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有林听到朱有建的夸赞,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微微躬身道:
“圣上谬赞了,老奴不过是在实践中多琢磨了些,想着如何能让组炮发挥出更大的威力罢了。能得到圣上的认可,是老奴的荣幸。”
朱有建神色郑重,目光坚定地看向鲁有林,缓缓开口道:
“鲁爱卿,朕此次带来了白银两千万两,如今大明重工也该着手开建了。若是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调配人力,你与德化说一声便是。
后续,朕还决定将火药局相关的监都迁到此处,往后就由爱卿你担任总监一职。不管遇到任何问题,或是有什么需求,你都要及时向朕汇报,切不可有所隐瞒。”
他的话语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同时也饱含着对鲁有林的信任与期许。
一旁的曹化淳听到朱有建的吩咐,立刻会意,指挥着番子们将装着白银的箱子一一打开,以便让鲁有林验资。他心里清楚,主子对大明重工极为重视,自己可万万不能在这件事上出任何差错。
虽说曹化淳自身职务不低,在宫中资历也很老,但他对鲁有林的本事和地位有着清晰的认知。
鲁有林早在万历年间,就在各个内监之中属于大佬级别的存在。
尽管在天启朝时曾遭贬谪,可那并非是因为他在工艺技术方面有什么过错。
如今能被圣上重新重用,曹化淳明白,鲁有林定是有着过人之处。
他暗自思忖,自己定会全力配合鲁有林的工作,也相信只要各监的那些大匠们机灵些,就断然不会在鲁有林开展工作时故意作梗。
毕竟,大家心里都清楚,大明重工的建设关乎着大明的未来,容不得一丝马虎。
鲁有林看着眼前一箱箱白花花的银子,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对朱有建的知遇之恩感激不已。
他恭敬地行了一礼,说道:
“圣上放心,老奴定当竭尽全力,不负圣上所托,将大明重工建设好,为我大明铸造出更多的利器!”
鲁有林瞪大了眼睛,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白银,心中满是震撼。
之前圣上说的是拨款一千万两白银用于大明重工的建设,可如今呈现在他眼前的竟是两千万两!
这笔巨款,不仅意味着更充裕的资金支持,更代表着圣上对他、对大明重工寄予的深厚期望。
一时间,鲁有林只觉得肩上的担子陡然沉重起来,可与此同时,一股难以言喻的喜悦和激动也在心底翻涌。
这不仅仅是圣上对他的信任,更是一份知遇之恩、知己之情。
他深知,圣上如此看重自己,是因为相信他的能力和对大明的忠诚。
鲁有林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内心的波澜,而后抬手将自己的袍服仔细整理平整,神情庄重而肃穆。
紧接着,他“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向着朱有建行了一个大礼,声音坚定而有力地说道:
“圣上放心,老奴定当不遗余力,将大明重工建设得有声有色,绝不让您失望!若有半点差池,老奴甘愿领罪!”
他的话语中透着一股破釜沉舟的决心,仿佛在向皇帝立下了一道生死状。
朱有建见状,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连忙做出虚扶的动作,语气和蔼地说道:
“鲁爱卿尽管放手去做,朕信得过你。遇到什么困难,尽管提出来,朕定会全力支持。朕期待着大明重工早日建成,为我大明铸造出更多的神兵利器!”
他的声音中充满了鼓励和期许,眼神中也流露出对鲁有林的信任和赞赏。
曹化淳与高起潜领了命,便留了下来。
二人深知肩上的担子沉重,当下首要之事便是尽快熟悉组炮的性能与操作,同时妥善调配人员,以确保战斗力的最大化。
他们还计划着前往火器监领取地雷,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好充足准备。
二人经过一番仔细商量,最终敲定了方案:
曹化淳先带领一部分组炮和地雷启程出发,先行一步前往前线。
待组炮的数量增加到十座时,高起潜再率领着后续人员和火炮,迅速赶往兴和与曹化淳会合。
对于即将在张家口展开的狙击战,他们满怀信心,甚至在心中暗自盘算着,或许有机会出关与后金军队打上一场酣畅淋漓的野战,至于具体如何行动,到时候再根据实际情况做决定。
而在宣化城的处置问题上,朱有建早已深思熟虑,给出了明确的方法。
那些带毒的粮草暂且按兵不动,城内因战乱死去的人,集中进行焚烧处理,而后将骨灰运往张家口,洒到关外之地。
不立碑着文,也不进行土葬,就让他们随风飘散。
同时,封闭宣化城的四座城门,并在城门口贴出告示牌,明令禁止任何人入内。
城外的游骑则全部迁移至万全右卫,重新进行部署和安排。
曹化淳和高起潜将朱有建的吩咐一一牢记在心,他们明白,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着大明的安危和未来。
二人相互对视了一眼,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随即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各项事宜,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严峻挑战。
朱有建迈着轻快的步伐,重新回到了养心殿。
此刻,他的心情可谓是截然不同,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喜悦。
内库里如今竟存有两亿一千万两银钱,这是他之前连做梦都不敢想的巨额财富。
想想从前,为了那两千万两银子,他还得精打细算,甚至做好了过紧巴日子的打算,可如今呢,他的腰杆一下子硬了起来,心中暗自想着:
“嘿,这下可好了,有钱就是任性,随便造!”
那暴发户的心理就像藤蔓一般,迅速占据了他的整个内心。
李自成这个心腹大患已经被成功解决,曾经如影随形的死亡危机也算是烟消云散。
至于来自后金的威胁,在他看来,似乎也没那么可怕了,甚至在心中不屑地想着:
“什么威胁?在我大明的雄厚财力和强大武器面前,都不足为惧!”
一时间,“人生得意须尽欢”的念头在他脑海中不断盘旋。
他觉得,自己如今能做的,也就是吃饭、午睡,再去钓钓鱼了。
他自嘲地笑了笑,心想自己也就这点出息了,实在是想不出还能干些什么别的。
他可不想像某些人那样,跑去后宫白日宣淫,毕竟他可没有曹孟德那种特殊的爱好,还是要保持身为帝王的一份体面和自律。
于是,朱有建吩咐宫人准备膳食,打算先美美地吃上一顿,然后再舒舒服服地睡个午觉,午后就在养心殿院内,悠闲地钓钓鱼,享受这难得的惬意时光。
在大明皇宫内,养心殿外一片忙碌却又洋溢着喜悦的氛围。
王承恩正伏案认真地编写着功勋台的册子,他的笔触在纸上沙沙作响,神情专注而严肃。
预先得到消息的内卫们脚步匆匆却又显得格外轻盈,就连平日里谨小慎微的宫女们。
脸上也都不自觉地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意,那笑容如同春日里被微风轻拂过的花儿,娇艳而灿烂。
她们相互之间低声交谈着,言语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和对能在功勋台上留下自己名字的期待。
而此时,远在鞑清皇宫内,却是另一番截然不同的景象。
整个宫殿内仿佛炸开了锅一般,气氛紧张而压抑。
多尔衮面色阴沉,怒目圆睁,心中的怒火如同即将喷发的火山。
他已经接连砸坏了十一只茶盏,破碎的瓷片散落一地,却依然无法平息他心中的愤怒。
“明国欺人太甚!”
多尔衮咬牙切齿地怒吼道,声音在空旷的宫殿内回荡,
“居然敢跑到我大清境内炸断道路,还杀我大清精兵,是可忍孰不可忍!必须给他们点颜色瞧瞧,反制回去,让他们知道我大清的厉害!”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仇恨和不甘,双手紧握成拳,手背上的青筋暴起。
周围的臣子们大气都不敢出,低着头,生怕一个不小心触怒了这位正处于盛怒之中的摄政王爷。
他们心中也清楚,如今大明的举动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大清的利益和尊严,一场大战似乎已经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