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想到了那五位匠人的具体状况。为了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技艺,同时也为了培养更多的手工艺人才,决定提前采取人才培养措施。
于是,我把赵老三叫到跟前,向他下达了一个新的任务。告诉他,要再从伢行的奴隶中挑选出十个曾经做过瓷器活或者玉器活的年轻人,而且这些人必须身强力壮、精力充沛。
赵老三满脸惊愕,显然他完全没有预料到竟然还会有这样的惊喜等待着他。他稍作思考,随即便果断地吩咐手下的伢人们前往其他伢行,按照我所提出的条件去挑选合适的人选。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大约过了半个时辰左右,只见一群人缓缓走来。这些人是一共十五个符合条件的奴隶,有的身材高大,有的则略显矮小;有的面容刚毅,有的则稍显稚嫩。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符合我之前所设定的条件。
萧总镖头见状,快步上前,他依次走到每个奴隶面前,伸出粗壮的手指,顺着他们的胳膊轻轻捏了捏,似乎在检查着什么。过了一会儿,萧总镖头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转头看向我,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认可。
对我点了点头,我也欣然同意,毕竟以后开工后需要大量的工人,多一些人可以实行“激励机制”快速培养出吹制玻璃的人才。
想到这,心中也不禁涌起一股喜悦之情。毕竟,这些奴隶将成为我未来工作中的重要劳动力,而多一些人手也意味着我可以实施“激励机制”,从而更快地培养出一批能够熟练吹制玻璃的人才。想到这里,我毫不犹豫地对赵老三表示同意,这场交易就这样顺利地达成了。
这些年轻人被带到了我们的面前,萧总镖头告诉他们,这五位匠人都是技艺精湛的高手,他们将有机会成为匠人的徒弟,学习到真正的手艺。同时,他们也要负责照顾匠人们的生活起居,确保匠人们能够专心工作。
匠人们对这个安排非常满意,他们看到这些年轻力壮的徒弟,心中充满了希望和期待。而这些年轻的奴隶们也都非常兴奋,他们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就这样,十五位年轻的奴隶成为了匠人的徒弟,从此以后,即将开始他们新的生活和学习之旅
萧总镖头付完钱后,又照例给了赵老三五两银子的“喜钱”,赵老三默契的让伢行的两辆马车拉上五位匠人和十五个奴隶,跟着我们的马车离开了伢行。
我的心中充满了期待,希望这些奴隶能够帮助我们早日制作出精美的玻璃制品。
在沈家村二哥为我精心打造的院子里,一个被精心建造的秘密之地——玻璃工坊诞生了。为了确保保密性和便于管理,这个工坊被巧妙地隐藏在二进院的西厢房里。
整个西厢房经过特别的设计,其中大半部分被封闭起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空间,专门用于玻璃工坊的运作和工人们的居住。这里共有六间房屋,每一间都有着明确的用途。
其中一间被用作堆放石英砂、石灰石、草木灰和粗盐等原材料的仓库,这些都是制作玻璃所必需的材料。其余的五间房则被改造成了宿舍,供十五名工人居住。每个房间很大,都被布置得简洁而实用,为工人们提供了一个舒适的休息环境。
而在东厢房,同样有五间房屋,不过这里的每一间都是独立的,属于五位技艺精湛的匠人。这样的安排不仅体现了对匠人们的尊重,也方便他们在工作之余能够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进行思考和创作。
在封建社会,那种“又想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的管理理念,犹如一道沉重的枷锁,紧紧地束缚住了匠人们的创新力。这种理念只知道一味地索取,却从不给予应有的回报,使得匠人们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力。
更为可惜的是,“传儿不传女”的传统观念,更是断送了许多珍贵的传世技艺。由于这种狭隘的观念,许多技艺只能在家族内部传承,一旦家族中没有合适的继承人,这些技艺就可能会失传,永远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然而,如今的我重活一世,一定要带领工匠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该摒弃那些陈旧的观念和做法,积极采纳资本家的“激励机制”和“末位淘汰制”。通过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工匠们的创新力,让他们在工作中不断追求卓越,勇于尝试新的技术和方法。而末位淘汰制则可以促使工人们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避免被淘汰。
只有这样,才能早日实现玻璃制品的多样化,满足市场的需求,赚取更多的银子。这不仅是沈氏家族壮大和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行业进步的关键。让工匠们和工人们共同努力,打破封建思想的桎梏,释放出工匠们和工人们的无限创造力,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未来!最后的胜利果实——源源不断的银子,统统流进我的金库里。
管家已经安排匠人和工人们分批次沐浴更衣,然后回自己的房间稍作休息,等待晚上的开工宴。
一切安排妥当,才急急忙忙的带着小翠和李润萱,坐上萧总镖头赶着的马车,拉着各种礼物回父母家,拜见父母和二哥。到了家门口,管家马上去内院禀报老爷少爷回来了。
下人开了侧门把马车牵进院子,萧总镖头拎着礼物,小翠和李润萱捧着礼盒,跟在我身后走进了内院。
远远地,便望见父母静静地站在内院的屋檐下,他们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有些单薄,但那翘首以盼的姿态却让人感到无比的温暖。
我不禁想起了那句“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这句话虽然简单,却道尽了世间父母对子女的疼爱之情。尽管我现在顶着原身的名头,但内心深处的那份爱却是真实而深刻的。
这种穿越时空的思念,在这一刻终于化作了浓浓的亲情,如同涓涓细流,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灵。我加快了脚步,急切地想要走到他们身边,去感受那份久违的温暖。
父亲依然像以前一样的面带微笑,端着老爷的架子,轻抚着那短短的胡须,不紧不慢地说道:“儿啊,你看看你,是不是真的长大了啊?怎么心里都没有父母了呢?这么长时间都不回家来看看我们,你三哥可比你忙多了,而且他住得也比你远,但人家还经常抽空回来看看我们呢。你再看看你自己,唉,真是不孝啊!不孝啊!”
父亲的这番话,看似责备,实则充满了对儿子的关爱和思念。他那假装一本正经的训斥,让一旁的母亲大人忍俊不禁,笑得合不拢嘴。母亲大人连忙用手绢遮住嘴巴,以免自己笑得太过失态,有失主母的威仪。
小翠和李润萱快步上前,走到父母面前,双双跪地,行了一个标准的跪拜大礼。起身后,两人又快步走到母亲大人身边,一左一右地拉住母亲大人的手,满脸谄媚地替我解释道:“主母大人,您千万别怪少爷呀!少爷他这段时间可真是忙得不可开交呢!他一直在跟东京汴梁的那些贵族们谈生意,这些可都是大买卖,一点儿也马虎不得呀!所以少爷才会这么久都没来看望老爷大人和主母大人。不过您放心,少爷一有空就马不停蹄地赶回来了,就是为了能早点见到您和老爷大人呢!”
小翠和李润萱的声音清脆悦耳,宛如黄莺出谷,又似乳燕归巢,那一声声“主母大人”叫得那叫一个甜啊,简直能把人的骨头都给叫“酥”了!
就在父母还没回过神来的时候,只见两件狐皮大衣如变戏法一般,已经轻轻地披在了他们的身上。父亲身上的那件裘皮大衣,毛色黑亮,质地高端,仿佛能反射出光芒一般,让人眼前一亮;而母亲身上的那件则是火红如焰,大气磅礴,与她的气质相得益彰。
这一切都发生得如此之快,以至于父母都有些措手不及。然而,更让他们感到惊喜的是,这一切都是两个小妮子精心安排的。她们乖巧得体地为父母穿上大衣,动作轻柔而娴熟,仿佛这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看着父母惊讶又欢喜的表情,两个小妮子相视一笑,眼中流露出一丝得意。父母的不满在这一刻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满心的欢喜和对女儿们的疼爱。
最后,父母不仅欣然收下了这两件名贵的裘皮大衣,还惊喜地发现,盒子里竟然是满满一盒的金银首饰。这些首饰精美绝伦,闪耀着迷人的光芒,让父母喜出望外。
二哥闻信也从工坊匆匆赶了回来,兄弟俩见面后,高兴之情无以言表!相互见礼之后,小翠和李润萱也过来拜见了二哥,把送给二哥的礼物也捧到了二哥面前,两件裘皮大衣和一盒金银首饰。
二哥笑着接过礼物,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兄弟,看来在外头干得不错啊。”我笑着回应:“二哥,这还得多亏你之前的帮助,我才能有如今的机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起了家常。父亲询问我生意上的情况,我便把玻璃工坊的事情简单说了说,父母和二哥都很感兴趣。母亲关切地说:“儿啊,做生意要小心谨慎,别太累着自己。”我点头应是。
聊着聊着,管家来报,晚饭已经备好。一家人移步饭厅,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吃饭时,大家有说有笑,氛围格外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