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晨曦初照,波光粼粼的湖面倒映着岸边的垂柳。花船戏院张灯结彩,彩旗飘扬,早早便迎来了有合作意向的各大花船酒楼掌柜。他们身着精致长袍,头戴纶巾员外帽,怀揣着各自的盘算,迈着沉稳的步伐登上花船。
戏院大厅内,茶香袅袅,桌椅整齐排列。掌柜们围坐在一起,先是相互寒暄,笑语盈盈间暗藏着对合作的期待与试探。商谈开始,我作为戏院老板率先起身,热情地介绍合作模式——就是花船戏院下午或者晚上去签署合作协议的画舫,酒楼演出,画舫酒楼自己售票,花船戏院提取6成的票款作为演出费,画舫,酒楼可以通过花船戏院做广告和售卖自家的各式商品,做到双方资源共享,名利双收。
利用画舫,酒楼的客源优势推广戏院演出,而戏院则为酒楼提供特色表演吸引食客。
一位胖胖的酒楼掌柜摸着下巴,皱着眉头说:“这合作是好事,但分成比例还得再商量商量。”此言一出,众人纷纷附和,一时间讨论声此起彼伏。经过一番激烈的唇枪舌剑,双方各退一步,确定了一个皆大欢喜的分成方案,画舫酒楼和花船戏院五五分账。
接着,笔墨纸砚备好,在众人的见证下,一份份合作协议在桌上铺开。掌柜们依次蘸墨,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每一笔都仿佛写下了未来的美好愿景。
签署完毕,大家举杯相庆,笑声回荡在花船戏院,预示着一场互利共赢的合作即将开启,花船戏院的未来也如这初升的太阳,充满了希望与光明。
和各家画舫酒楼的合作,乍一看实在是平平无奇还有拱手让利权贵之嫌。合作方不出一分一厘的本钱,就堂而皇之的分走一半演出的利润,还可以推销自己家的商品,增加自家画舫酒楼的知名度,可谓是人在船上坐,钱从天上掉下来!
我原本没对花船戏院能赚太多钱抱太大期望,只是抱着画舫酒楼和花船戏院,相互帮衬一把,不要因为花船戏院赚钱产生嫉妒之心,暗里使坏搞破坏,弄得两败俱伤的心态,就把五五分账应了下来。谁能想到,这竟成了我商业生涯中最得意的一笔。
合作过程中,我几乎没费什么心力。提供了一些演出资源,分享了点经营小经验,各家合作画舫酒楼却如鱼得水,将各自的赚钱项目推进得十分顺利。随着花船戏院的演出,不断推出自家的产品上市,市场反响出奇地好,订单如雪花般飞来。利润滚滚而来,各家画舫酒楼里,很快就知名度节节攀升,赚得盆满钵满。
关键是,这场合作我零风险以一艏花船戏院投入。没有投入大量资金,也没承担什么风险,一切就这么顺风顺水,银钱进账却似细水长流。而且,因为我在合作中给予画舫酒楼充分的信任和支持,周边人都看在眼里。大家开始称赞我是“仁义东家”,说我有善心、有远见,还愿意扶持自家新人经营发展,落了个大善人的好名声,生意场上的人脉也愈发宽广。这看似平常的合作,不仅带来了丰厚的财富,更让我的声誉达到了新高度,名利双收,未来的路似乎也因此变得更加光明。
在波光粼粼的秦淮河上,花船戏院宛如一颗璀璨明珠。杜丽娘,梁靖萍和马彦芳身姿优雅地穿梭其中,眼神坚定且温柔。
她们站在船头,望着一艘艘画舫,心中已有打算。凭借着各自的人脉与智慧,她们借着四处奔走演出,与那些画舫的老板周旋,以花船戏院和酒楼演出和经营需要人员,与画舫东家商谈购买各家画舫年龄大的或者愿意赎身的花娘,来花船戏院和花船酒楼做杂役,每当成功低价赎出一位花娘,杜丽娘和梁靖萍都会耐心安慰。她们把花娘带到花船戏院,这里成了花娘们的避风港,画舫酒楼的花娘大多数都是从小又专门的嬷嬷培养调教出来的,歌舞和乐器都会一些,买过来稍加培训就可以成为预备演员,天天演出已经让演员们有了疲态,后备演员的加入,可以先在自家的演出时间让她们开始走台适应演出环境和找到自信心,以后慢慢取代老演员,完成演员的以老带新,慢慢的完成新老过渡,为花船戏院不断的添加新演员和不同风格的人物演绎。
在戏院,杜丽娘亲自指导花娘们唱戏,她身段轻盈,唱腔婉转,一招一式都倾囊相授。梁靖萍则负责管理戏院的事务,安排花娘们的生活起居,让她们感受到家的温暖。马彦芳则是把演员戏服和戏院布景道具,按类别登记造册,存放保存的井井有条!
随着时间推移,花船戏院声名远扬。原本落寞的花娘们在舞台上绽放光彩,灵动的眼神,婀娜的身姿,每一次表演都让观众如痴如醉。戏院里座无虚席,喝彩声此起彼伏。
杜丽娘、梁靖萍和马彦芳站在后台,看着眼前的景象,相视一笑。这份笑容里,有付出后的欣慰,有对未来的期许。花船戏院在她们的努力下,不仅成了娱乐之所,更成了花娘们重生的地方,在秦淮河的波光中,继续书写着属于她们的传奇。
我抄袭的《西厢记》在大宋朝居然已经有了,作者是大唐的元稹名字叫做《鸳鸯传》,这个也简单前两段直接照抄明朝的《桃花扇》情节。
第一章 初遇与定情 张生在普救寺偶遇崔莺莺,对她一见钟情,赠诗扇为信物,两人私定终身。
第二章 被困普济寺:崔老夫人带崔莺莺普济寺上香还愿,被孙飞虎带兵围攻,崔老夫人许诺谁能退兵者娶莺莺,张生冒死报信带着好友带兵打败孙飞虎解了普济寺之困,但事后崔老夫人反悔。
第三章 闺房幽会:张生和崔莺莺在红娘的帮助下,莺莺与张生私下闺房幽会并订下终身。
第四章 花好月圆:崔老夫人知情后虽然愤怒但自己食言在先,就提出考取功名才答应婚事,最终在张生进京应考获得功名,有情人克服困难,终成眷属。
最后故事情节在杜丽娘,梁靖萍和马彦芳,以及三位说书先生以及四位乐师的共同努力下,定稿完成,作为之后的戏本排练,排练好之后,安排演出。才子配佳人,为爱情奋不顾身,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情节在大宋朝也算是有点离经叛道,好在结局皆大欢喜。
《西厢记》不仅丰富了花船戏院的演出曲目,还能再接再厉创造辉煌的演出佳绩。
一切安排妥当,就能心无牵挂的准备回家休息一段时间,好好享受一下妻妾成群的生活,陪伴在她们身边,让她们多一些安稳踏实,好好养胎待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