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悟锋带着史文恭、阮氏三兄弟以及杜迁、宋万来到山南的一处石滩,陈兴、陈盛兄弟已在那儿等候多时。
“少爷!”陈家兄弟快步上前。
“将东西取出来,让各位首领见识一番。”徐悟锋笑着吩咐。
陈家兄弟应声而动,抬来一只竹筐,揭开盖着的麻布,只见筐内摆放着一个个瓷瓶,瓶口细长,均塞有一根浸过油的布条。
徐悟锋取出火折子,从筐中抓起一瓶,点燃瓶口布条后,用力掷向远处。
“啪”的一声脆响,瓷瓶触地碎裂,瓶中液体倾泻而出,瞬间被布条上的火苗点燃,熊熊烈焰迅速蔓延开来。
仅仅片刻功夫,整片石滩已被大火覆盖,众人大感震撼,史文恭脱口而出:“寨主,这瓶内难道装的是火油?”
火油即今之石油,北宋时期朝廷早已利用此物制造出威力巨大的猛火油,《武经总要》对此有详细描述。
北方边疆更视火油为必备战备物资,用于防御外敌入侵。
因此在北宋,火油虽价格不菲,却也不算罕见之物。
徐悟锋点头回应道:“确实如此,大家觉得如何?”
阮小七拿起一个瓶子,仔细端详后兴奋地说:“大哥果然聪明,居然能想到这般厉害的东西!”
杜迁同样激动地道:“只要将这个东西丢进官军的营地,恐怕立刻就会引起混乱。”
其他人也连连称赞,对徐悟锋的创意赞不绝口。
有了这样的武器,今晚的突袭无疑更加有把握。
看着众人的喜悦神情,徐悟锋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这种东西出现在二战时期,又名**,其配方流传广泛。
它使用方便,威力强大,火焰难以用水扑灭。
尽管现代版本常采用复合燃料,徐悟锋使用的却是火油,具体效果虽不确定,但只要能用就好。
火油是山寨库存之物,而瓷瓶则是在攻占梁山镇时获得。
徐悟锋正思索如何应对济州厢军,整理物资时看见火油和瓷瓶,立刻想到这种武器。
他认为此物实用且易于制作,如果火油充足,完全可以大规模装备。
展示完这一工具后,徐悟锋在沙地上画了一张简易地图,对阮氏三兄弟说:“今晚行动时,我会带领部队埋伏在官军西边,你们则从东侧出击,用它点燃火光,扰乱敌军。”
听到这话,阮家兄弟信心满满,阮小二拍着胸口保证:“大哥不必担心,石碣湖我们再熟悉不过,这点任务轻而易举。”
阮小五接着说:“有了这东西,带上二三十人就能轻易烧毁任何地方。”
阮家兄弟对石碣湖地形极为了解,又精通水性,因此充满自信。
“很好!今晚能否击败官军,就看你们能否成功制造混乱了。”
徐悟锋对阮家兄弟抱有信心,这并非因为他们特别出色,而是因为黄安的军队军纪松弛。
夜袭对纪律严明的强大部队而言,不仅可能无效,还可能中埋伏,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黄安麾下的兵马,显然并非精锐之师,因此徐悟锋对此颇有把握,至少有九成的信心。
石碣村
正如徐悟锋所预料,黄安虽已决定暂居营寨数日,以观察梁山动向,但对营寨的警戒并未太过重视。
黄安只是随意交代了一句,两营厢军得令后,无人认真对待,只顾着准备鸡鸭鱼肉,打算饱餐一顿。
长期懒散之人,怎会瞬间变得勤勉?厢军如此,士兵与乡勇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偷懒时个个心思缜密,显得格外狡猾。
另一原因在于,从黄安到普通厢军,皆对梁山贼寇心存轻蔑。
即便何涛刚遭遇失败,黄安身为一州厢军统领,地位远非何涛、朱仝等人能及。
他不愿冒险攻打梁山泊,因梁山水域地势复杂,并非惧怕贼寇本身。
朱仝虽谨慎安排士兵巡查,但他兵力仅百余人,难以覆盖整个营地。
至于何涛,本就擅长捕盗,行军作战非其所长,况且黄安到来后,他便放松警惕。
朱仝虽尽职尽责,却无法扭转整体局势。
夜深人静,厢军、士兵和乡勇酒足饭饱,毫无防备之意,仿佛不是来作战,而是来游玩。
后半夜将近五更时分,军士们早已进入梦乡,连巡逻的士兵也寻处休息。
唯有营中火盆仍在燃烧。
与此同时,梁山金沙滩上的小船悄然离岸。
梁山众人一夜休整后,在徐悟锋带领下,纷纷划船驶向石碣湖。
此次行动,梁山出动五百人,留守史文恭、朱贵守寨。
烟波浩渺的梁山泊上,无数船只排列成蜿蜒长龙,火把的光芒映照湖面,于黑暗中格外醒目。
阮氏兄弟各自驾驭小船,带领六七名擅长水性的随从,携带多箱物资,向官军营寨东侧驶去。
不知过去多久,他们上岸后熄灭火把,在夜幕掩护下悄然接近官军营寨。
靠近栅栏时,未遇任何守卫,这让阮家兄弟略感轻蔑。
然而任务依旧继续。
众人悄无声息地拿出锋利 ** ,割断捆扎栅栏的绳索,顺利潜入营地。
期间,巡逻士兵毫无察觉。
早已分配的物资每人手中都有几份,阮家兄弟分头行动,取出照明工具点燃物资投掷出去。
轰然一声,物资落地即破裂,内含液体迅速蔓延,火势迅速扩散至周围营帐。
只听一片混乱呼喊,众人迅速投掷完毕,从缺口处迅速撤离。
这时,军营里的士兵才被惊动,惊慌失措地大喊大叫。
“起火了!快救火!”
“难道是敌袭?”
此时,阮家兄弟已远离现场,回头望见原本宁静的营寨已被大火吞噬。
慌乱的士兵跑出营帐,有人用衣物扑打火焰,却越扑越旺。
另一些人拎水泼向火源,但因燃烧物为特殊液体,水不仅没灭火,反而使火势加剧,连带更多营帐被点燃。
营寨内外一片嘈杂,局势彻底失控。
先前醉酒的黄安此时也匆忙赶来,衣冠不整地注视着眼前熊熊烈焰。
士卒们在初期灭火后,见火势不可遏制,纷纷向外撤离,毕竟性命攸关。
若是动作迟缓,恐怕会被烈焰吞噬,那便是得不偿失。
“哈哈!这些废物官军,尝尝咱们梁山的手段!”阮家兄弟遥望混乱的官军大营,不禁放声大笑。
西边的官军营地燃起大火,早已埋伏多时的徐悟锋和五百喽啰见状,皆露出喜悦之色。
“大哥,官军已乱,此时出击,拿下黄安易如反掌。”身旁的杜迁激动地说。
徐悟锋点头回应,随即起身振臂一呼:“兄弟们,随我攻向官军,活捉黄安!”
“活捉黄安!”众人精神振奋,齐声呐喊。
“杀!”
徐悟锋率先冲锋,喽啰们挥舞武器,呐喊着冲向官军大营。
慌乱的官军正准备逃散,突遇梁山伏兵,吓得四处奔逃。
梁山将士士气高涨,迅速击溃敌军,片刻间便击垮一片官军。
轰然巨响传来,栅栏被推倒,数百骑兵涌入军营。
徐悟锋手持长枪,连连刺杀官军,带领队伍直逼黄安所在的大帐。
“擒获黄安者,赏银千两!”他大声宣布,决心不留活口。
梁山将士听闻此言,如同猛兽般冲向黄安的营寨。
黄安反应敏捷,在察觉到火光时便穿戴好盔甲。
听到厮杀声后,他并未选择迎战,而是带着亲兵向北撤退。
主将逃逸,官军士气全无,各部争相逃命。
另一侧的晁盖、朱仝、何涛等人早已起身,目睹大营陷入混乱,梁山匪徒再次来袭,心中虽惊,也只能率部迎战。
刘县尉满脸惊恐,慌忙披上官服紧随朱仝左右。
他深知朱仝武艺超群,能保自己周全。
何涛神情恍惚,如数日前一般,满头冷汗,只顾仓皇逃离,竟无暇回头一望。
朱仝与晁盖暗自叹息,若无大批禁军介入,梁山势力在济州将难以阻挡。
官军营地的喧嚣惊动了石碣村百姓,不少大胆者悄然外出窥探。
眼前的场景令他们震撼:远处营帐火光冲天,济州厢军、乡勇四散奔逃,而身后则是一群衣衫杂乱的匪徒持械追击,这一幕荒诞至极,却又真实发生。
石碣村的战事未持续多久,约半小时后,梁山匪众便攻陷整个营寨。
官军迅速溃败,共捕获三百余名俘虏,击杀约两百人,余者皆溃散。
徐悟锋核对俘虏时,未能擒获黄安,心中颇为不满。
不仅黄安逃脱,何涛、刘县尉及朱仝等人亦不见踪影。
就在徐悟锋懊恼之际,几艘小船自石碣湖驶来,为首正是阮氏三兄弟。
阮小七挥手高呼:“兄长,瞧瞧我们带回来谁?”徐悟锋略感诧异时,阮家船只已靠岸,阮小二提着一名五花大绑之人径直走来。
徐悟锋仔细打量此人,其身着宋朝中层将领甲胄,顿时明了其身份。
他随即朗声一笑,问道:“阁下可是黄安?”
黄安哪敢承认,忙道:“好汉饶命!我非黄安本人,只是他的副手,请放过我,我还有八旬老母要赡养……”
徐悟锋不愿多听他啰嗦,便让一名厢军前来辨认,立刻识破了黄安的身份。
瞬间,黄安面如死灰,哀求道:“好汉饶命,我今后绝不再与梁山为敌。”
徐悟锋冷哼一声,未再理会黄安,命人剥下他的盔甲,随后一刀割下他的头颅,悬挂于旗杆之上。
阮氏三兄弟、杜迁、宋万及梁山众好汉见到黄安首级高悬,无不激动万分。
此人乃是正式的**,统辖一州厢军的团练使,与寻常士卒不可同日而语。
如今这般结果,令众人震撼不已。
已经斩杀一名团练使,再处置一位都监又有何难?
徐悟锋此举对梁山影响深远,使得他们对官军的畏惧之心进一步减轻。
随后,徐悟锋突发奇想,命人取来一块白布,在上面用黄安之血写下七个大字——**者,徐悟锋也!
这杀气腾腾的字迹悬于黄安首级旁,梁山众人见状热血沸腾,齐声喝彩。
“大哥果决干脆,一刀结过了这贼团练,实在痛快!”阮小二率先喊道,众喽啰亦随声附和。
徐悟锋笑了笑,问:“你们是如何捕获黄安的?”
阮小二大笑道:“火烧之后,我们藏身林中,本欲伺机击杀逃出的官兵。
谁料这贼团练惊慌失措,竟自投罗网,被我们生擒。”
阮小七不屑道:“这些官军不堪一击,我们刚现身,黄安的手下便四散奔逃,只留下他孤零零的。”
徐悟锋闻言莞尔,说道:“此次擒获黄安功劳不小,之前我说过,捉到黄安者奖赏千两银子,回山后去朱贵处领取便是。”
阮家兄弟和参与 ** 的几人听后满心欢喜,若这一千两银子能均分,每人至少可分得五十两。
阮家兄弟愈发觉得加入梁山是明智之举,短短时间内所得赏金已远超以往捕鱼的辛苦收入。
“多谢大哥!”兄弟俩齐声道谢。
随后,梁山着手清点成果。
尽管大半营寨被焚毁,但仍收获颇丰。
有五十余头驮运辎重的骡马,六百石粮草,以及数百件兵器,其中包括一百多张 ** 弓箭和五十多套铠甲。
徐悟锋尤为重视这批军弓,因为梁山上现有的都是 ** 用的小型弓箭,与军弓相比逊色许多。
这批军弓的到来,无疑让梁山弓箭手的实力大幅提升。
除此之外,此番夜袭虽告捷,但也付出了代价:五十多人受伤,七人阵亡。
不可否认,官兵中亦不乏勇猛之士。
对于战死的将士,按既定规矩予以抚恤;受伤者也需妥善救治。
随后,徐悟锋命杜迁、宋万将缴获的粮食分发给村民。
梁山不缺粮食,而且还有俘虏需要押送,分些粮食给村民也算是行善积德。
石碣村村民都认识徐悟锋,得知梁山要分粮,纷纷走出家门。
胆大的村民上前控诉官兵如何胡作非为,甚至抢走他们的家禽,请求徐悟锋主持公道。
毕竟是同乡,徐悟锋深知村民深受官兵侵扰之苦,鸡鸭尚可忍受,但有些人家的耕牛也被宰食。
他对村民说道:“各位乡亲,此事皆因我而起,稍后我会让人给每户送上十贯钱作为补偿。”
村民听后皆感惊讶,原以为只是诉苦而已,没想到徐悟锋如此慷慨,不仅分粮,还直接送钱。
“小兄弟,我们并无他意,此举万万不可!”一位老者急忙说道。
张老伯,这事就这么定了。
傍晚时分,钱会送到石碣村,到时候请乡亲们前来领取。”徐悟锋安抚道。
石碣村只有两百余户人家,每家发放十贯钱,总计不过两千多贯。
相较梁山近期的收获,这数目微不足道。
\"兄长如此慷慨,乡亲们真是有幸!\"阮家兄弟对此表示支持,毕竟都是同村人,他们不愿见乡亲受苦。
安抚完村民后,众人开始清点战利品,准备返回梁山。
徐悟锋已提前派人通知朱贵率队接应,此时朱贵已带着人马赶到石碣村。
众人将战利品和俘虏装船,粮食分发给村民后,便启程返回梁山泊。
尽管今晚战斗结束,但影响才刚开始显现。
官军夜袭石碣村,一千多名厢军、土兵和乡勇损失过半,营寨也被彻底焚毁,就连黄安也被斩首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