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流交锋:圣前谏言
雨幕在晨光中渐散,紫禁城笼罩在一层朦胧的雾气里。巍峨的奉天殿台阶上,文武百官身着朝服,鱼贯而入,脚步踏在湿漉漉的石板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陈友立在文官队列中,手心微微沁汗,昨夜与王直、陈廷安商议至深夜,此刻他反复在心中演练着说辞,目光不时望向金銮殿上那把象征皇权的龙椅。
就在这时,司礼监太监尖细的嗓音划破殿内的寂静:“皇上驾到——”
朱祁钰身着明黄龙袍,在一众宦官的簇拥下缓步登上龙椅。他扫视着下方群臣,目光深邃,开口道:“众爱卿,关于出兵相助兀良哈一事,朝堂议论纷纷。今日,便在此处将此事议个明白。”
话音刚落,陈友便踏出一步,朗声道:“陛下,臣有本奏!”
朱祁钰微微挑眉,目光落在陈友身上:“陈爱卿,朕听说你极力劝阻与兀良哈合作,不知是何缘由?但说无妨。”
陈友深吸一口气,行礼后说道:“陛下,兀良哈向来反复无常,与瓦剌等部纠葛颇深。此次若贸然相助,实乃险棋!其一,瓦剌与兀良哈素有嫌隙,我大明出兵,必引瓦剌不满,恐其借机兴兵犯境。而如今北方大同、宣府局势紧张,兵力分散恐难御强敌;其二,兀良哈是否真心归附存疑,若我大明耗费钱粮兵力相助,他日他们倒戈瓦剌,我朝将得不偿失;其三……”
陈友顿了顿,提高声调,“臣近日获悉,兀良哈与汇通商号暗中勾结,此商号表面经商,实则为兀良哈等部提供军械物资,而其背后,极有可能与朝中势力有所关联!陛下,此事背后暗藏阴谋,若贸然出兵,正中他人下怀!”
陈友话音刚落,朝堂之上顿时响起一阵窃窃私语。
这时,一位支持出兵的大臣出列,反驳道:“陈大人此言差矣!分化北方各部,使他们相互制衡,本就是稳固边境的良策。至于所谓的勾结,不过是捕风捉影,仅凭一份不知真假的密报,便要陛下放弃大好机会,实在荒谬!”
陈友看向这位大臣,目光坚定:“大人,情报虽尚未完全查实,但其中线索清晰,不得不防。如今边境局势复杂,杨善大人蒙冤,卫长国拼死送回的情报也显示北方暗流涌动,此时更应谨慎行事,稳固防线,而非卷入这不明不白的纷争!”
双方各执一词,争论愈发激烈。朱祁钰眉头紧皱,目光转向一直沉默的王直:“王爱卿,你德高望重,对此事有何见解?”
王直缓步上前,行礼道:“陛下,陈大人所言有理。出兵相助兀良哈,看似有机会分化北方势力,实则暗藏诸多变数与风险。如今朝中局势、北方边防皆需谨慎对待,臣以为,应暂缓出兵,待将事情查个水落石出,再做定夺。”
朱祁钰沉思片刻,又问陈廷安:“陈百户,你身为锦衣卫,对此事可有进一步的调查?”
陈廷安出列,恭敬道:“陛下,臣已派人深入查探汇通商号之事,但背后势力隐藏极深,目前尚未完全查清。不过,臣定会加紧调查,一有确切消息,立刻向陛下禀报。”
朝堂陷入短暂的沉默。朱祁钰揉了揉眉心,缓缓说道:“此事事关重大,容朕再仔细斟酌。退朝后,陈友、王直、陈廷安,你们随朕到御书房详谈。”
退朝后,三人跟随朱祁钰来到御书房。朱祁钰屏退左右,神色凝重:“你们如实说来,除了已奏明之事,是否还有其他隐情?”
陈友与王直对视一眼,陈友开口道:“陛下,臣等担忧,朝中有人与汇通商号勾结,借出兵兀良哈谋取私利,甚至意图扰乱朝局。只是目前尚未掌握确凿证据,不敢轻易揣测。”
朱祁钰目光一寒:“若真有此事,定要将这些蛀虫连根拔除!你们继续查,无论涉及何人,都不许姑息!至于出兵兀良哈一事,暂且搁置。”
三人领命退下。走出皇宫,陈友望着渐渐放晴的天空,心中却依然沉甸甸的。他知道,虽然暂时阻止了出兵,但查出汇通商号背后的势力,才是真正的硬仗,而朝堂上的暗流,也远未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