飞驰而来:“大人,瓦剌营地方向似有异动,火光闪烁,还有大量人马调动!”
于谦神色一凛,握紧腰间佩剑:“继续探查,有任何消息,即刻来报!”他深知,这看似平静的三日,实则暗流涌动,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逼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