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壁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李武的话让众文人更加惶恐。

朱棣随即接过话头,冷眼扫过众人,对锦衣卫指挥使纪纲下令:“将这些叛逆拿下,严加审讯!”

“遵命!”

纪纲一声令下,数十名锦衣卫立即冲入,将文人们控制住。

起初有人求饶,但见无济于事,便破罐子破摔,开始辱骂李武。

李武对此毫不在意,转向朱棣说:“这些人是朝廷蛀虫,各地还有不少同党,陛下切勿放松警惕,借此机会将所有**分子一网打尽。”

朱棣点头道:“朕决定大开杀戒!”

李武赞同道:“理应如此,大明需破而后立。”

“父皇。”朱高炽试探性地问,“儿臣近日表现如何?”

朱棣略显不悦地说:“还行吧。”

朱高炽俯身拜谢,虽嘴上说“还行”,内心却十分欢喜。

……

大明北方因李武与朱棣归来迅速安定,而江南则局势愈发复杂。

大明宫废墟旁的一座临时宫殿内,朱允炆端坐龙椅,文武百官列于两旁。

一位官员上前拱手,汇报最新进展:

“陛下,江南形势大好,短短数日,已有近半城镇投降,我军兵力从最初的十万扩充至二十万!”

“依此速度,不出一月即可完全掌控江南,进而北伐!”

朱允炆听后喜形于色,身体前倾,兴奋地说:

“待朕稳固江南,即刻北伐,务必将北京攻下,以防朱棣返回!”

话音未落,一名侍卫慌忙闯入,气喘吁吁地喊道:

“陛下,出大事了!”

此话瞬间改变了殿内的氛围,朱允炆的笑容也随之消失。

“出什么事了?莫非朱高炽调回的那十万大军,真的要**我们?”侍卫摇摇头说:“更糟的是,我们刚接到北方消息,朱棣与李武已经班师回朝了!”此言一出,大殿内的文武官员陷入一片*动。

“朱棣和李武回来了?为何如此迅速?他们不是被困了吗?”有人惊呼,“这下麻烦了,我们如何抵挡得住那个妖道?”

朱允炆虽心急如焚,但仍强作镇定问道:“他们几经挫折,现在还有多少兵力?”

侍卫面露愁容:“三十万大军,损失微乎其微。朱棣不仅将草原势力击溃,还把残余驱逐至狼居胥山外。归国后,又将援助过我们的北方人士悉数关押。”

“我认为,所谓的失败不过是诱敌之计,意在迷惑我们。”

此言一出,殿内气氛骤冷,寒意逼人,众人呼吸困难。

朱允炆默然无语,内心却波涛汹涌。刚因捷报而生的喜悦瞬间消散殆尽。

长久沉默后,他茫然地询问群臣:“朱棣并未兵败,一直在**我们,朕该何以自处?”

声音带着微微颤意。

面前的文武官员脸色同样阴沉,尤其新近归附者,悔恨恐惧交织。

“说句话啊!”朱允炆怒喝一声。

然而,殿内依旧寂静无声。

许久,才有人开口:“陛下,朱棣虽归,但江南已半数归我方掌控,凭借长江天险,或可阻挡。”

说话之人语气毫无底气。毕竟上次朱棣突破长江的画面还记忆犹新,此次形势相似,他怎能自信能守?

朱允炆显然听出了对方的无奈,望向北京方向叹息道:“但愿如此……”

经历多次起伏,此时的朱允炆比最初显得更加成熟稳重。

虽万分恐惧,但朱允炆已察觉中计,深知前路凶险。面对朱棣铁骑,尤有妖道李武助阵,局势堪忧。然而,他并未如往常般慌乱失措,已然保持几分镇定。

“朱棣……”

朱允炆抬起头,目光投向北平。声音微颤,交织着愤怒与恐惧,却无退路可言。他毅然抛却畏惧,决心孤注一掷,与四叔决一死战。

……

同一时刻,北京城内,月色清朗。

王府别院之中,李武与朱棣对饮叙谈,青梅美酒间,论及家国大事。

“李先生,若我军消息传至江南,朱允炆会有何反应?”朱棣舀酒入杯,问道。

李武举杯浅酌,笑意浮现,“依李某之见,朱允炆此次必拼死抵抗。”

朱棣疑惑:“先生何出此言?朕以为,以他那怯懦性格,此时应早已惊慌失措,只顾逃命。”

“陛下只见其懦弱,未察其复杂。朱允炆虽懦弱,亦有坚定信念支撑。”

朱棣皱眉不解,“愿闻其详。”

李武悠悠品酒,淡然一笑:“朱允炆的确懦弱,但也是心怀理想的君主。不过,因成长环境所致,才偏离正轨。”

……

幼年的朱允炆处境艰难。

兄长朱雄英,聪慧过人,备受宠爱。

朱元璋曾欣喜不已,言明大明三代贤君有望:先祖自不必说,次为朱标,第三代便是朱雄英。

有这样的兄长,朱允炆压力巨大。加之他为庶出,自小不受重视。

与他同病相怜的还有弟弟朱允熥。

朱允熥虽为嫡子,却同样活在朱雄英的阴影下。

而且,情况更为糟糕。

朱允炆本就无人关注,而朱允熥身为嫡子,自然更易成为比较对象,与朱雄英放在一起审视。

最终,他没能扛住外界的压力,整个人彻底垮掉。

朱允炆与朱允熥截然不同。尽管天资**,但他内心怀揣着追求。因此,在朱雄英的巨大压力下,他依然挺过了童年。

后来,朱雄英去世,朱标病亡。朱允炆作为庶子,终究登上了皇太孙之位,最终成为明朝皇帝。

这样崛起的朱允炆,并非庸才。他继承了朱元璋的遗志,立志振兴大明。然而,因幼年未受足够重视,仅由儒家学士教导,导致他对某些事情形成了错误认知,尤其盲目推崇仁义、抬高文人,坚信自己的决策绝对正确。

李武来到时,朱棣恍然大悟。

感慨道:“还是先生看得透彻。即使是我,若处于那样的境地,结果也好不到哪里去。”

朱棣虽有朱标在上,但并无太多压力。他们自小被定位为藩王,明白肩负守护边疆的责任。而朱允炆对未来一片茫然。

“陛下。”

李武淡然一笑问道:“此次,准备如何应对他?”

朱棣闻言迟疑,“朕本欲率二十万大军南下,但听先生所言,朱允炆恐会激烈反抗,难免伤亡惨重,这非朕所愿。”

“若陛下不愿过多死伤,李某倒有一法,或许可行。”李武突然开口。

朱棣愣了一下,随即大喜,“请先生赐教!”

李武笑道:“这不算什么高招。大军南征前,李某建议先行私下会见朱允炆,说服其主动归降。”

“这……”

朱棣疑惑,“先生方才也说,朱允炆心怀抱负,不会轻易投降,如今为何又要劝降?”

李武答道:“不战而屈人之兵,方为上策。言语之力胜过千军万马。”

“上策若易成,便不算上策。”

“陛下若好奇,何不随我一起见见你的侄子?”

“自然,安全无虞,有我担保。”

朱棣闻言陷入沉思。

片刻后,他疑惑问道:“先生是否有把握?”

李武说道:“有八成把握。”

朱棣听后毫不犹豫地回应:

“先生既然如此笃定,朕自当相信。此次便劳烦先生陪朕去趟南京城。”

然而……

朱棣略作迟疑,神色有些尴尬地说:

“咱们别飞了,改骑马好不好?上次在草原试了一次飞行,差点让我晕得不省人事……”

李武微微一愣,忍不住笑了起来:

“原来陛下也会晕机,难怪呢。御风确实颠簸,没法力支撑确实难受。不过骑马耗时太多,不如这样,这次我带您腾云吧。”

腾云?

朱棣表情微怔。

李武笑意盈盈地点点头:

“没错,腾云。”

话音刚落,他站起身,神情肃穆,抬手向细雨连绵的夜空招了招。

刹那间,一股奇异气息弥漫开来,在雨夜里悄然浮现。

片刻之后,凉亭被这股气息笼罩。

随即,一道闪电划破长空。

紧接着,一朵洁白的云骤然从黑沉沉的云海中冒了出来,突兀得让人措手不及。

下一瞬,它以惊人的速度俯冲而下,不多时便稳稳停在了凉亭旁。

这一幕让朱棣看得目瞪口呆。

“李先生,这是……”

李武含笑解释道:

“民间典籍中提到的腾云驾雾,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了。”

他说完,做了个邀请的手势:

“陛下,时不我待,请随我来。”

朱棣犹豫片刻后,提起衣摆,小心翼翼踏上云朵。

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

本该是虚无缥缈的气体,此刻却如棉花般柔软。

踏上云朵的瞬间,一种难以言喻的舒适感涌上心头。

“李先生,这是怎么回事?太神奇了!”

朱棣激动不已,尽管以往见过搬山移石的奇观,但亲身感受远胜想象。

李武轻轻踏上云朵,低声笑道:

“法术之事太过复杂,陛下若感兴趣,待朝局安定后再详谈。”

说着,他挥了挥手,凉亭边的云朵迅速升空而去。

这腾云之术,正是这几日在草原修行所得。

就在云朵高速上升时,朱棣下意识拉住了李武的衣袖。

惊人之事骤然降临。

朱棣察觉到,脚下的云竟以近乎垂直的角度急速上升。然而,他毫无下坠或眩晕之感,仿若稳立于地面一般。至此,朱棣彻底安心,放开李武的手。

他转身俯视,环顾四周,本想欣赏夜景。在未遭污染的古代,星空应是璀璨夺目,但此刻正值雨夜,天地昏暗,无甚可观。

朱棣轻叹遗憾,对李武说道:“烦请送朕回南京,与朱高炽交代事务。”李武却摇头否定。

“无妨,东方既白时自会归返。”朱棣尚存疑虑,飞至南京需耗时良久,更何况还要面见朱允炆。然而,下一瞬他便震惊得僵住——方才疾速的云,忽而加速,周围景象化作斑斓线条,耳边风声呼啸。朱棣尚未反应,云已骤停,一切归于平静。

他低头一看,顿时错愕——下方正是南京城!

“李先生,怎会在瞬间跨越千里?”

朱棣瞪大双眼,险些摔落云中。李武从容解释:“招云之术,一念之间即可万里而行。我为保陛下安然,特意放缓了些许。”

朱棣倒抽冷气:“此乃仙家之法?”

李武淡然一笑,不再多言。挥手间,云雾消散,他牵过朱棣,施展御风之术,在夜色掩护下避开城内耳目,悄然潜入一座别院。

“何人擅闯?”

“刺客!”

此处为朱允炆休憩之地,守卫森严,二人终被察觉。

朱棣心中一紧。他们孤身前来,若惊动全城,恐难以脱身。然而,他多虑了。李武目光一扫侍卫,轻吐一字“定”,众侍卫如石雕般伫立不动。

定身术是一种新出现的法术。

李武微微一笑,简单向朱棣解释一番后,便推开房门走进屋内。

“是谁?”

开门的声音也将刚刚睡下的朱允炆唤醒。

朱允炆一睁眼,便愣住了,满是疑惑。

……

“难道我在梦中?四叔怎会在此?”

朱棣看着侄子,神情复杂,苦笑着说道:

“允炆,太祖给你生路,朕也愿留你一线生机,可你为何不知好歹,非要……”

听到朱棣的话,朱允炆一时难以分辨是梦境还是现实。李武笑了笑说:“无需怀疑,这不是梦。在下姓李,名武,这位是你四叔,朱棣。”

朱允炆缓过神来,一脸震惊。

“你们是如何进来的?这怎么可能?”

李武平静道:“一些小手段而已,不值一提,你不用害怕,我们并非来取你性命。”

李武声音平淡,却带着安抚人心的力量。

朱允炆顿时冷静许多。

“若不是来杀我的,那有何贵干?莫非是来劝降?大可不必,朕宁死不屈!”

李武示意朱棣稍安勿躁,同时凭空搬来两把椅子,坐下后缓缓说道:

“我们确实是来劝你罢手的,但你不必立刻决定,听我说几句又何妨?”还未等朱允炆说完,庭院里的侍卫已听见屋内的动静。

轻敲房门,询问道:“陛下,出什么事了吗?”

侍卫欲推门而入,却被朱允炆制止。

“无事,只是有只飞虫扰了朕一下。朕累了,需要休息,你们都退下吧。”

朱允炆隐瞒了朱棣和李武的存在,他知道有李武保护朱棣,整座王府的侍卫加起来也不是对手。

不如听听李武接下来要说的话。

经历多次起伏后,朱允炆变得成熟稳重,不再像从前那般易怒,也不容易被人挑拨。

听进他人言辞后,朱允炆终于不再固执,甚至于在确定来者并非针对自身安危时,也能与朱棣、李武平心静气对话。

朱允炆注视着李武,心中暗忖,此妖道究竟意欲何为?

李武察觉朱允炆目光,微微颔首,起身拱手,低声说道:“建文陛下,您认为自己真的适合做皇帝吗?”

语气温柔,却字字如针,直击要害。

朱允炆闻言一震,面色骤变,似猪肝般晦暗。

往事涌上心头,尤其是太祖朱元璋当初那句质问——“你真的适合当皇帝吗?”答案早已深埋心底。正因为如此,在南京一役中,他选择了放弃抵抗,非因怯懦,实因确信自身无力肩负帝位重任。

纵然有惧,但核心原因还是自知之明。太祖之言让他动摇,建文帝朱允炆在那场大火中看似陨落,实则灵魂仍在漂泊。

每念及此,他总追问:我真的适合吗?

从南京到江南,这一路逃亡,他始终思索着这个问题,试图否定内心的答案。

自重用黄子澄、推行文治轻视武备、着手削藩起,一切便有了答案——他确实不配。

即便初见朱元璋时便心知肚明,朱允炆仍难掩失落。

“若非……”他眉头紧锁,眼眸透出不甘与怨愤,紧紧盯着李武。

李武目光如镜,平静而深邃,向前迈进一步,续道:“想必陛下是在想,若非我相助,朱棣未必能攻陷南京?”

显然,李武洞察了朱允炆的心思。若无他的地煞七十二神通,朱棣怎能轻易得手?若无请来的太祖皇帝显灵,他又怎会沦落至此?

即便朱元璋直言他不适君主之职,即便他亦深知此点,但身边信任之人尽皆离散,连马皇后也在乾宁宫饮鸩而亡。他怎能甘愿屈居人下?

他渴望向朱元璋、向马皇后证明,他朱允炆,理应继承帝位!

朱允炆沉默不语,仅以冷厉眼神回应李武,其中交织着不甘与隐秘的恨意。

李武摇头叹息,苦笑着说道:“罢了。”

李武径直来到朱允炆面前,低声说道:“若你不信,不妨闭眼一试,自会知晓。”话音刚落,他抬手轻敲桌面两下,“哒!哒!”声音回荡。

刹那间,四周景象变幻莫测。朱棣对此习以为常,虽心中微震,却面不改色;而初见此等仙法的朱允炆大惊失色,瞪圆双眼,满是恐惧地盯着李武。

还未等李武开口,朱棣抢先答道:“此乃先生的‘魇梼’仙法。”说完,他瞥了一眼仍显慌乱的侄子,冷哼一声。内心却暗自得意,这等仙人相助之事,就连太祖都未曾享有,而自己却有之,足见帝业高低。

朱棣朝朱允炆挤眉弄眼,可惜后者并未察觉这位叔父的顽童脾性,只顾环顾四周,发现自己置身于熟悉的南京皇宫——他曾生活二十余年之地。

大殿之中,一名身穿龙袍的男子手持奏折,神情阴郁。“岂有此理!偌大明朝竟无人能阻朱棣!”说罢,他将奏折掷于地面。

“朱棣?”朱允炆听见远处传来的声音,好奇转头,却发现说话者与自己极为相似,不仅容貌相同,连身形亦无二致。

李武缓缓说道:“这是在无我介入时,你们之间的对决情景。虽永乐陛下稍迟,但终破建文军,攻入南京称帝。”

言毕,他挥手间,场景移至城外。此刻,南京被数十万大军团团包围。人群中,朱棣身披精铁铠甲,手握利剑,目光如炬,直视城头将领。

忽然间,李武身影已杳,唯留朱棣孤身一人,浑身血气翻涌,尽显杀伐之气。

朱允炆感受到朱棣身上浓烈的杀伐气息,瞬间感到不适,化为灵体的他捂住胸口剧烈干呕。

即便身为灵体,他也无法吐出实质的东西。一阵呕吐过后,他对朱棣投去充满忌惮的目光。

朱棣注视着眼前的一切,心中庆幸一路上有李武相助。否则,仅凭他一人之力,难以完成攻占南京的壮举。

然而,那些忠于大明的将士们却无辜受累,即便他们曾效忠于朱允炆,依然是大明的脊梁。

很多时候,他们并无选择余地。朱允炆尚未回神,朱棣已拔剑指向天空,一声“杀”震彻云霄。大军如潮水般涌向南京城门。

顿时,马蹄轰鸣、刀剑交击与厮杀声交织成一片。李武抬手挥动,时光仿佛加速流逝,南京城迅速崩塌。火光与血色映照天地,夜空被熊熊烈焰点亮。

南京陷落。

朱允炆目睹这一切,眼中满是绝望。他沉声质问朱棣:

“为何?为何没有那妖道你也赢了我?”

在他心中,朱棣之所以能夺下南京、登基称帝,全是李武的功劳。作为被精心培养的储君,他怎能理解藩王朱棣的崛起?

朱棣目光凛然,走近朱允炆低语:

“若非削藩,你仍是皇帝。这些藩王皆是你叔辈,怎会逼至如此境地?”

“一介匹夫尚可血溅三尺,更何况我们这些藩王?”

“你过于轻信他人,方孝孺也好,黄子澄也罢,身为皇帝应有主见。”

朱棣轻拍朱允炆肩头,转身望向满目疮痍的战场,满心感慨。他欲向李武行礼,却被对方阻止。

“今日得见此战结果,方知先生仁义之举,非我等所能企及。若非先生相助,数十万将士恐因内斗而亡。”

李武却淡然一笑,摆手道:

“陛下难道忘了吗?我也属于大明。”

“为大明保存实力以抗外敌,本就是我的职责所在。”

李武转头看向朱允炆,他依旧伫立原地,满脸难以置信。李武轻轻挥袖,解除魇梼,柔声说道:

“如何?建文陛下,您心里或许也明白吧?若非我在此,此战您注定失败,不过早晚而已。”

朱允炆虽无**之才,却也曾受朱家严格教导,是个合格的储君。即便没有李武助力,他也深知困守南京不过是困兽之斗。然而,内心的不甘始终如影随形——他深爱的马皇后为助他隐匿身份而自尽;连皇爷爷朱元璋也在朱棣攻城时明确指出他不适合作皇帝。这次反叛,他要向世人证明:他是胜任皇帝之位的,能够担起大明江山。

房间内沉寂无声,气氛异常凝重。朱棣与李武静静等候朱允炆回应。朱允炆双手抱头,声音微颤:“为...为何你们都认为我不具备**之能?”

他自认尽力而为。登基以来,日日勤政,从不沉溺后宫。重用方孝孺,这位天下儒学领袖吸引了无数贤士。黄子澄、齐泰主张削藩,他也未觉有何不妥。毕竟朱元璋留下的藩王皆握兵自重,古往今来,藩王势力过大必生祸端。他错就错在低估了装疯卖傻的朱棣。

李武欲开口安慰,却被朱棣抢先一步。朱棣抬手甩出一记耳光,朱允炆重重撞向墙壁才停下。室内温度骤降,李武亦被这突兀一幕愣住——这就是曾经毕恭毕敬行礼的朱棣吗?

半壁书屋推荐阅读:天唐锦绣房俊神探狄仁杰第四卷快进三国重生元末,朱元璋被我爆锤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通古今:我朱柏养了整个大明朝穿越成废皇子,只想苟活!无敌疯皇子,父皇跪求我登基!大唐逆子:登基就去玄武门!流浪在中世纪做奴隶主大唐超时空:小兕子说我是她哒!小市民的奋斗我!大梁活阎王,女帝劝我善良猎国:从一介流民开始只想安静当个小地主,结果女帝送娃上门?东方船说不要乱搞啊!我穿越过来是享福的风云1200穿越大清当王爷之香艳与权谋重生:掠夺词条,宋徽宗是我爹征服者在清朝我大概救了个王朝穿越占领突厥抓长孙无垢龙凤合鸣之盛世山河武英殿大夏第一假太监三岁无敌小皇孙刘备之子,开局武力值点满生而为王,何必加冕?走司马懿的路,让司马懿无路可走隋唐:杨广宠臣,人设莽将弃妃在上:王爷,要听话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逍遥世子爷我在隋唐当暴君谍战风云录:大宋开局领仨老婆,我在大梁搞科技三国之重振大汉大楚第一逍遥王明末争雄带着古人们看华夏历史棘圜志混在东汉末人在魔教,女帝竟教我造反逼宫?混在皇宫假太监乱世风云之三国召唤醉僧怀素乱世枭皇:柴荣大秦之天柱崛起穿越后我在封地召唤华夏英魂
半壁书屋搜藏榜:战国野心家吾乃世家子最强绝世兵王晚唐驸马嫡色大明淘宝商三国:为诛董卓,入京以帝为人质水浒之我不做包子大明雍王抗战之超级小兵厦鼓风云地表最强吕布穿越大乾当王爷穷鬼的上下两千年澶渊风云录触摸真相我在三国当谪仙东朝英雄传大唐:开局拐走李世民女儿我的游戏通大明影综:从新川三少主开始揽人肆意称王我在隋唐种田称王靖康之变尊上秦时之七剑传人穿进语文书,从刺猹开始重生之农家小书生大周天子柴荣老子就是要战争天才纨绔我帮秦始皇争天下大唐男保姆开局被拒婚,战斗升级成战神穿越三年,你跟我说这是大唐?白衣王侯万界临时工三国之水浒点将我,大奸臣!开局绑定女帝!直播她干得漂亮三国:白粥馒头,我竟黄袍加身本世子摆烂躺平后,竟然天下无敌了!穿越了的学霸混在三国靠命亮剑:从后勤部门开始帝王惑:皇后,再嫁朕一次!军阀:签到万把巴雷特,成奉天王天才弃妃魂穿林冲:开局带娘子杀出东京皇明朱慈炲
半壁书屋最新小说:永乐入梦我教我自己当皇帝穿越东齐,从匪窝杀奔庙堂苟活乱世,从深山打猎到问鼎中原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大宋:开局金军围城,宰相辞职不良人之大唐麒麟侯大宋:朕的专利战横扫1126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幸福生活从穿越开始我李承乾,在大唐和李二斗智斗勇命理探源【译注】带着基地闯三国边军悍卒:开局被女将军盯上了大明:我崇祯,左手枪右手炮王伦逆天改命称帝谁主噬心穿越古代我的空间有军火:请卸甲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这破系统非要我当皇帝史上第一祸害从边陲小将到帝国战神大明:人在洪武,复活常遇春物流之王之再续前缘水煮大明开局逼我替兄参军,拒绝后打猎养妻!穿越大秦:红颜助国兴大明锦官梦乾元盛世系统状元一心打猎,皇帝三顾茅庐我在大明洪武当神仙铁血龙骧:从将门遗孤到开国圣主龙吟三国秦世风云录乱世猛卒穿越战国我靠杀敌称霸天下大唐逆子:开局打断青雀的腿!原始蛮荒部落生存记我在古代当镇令混在民国当军阀我要多娶姨太太三国:曹营第一扛把子天娇:铁木真崛起与大元帝国前传穿越饥寒小破屋,系统非让我振兴宗门锦衣卫:陛下,何故谋反!假少爷回村后,成京城第一状元郎特种驸马:大唐迷雾之迷穿越商朝,为了人族而战东汉末年:我携百科平天下暖房丫环,建社团当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