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数天的清查,清平、南安、同古三县的反抗势力得以遏制,土地进行了合理的分配,极大程度地缓和了社会矛盾,但是还有一座大山摆在了李希音等人面前。
那就是,三县实控人口太多,但是整个土地的粮食产量却十分感人,造成了极大的矛盾。
虽然现阶段,义军在夺占了三个县城的官仓和对恶霸官绅进行查抄之后获得了一定的粮食,暂时维持了社会的稳定。
但是,消耗也多,不说近万的精兵,单单只是百姓来说,李希音实行的土地税收十分低,只有百分之五,且要到第二年才能有所收获,而在这过程里,政府还得对百姓进行扶持,无论是粮种还是救济粮,短时间消耗总是多于收获的。
此外,义军需要对大批的没有土地的流民进行安置,无论是吸纳进义军之中,还是安排他们以工代赈,或者是发放救济粮,都对义军仓库的粮食进行大量消耗。
针对这个问题,李希音在南安、同古局势稳定之后,便召集义军的核心成员进行商讨,最终形成了一套方案。
经过讨论,众人一致认为,如今对于经济产出,无论是扶持农业,还是收拢流民,这些产出是不能削减,甚至要增大产出,这样才利于发展。因此,就需要进行开源了。
首先成立农业部,统一管理辖区内土地问题,不论是田亩买卖、新田开荒还是官田租赁,交由农业部及其下属单位统一管理,一来避免了管理混乱,二来也保证土地政策平稳运行。
第二,成立工业部,在三县筹办工厂,招募民工,增加就业岗位,也可以极大程度地解决流民问题。
兴办的工厂分为三类,一种是军工,主要负责义军武器装备的研发,这种产业不计成本地进行投入。第二类是传统的工业,也就是纺织厂、衣服厂、采石场、石灰厂、水泥厂等没有什么技术障碍的,建造之后不论是内部使用还是向外输送都可以。
第三类工厂比较重要,主要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建造而来的,比如炼铁、内燃机等。李希音早就通过商人去找洋人收购技术去了,至于洋人会不会卖这些东西,李希音很是乐观。
听说那些洋人为了钱财都能贩卖人口,就这样的人,只要钱给够了,他连他的国家都能卖,更何况是一些技术和机器了!只要这些技术和机器买回来,义军就能建立自己的工业基础了,到那个时候发展起来就更快了。
第三,成立商业部,对内进行市场管控,限定商品价格区间,把粮食价格严格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保证内部稳定。
对外,负责进行大宗商业贸易,不仅对其他势力进行交易,必要的时候可以和清廷进行交易。
李希音指着库里查抄的无数金银,对众人说道:“对于我们来说,这些金银不过是能看不能用的物品罢了,把他们换出去,无论是换来粮食还是有用的东西,都是最好的。
而且我们看不上这些银子,但那些贪官还有洋人可喜欢了呢,所以换出去吧,等我们强大了之后再拿回来。
第四,成立税务部,除了负责税收问题和监视其他部门财务状况之外,还负责控制整体经济稳定。
比如,如今为了发展,使用金银换取粮食等东西,势必会造成货币减少,对经济稳定造成一定冲击,因此税务部门就要建立功勋系统,一定程度上填补货币缺口。
所谓功勋系统,分为两类,一类是功,百姓无论是参与义军政府组织的各种活动,比如开荒、运输物资、参与基建,都会获得一定的积分,这些积分可以兑换粮食。
一类是武勋,也就是军功,对象是义军的军队体系,当士兵参与战斗后会根据表现获得武勋,战后可以使用武勋兑换粮食、武器、生活用品甚至是土地、房屋、官职。
四大部门的成立,确定了义军控制范围内的经济、政治秩序,使得义军有了一个安稳的大后方,各种事务也可以快速处理。
在成立了四大部门之后,李希音和谢道韫一起确定了义军的政治结构。
首先义军的最高领导人为李希音,最高职权单位为政务院和军务院,政务院院长为谢道韫,军务院院长为李希音,另设有长老若干,遇到重大军政事务由李希音、谢道韫召集成员开会。
政务院下辖四部三县,总管辖区内一切政务,凡是一般政务,谢道韫进行处理后通报李希音即可,若是重大政务,由两人商讨解决。
李希音宣布了这样的任命之后,不仅众人震惊,就是谢道韫也是五味杂陈,当初起事于凤栖镇的时候,李希音曾经向她承诺,只要谢道韫好好干,李希音就让她当第一文臣,谢道韫本以为是一句戏言,没想到李希音居然真的这么做了。
而参与会议的众人,除了李大勇、杨萍、杨金娥这样不通政务的将领外,就是谢道韫一手提拔出来的人员,自然没有什么异议,更何况,之前不都是这样的嘛,政务主要是谢道韫负责。
军务院则负责义军的全面军事情况,包括军事调动、后勤保障、军事训练等。
此次李希音和众将商讨了义军的兵力情况,最终决定义军军队分三级,一级是护卫军,也就是义军的主要野战力量,李希音和众将还商讨了这次扩军事务,最终确定,护卫军旗下十个营扩军到一千至一千二百人,然后新增神机营、骑兵营、近卫营三个营,最后总兵力达到一万三到一万五左右。
二级是各城城卫军、各地治安队、执法队,这些驻军协助地方政府进行属地防御和治安管理,辅以训练,在战时配合护卫军作战。且每月可以通过考核替换护卫军之中表现差的,战斗结束之后也会从这些队伍里选择兵员对护卫军进行补充。
对于二级军队的人数,李希音并没有严格控制,其兵员招收主要由情况实时控制,不过如今局势比较紧张,二级兵力也有望扩张到一万到一万二之间。
最后就是三级兵了,主要是各地民兵和村政府组织的村卫队,非战时不发放兵器、防具,在不影响农业生产的情况下,由士兵进行一定的军事训练,战时一般作为后勤运输,不会进入到危险情况,且可以作为正规军的兵员。
确定了义军的军政体系之后,三县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义军如同一头猛虎蛰伏了起来,静观风云变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