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掠来的波斯商队货物和人质,被死士带领伪装成马匪的大宋朝边军,走秘密通道运进了高衙内的秘密仓库,高衙内亲自来到仓库查看劫掠来的货物和三个波斯人质。
打开裹得严严实实的货物,一件件包裹着麻布和羊皮的玻璃器具出现在高衙内眼前,玻璃碗,玻璃杯,玻璃花瓶,玻璃酒壶,玻璃酒杯应有尽有,在烛光之下,熠熠生辉!乐得高衙内赏赐了死士们一人一个玻璃杯作为奖励。
审问波斯人的时候,互相却都听不懂对方的语言,只好把波斯人暂时关押起来。
第二天各种各样的玻璃制品,就在高衙内家的商铺售卖,价格高得离谱,不过还是被抢购一空。
高衙内赚了几十万两银子,更加嚣张,还让人散布玻璃制品以后只有高衙内家的商铺才能够买到,京都商行的大东家和各位股东听到后,恨得牙痒痒,暗中商量怎么除掉高衙内,夺回玻璃制品这个“聚宝盆”!
拓跋丹阳和拓跋丹枫看到逃回来的族人几乎都带着弩箭伤,还有几个族人当场就被弩箭射杀,心痛不已!拓跋丹阳不顾拓跋丹枫和李静怡的劝谏,还是带着一百名族人士兵去把族人的遗体拉回山谷,埋葬在去世的族人旁边,立碑刻字,让族人供奉瞻仰!
逃回来的波斯人萨哈瑞和同伴,已经吓得魂飞天外,再也不想再去和高衙内的死士交易,拓跋丹阳一听,就让侍卫长把他们拉出去杀了,吓得萨哈瑞只好答应再去交易换回自己的同伴。
拓跋丹枫就告诉萨哈瑞,再去两次就再也不用去了,以后就在山谷做事,等帮我们把事情办完,就让他们带着玻璃品回波斯贩卖,再带着波斯的宝石过来大宋朝出售,部族士兵全程护送他们到边境。萨哈瑞才不得不答应配合。
利用交易的间隙,拓拔丹霞陪着李静怡回拓跋部族,这次带了两百副大宋朝的盔甲,一百把弓箭和一千支箭矢。让三百名部族士兵护送,经过一天的跋涉,太阳落山时终于到了拓跋部族,进入拓跋干的金帐,拓拔丹霞拜见父亲拓跋干,介绍李静怡给拓跋干认识,拓跋干仔细端详一番李静怡时,吓得站起来,走到带着面纱的李静怡身前,让拓拔丹霞出去金帐外,吩咐侍卫不要让任何人进入金帐。
原来,李静怡并非普通女子,她竟然是拓跋王爷部族的大公主!这个身份可真是令人震惊。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拓跋部族与同属党项族拓跋氏的拓跋天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夺西夏国主之位的较量。这场争斗异常惨烈,双方都使出浑身解数,毫不留情。
然而,最终的结果却是拓跋王爷部族战败,拓跋王爷和他的大儿子不幸战死沙场。这一败,让拓跋部族陷入了巨大的危机,部族分崩离析,许多部落头领和士兵纷纷归顺拓跋天昊。
拓跋天昊凭借着这场胜利,成功地统一了党项族,并建立了西夏国。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威和统治地位,他将国姓改为李姓,成为了西夏国的第一任国主李天昊。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里,西夏国的局势风云变幻,几个王爷的亲信,部落头领们陷入了深深的恐惧之中。他们害怕自己会因为与王爷的关系而遭受清算,于是毅然决然地带领着自己的部落逃离,远离西夏国主的掌控范围,寻求一线生机。
拓跋干,这位曾经的拓跋王爷侍卫长,如今也成为了一个大部落的头领。他的部落原本也是一支强大的力量,但在与敌人的激烈战斗中,大部分族人都追随王爷和大王子一同战死沙场,只留下了一小部分幸存者。
当拓跋干亲眼目睹王爷和大王子双双阵亡的惨状时,他心中明白,大势已去。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他无法坐以待毙,担忧自己也会成为被清算的对象。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果断地做出了决定——带领余下的部落人员逃往西夏和大宋朝两国交界的地方,那里相对较为安全,可以暂时躲避风头。
在逃亡的路上,拓跋干和他的部落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他们穿越荒野、翻越高山,一路风餐露宿,饱受饥寒之苦。但无论遇到多少困难,拓跋干都没有放弃,他坚信只要能够到达那个两国交界之地,他们就能够获得喘息的机会,重新开始生活。
西夏国建国以后,国主颁布大赦令,赦免了党项族拓跋家族的反叛之罪,拓跋干也只能归附西夏国主,称臣纳贡。
大公主拓跋静怡在护卫队的护卫下,打算暂时跑到大宋朝避难,没想到大宋朝惧怕西夏国借口征讨大宋朝,关闭城门,拒绝入关。
一支队伍,满载着无数的金银财宝,宛如一只毫无防备的小白羊,赤裸裸地暴露在狼群面前。各种势力闻风而动,像饿狼一般开始对这支疲惫不堪的队伍发起猛烈的袭击,企图抢夺那些令人垂涎欲滴的财物!
这支队伍原本有一百多名护卫,但在一波又一波的袭扰中,他们的力量逐渐被削弱。尽管护卫们拼死抵抗,但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敌人,他们最终还是难以支撑,一个接一个地倒下。
终于,在一个漆黑的夜晚,这支队伍走到了尽头。剩下的人和货物,被一个毫不起眼的小部落一网打尽。这个小部落虽然规模不大,但他们狡猾而凶残,迅速将金银财宝据为己有,而护卫和大公主她们则被无情地剥夺了华丽的外衣,只留下一身破旧不堪的衣裳。
这些可怜的人,就这样被部落人当作货物一样,卖给了人伢子。对于部落人来说,留下这些人只会给自己的部落带来麻烦和灾难,所以他们毫不犹豫地将其转手。
拓拔丹霞出了金帐,拓跋干瞪大了眼睛仔细端详了一番,满脸惊愕地看着眼前的大公主,他完全没有想到她竟然还活着,而且还出现在部落里!这突如其来的状况让他措手不及,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应对。
拓跋干单膝下跪,右手按在胸口行礼,嘴里用西夏语说着:“属下拓跋干拜见大公主!”李静怡挥挥手让拓跋干起身,拓跋干起身。
拓跋干此时看着眼前的大公主,陷入了两难的境地,留她在部落里,似乎有些不妥;可要是不留她,又觉得对不住大公主。拓跋干心中暗自叫苦,这可真是进退两难啊!
就在拓跋干犹豫不决的时候,拓跋静怡缓缓地开口了。她的声音平静而又坚定,仿佛已经看透了拓跋干的心思,“你放心吧,我不会留下来的。我只是想知道我父王和大哥被埋葬在哪里,如果方便,我想去祭奠一下他们。”
拓跋干稍稍松了一口气,但心中仍有些忐忑,他连忙回答道:“王爷和大公子的遗体,都被国主运回西夏王陵(地处银川市西部的贺兰山东麓,东临银川平原,西傍贺兰山,背靠黄河,形成风水极佳的“背山面河,四塞险固”的自然环境的“风水宝地”。)埋葬在皇陵里了。”
拓跋静怡听后,泪水如决堤的洪水般涌出眼眶。她微微颤抖着嘴唇,深深叹了一口气,说道:“罢了,你以后好自为之吧!就当我从来没有来过这里。明天,请送我回去吧。”
话音未落,拓跋静怡便转身走出了金帐,留下拓跋干怔怔地站在原地,心中五味杂陈。
在拓拔丹霞的陪同下,拓跋静怡默默地回到了拓拔丹霞的帐篷。帐篷里,一片静谧,只有拓跋静怡轻轻的抽泣声在空气中回荡。
微风轻拂着帐篷,发出簌簌的声响,似是父兄的低语。拓跋静怡静静地伫立着,目光落在那冰冷的灵牌上,上面镌刻父亲和兄长的名字,每一笔都如同刻在自己心上。
过往的回忆如潮水般涌来。小时候,父兄是自己坚实的依靠,他们的肩膀宽厚温暖,为自己遮挡风雨;他们的教诲如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可如今,阴阳两隔,我只能在这一方墓前,倾诉着内心的思念。
这些年,对父兄的牵挂如藤蔓般在心中肆意生长,无数个夜晚,自己不知多少次在梦中与他们重逢,醒来却只剩枕边的湿痕。而此刻,站在这里,自己似乎感受到了他们的存在,那是一种超越生死的慰藉。
拓跋静怡缓缓拿出灵牌,轻轻拂去灵牌上的灰尘,轻声说道:“父兄,我来看你们了。这么多年,我带着对你们的思念艰难前行。如今,我明白了,你们一直活在我心里,从未离开。”
泪水模糊了拓跋静怡的双眼,但心中却有一股前所未有的释然。自己知道,自己该带着他们的期望继续走下去,好好生活。最后,拓跋静怡让拓拔丹霞带着自己走出帐篷,找到一处堆码着许愿石的地方,掏出一把精美的匕首,在旁边刨出一个深坑,把两块灵牌轻轻的放进去,再把泥土回填进去,用捡来的石头堆码成一个石塔,跪下磕了三个头,站起来深深地鞠了一躬,转身离去,步伐比来时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