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午后,陈小满正在新医馆的办公室里审核一份药材供应商的资质文件,窗外秋阳正好,将满室的书架和红木家具镀上一层温暖的光泽。
秘书轻轻敲门进来,脸上带着一丝像是听闻了趣事的神情。
“先生,刚听原来轧钢厂的老同事传来个消息,挺意外的。”秘书语气恭敬地说道。
“哦?什么消息?”陈小满抬起头,放下手中的笔。
“是医务处的陈倩副处长,还有护理科的廖佳佳科长,她们俩……都从厂里辞职了。
听说就是这两天的事。”
陈小满闻言,微微一怔,随即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亮光。
陈倩和廖佳佳,这对他来说可是再熟悉不过的名字。
陈倩,他的老部下,业务能力突出,性格爽利干练,管理上很有一套,当初在医务处就是他的左膀右臂。
廖佳佳,则是护理方面的能手,心细如发,责任心极强,打针换药、病房管理都是一把好手,而且为人正直,在厂里口碑很好。
这两人可都是轧钢厂医疗卫生系统里拔尖的人才,怎么说辞就辞了?
略一思索,陈小满便大概明白了缘由。
轧钢厂毕竟是老国企,体制僵化、人浮于事的积弊并非一朝一夕能改。
如今外面天地广阔,像陈倩和廖佳佳这样有真本事又正值壮年的人,难免会觉得束缚,想要出来闯一闯,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公平的回报。
这和他当年的心路历程,何其相似。
“真是巧了……”陈小满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嘴角浮现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他正愁着呢!
新医馆规模扩大后,病人流量剧增,管理压力陡增。
他虽然高薪聘请了几位坐堂名医,但在整体的运营管理、人员调度、护理服务质量把控上,一直缺乏一个能让他完全放心的、能力全面的核心助手。
普通的招聘很难找到既懂专业又懂管理还值得信任的人。
而陈倩和廖佳佳,简直是天赐的完美人选!
陈倩过来,完全可以胜任医馆的“常务副馆长”,负责日常运营、人事管理、对外协调,她的能力和忠诚度,陈小满绝对放心。
有她在,他能从繁琐的行政事务中彻底解脱出来,专注于诊疗和技术把关。
廖佳佳则可以全面负责起医馆的护理部、药房管理和患者服务工作。
以她的严谨和细心,绝对能让医馆的服务质量和患者体验再上一个新台阶,杜绝任何可能的疏漏。
这两人搭档,一个主外一个主内,一个管人一个管事,简直是黄金组合!
想到这里,陈小满几乎立刻做出了决定。
他不能让这样的人才流落到别处,或者自己去摸索创业而碰壁。
他的【陈氏中医馆】,正是她们施展才华的最佳平台。
他立刻对秘书吩咐道:“帮我查一下陈倩和廖佳佳同志家里的电话或者地址。
不,还是我亲自去一趟比较好。
你去备车,再准备两份像样的礼品。”
秘书有些意外于老板的雷厉风行和高度重视,立刻应声去办。
陈小满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井然有序却依旧繁忙的医馆,心情越发舒畅。
这真是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
陈倩和廖佳佳的加入,不仅能解决他的人才瓶颈,更能将医馆的管理和服务推向专业化、规范化的新高度,真正配得上它如今的名声和规模。
他几乎能预见到,这两位得力干将的到来,将为【陈氏中医馆】注入新的活力,带来又一次质的飞跃。
这笔“人才投资”,其价值远胜于他账面上那冰冷的七百三十万。
当天晚上,陈小满的轿车就先后停在了陈倩和廖佳佳家的胡同口。
他的亲自到访和诚挚邀请,以及描绘出的医馆发展蓝图和极具诚意的待遇,让正处于人生十字路口的陈倩和廖佳佳既感动又惊喜。
她们深知陈小满的为人和能力,也对【陈氏中医馆】的声誉如雷贯耳。
几乎没有太多犹豫,两人便欣然接受了这位老领导的邀请。
几天后,【陈氏中医馆】的员工们发现,医馆里多了两位气质干练、办事雷厉风行的新领导。
陈大夫亲自宣布了任命:陈倩女士任医馆常务副馆长,廖佳佳女士任护理部主任兼药房总监。
消息传出,不仅医馆内部震动,连外界都开始议论:【陈氏中医馆】这是真的要做成一番大事业了!连轧钢厂的技术骨干都被挖来了!
陈小满看着迅速进入角色、开始高效梳理医馆事务的两位老部下,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他的事业版图,又一块重要的拼图,稳稳地落下了。
陈倩和廖佳佳的加入,如同给高速运转但略显庞杂的【陈氏中医馆】注入了两剂高效的润滑剂和结构强化剂,带来的变化几乎是立竿见影的。
陈倩上任常务副馆长后,第一件事就是重新梳理医馆的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
她引入了在轧钢厂大企业管理中积累的规范化经验,但又根据医馆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灵活调整。
她建立了清晰的岗位责任制,制定了标准化的接诊、抓药、煎药、回访流程,并引入了简单的绩效考核,将员工收入与工作效率、服务质量挂钩,极大地调动了积极性,也避免了人浮于事。
以往需要陈小满亲自过问的琐事,比如药材供应商对接、设备采购维护、人员排班考勤、甚至与街道、卫生局的日常沟通,现在陈倩都能处理得妥妥当当,井井有条。
她性格爽利,原则性强,但又处事公道,很快就在员工中树立了威信。
陈小满终于可以从繁杂的行政事务中彻底解脱出来,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疑难病症的诊疗和中医学术的钻研上。
廖佳佳则如同一位细致的“大管家”,全面接管了护理部、药房和患者服务。
她对药房的管理近乎苛刻,建立了更精细的药材入库、存储、配给台账,定期抽查药材质量,杜绝任何以次充好的可能。
她重新培训了护理人员,统一了服务标准和操作规范,强调“温情护理”与“精准操作”并重。
候诊区多了几位笑容甜美、耐心引导的护士,煎药室的操作更加规范透明,甚至她还推出了针对行动不便患者的上门送药服务试点。
医馆的环境依旧古色古香,但运转起来却像一台上了润滑油的精密机器,高效、规范、充满人情味。
患者们明显感觉到了变化:排队时间缩短了,抓药更准确快捷了,护士们的态度更温柔体贴了,整个就医体验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陈馆长,您这医馆真是越来越好了!”一位老患者由衷地赞叹,“现在来看病,心里忒踏实!”
陈小满听到这样的反馈,脸上总是露出欣慰的笑容。
他深知,陈倩和廖佳佳的价值,远超她们的薪水。
她们带来的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是【陈氏中医馆】从一家靠名医个人魅力支撑的“名店”,向一个可以制度化、规范化、持续发展的“品牌”转型升级的关键。
他充分放权,对陈倩和廖佳佳的工作给予百分之百的信任和支持。
遇到需要决策的大事,三人会开一个小会,陈小满把握战略方向,陈倩提供执行方案,廖佳佳补充细节落实,配合得无比默契。
家里的气氛也更加融洽。安雨琪看到表妹陈倩工作得心应手,备受重用,由衷地为她高兴,姐妹俩的感情更深了。
陈中华从学校回来,看到父亲不再像过去那样忙碌疲惫,反而更有精神探讨医学问题,也深感欣慰。
陈瑞华更是多了两位可以请教的专业老师,陈倩会给他讲一些管理学的趣事,廖佳佳则会纠正他抓药称重的手势,小家伙受益匪浅。
某个周末的晚上,陈家吃了一顿热闹的团圆饭,陈倩和廖佳佳也被邀请了过来。
饭桌上,大家畅所欲言,其乐融融。
陈小满举杯,由衷地对陈倩和廖佳佳说:“医馆能有今天的局面,你们二位功不可没。
辛苦了!
我敬你们一杯。”
陈倩连忙举杯:“小满,你太客气了。
是你给了我们这个机会和平台,在这干,痛快!有奔头!”
廖佳佳也有些激动地说:“是啊,陈先生。
在厂里总觉得有劲没处使,条条框框太多。
在这里,只要能想到对患者好的、对医馆好的,就能试着去做,这种成就感是在厂里从来没有过的。”
安雨琪笑着给她们夹菜:“都是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看见你们都好,我就开心。”
看着眼前这番景象,陈小满心中感慨万千。
他从轧钢厂辞职,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如今也为他欣赏的人才提供了绽放价值的舞台。
这是一种良性循环,是一种比单纯积累财富更有意义的成就。
95号院的老邻居们偶尔聊起,语气中早已没了嫉妒,只剩下遥远的惊叹:“陈小满那是真成‘先生’了,听说把他原来厂里的左膀右臂都请过去了,那医馆办得跟大医院似的了!”
傻柱闻言,会嘬一口酒,咂咂嘴:“人家那叫本事!咱啊,就甭惦记了。”
【陈氏中医馆】在陈倩和廖佳佳的助力下,进入了一个更加稳健、更加辉煌的发展时期。
陈小满终于可以真正地“享受生活”和“享受事业”——坐镇核心,疑难杂症;把握方向,知人善任。
他的中医商业版图,根基愈发深厚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