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也没见你揪其他姑娘鞭子...”
王干事嘟囔了一句,正好对上江野的眸子,瞬间闭了嘴。
现在整个大荒的农场,王干事最不能得罪的人,一个是阮玉知青,一个就是江野,这两个可是承担着大荒的重要改革的关键!
王干事正想要说点什么,找补自己刚才说漏嘴的错,就听到江野忽然说:“阮知青今天怎么了?”
他其实听得出来,阮玉今天的状态有点偏激,从见到她第一面起,江野就看得出来阮玉是一个沉稳内敛的女人,一般情况下不会冲动。
但今天她却有一丝失去理智的意思。
王干事嗐了声,将阿彩奶奶的事情说了一遍,说完后,还带着几分责怪语气地跟江野说:“小野,你今天真不应该跟阮知青说那些话,阮知青是个很善良心软的姑娘,她是心疼咱们农场的孩子,你说那些话也太伤人心了。”
江野着实没有想到,事情的原因会是这样,他沉默了下来。
他讨厌一切表面的虚伪,就像他的亲生父母一样,总是打着冠冕堂皇的借口,做着伤害别人的事情。
或许是因为有阮玉和她前夫的离婚案例在前,他便下意识的一切,阮玉就是个会说场面话的人,所以在听到那些话的时候,江野便先入为主地认为这些话都是场面话。
其实刚才阮玉忽然间情绪偏激的时候,江野就知道自己可能错了。
现在听到王干事描述的情景,江野就知道自己误会了阮玉。
直接被误会成杀人凶手,亲眼目的一个孩子的死去,要是换做其他女人,或许早就吓得浑身发抖,不知所措,至少江野遇到的那些姑娘,看到一只毛毛虫都会吓得失声尖叫。
而阮玉没有,她看到的是更深层面的事情,看到的是这个农场的悲悯。
所以,他错得离谱。
江野此时的心里很复杂,或许基于这种立场,他的注意力往阿彩奶奶的身上关注了些。
天生的敏锐性,让他察觉到阿彩奶奶的不对劲不同寻常。
“王哥,你说的阿彩奶奶,儿子今年是不是五十多岁了?他的孩子为什么这么小?”
“就是他,你还记得他小时候打死媳妇的事情吗?自从那之后,就没人敢给他说亲,六年前你刚回来那会儿,他家不知道从哪里娶了个外地媳妇回来,对这个媳妇保护得很,连门都不让出,没多久就有了阿彩。”
王干事说起这件事情的时候,还有些郁闷地挠了挠头,叹气道:“这阿彩奶奶和他儿子都是奇葩,我就没见过娶媳妇不让人看的,村里就没几个人见过他媳妇。”
听到这里的时候,江野的心里生出一个念头。
他沉声道:“我怀疑,阿彩的妈妈是被阿彩爸爸和她奶奶买来的。”
“什么?!”
王干事直接惊呼出声,眼睛瞪得像铜铃一样大。
他们这里虽然破落贫瘠,但可不是什么不见天日的大山,只是离其他地方有点远,但并不是去不了,成了试验田后,不时的还会有人过来视察,阿彩奶奶他们怎么敢的!
“阿彩奶奶养死了孩子,儿媳妇也跑了,她肯定不会就这样算了。”江野说。
“那阮知青岂不是很危险,是不是应该先让她出去避一避风头?”王干事有些着急。
江野倒是比他淡定得多,说:“不用,就让阮知青在农场,或许我们能顺藤摸瓜,抓出阿彩家背后的犯罪集团。”
王干事有些犹豫。
拐卖这种事情在这年代很常见,特别是平西县这种偏僻的地方,能干这买卖的能量自然是不容小觑的。
他就是个小农场的干事,让他去抓什么犯罪集团,王干事觉得过于困难了。
察觉到王干事的犹豫,江野拍了拍他的肩膀,“别担心,有我在,这些人就不能在我们的农场翻起什么浪花来。”
或许是因为江野周身的气场过于强大,王干事心里的不安居然真的渐渐平息下来。
是啊,小野现在可是在军区里当干部的,有他在大荒的农场,肯定没问题。
王干事放心地点了点头:“好,你说啥我都配合你。”
“真的?”
“当然。”
“那帮我在知青点盖个房子先。”江野似笑非笑道。
王干事瞪着江野:“你小子不会是看上阮知青了吧?她的档案里说她是离异,今年都二十五岁了,虽然阮知青人不错,但按照你的条件,完全能找到更好的姑娘。”
这个年头,离婚是非常少见的,在大多数人眼中,离婚是不道德的行为,作为女人要是离了婚,那就是不守妇道,所以有些女人,就算是自杀也不会离婚。
王干事虽然嘴上不说,但心底里觉得阮玉就是离了婚没地方去才下乡做知青,刚开始见到人时,他确实是有点排斥阮玉,觉得她肯定是做了什么见不得光的事情,才没脸在原来生活的地方待下去。
渐渐时间久了,王干事对阮玉的想法才慢慢好转,但要是选择对象的话,那还是算了,他宁愿一辈子不结婚,都不想找一个二手货,也更加不理解江野的想法。
大好前途的军官,干啥想不开看上个离过婚的二手货?
江野哂笑道:“好不好在于个人,不在于社会的成见,在我看来,吃饱饭没人管的生活,比一个人的名声重要得多。”
江野想起在军区时候,第一次吃到阮玉做的红烧肉,喉结不自觉滚动。
当时他就在想,要是能一辈子都吃到这么好吃的饭菜就好了。
他这个人这辈子注定奉献给国家,他对婚姻没什么盼头,甚至觉得可有可无,如果非要找的话,那就找一个让他觉得舒坦的,这个人身份背景如何,漂亮与否,对于江野来说并不重要。
阮玉就是他理想的那一半,只是现在看来,似乎对方不怎么愿意呢。
王干事并不知道江野话里的潜台词,他哼哼冷笑两声:“成啊,那就把你安排在知青点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