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族里管事那沉稳而经验丰富的带领下,与账房先生精打细算的配合中,我们有条不紊地对砖瓦窑展开了全面盘点。踏入砖瓦窑区域,只见窑炉高大而威严,散发着岁月与劳作交织的气息。周围摆放着整齐的砖瓦坯,像等待检阅的士兵,秩序井然。
如今的砖瓦窑已非昔日模样,俨然初具规模,已经拥有四条卧龙砖瓦窑。制砖的场地开阔,各类工具摆放有序,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将泥土变成规整的坯体。窑火熊熊燃烧,映照着匠人们专注的脸庞,那跳跃的火光仿佛是砖瓦窑蓬勃发展的希望。
据了解,现在一个制作周期仅仅五天就能生产出数量惊人的砖瓦,八万块青砖和十二万片青瓦片。五天,在这看似不长的时间里,泥土经过多道工序的锤炼,摇身一变成为坚固耐用的砖瓦。想象着这些砖瓦将被用于建造一栋栋房屋,为人们遮风挡雨,心中满是成就感。族里管事微微点头,对目前的成果表示认可;账房先生则快速地在账本上记录着各项数据,眼中闪烁着对未来收益的期待,如今的市场上,沈家村砖瓦窑的一块青砖8文钱,一片青瓦4文钱还是供不应求,一砖一瓦都被官府预定了,可以说是官家特供品,账房先生才看到砖瓦的出窑量,已经是惊得魂不守舍。
而我,站在这热闹的砖瓦窑旁,仿佛看到了它属于家族后,家族里人们的疯狂制砖制瓦的热火朝天景象,砖瓦窑能够带来沈氏家族更加繁荣的未来,一个能为家族带来更多财富与荣耀的明天。
我们前脚才跨入家门,家族里的大管事就奉族长和族老之命带着下人过来请我们去沈家祠堂议事。
我跟着父亲二哥匆匆赶到沈家祠堂,祠堂里灯火通明,族长、族老和管事们早已围坐在一起,气氛显得格外凝重。父亲一进去,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了过来。族长缓缓站起身,脸上满是喜悦,“今日把你们叫来,是有要事相商。既然你们决定把砖瓦窑赠送给族里,今天我把族里的族老们和管事都聚齐了,大家商量好就按照你们家提出的条件执行,砖瓦厂归沈氏家族,成为族里产业,族里按照五年期限,每年支付收成的两成作为购买砖瓦厂的补偿金。如今的砖瓦厂账目和产业已盘点完,但如今面临着诸多难题,老窑头和窑工们怎么安排?新起了几座砖瓦窑也需要窑头管理,已经定了的不少生意怎么交接,砖瓦厂的订单越来越多该怎么办?”
父亲眉头紧锁,思索片刻后说道:“窑头可以和老窑头商量解决,他的三个儿子可以考虑做为新窑口的窑头。
订单数量众多,这对于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考虑与周边的村子展开合作,共同兴建砖瓦窑。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提供烧窑所需的石炭以及专业的技术支持。首先,我们计划先修建几座砖瓦窑,确保窑头和窑工都由我们沈家村的人担任,这样能够有效地保证砖瓦的质量稳定性。毕竟,我们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确保烧出的砖瓦符合高品质标准。
烧出的砖瓦将由我们沈家村负责定价和销售,这样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市场价格和销售渠道。同时,我们会按照烧出的砖瓦数量给予合作的村子一定比例的提成,以此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合作。
在生产过程中,挖泥制砖坯和瓦坯的工作将雇佣合作村子的村民来完成。我们将采用计件方式支付工钱,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制作成本,还能激发村民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以较低的价格提供优质的砖瓦产品,实现薄利多销的目标,从而吸引更多的客户。
通过与周边村子的合作,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有助于满足市场需求,还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一位管事却摇摇头,“可提成之后,增加了成本,咱们的利润就会减少,这不是长久之计。”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
这时,我壮着胆子说道:“咱们可以开发新的砖瓦样式,比如有雕花的、带图案的,这样就能和别家区别开来,说不定还能卖上高价。”众人的目光一下子聚焦到我身上,族老微微点头,“这孩子说得有道理,咱们不妨一试。”
父亲欣慰地看了看我,接着说道:“那咱们就分工合作,我儿你负责带工匠一起研发新样式,族里的管事们负责去拓展愿意合作烧砖瓦的村子。”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一场激烈的讨论后,终于敲定了解决办法。从祠堂出来,夜已深,月光洒在身上,我心里却满是期待,期待着砖瓦厂能在大家的努力下重新焕发生机。
在这个世世代代都靠种田种地,采摘砍伐,捕鱼狩猎为生的村落里,一座座砖瓦窑矗立着,它就像族群的守护者,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对于生活在这里的族人来说,价格就是最好的动力和生产力,砖瓦窑便是大家心中的聚宝盆。
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在砖瓦窑上,族人们便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他们带着对生活的期许,熟练地操作着工具,将泥土变成一块块规整的砖瓦。每一块砖瓦都承载着他们的希望,因为它们能换来实实在在的收入,改善生活。
砖瓦窑属于整个族群,它让族人有了归属感。大家齐心协力,共同维护着这座聚宝盆。在劳作的间隙,人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生活的点滴,谈论着未来的规划。那轻松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和团结的力量。
然而,这个社会最底层的他们,也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市场的波动、原材料石炭的价格上涨,都给砖瓦窑的经营带来了压力。但他们从未放弃,凭借着坚韧的毅力和对生活的热爱,一次次地克服困难。
夕阳西下,族人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但他们的脸上却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因为这一座座砖瓦窑,不仅是他们的经济来源,更是他们精神的寄托,让他们在这底层的生活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