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现今人人都想当强盗,一夜暴富的无本生意,岂是石碣湖捕鱼能比?
徐悟锋神色从容,谢家身为同乡的大户,能有数万贯家财并不稀奇。
徐悟锋满心欢喜,此次行动大获成功,此等赫赫战果,让他稳坐寨主之位。
从前杜迁、宋万或许因惧怕才归附,但从今晚起,他们必会真心臣服。
自此之后,梁山事务尽在他徐悟锋掌控之中。
“叫弟兄们收拾东西,回去山寨再 ** 行赏。”徐悟锋大笑着说道。
“大哥,这事包在我身上,绝不漏掉一件。”阮小七拍着胸脯保证。
这话提醒了徐悟锋,他随即道:“不用那么麻烦,咱们有了银钱就行,剩下的拿去跟村民换些猪羊鸡鸭。”
“大哥说得对,搬不走的不如换点实用的!”阮小七连连点头,转身进入屋内。
片刻后,杜迁、宋万回来,得知至少得了六万贯,两人喜形于色。
半年前王伦带人攻打西侯庄,不但伤亡惨重,连分文未得便灰溜溜撤退。
相较之下,徐悟锋上任首日便攻克西侯庄,轻松至极,形成鲜明对比。
这时,杜迁、宋万对徐悟锋心生敬佩。
杜迁平复情绪,说道:“大哥,村民已在门外等候,还请指示。”
“好!把所有人都押到大门外!”徐悟锋招呼一声,迈步走向宅院大门。
谢家大宅外是一片开阔地,两边梁山喽啰手持火把,四周亮如白昼。
村口竖立着一根高高的旗杆,上面飘扬着一面杏黄色的大旗,上书“替天行道”四字,在火光映照下格外醒目。
空地 ** 聚集了三、四百名村民,大多是青壮年,几乎占了西侯庄八成以上的壮丁。
由于梁山好汉进城时并未烧杀抢掠,还明确表示只针对谢保正,不对普通百姓动手,加之杜迁、宋万的劝说,才有人鼓起勇气前来。
只是这种勇气仅限于年轻人,老人、妇女和孩子依然躲在家中。
这些村民的眼神时而望向谢家大院,时而盯着那面大旗,脸上写满紧张。
当谢保正——一个头发凌乱、鼻青脸肿、仅披单衣的人被扔出大门时,现场数百人寂静无声。
村民们不敢相信,眼前的落魄老人竟然是平日里横行霸道、侵占他人财产的谢保正?
接着,众人看见谢保正身后跟着他的两个儿子和一众女眷,也都被捆绑推出来,这才确认事实。
徐悟锋上前一步,拱手对村民说道:“乡亲们,我是徐悟锋,梁山泊的首领。
今晚打扰大家休息,实在抱歉。”
“但请不必惊慌,我们此次前来,只为替兄弟 ** ,铲除恶人谢老倌,绝无冒犯之意。”
“你们都是西侯庄人,应该清楚谢根生的遭遇。
他本分安分守法,却因这恶贼觊觎他家田产,连累双亲被害。”
说到这里,徐悟锋一脚踏在谢保正身上,高声质问:“谢某,你残害我这位兄弟一家,今日全村皆可作证,你有何话说?”
谢保正哭喊求饶,像条被打断脊梁的狗,祈求活命。
“对你来说没用了,看他兄弟如何处置你!”
徐悟锋放开谢保正,递给谢根生一把钢刀,说道:“谢根生,这条老命交给你,生死全凭你定。”
谢根生接过钢刀,眼中满是怨恨,盯着谢保正恨不得立刻将他吞食。
“根生,是我对不起你们全家,现在我愿意归还土地,重修你父母的坟墓,只求你能放过我!”谢保正看着明晃晃的刀刃,连连哀求,还想挣扎起身,却被阮小二和阮小五按住。
“要饶你就拿命来偿!”谢根生怒吼一声,挥刀劈下,伴随着一声闷响,谢保正的头颅落地,鲜血如泉涌,眼睛瞪得极大,满是震惊。
这一幕让谢家女眷惊恐尖叫,村民们也面露惊惧。
谢根生扔下钢刀,走向徐悟锋,单膝跪地:“多谢寨主今日主持公道,替我报了血海深仇,日后赴汤蹈火,但凭寨主吩咐。”
徐悟锋扶起谢根生,安抚几句后转向村民:“诸位乡邻,梁山并非滥杀无辜。
若非这老贼逼迫,我们山寨里的几位兄弟也不会沦为盗匪。”他环顾四周,“这谢老儿罪大恶极,各位觉得该如何处置?”
话音刚落,寂静中传来一个声音:“该杀!”说话的是个皮肤黝黑的青年,模样质朴。
紧接着,更多人附和,声音逐渐高涨,直至全场一片咆哮。
这样的氛围让梁山众人感到不寒而栗。
谢保正生前欺压乡里,无人敢言,如今他已伏法,村民心中的压抑也随之释放。
胸中郁积已久的愤怒,在这一刻彻底爆发。
村民们情绪激动,纷纷痛骂谢保正的恶行,甚至将怒火蔓延到他的两个儿子身上,更有甚者想要上前动粗。
幸好徐悟锋及时制止,命令手下拦住冲动的村民,否则谢家上下恐怕难逃一劫。
“诸位乡亲请稍安勿躁!”徐悟锋高声说道,双手虚压示意大家平静,人群顿时安静下来。
“谢保正一家所作所为,想必各位比我更清楚。
至于谢家人是否该受罚,今晚就由你们来裁决,但切不可胡乱诬陷无辜之人。”
徐悟锋话音刚落,村民立刻响应,开始逐一列举谢家人的罪状,就连谢保正的妻子也被指控参与了不少不当行为。
谢家的管家和部分家丁,平时谄媚主子、助纣为虐,早已成为村民眼中的眼中钉,今日自然难逃责罚。
而谢保正的两个儿媳因刚嫁入不久,尚未有机会作恶,侥幸保住了性命。
徐悟锋并未追究她们,命人将其释放。
在随后的审判大会上,徐悟锋安排谢根生等人动手,不一会儿,谢家门外便多出了十余颗头颅,这一幕引得村民欢呼喝彩。
外面的喧嚣吸引了躲在家中不敢出门的老人、妇孺,他们纷纷探头张望,甚至有人偷偷跑出来看热闹。
审判结束时,徐悟锋让人抬来一口箱子,里面装满了地契和借据,上面清晰可见的鲜红指印,正是村民被剥削的铁证。
土地兼并自古以来就是一大难题。
然而北宋时期,朝廷并未对此加以限制,导致有钱有势者疯狂掠夺贫苦百姓的土地。
失去土地的农民沦为佃户后,不仅要向地主缴纳高额租金,还需承担繁重的赋税,生活往往仅能勉强维持温饱。
一旦遭遇自然灾害,这些本已困顿的百姓毫无抗争之力,只能沦为饥民或加入流寇队伍。
在西侯庄村民的见证下,徐悟锋亲手点燃火堆,将所有地契和借据化为灰烬。
在那场 ** 之后, ** 借贷的村民如释重负,激动得泪流满面,甚至有人双膝跪地向徐悟锋叩谢。
徐悟锋扶起众人,高声说道:“乡亲们,恶霸已除,我们也该告辞了。
但在此之前,请大家记住,不论老少,每人皆可领取两石粮食,这是我对今晚叨扰各位的一点补偿。”
“两石!”村民们震惊不已,难以置信。
这样的恩惠,就连官府也未曾有过。
按照北宋的标准,一石相当于后世六十公斤,一家四口便能分到近一千斤粮食,比辛苦耕种一年的收获还要丰盛。
消息迅速传遍全村,男男 ** 、老老少少纷纷涌向谢家大院。
即便是平日足不出户的老人和孩童,也被这突如其来的喜讯吸引出门。
徐悟锋安排杜迁主持分粮,从八旬老人到襁褓婴儿,无一例外,每人两石。
村民们欢天喜地,背着一袋袋粮食回家,西侯庄的夜色竟似白昼般热闹。
火光映照下,村庄亮如白昼。
西侯庄共有一千三百余人,此次分粮总量达两千六百余石,这让杜迁心疼不已。
随后,徐悟锋召来谢根生等人,让他们通知村民,梁山可用谢家的财物,低价收购牲畜家禽。
若是日后有官员查问,一切责任皆由梁山承担。
西侯庄因一个消息炸开了锅。
谢家的东西,桌椅板凳、锅碗瓢盆、各类农具,经梁山以半卖半送的方式,换来了村民们的牲畜,大家个个喜笑颜开。
完成交易后,梁山好汉将战利品装车,期间许多村 ** 动帮忙。
忙碌一夜,天刚破晓,徐悟锋决定不再拖延,带领众人启程。
队伍前头赶着鸡鸭猪羊,后面则是满载粮食、金银、布匹的大车。
徐悟锋跨上一匹马,是从谢家缴获的四匹中挑选出的最健壮的一匹,在马匹稀缺的北宋,这无疑是一笔重要收获。
杜迁、宋万、阮氏三雄等人虽心生羡慕却因不会骑马而只能作罢。
这时,谢根生领着二十多人走来,随行的陈兴、陈盛立刻组织人手阻拦:“你们想做什么?”
谢根生急切地解释:“两位兄长,这些人想加入我们,我带他们来见寨主。”
徐悟锋示意让开,谢根生带着众人上前,齐声对徐悟锋说道:“寨主,这些人都是我的同乡,或是孤身一人,或是生活困苦,受寨主仁义所感,愿追随您上梁山。”
“昔日受谢保正欺压,幸得大王相助,今日起我们愿成为大王麾下的一员,盼大王接纳。”谢根生身后的一位青年率先发言。
徐悟锋目光落在他身上,正是先前第一个提议处决之人。
“盼大王接纳!”没等徐悟锋回应,其余二十余人纷纷跪拜。
徐悟锋凝视众人,温和地说:“先站起来说话。”
谢根生等人闻言立即起身,满怀期待地看着徐悟锋。
徐悟锋开口道:“先告知诸位,我是石碣村出身,父亲也曾担任保正。
因朝廷意图侵占我家田产,无奈之下杀了朝廷特使与公差,遂投奔梁山。
料想不久后,济州定有官兵前来围剿。”
“所谓落草为寇,绝非外界所想那般光鲜亮丽,实则是将性命悬于一线,随时可能莫名丧生。”
“尔等如今尚属良善百姓,切勿因一时意气行事,沦为人人唾弃的匪徒。
三思而后答。”
众青年彼此对视,眼中尽显决然。
先前那青年站出言道:“大王,我谢大明活了二十载,做良民也有二十载,父母一生亦为良民,可安稳日子过得太少。
这般为良民又有何意义?倒不如随大王入梁山泊,至少能享一日乐,胜过终生为奴。”
其余众人亦随之附和。
此乃北宋时局,虽文化昌盛、经济繁荣,然财富尽聚于权贵手中,寻常百姓生活困顿。
以括田之法为例,其推行日久,破产者必将增多,届时为求生存,纵使铤而走险也在所不惜。
徐悟锋听罢,微微一笑:“既如此,诸位便是梁山兄弟。
请随我启程。”
谢大明等人闻言大喜,忙跪拜谢恩:“多谢大王收留!”
谢根生兴奋地补充道:“往后应称寨主才是。”
“谨遵吩咐!”众人连连点头,笑颜满面。
“出发!”徐悟锋轻夹马腹,缓步向村外行去。
身后竟有众多村民相送,足见梁山泊今日之举深得民心。
至汶水河畔,朱贵已闻讯率手下及船只在此迎候。
说实话,朱贵初闻消息时仍半信半疑。
毕竟前次梁山倾巢出动,结果仍是败退。
而今徐悟锋仅携三百精锐,尽管皆是精挑细选之辈,但朱贵对此次行动能否成功仍抱有疑虑。
梁山泊攻破西侯庄的消息迅速传开,周边数个村寨虽早有所闻,却因畏惧梁山势力庞大,无人敢轻举妄动。
保正严令乡勇坚守,只盼梁山兵马离去,不再滋扰。
当梁山队伍撤退后,各村陆续派出探子前往西侯庄查看实况。
得知谢保正已被杀害,其余保正无不震惊,慌忙命人快马加鞭赶往郓城县报官。
与此同时,梁山内部士气高涨。
徐悟锋以雷霆手段击败王伦,夺得寨主之位,短短一日便攻占西侯庄,缴获无数战利品。
朱贵等人对其钦佩不已,纷纷高呼寨主英明。
徐悟锋挥退众人, ** 将财物装船,准备运回梁山。
他眺望远方,心中豪情万丈。
这一役虽胜,但真正的挑战还在前方,他必须做好准备迎接更大的风雨。
然而,西侯庄离郓城县的距离比石碣村更远,实际相隔上百里。
在现代社会,乘汽车一两个小时即可抵达,但如今并非如此。
即使策马疾驰,马匹途中也需要休息饮水。
传信者清晨启程,直至次日上午才勉强抵达郓城县。
此时,正赶往济州送公文的押司宋江也刚返回郓城县,正在向知县时文彬汇报工作。
宋江出身宋家村,家中拥有数百亩良田。
早年间,他既无文采又无武略,在江湖中徘徊数载。
因乐于资助江湖豪杰,被称作“及时雨”。
尽管如此,他对功名充满向往,尤其钦佩大宋的文官。
他花费巨资捐了个刀笔小吏,在郓城县担任押司。
宋朝官职与吏职不同,作为小吏的宋江,除非有非凡机遇,否则注定只能终其一生为吏。
即便如此,他也欣然接受,努力经营多年后竟取得一定成就,成为京东地区的重要人物。
那些所谓江湖豪杰,多为盗匪强徒,若赃物难以脱手,便会求助于宋江,以物易钱。
至于宋江如何处理赃物,便与他们无关了。
此外,济州一带的私商也常找宋江帮忙掩饰行踪,比如东溪村贩卖私盐的晁盖。
要知道,宋代食盐由官府垄断,私自售卖属违法行为。
晁盖等人获利后,会分部分给宋江,宋江再四处打点,从知县到普通公差皆受惠,自然对宋江礼让三分。
因此,宋江名声愈盛,江湖好汉纷纷称赞:山东呼保义,豪杰宋公明。
时文彬初到郓城县,深知宋江的重要性,只要妥善拉拢此人,日后行事便能更加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