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壁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二贤温婉开口:“待会儿喝完酒,记得抽空过来一趟。”

“何事?”

“前几天村里有人来拜年,送来些山珍野味,你带回去两份,给爹娘尝尝鲜。”

张武摇首道:“不必如此,家中仅我父母三人,吃什么不是一样,你还是留给小六小七吧。”

二贤瞪眼斥道:“叫你来你就来,啰嗦什么!”

稍作停顿,瞥见堆叠的建材,续言道:“若非你帮忙,这些天老三怕是忙得焦头烂额。”

张武憨态可掬地附和:“这是我分内之事。”

二贤白他一眼,转身欲行,却步履未稳,复又折返叮嘱:“记住了我的话,别贪杯。”

“嗯。”

……

数日后,应天府。

朱元璋收到朱棣的奏章,阅毕未即刻放下,略作思忖,令近侍取来辽东近期的军情简报,逐一对比分析。

双方所述竟略有出入。

朱元璋唇角微扬,冷哼一声:“泰宁卫的军事情报呢?将所有相关情报尽数呈上。”

不多时。

朱元璋安插于辽东、大宁、泰宁卫等地的密探递送的信件悉数到齐,他缓缓阅读。

这些信件均来自前两日,朱元璋早先已审阅过,内容难免有些滞后,然结合朱棣新近送来的最新情报,足以辨别真伪。

朱元璋深知蓝玉与蒙古人存在往来交易。

对此,朱元璋尚能接受。

但他绝不能容忍蓝玉残害忠良。

待朱元璋得出结果后,浑身散发出一股令人胆寒的气息。

许久,他才平静下来,压低嗓音下令道:“将辽东等处的文书送往太子那里,让他仔细过目。”

随行的太令而去。

再过了两天,来自北平、大宁、辽东等地布政司的奏章陆续呈递到朱元璋案前。

朝廷顿时忙碌起来。

阿扎失里已有反意,清河关形势告急。

……

洪武二十四年,原元辽王阿扎失里反叛大明,率部扰清河关。

正月初十,傅友德奉旨出征,燕王朱棣督军同行,意欲彻底稳固自铁岭卫至全宁卫一线的边疆态势。

驻扎于的傅友德立刻遣人与朱棣商议此次出征细节。

商定之后,

大军随即行动。

北平自年初战事结束后,不到一年光景,作为边防重镇的冷冽氛围再度弥漫全城。

燕王护卫军迅速响应调遣,随后在朱棣率领下奔赴前线。

朱棣精神抖擞,策马扬鞭,此刻他清楚地感觉到自己在北平及边疆事务中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这让他无比兴奋。

他似乎看到开国名将的时代正在落幕,而属于自己的时代已然开启。

此时,铁岭卫清河关。

被拘禁至今的李武等人终能见到光明。

当初,李武等人带着张琪的返回清河关后,立即表明燕王护卫军百户身份,并与守军协调布防。

之后,他带着薛禄等人携阿扎失里之子首级前往铁岭卫指挥使衙门。

起初众人以为他在戏谑,直至李武掷出阿扎失里之子头颅,他们才严肃对待,迅速组织兵力分赴各关口设防。

然而,李武等人功过难辨,最终被软禁于张琪宅邸内。

李武走出房门时,阳光刺眼,他微微闭上双眼。

待稍作适应后,他转向一旁的铁岭卫指挥同知致谢。

“多谢大人这段时间的庇护。”

“你本无过错,何需言谢?你可知,当日朝堂之上,皇上因你怒斥百官,又有谁敢妄加置喙。”

李武摇头道:“我所谢者非此也。”

李武对朱元璋是否会追究自己的行为并无过多忧虑。

朱元璋素来刚毅,李武亲手除掉张权,这在朱元璋眼中或许是一种功绩。

李武深知朱元璋不可能没听说蓝玉及其义子的跋扈,说不定朱元璋正希望有人能教训一下这些目中无人的人。

因此,李武特别感激这位指挥同知这段时间以来对他们提供的安全保障。

毕竟这里曾是张权的地盘,少不了他的党羽,李武杀了张权,必然会有复仇者找上门。

指挥同知听出了李武言下之意,笑着低声说道:“张琪已逝,你为他报了仇,总不能让你也跟着送命。”

李武恍然大悟,自己又一次因张琪得到了庇护,想到张琪,他的目光不由暗淡下来。

指挥同知安慰道:“战事结束后,铁岭卫必定会进行一番整顿。”

李武深以为然,叹息道:“不该死的都死了,可不能再让该死的继续活着。”

指挥同知点头同意,随后两人沉默片刻。

指挥同知拍拍李武肩膀说:“不多说了,你准备一下,两天后我领兵逼近白城,配合大军行动,届时你就能见到燕王。”

“阿扎失里已经逃走了?”

李武问。

指挥同知略显惊讶地看着他。

“猜到他会跑?”

李武点点头。

指挥同知接着说:“阿扎失里率军攻打清河关,两日未果,便往北撤退,正如你所料,他耗不起时间。”

说完,指挥同知仔细打量李武几眼,但随即意识到李武效忠于朱棣,沉吟片刻后认为李武必然是朱棣信任之人,便没有再多说什么,摇摇头转身离去。

李武见指挥同知走远后,回头嘱咐手下收拾行装,自己则打算带薛禄等人出去逛逛。

然而刚绕过一个回廊,李武就看见了一位少女——张柔甲。

所有人都喜爱纯真的笑容,李武也不例外。

就像步入中年的男人,往往更倾心于十八岁的姑娘,她们身上散发的朝气能抚慰岁月留下的疲倦。

越是陷入忧郁的人,越懂得纯真笑容与笑声的价值。

此刻,那个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少女,也开始流露出忧伤,她的笑意中逐渐掺杂了些许勉强。

李武长叹一声,走向前去。

李武凝视着张柔甲,轻声问道:\"张姑娘,往后有何打算?若有需我协助之处,务请告知。”

张柔甲微微抬眼,对上李武的目光,缓缓摇头。

原本她并无开口之意,但见李武眉宇间隐隐带着歉意,心地善良的她犹豫片刻,终究还是将计划道出:\"家叔钟情于此地,族中决定将其安葬此处,而后举族返回安庆。”

李武点头回应,思忖间却觉无言可表,只得留下一句:\"如若有所需求,不必客气。”

话毕,李武转身欲离。

未及他行远,张柔甲忽而唤住:\"听闻你是位百户?\"

李武驻足回望,坦诚答道:\"先前公务在身,未能相告实情……\"

\"无妨。”张柔甲截断道,稍作迟疑,坚定地问:\"此番,你是否亦将出征?\"

李武颔首。

\"盼君凯旋。”张柔甲语气温和。

李武一怔,随后郑重应诺,这才缓步而去。

张柔甲重新落座,陷入沉思,直至月环走近,她方将月环抱入怀:\"自此后,我不愿再涉足军旅之事。”

\"本就不该涉足其中。”

张柔甲默然无语。

自踏入辽东以来,这段时日里,她恍然领悟,将军之职并非为耀武扬威。

……

白城遭阿扎失里遗弃后,顿时寂静许多。

直至大明出征之师抵达,方重现往昔繁华。

阿扎失里并非愚者,深知游牧部族方能给明廷制造麻烦,故而绝不会滞留白城,毅然决然弃之。

朱棣等人对阿扎失里的举动并不意外,早有预料。

于是大军径直入驻白城修整,商议后续行动。

张武闲暇时与朱能等人聚谈。

谈及李武时,有人忽然问:\"老李怎还不来?许久不见,甚是想念啊。”

\"莫非你想与老李切磋?\"

那人连连摇头,夸张道:\"谁愿跟那怪物较量,多没趣。”

众人闻言哄笑。

顾明笑道:\"或许快到了。

说起来,咱们此次任务着实艰险。”

随即,顾明拣些可言之事,洋洋自得地讲述起来。

此举令张武颇感不悦。

看你那副得意样,不过是跟着李老大跑了一趟差事罢了,要不是有伤者,功劳哪轮得到你?

顾明依旧神气地说:\"谁能伤到我?这怨不得别人吧。”

张武翻了个白眼,无话可说了。

朱能听了一会儿,忍不住开口问:\"你们说,这次李老大立了功,会不会再升一级?我听说,你们右护卫骑军里一直空着个千户的位置呢。”

刚才还眉飞色舞的顾明,一听这话,立刻愁眉苦脸起来。

\"不至于吧,这么快就升了?我现在连总旗都觉得挺难为情的。”

别人互相看了看,这事似乎真不好说。

的确太快了些。

……

------------

春节刚过,天气似乎更冷了些,已经是二月,草原上依然不见一丝暖意,仍然得裹着厚重的棉衣,即便偶尔有阳光洒落,那点温暖也难以驱散寒冷。

李武跟随铁岭卫的人进入白城后,便与他们道别,径直前往朱棣的住处。

他在白城停留许久,当时形势危急,不得不仔细了解此地的布局,因此对这里还算熟悉。

不同的是,之前的白城充满不安,而如今看到往来的大明将士,他心中莫名安定,只有这样,才觉得泰宁卫属于大明疆土。

见到朱棣后,朱棣情绪激动,拉着李武聊个不停。

李武并不急躁,带着微笑耐心回应,不时逗得朱棣开怀大笑,气氛十分融洽。

这时李武注意到,朱棣在外领兵打仗时的精神状态,与待在北平时截然不同,整个人亢奋无比,好似一头猎豹闻到了血腥味。

这让李武联想到魏武帝,嗯——以他的喜好,寻常女子根本无法满足,但这不是重点。

重点在于,李武觉得魏武帝和朱棣有几分相似。

他们未反叛之前,都只是热血沸腾的爱国青年,对建功立业、驰骋沙场充满向往。

可命运偏偏捉弄人。

最终,他们还是被冠上了\"曹贼\"、\"燕贼\"的名号。

二人正谈笑间,话题忽转到察罕之事。

提起此节,朱棣目光微冷,看向李武道:“没想到你在这一块,也是相当厉害。”

李武神色尴尬。

朱棣语重心长地叮嘱:“我跟你说这些并无他意,往后这种手段万不可再使,切记藏于心底。

若你再次用它,必定会引来有心人的注意。”

李武深感朱棣的关怀,诚恳回应。

朱棣看了看天色,继续说道:“整体而言,你此次的表现不错。

待战事结束,我会为你申请封赏。

但你所在的右卫骑军自德立索儿去世后,一直缺个千户,现暂由你代理。

我已安排张武柳升归入你的麾下,为此谭渊还来找我理论了一番,你莫要辜负我的期望,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好好表现。”

李武面露喜色,原以为需回营后方能升任千户,没想到此时便可暂代,这可是通向卫指挥的重要一步。

他刚欲起身致谢,却被朱棣挥手制止:“别急,还有话要吩咐。”

随后,朱棣唤来门外伺候的士兵,命令道:“去把那小子叫过来。”

士兵领命而去。

片刻之后。

朱高煦兴冲冲地跑进来,看到李武也在场,脸上浮现出喜悦。

但他仍按捺住礼仪,先行拜见朱棣,而后对李武挤眉弄眼。

李武眉头微蹙,心中暗想,朱棣胆子也未免太大了些。

算了算朱高煦的年纪,今年不过十二岁左右,就这么让他上战场?他瞄了瞄朱高煦的身材,虽然发育良好,在同龄人中算是高挑,但站在马旁,也不过高出马镫些许,怎能与身强力壮的成年人抗衡?

朱棣指着朱高煦对李武说道:“你就带着他,好好教导一番。”

李武顿时面露难色:“殿下,这…”

朱棣尚未开口,朱高煦已不悦道:“李武你竟小觑我?我骑射都很精通。”

李武不予理会,转而劝朱棣慎重考虑:“殿下,二公子年纪尚轻。”

朱棣摇头道:“我幼时曾在凤阳体验过农家艰辛,后来跟随各路大帅历练军务,深知其益处。

再说,小小年纪又如何?听徐帅说过,困难之时,少年子弟也会被投入军营,照样奋不顾身,因此他的年纪足够。”

朱棣说完,又对朱高煦说道:\"既然你想来战场,那就不必留在营帐之中。

若只是为了学不到东西还添麻烦,那来这里又有何意义?我让李武带你,你要好好跟着他学习。”

朱高煦兴奋地答应下来,毫无畏惧,反倒充满期待。

李武还想开口。

但朱棣已经走近,拍拍他的肩,摆手示意他们离开。

李武无奈,只能带着朱高煦走出房间。

朱棣望着朱高煦欢蹦乱跳的身影,嘴角不禁扬起笑意。

这二儿子确实像他年轻时,也曾对军旅生活充满向往,在军中时更是缠着沐英、徐达、常遇春等人问这问那。

然而,作为父亲的朱棣虽然理解朱高煦的兴奋,但眼中也难掩几分忧虑。

不过,他随即摇摇头,对李武的信任从未动摇。

李武并非莽夫,心思细腻且聪慧,必会尽全力护朱高煦周全。

李武武艺不凡,也能担起这份重任。

另一边,李武与朱高煦边走边谈。

\"你可别小看战场,哪是闹着玩的?\"李武调侃道。

\"你又瞧不起我,我保证不会给你添麻烦。”朱高煦昂首挺胸,语气笃定。

李武无奈苦笑,心想这性子...

既然接下了任务,李武不得不认真考虑。

越想越觉得朱棣的安排不错,军人本该经历战场洗礼。

他可以先带着朱高煦熟悉情况,日后也好指导朱高炽。

两人正说着,迎面碰上一群人。

李武定睛一看,惊喜万分,这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好友朱能等人。

朱能等人赶忙围上来。

许久未见,大家都有很多话要说,于是站在路边聊了起来。

聊着聊着,朱能挑眉问:\"你回来了,殿下有没有给你新安排?\"

李武听罢,立刻来了精神,故意卖关子:\"你们猜猜看。”

众人一看他的表情,便明白分,果然如此,他又升官了。

互相看看彼此,众人不愿多谈这个话题,很快转移至其他事。

李武连忙解释:\"殿下让我暂代千户之职,说到底还是殿下看得起我。”

\"哦。”

朱能几人的神情平静如水。

“难道你们一点都不惊讶?”

李武疑惑地问。

“没什么好惊讶的。”

李武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他对这些人愈发不耐烦。

……

朱高煦本想向李武炫耀一番,结果未能如愿,便毫无保留地大笑起来。

李武白了他一眼,随即一把抓住他的衣领。

“走吧走吧,趁着还有空闲,去校场看看你的本事。”

朱高煦挣扎却挣脱不开,嘴里喊道:“李武,你公报私仇!”

李武只是冷笑不语。

以朱高煦这种自视甚高的性格,李武若不压制一下,恐怕迟早会因为一时冲动而丧命。

让他明白强中更有强中手的道理,对他的成长至关重要。

此外,李武也需要清楚朱高煦的实力如何,这样才能更好地带领他。

其他人见此情景,也跟着起哄前往校场。

到了校场,李武放开朱高煦,让他自行选择趁手的兵器。

朱高煦斜睨李武,傲慢地说:“要是伤了你别怪我。”

李武冷哼一声:“叫你去就去,啰嗦什么,在北平你或许会被优待,但在这里不会。”

这句话显然惹恼了朱高煦,他怒吼道:“谁说要让你让着我!”

“哟,生气回来了,正好,赶紧选兵器吧。”

“就用。”

朱高煦说完,见李武依旧站在原地不动,疑惑地问:“你用什么?”

“我?”

李武咧嘴一笑:“我就用拳头。”

听完这话,朱高煦更加愤怒,见李武挑衅地朝他招手,终于按捺不住,挥刀冲向李武。

李武一边躲避一边观察朱高煦的动作。

不错,基础相当扎实。

当李武看清朱高煦的套路后,瞅准机会避开一刀,迅速靠近,用巧劲将他的刀夺下,紧接着一脚绊倒,将朱高煦摔了出去。

朱高煦刚要起身,李武已闪身而至,再次将其按倒在地。

“想站起来,就试试吧。”

李武说道。

朱高煦勃然大怒,使出浑身解数试图站起,却觉四肢如灌铅般沉重,无论怎样挣扎,都难以撼动分毫。

李武察觉到朱高煦的力量,心中暗惊,这样的气力绝非寻常成年人所能及,而朱高煦尚且年幼,再过几年,怕是真能成为一员悍将。

渐渐地,李武发现朱高煦已是力竭之态,正思索是否该继续挑衅,以激发他的潜力。

然而话尚未出口,朱高煦忽然卸去了全部力量,瘫倒在地,不再挣扎。

李武松开手,见朱高煦眼中已泛起泪光,不禁眉头微皱。

毕竟对方只是个尚未长大的少年,且生性倔强。

自负之人通常自尊心极强,受挫亦难免情绪波动。

但朱高煦身为燕王之子,李武既要顾及身份,也不愿磨灭其天性中的锐气,否则日后如何从军?

想到此处,李武径直坐下,挑眉说道:“怎么,输给我一场就承受不住了?整个军营里,谁敢保证一定能赢我?”

朱高煦紧抿嘴唇,愤然瞪视李武,却不作声。

李武笑着调侃:“你又不是我的对手,何必这般较真?不如找别人切磋一下,发泄发泄?”

稍作停顿后,他又补充道,“但能不能击败他人,全看你自己实力,别再输一次,又在那里抹眼泪。”

“谁哭了!”

朱高煦强忍泪水,倔强中透着几分可怜相。

李武语气骤然转冷:“最好别哭,最后一次问你,还要不要再来一场?若打,便全力以赴;若不打,乖乖回北平,以后见到我们,依然尊你为燕王公子,但若想让我们认可你有真才实学,那是绝无可能的。”

“有何不敢!”

朱高煦亦高声回应。

“好!”

李武故作惊异道:\"想不到啊,你竟有如此本事,连薛禄都奈何不了你。

说来惭愧,在你这个岁数的时候,我还远不及你呢。”

这话显然是李武刻意夸赞朱高煦,果然奏效,朱高煦双眼放光,急切地追问李武:\"真的吗?你在我这个年纪的时候,还没我现在厉害?\"

李武点头承认。

朱高煦愈发兴奋:\"那我若在你这个年纪,岂不是也会比你现在更强?\"

\"大概吧。”李武略作沉思,继续说道,\"不过,前提是你得活得足够长,战场上刀枪无眼,我也不能保证自己能熬到现在,更何况如今的你还年轻,以后凡事三思而后行,莫要莽撞行事。”

朱高煦连连点头应允。

李武暗自满意,这样的效果正是他想要的。

年轻人嘛,总爱听这些话。

半壁书屋推荐阅读:天唐锦绣房俊神探狄仁杰第四卷快进三国重生元末,朱元璋被我爆锤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通古今:我朱柏养了整个大明朝穿越成废皇子,只想苟活!无敌疯皇子,父皇跪求我登基!大唐逆子:登基就去玄武门!流浪在中世纪做奴隶主大唐超时空:小兕子说我是她哒!小市民的奋斗我!大梁活阎王,女帝劝我善良猎国:从一介流民开始只想安静当个小地主,结果女帝送娃上门?东方船说不要乱搞啊!我穿越过来是享福的风云1200穿越大清当王爷之香艳与权谋重生:掠夺词条,宋徽宗是我爹征服者在清朝我大概救了个王朝穿越占领突厥抓长孙无垢龙凤合鸣之盛世山河武英殿大夏第一假太监三岁无敌小皇孙刘备之子,开局武力值点满生而为王,何必加冕?走司马懿的路,让司马懿无路可走隋唐:杨广宠臣,人设莽将弃妃在上:王爷,要听话主角们你们玩吧,我要专心搞事业逍遥世子爷我在隋唐当暴君谍战风云录:大宋开局领仨老婆,我在大梁搞科技三国之重振大汉大楚第一逍遥王明末争雄带着古人们看华夏历史棘圜志混在东汉末人在魔教,女帝竟教我造反逼宫?混在皇宫假太监乱世风云之三国召唤醉僧怀素乱世枭皇:柴荣大秦之天柱崛起穿越后我在封地召唤华夏英魂
半壁书屋搜藏榜:战国野心家吾乃世家子最强绝世兵王晚唐驸马嫡色大明淘宝商三国:为诛董卓,入京以帝为人质水浒之我不做包子大明雍王抗战之超级小兵厦鼓风云地表最强吕布穿越大乾当王爷穷鬼的上下两千年澶渊风云录触摸真相我在三国当谪仙东朝英雄传大唐:开局拐走李世民女儿我的游戏通大明影综:从新川三少主开始揽人肆意称王我在隋唐种田称王靖康之变尊上秦时之七剑传人穿进语文书,从刺猹开始重生之农家小书生大周天子柴荣老子就是要战争天才纨绔我帮秦始皇争天下大唐男保姆开局被拒婚,战斗升级成战神穿越三年,你跟我说这是大唐?白衣王侯万界临时工三国之水浒点将我,大奸臣!开局绑定女帝!直播她干得漂亮三国:白粥馒头,我竟黄袍加身本世子摆烂躺平后,竟然天下无敌了!穿越了的学霸混在三国靠命亮剑:从后勤部门开始帝王惑:皇后,再嫁朕一次!军阀:签到万把巴雷特,成奉天王天才弃妃魂穿林冲:开局带娘子杀出东京皇明朱慈炲
半壁书屋最新小说:永乐入梦我教我自己当皇帝穿越东齐,从匪窝杀奔庙堂苟活乱世,从深山打猎到问鼎中原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大宋:开局金军围城,宰相辞职不良人之大唐麒麟侯大宋:朕的专利战横扫1126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幸福生活从穿越开始我李承乾,在大唐和李二斗智斗勇命理探源【译注】带着基地闯三国边军悍卒:开局被女将军盯上了大明:我崇祯,左手枪右手炮王伦逆天改命称帝谁主噬心穿越古代我的空间有军火:请卸甲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这破系统非要我当皇帝史上第一祸害从边陲小将到帝国战神大明:人在洪武,复活常遇春物流之王之再续前缘水煮大明开局逼我替兄参军,拒绝后打猎养妻!穿越大秦:红颜助国兴大明锦官梦乾元盛世系统状元一心打猎,皇帝三顾茅庐我在大明洪武当神仙铁血龙骧:从将门遗孤到开国圣主龙吟三国秦世风云录乱世猛卒穿越战国我靠杀敌称霸天下大唐逆子:开局打断青雀的腿!原始蛮荒部落生存记我在古代当镇令混在民国当军阀我要多娶姨太太三国:曹营第一扛把子天娇:铁木真崛起与大元帝国前传穿越饥寒小破屋,系统非让我振兴宗门锦衣卫:陛下,何故谋反!假少爷回村后,成京城第一状元郎特种驸马:大唐迷雾之迷穿越商朝,为了人族而战东汉末年:我携百科平天下暖房丫环,建社团当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