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的这一番讲解,让众人对盾车的设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他们仿佛已经看到了这种盾车在战场上大显身手的场景,心中不禁对洪承畴的智慧和谋略赞叹不已。
洪承畴所设计的盾车,犹如一颗璀璨的新星,在满旗一众旗主面前闪耀出令人惊叹的光芒。
那精巧的设计、周全的考量,无不彰显着洪承畴卓越的智慧与非凡的谋略。
一众旗主们围聚在图纸周围,目不转睛地审视着盾车的每一处细节。
他们时而微微点头,时而交头接耳,眼中满是震撼与赞赏。
那原本对洪承畴仅存几分轻视的目光,此刻已全然被折服所取代。
范文程站在一旁,微微眯起眼睛,目光中透露出由衷的钦佩。
他轻轻捋了捋胡须,脸上露出难得一见的笑容,忍不住开口夸赞道:
“此盾车设计甚是奇妙啊!洪大人不愧是胸藏韬略之人,以往只知你有些智谋,却未曾想到,如今竟能亲自设计出如此精妙的战车。这般奇思妙想,着实让人刮目相看呐!”
多尔衮站在营帐中央,目光威严而深邃,犹如一把利刃,扫视着在场的众人。
他的脸上洋溢着自信与果敢,仿佛已经看到了盾车在战场上大显身手的壮丽场景。
片刻后,他猛地一拍桌子,声音洪亮而坚定:
“就这么定了!立刻加紧制造这盾车!”
他的话语如同军令,让在场的人不敢有丝毫懈怠。多尔衮接着说道:
“我们要以这盾车为掩护,挖掘地道。待地道挖通之后,便可出其不意地对明军发起攻击,定能打得他们措手不及!”
多尔衮的目光中闪烁着狡黠与冷酷,他又将目光投向了远方的蒙部落方向,冷冷地说道:
“与此同时,传我命令,对所有蒙部落大量征兵!所有部落,无论大小,只要还有能够爬上战马的族人,都必须立刻前往迤都报到!这是命令,不容违抗!”
说到此处,多尔衮的眼神愈发冷峻,仿佛能穿透人心。
“若有哪个部落胆敢违抗命令,延误战机,休怪本王无情!届时,定将对其施以屠族之罚!让所有人都知道,违抗本王的后果,是何等的惨痛!”
营帐内顿时响起一片应和之声,众人皆不敢有丝毫异议。
多尔衮的威严与果敢,让他们深知,此刻唯有全力执行命令,方能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中求得一线生机。
于是,在这紧张而压抑的氛围中,制造盾车的号角已然吹响,征兵的命令也如疾风般传向了远方的蒙部落。
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大战,似乎正悄然拉开帷幕……
那承载着多尔衮命令的信使,如疾风般穿梭在广袤的漠南漠北大地之上。他们怀揣着那道冰冷的命令,马不停蹄地赶往各个蒙部落。
每一处部落的营地,都回荡着命令被宣读的声音,那声音仿佛是一道无形的枷锁,将每一个蒙族族人的命运紧紧锁住。
各蒙部落在暗地里,无不低声诅咒着这道残酷的命令。
他们在营帐中、在篝火旁,默默地发泄着内心的不满与愤恨。
那诅咒的话语,如同黑夜中的幽灵,在空气中飘荡。然而,恐惧如同阴影,深深地笼罩在他们心头。
他们深知,违抗这道命令的后果,是那足以让他们灭族的屠刀。
所以,即便心中满是怨恨,却无人胆敢真的违抗。
无论是还在茁壮成长的半大小子,眼中闪烁着懵懂与不情愿;
还是那早已被岁月侵蚀,已有老态的勇士却依然坚定;每一个人都默默爬上了自家那熟悉的战马。
他们有的身披皮甲,在阳光下闪烁着粗糙的光泽;
有的穿着棉甲,仿佛是给自己裹上了一层温暖却又沉重的铠甲;
还有的穿着其他简陋的防护装备,眼神中却都透着一种无奈与决绝。
于是,从四面八方,一支支队伍缓缓汇聚而来。
他们的马蹄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仿佛是这片土地上涌起的一股黑色的洪流,向着迤都的方向滚滚而去。
时光悄然流逝,不知不觉已至四月十五日。此时的迤都,已然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集结地。
十余万周边蒙部落的参战人员,如同潮水般涌入这座城市。
营地绵延至远方,人声鼎沸,马嘶阵阵,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一股汹涌的人潮所填满。
然而,多尔衮的目光并未仅仅局限于当下。
他深知,战争犹如一场漫长的棋局,每一步都需要精心谋划。
此时,漠北以及漠西北的部落还在路途之中,那漫天的尘土仿佛是他们即将到来的前奏。
多尔衮的大兄,和硕礼亲王、正红旗旗主代善,站在营帐的高处,俯瞰着这茫茫人海,心中涌起一丝忧虑。
他皱着眉头,目光中透露出深深的不安,缓缓说道:
“迤都此时聚集的蒙人已经太多了,后续还会有更多的蒙人陆续到来。如此庞大的人数,若管理不善,恐生事端啊。”
代善略作沉思后,又指了指远方摆放整齐的盾车,缓缓说道:
“你瞧,那盾车如今已经有十余架了,想必已经具备了出手的时机。我认为,此时可以对榆木川南部小境门通道动手了,这样既能抓住战机,又能避免因人员过多而带来的潜在风险。”
一旁的多铎,身为多尔衮一母同胞的兄弟,与代善目光交汇,微微点头。
他沉思片刻后,也开口道:
“兄长所言极是,确实有理。”
多尔衮静静地听着二人的议论,目光深邃而沉稳。
他在心中权衡着利弊,细细思考着每一个细节。
营帐中,一片寂静,唯有那微弱的烛光在风中轻轻摇曳。
过了许久,多尔衮终于缓缓开口。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镶红旗之主罗洛浑,一向英勇善战,且对漠南漠北的局势颇为熟悉。我看,此次便任用罗洛浑统领这十万蒙军,让他们攻打进小境门隘口。此乃关键一战,务必全力以赴!”
随着多尔衮的一声令下,营帐中响起了一片应和之声。
多铎看了他一眼,微微颔首,他们都相信,这一步棋或许能在这场战争中起到关键作用,而罗洛浑,或许能带领着这十万蒙军,书写出属于他们的辉煌篇章。
在那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多尔衮与代善之间,因政见的不同,似乎横亘着一条无形的沟壑。
然而,在这看似对立的关系背后,多尔衮心中却始终怀揣着一份渴望,一份与代善和解的深深期许。
多尔衮深知,代善在他与多铎的生命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他是他们的大哥,在这八旗的广袤天地里,代善的影响力如同一座巍峨的高山,令人难以忽视。
尽管在这权力的纷争中,代善坚定地支持豪格,但在这大清的宏图伟业面前,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让大清更加繁荣昌盛,让这大清的铁骑踏破明国的雄关,入关定鼎中原。
多尔衮怀揣着诚意,那是一种源自内心深处的渴望与执着。
他深知,要实现大清的长治久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至关重要。
代善,这位大哥的支持与助力,将是他在权力之路上的重要依托。
于是,多尔衮默默地谋划着,他决定用自己的方式,向代善展示那份真挚的诚意。
镶红旗旗主罗洛浑,为代善之孙,身上流淌着同样高贵的血脉,深得代善的青睐。
以他为统领,多尔衮相信代善明白其中的意味,这是首入之功,在满人军功之中,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