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华都市的一隅,有一家古色古香的医馆,名为岐仁堂。岐仁堂的主人岐大夫,是一位备受尊敬的中医,他凭借着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为无数患者解除病痛,在当地传为佳话。
这日,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岐仁堂的门口。一位年轻的母亲神色焦急地抱着孩子匆匆走进医馆。孩子小脸通红,不停地哭闹,额头滚烫,还时不时地咳嗽几声,声音听起来有些沙哑。
岐大夫赶忙起身相迎,将母子二人请进诊室。他让孩子平躺在诊床上,先是仔细地观察孩子的面色、舌苔,接着又轻柔地为孩子把脉。一番诊断之后,岐大夫微微皱起了眉头。
年轻母亲见状,眼眶瞬间红了,带着哭腔说道:“岐大夫,我家孩子这是怎么了呀?从前天开始就发烧,吃了退烧药也不管用,还咳嗽得越来越厉害了。我这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可怎么办才好啊!”
岐大夫和声安慰道:“别着急,孩子这是外感风寒,加上体内有热,正邪交争,所以才发热、咳嗽不止。现在正值夏季,天气炎热,人们贪凉,孩子可能是吹了空调或者吃了生冷的东西,才导致风寒之邪侵袭肌表。”
母亲连忙点头:“对对对,这几天天热,家里空调就没停过,孩子也吃了不少冰淇淋。那岐大夫,您快给想想办法,救救我家孩子吧。”
岐大夫思索片刻,说道:“我打算用大青龙汤为孩子调理。大青龙汤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原方是治疗外感风寒,里有郁热,出现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的病症。你家孩子的症状与之颇为相似,用这个方子正合适。”
说罢,岐大夫便铺开纸笔,开始写药方:麻黄(去节)[x]克 ,桂枝(去皮)[x]克 ,甘草(炙)[x]克 ,杏仁(去皮尖)[x]枚 ,生姜(切)[x]克 ,大枣(擘)[x]枚 ,石膏(碎)[x]克 。一边写,岐大夫一边向年轻母亲解释:“麻黄能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它可是这方子的关键药材,能把孩子体内的风寒之邪发出去;桂枝可以助麻黄解表,温通经脉;杏仁能降气止咳平喘,辅助麻黄止咳;石膏性寒,能清解里热,防止孩子体内的热邪太盛;甘草、生姜、大枣可以调和药性,还能顾护脾胃。几味药合用,既能解表散寒,又能清泄里热。”
年轻母亲听着岐大夫的讲解,虽然不太明白其中的医理,但看着岐大夫胸有成竹的样子,心里也踏实了许多。她接过药方,问道:“岐大夫,这药怎么吃啊?”
岐大夫耐心地说:“这药要先用水煎,把药材放进水里浸泡一会儿,然后先用大火煮开,再转小火慢慢熬。熬好之后,分几次给孩子喝,每次少喝一点,多喝几次,这样药效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记住,服药期间要让孩子多喝水,饮食也要清淡一些,别再吃那些生冷油腻的东西了。”
年轻母亲连连道谢,拿着药方匆匆去抓药了。
第二天,年轻母亲又抱着孩子来到了岐仁堂。这次,孩子的精神看起来好了一些,哭闹也少了,脸上也有了些许血色。母亲高兴地说:“岐大夫,太感谢您了!孩子吃了您开的药,昨天晚上就出了一身汗,烧也退了不少,咳嗽也轻了。您这医术真是太神了!”
岐大夫笑着为孩子再次诊断,脉象平稳了许多,舌苔也没那么红了。他欣慰地说:“孩子的病情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不过还得再巩固一下。我再给你开一剂药,还是用大青龙汤,稍微调整一下剂量,你回去接着给孩子吃。”
又过了两天,孩子已经完全恢复了健康,活蹦乱跳地跟着母亲来到岐仁堂。母亲满心感激,特意带来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妙手回春,杏林圣手”。她激动地说:“岐大夫,要不是您,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您就是我们家的大恩人啊!”
岐大夫笑着接过锦旗,说道:“这都是中医的功劳,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可不能丢啊。只要孩子好了,我就放心了。以后孩子要是有个头疼脑热的,尽管来找我。”
送走了这对母子,岐大夫坐在医馆里,思绪飘远。他想起了多年前听闻的一个故事,那是关于一位名老中医用大青龙汤治好毛主席夏季感伤风寒的奇事。
那是1957年7月,毛主席在青岛开会期间,不慎感冒发热,咳嗽不止。多方治疗,却都不见好转。当时的山东省委书记舒同听闻后,推荐了当地的名老中医刘惠民前去诊治。
刘惠民老中医赶到后,仔细地为毛主席做了诊断。他见毛主席发热恶寒,身疼痛,咳嗽,且舌苔黄腻,脉象浮紧。经过一番思索,刘老中医判断这是外感风寒,内有蕴热之症,便开出了大青龙汤加减的药方。
然而,毛主席身边的保健医生和工作人员看着药方,心中满是担忧。毕竟麻黄这味药,发汗之力较强,他们担心用药后会有不良反应。最后,大家只好征求毛主席自己的意见。毛主席一向对中医有着浓厚的兴趣和信任,他同意服用刘老中医开的药。
令人称奇的是,毛主席仅服用了大青龙汤加减2剂,便热退病除。毛主席感慨地说:“我30多年没有吃中药了,这次感冒总是不好,刘大夫的两剂中药解决了问题。中医中药好,刘大夫的医术也好啊。”
想到这里,岐大夫不禁感叹,中医的魅力就在于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辨证施治,用看似简单的几味药,就能起到神奇的疗效。就像这大青龙汤,只要用对了病症,就能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这时,又有一位患者走进了岐仁堂,岐大夫整理了一下思绪,起身迎接新的患者。在他心中,传承和发扬中医,为患者解除病痛,是他一生的使命,而每一次成功治愈患者,都是对中医最好的诠释和传承。他将继续在岐仁堂里,用自己的医术和爱心,书写着属于中医的传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