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二十二年,长安城笼罩在一片悲戚之中,这一年,成为李世民心中难以磨灭的伤痛印记。
岁月无情,曾经与他并肩打天下、治江山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随着时光流逝,死的死,走的走,李世民亲手送别了一个又一个老兄弟,如今,命运的车轮又无情地碾向了他最倚重的肱骨之臣——房玄龄。
房玄龄自晋阳起兵时便追随李世民,数十载风雨同舟,无论是玄武门之变的惊心动魄,还是贞观盛世的殚精竭虑,房玄龄始终是李世民身边最得力的助手、最忠心的伙伴。
他善谋善断,为大唐江山的稳固与繁荣立下汗马功劳,被世人尊称为“大唐贤相”。
然而,再强的人也抵不过岁月的侵蚀,这一年,房玄龄病情日益沉重,卧病在床,身体愈发虚弱。
李世民得知房玄龄病重的消息后,心急如焚,多次亲自前往房府探视。
踏入房玄龄的病榻前,看着曾经意气风发的老友如今被病痛折磨得形销骨立,李世民心中涌起无尽的心疼与不舍。
君臣二人相对而坐,往昔的峥嵘岁月仿佛就在眼前,可如今却已物是人非。
即便在生命垂危之际,房玄龄心中挂念的依旧是大唐江山和黎民百姓。
他强撑着虚弱的身体,向李世民进谏,引用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话语,语重心长地希望李世民以天下苍生为重,停止对高句丽的征讨。
他深知连年征战,百姓负担沉重,国家也需休养生息。
这是房玄龄此生最后的谏言,字字句句饱含着对君主的忠诚和对国家的责任感。
李世民望着病榻上的房玄龄,内心百感交集。
他明白老友的良苦用心,也深知这份谏言的分量。
为了让房玄龄走得安心,没有遗憾,李世民当即决定授予房玄龄次子房遗爱为右卫中郎将,三子房遗则为中散大夫。
他希望房玄龄在有生之年能看到儿子们显贵,也算是对这位功臣的一点慰藉。
公元648年,贞观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这一天,长安城的天空似乎都蒙上了一层阴霾。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房玄龄,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享年七十岁。他的离世,让李世民悲痛万分。
李世民下令让房玄龄陪葬于昭陵,这是莫大的殊荣,后又让房玄龄配享太宗庙庭,以此彰显房玄龄对大唐的卓越贡献和君臣之间深厚的情谊。
房玄龄虽已离去,但他的功绩和品德却永远铭刻在大唐的历史长河中。
他与李世民之间的君臣际遇,也成为了千古佳话,被后人传颂不衰。
他的智慧、忠诚与勤勉,激励着无数后来者,为国家和人民不懈奋斗。
而李世民在失去这位老友后,每每想起房玄龄,心中必定满是怀念与感慨,那段君臣相知相惜、共同缔造贞观盛世的岁月,也成为了他人生中最珍贵的回忆。
夜色如墨,长安城朱雀大街的喧嚣早已沉寂,唯有巡逻的更鼓声在坊市间回荡。
张起灵一袭黑衣隐于巷陌,手中的黑金古刀泛着森冷幽光。方才一场恶战,他率领暗卫将盘踞长安多年的玄鸣阁势力连根拔起,血腥气混着雨水渗入青石板缝,空气中弥漫着令人窒息的肃杀。
残敌奔逃的脚步声在空荡的巷道中回响,张起灵足尖轻点飞檐,如鬼魅般紧追不舍。
前方人影突然拐进一处废弃的城隍庙,张起灵瞳孔微缩,运起浑厚内力灌注黑金古刀,刀光划破夜幕,带着凌厉的破空声斩向那人右腿。惨叫声中,玄鸣阁杀手轰然倒地,膝盖以下血肉模糊,白骨森然。
张起灵缓步逼近,杀手挣扎着掏出毒烟弹,却在触及腰间的瞬间僵住——一道寒芒贯穿胸口。
张起灵收回探入杀手心脉的手掌,内力震荡间,那人七窍溢血,瞪大的双目里还残留着未及消散的惊恐。
正要转身离去时,月光扫过杀手腰间的破碎护符,一片刻着神秘纹路的青铜碎片滚落尘埃。
张起灵呼吸骤然停滞,弯腰拾起碎片的指尖微微发颤。黯淡月光下,碎片上的云雷纹与他记忆深处那道古老石门的纹路如出一辙——那是只存在于盗墓、被青铜巨门封印的终极秘密,怎会出现在大唐?
与此同时,漠北深处的玄鸣阁总坛内,金溪凝望着墙上摇曳的命灯阵。
当代表长安据点的青色灯火骤然熄灭时,他袖中玉骨折扇“啪”地展开,扇面“玄”字猩红如血。
“来人!”金溪指尖划过命灯阵列,冷笑出声,
“长安的暗桩全死了。这次招募本地人重建据点,记得找那些恨透了朝廷的江湖浪客......”
夜风掠过总坛飞檐,檐角铜铃发出细碎声响,与远处传来的驼铃声交织成诡异的乐章。
谁也没有注意到,在金溪身后的密室里,半幅残破的舆图正随风轻扬,图上用朱砂标记的长安坐标旁,赫然画着与张起灵手中碎片如出一辙的云雷纹。
夜色渐深,长安城的更鼓声从远处传来,张起灵伫立在城隍庙斑驳的阴影中,手中青铜碎片映着月光,泛着冷冽的幽光。
长白山巍峨的雪峰在他脑海中浮现,那片终年不化的积雪之下,藏着太多未解之谜。
上次探寻,虽未能揭开全部真相,如今碎片现世,却如同一把钥匙,再次打开了他心中尘封的渴望。
他将碎片小心翼翼地收入怀中,身形一闪,消失在夜色里。
穿过寂静的街巷,避开巡逻的士兵,张起灵很快回到了自己的宅邸。
宅邸内,烛火摇曳,案几上摆放着笔墨纸砚,墙上悬挂的黑金古刀在烛光下泛着淡淡的冷光。
张起灵解下披风,坐在案前,提笔开始书写今天的任务记录。
笔尖在宣纸上沙沙作响,他详细地记载着玄鸣阁据点的剿灭过程、残余势力的追杀,却唯独隐瞒了青铜碎片之事。
这不仅是出于对秘密的本能守护,更是因为他深知,这个跨越千年的谜题,一旦卷入朝堂纷争,后果将不堪设想。
写完报告,张起灵又仔细检查了一遍,确保没有任何疏漏。
作为暗卫首领,他清楚自己的职责。
暗卫直接效命于李世民,是皇帝手中最锋利的暗刃,却绝不能成为个人势力。
每一次行动的详细汇报,既是对君主的忠诚,也是维系这份特殊关系的关键。
次日清晨,张起灵亲自将密报呈递给李世民。太极宫内,晨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龙案上,李世民听李治念着着密报,神色凝重。
“玄鸣阁屡次在长安兴风作浪,这次总算拔除了这个隐患,做得好。”
李世民将目光落在张起灵身上,“不过,漠北之地恐怕不会就此罢休,你要多加小心。”
张起灵单膝跪地,沉声道:“臣遵旨。”退出宫殿后,他望着宫墙外湛蓝的天空,长白山的方向在心中愈发清晰。
一场跨越时空的探寻即将展开,而他,早已做好了准备,哪怕前方等待他的是未知的危险,是千年的秘密,他也绝不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