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反复摩挲着掌心里那枚卿印,龙纹在烛火下泛着幽幽冷光,仿佛藏着什么秘密。十年寒窗苦读,又在诏狱里熬了五年,好不容易才把这枚印焐热。可热乎气还没捂透呢,外头就炸开了锅。
“大人!城东李记绸缎庄的主母…… 没气儿了!” 捕头王猛地撞开房门,雨点子噼里啪啦糊了他满脸,皂靴在青砖地上碾出一串脏兮兮的泥脚印。我盯着他腰间新换的铁链子晃来晃去,这还是今早我才给他换上的刑具,没想到这么快就派上用场了,真是世事难料。
轿子在青石板路上颠得我骨头都快散架了,雨幕中的京城乱成一锅粥,到处都是咋咋呼呼的人声。李记绸缎庄的黑漆大门敞开着,两个婆子瘫坐在台阶上哭得死去活来,脸上的脂粉混着雨水,冲出两道白沟,看着怪瘆人的。我刚撩开轿帘,一股甜腻又刺鼻的血腥味就直往鼻子里钻,熏得我差点作呕。
绣楼的楼梯踩上去吱呀作响,檀木扶手还留着昨夜的余温。李氏斜倚在拔步床上,月白中衣上干干净净,半点血污都没有,腕间的翡翠镯子绿得晃眼,可脖子上那道紫黑的勒痕,像条毒蛇似的缠在那儿,触目惊心。最让人觉得瘆得慌的是她的手,五指蜷曲着,跟爪子似的抠着半块羊脂白玉佩,莲花纹的雕工精细得离谱,仔细看连花瓣上都仿佛带着血丝。
“大人,门窗插销都好好的,屋里的金银首饰一件没少。” 捕头王蹲在地上,粗糙的手指在地板缝里蹭了蹭,“就是这……” 他伸手指向李氏的脸,“您瞧她这眼皮子,跟睡着了似的,哪像让人掐死的?”
我没接他的话,径直走到妆奁前。螺钿镶嵌的匣子里,金簪玉钗码得整整齐齐,唯独最底层那格空着。我突然想起三日前,李氏跪在大理寺门口的样子,她从袖筒里抖出一封休书,信纸边角还沾着她哭出来的鼻涕泡。她说丈夫跟账房先生的女儿勾搭上了,要一纸休书把她送回娘家,那副可怜巴巴的模样,我到现在都还记得。
“去把富商给我叫来。” 我下意识抠了抠妆奁暗格的缝隙,指尖突然触到一抹黏腻。凑近烛火一瞧,竟然是点湿润的胭脂,颜色红得发暗,像极了我娘生前最爱的 “醉流霞”。可再看李氏的脸,素净得连眉毛都没描,嘴唇更是白得跟纸似的,这胭脂的出现太奇怪了。
富商趿拉着鞋,慌慌张张跑上楼,腰带还系歪着。他 “扑通” 一声跪在我面前,胖脸蹭着地板上的血迹,哭喊道:“大人!您可得给我做主啊!我家娘子昨儿还好好的,今早就……”
“三日前,你是不是写了封休书?” 我打断他的话,目光扫过他滚圆的耳垂,那里有个新鲜的牙印,紫红紫红的,像朵开败的梅花,一看就有故事。
富商的胖脸瞬间变得煞白,舌头跟打了结似的:“没、没有的事儿!小人对娘子那是……”
“搜他的书房。” 我没耐心听他瞎掰,转身又去看那半块玉佩。莲花纹的边缘刻着极细的暗纹,凑到光底下一照,竟映出个 “苏” 字。十年前我爹被下狱时,我在他书房暗格里见过一模一样的玉佩,当时他攥着玉佩对我说 “等爹回来”,可最后只等来了一纸斩立决的圣旨,想到这儿,心里一阵刺痛。
捕头王很快从富商书房回来,手里拎着个沾着蜡油的木匣子:“大人,在书案暗格里找到的。” 匣子里躺着半封休书,墨迹还没干透,可最底下压着的一张银票让我瞳孔骤缩 —— 票面印着 “苏记绸缎庄” 的暗纹,金额足足有三千两。这其中到底藏着什么猫腻?
雨还在下,敲得窗棂吱呀作响,就像有人在耳边不停地念叨。我盯着李氏紧攥玉佩的手,突然想起诏狱里老狱卒说的话:“人要是死不瞑目,就会攥着生前最放不下的东西。” 可李氏放不下的,究竟是这半块玉佩,还是那封不翼而飞的休书?
“把现场再搜一遍,细到地板缝都给我抠开。” 我甩了甩指尖的胭脂,那股子甜腻味怎么洗都洗不掉,让人心里直发毛。捕头王应了声 “是”,却突然指着李氏的指甲缝:“大人,您瞧这是啥?”
我蹲下身,借着烛光仔细一看,李氏苍白的指甲缝里,卡着半缕藏青色的丝线,线头还沾着点暗黄色的油渍。这颜色…… 跟富商管家今早穿的长衫一模一样,难道这就是关键线索?
“去把管家给我带过来。” 我站起身时,听见身后传来轻微的 “咔嗒” 声。转头一看,竟是妆奁暗格自己合上了,可我明明记得刚才是敞开着的,这一切也太诡异了。
富商在一旁抖如筛糠,胖手不停地抹着汗:“大人,您可别冤枉好人啊!我家管家可是老实人……”
“老实人?” 我冷笑一声,弯腰捡起地上掉落的一支银簪,簪头的珍珠已经松动,“你娘子死的时候,身上没半点挣扎痕迹,唯独手里攥着玉佩,指甲缝里卡着丝线。你说,这是怎么个老实法?”
话音未落,外头突然传来一声惨叫。我跟捕头王对视一眼,拔腿就往外跑。雨地里,管家吊在院中的老槐树上,舌头伸得老长,脚下歪歪扭扭写着几个血字:“杀主母,罪该万死。”
捕头王上前探了探鼻息,摇头道:“没气儿了。” 我盯着管家鞋底沾着的泥垢,突然闻到一股熟悉的龙涎香 —— 今早我在茶楼喝茶时,邻桌那个摇着湘妃竹扇的书生,身上就是这股子味儿。这书生跟案子又有什么关系?
“把尸体抬下去验尸,” 我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雨珠子顺着发梢往下滴,“顺便去查查,最近有谁买过‘醉流霞’胭脂。”
回到绣房时,李氏的尸体已经被盖上了白布。我挪开妆奁,在暗格底部摸到一个凸起的木纹 —— 轻轻一按,暗格底板竟然能掀开。底下躺着半张烧焦的纸,上面隐约能看见 “苏记”“军械” 几个字。这跟我家又有什么关联?
就在这时,窗外闪过一道黑影。我猛地掀开窗帘,只看见雨幕中远去的青衫衣角,跟今早那个书生穿的一模一样。难道这书生一直在暗中监视?
油灯在穿堂风里明明灭灭,仵作的银针在李氏咽喉处,泛着青黑的锈迹。我蹲在解剖台旁,盯着她指甲缝里那半缕藏青丝线 —— 丝线末端结着细小的线头,分明是被人用蛮力扯断的。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月光透过窗棂洒进来,在丝线表面映出诡异的反光,像极了管家那身长衫的绸缎料子。
“大人,尸身除了脖颈勒痕,再无外伤。” 老仵作抹了把额角的汗,铜盆里的洗尸水已经换了三回,依旧泛着股洗不净的腥甜,“不过这指甲缝里的油渍……” 他用镊子夹起块碎布,“像是桐油,寻常人家可不会用这东西。”
我捏着碎布凑近油灯,桐油特有的刺鼻气味混着龙涎香扑面而来。记忆突然闪回今早茶楼 —— 那个摇着湘妃竹扇的书生,斟茶时袖口滑落的瞬间,我分明看见他腕间缠着根藏青色的丝绦。这一切真的只是巧合吗?
“备马。” 我将碎布塞进袖袋,起身时踢翻了脚边的铜盆。冷水泼在青砖上,蒸腾起的雾气里,李氏苍白的脸仿佛冲着我诡异地笑。当捕快们踹开富商家后院的柴门时,管家的尸体还在夜风里轻轻摇晃,舌头伸得老长,活像条被钓上岸的鲶鱼。
“大人,遗书!” 捕头王举着张皱巴巴的宣纸凑过来,墨迹被雨水晕染得模糊不清,“他说爱慕主母已久,见不得她被休,一时冲动……”
我没接话,蹲下身扒开管家的鞋底。泥垢里嵌着片嫣红的花瓣,边缘沾着深褐色的油渍 —— 正是今早书生茶盏里漂浮的胭脂梅。龙涎香混着尸臭钻进鼻腔,我突然想起父亲被斩首那日,刑场上也弥漫着同样的香气。这其中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把尸体带回去,仔细查验齿缝和指甲。” 我用帕子擦了擦手,目光扫过管家扭曲的面容。他嘴角凝固的狞笑里,隐约露出半颗金牙 —— 这与我在李氏妆奁暗格里摸到的金粉,倒是颜色相同。
回衙门的路上,更夫敲响了三更梆子。月光把我的影子拉得老长,铺在青石板路上,像条甩不掉的尾巴。推开书房门时,烛火突然诡异地爆了个灯花,案头的卷宗被夜风掀开,露出张泛黄的字条:城西破庙,子时三刻,真相在莲花眼中。
落款的 “沈” 字写得歪歪扭扭,最后一笔的勾挑,和父亲教我写字时的习惯分毫不差。我攥着字条的手开始发抖,十年前刑场上的场景突然在眼前炸开 —— 刽子手的鬼头刀落下时,父亲血溅三尺,可他握着玉佩的右手,分明比现在这字条上的字迹还要工整。这字条到底是谁留下的?是故人还是陷阱?
“大人?” 捕头王的声音从门外传来,“要不要派人去破庙……”
“不用。” 我将字条塞进袖中,摸到暗格里父亲留下的半块玉佩。冰凉的玉面贴着皮肤,突然烫得惊人。子时的梆子声遥遥传来时,我握着短刃翻出后窗,月光照亮屋檐下的瓦片 —— 那里散落着几片胭脂梅,花瓣上的龙涎香,比管家鞋底的还要浓烈。
破庙的门轴发出令人牙酸的吱呀声,蛛网在月光下泛着银光。莲花神像的基座上,赫然摆着半块玉佩,纹路与李氏手中的严丝合缝。我正要伸手去拿,身后突然响起折扇开合的声音。
“沈大人来得不巧。” 熟悉的声音混着龙涎香袭来,我猛地转身,湘妃竹扇擦着鼻尖掠过,书生那张温润的脸在月光下泛着青白,“子时三刻还没到,可有人等不及了。”
他话音未落,庙外突然响起急促的脚步声。我瞥见他袖中寒光一闪,短刃已经出鞘。可就在刀刃即将触及咽喉的瞬间,书生突然轻笑一声,将玉佩踢到我脚边:“拿着这个去问老仵作,二十年前城西的‘莲花煞’,究竟是怎么回事。”
暗器破空声骤然响起,书生旋身避开,青衫在夜风里猎猎作响。我握紧玉佩追出去时,只看见满地狼藉的胭脂梅,还有墙头上一闪而过的藏青色衣角。怀里的字条突然变得滚烫,父亲的字迹在月光下泛着血光 —— 原来这不是邀约,而是警告。
回到衙门时,天已经蒙蒙亮。老仵作的房门虚掩着,血腥味混着浓重的药味扑面而来。我推门的手僵在半空 —— 老人倒在血泊中,喉间插着支淬毒的弩箭,手里还死死攥着块烧焦的布片,上面依稀能看见 “苏记” 两个字。
“大人!” 捕头王的惊呼从身后传来,“城东又发现具女尸,死状…… 和李氏一模一样!”
我蹲下身,掰开老仵作的手指。布片边缘的焦痕呈莲花状,与玉佩上的纹路如出一辙。远处传来更夫打盹的梆子声,混着隐约的童谣:“莲花开,贵人来,一瓣一命债……”
怀中的玉佩突然发烫,我摸出字条对着晨光细看。在 “莲花眼中” 四个字的背面,浮现出极小的血字:小心内鬼。墨迹未干的血珠滴落在案头,晕开的痕迹,和李氏妆奁暗格里的胭脂一模一样。这内鬼究竟是谁?又一场更大的阴谋正在向我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