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从在外面工作的红石村的村民嘴里听说的这些事情,在红石村待着的这些村民,他们的心里更火热了。
其实,红石村在外面工作的这些人,他们心里看着这些知青,心里也觉得不满,甚至有时候他们还看不上知青。他们觉得他们自己都在城里工作了,这些知青却下乡了。自己就是比这些知青强。
更何况,这些人因为在外面,人家看到他们,想到他们是红石村里出来的,就总是捧着他们。他们自己也觉得自己很厉害。外面那么些人都捧着他们呢,可是回到红石村,那些知青看到他们的反应却是很平淡。
他们觉得知青这个表现,就是瞧不起他们。这个话,甚至有些嫁给红石村的村民的媳妇,他们觉得自己嫁到了红石村,出去一说,人家言语之间都会捧着自己,可是回到村里,这些知青看到他们,却是这个反应。
其实,知青的反应很正常,但是红石村的村民心态变了。他们觉得知青这个反应不正常。红石村的村里人对知青的各种说法,知青们也听到了。起初,知青想得很美好,他们想着之前的知青凭着自己的学识改变了红石村,也改变了自己的前途。他们就也想照着这个路子这么干。
可是,时间不等人。他们还没有想到更好的发展路子。红石村的村民们对知青的手段就一个接一个的下来了。知青们听到他们打算让自己搬出这个知青点,住的地方变成了别的村子里,男生一间,女生一间的那种。这些知青坐不住了。
是的,虽然红石村的村民只是有了这个想法之后,只和村委会的人商量了。但是这个消息就是传了出来。红石村的村民觉得知青下乡就是应该来建设农村的,那就应该完完全全的体会农村人的生活,怎么能像现在这个样子,一个人住一间,这么奢侈。知青们这样做是不对的,他们要把这些知青引到正确的道路上。
怎么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呢?那就先要让这些知青搬出来,居住的环境要与别的村的知青一致,之后给他们分配最辛苦的活,改变他们的思想。这些话是红石村的村民跑到村委会说的。村委会的村长原本不同意,他一直记得知青现在的居住条件是怎么来的。可是其他人不这么想,他们觉得那是当初,现在他们村子的发展是靠他们自己才变成这样的。
村委会的人觉得他们村的人说的有道理。知青在他们村刚开始发展的时候,是帮助了他们,但是那批知青已经离开了啊。现在这些新来的知青可是对他们村还毫无贡献呢?村长觉得这样不对,他隐约觉得他们现在干的这事对红石村没有好处,可是他一个人的想法没有用,其他人都是上面这么想的。
大家这么一致决定之后,他们决定先盖个房子,然后直接通知知青就行。免的到时候知青不同意,闹起来。那时候不同意,他们就把这些知青的东西扔出去,然后把房子占了。知青们没有办法,就只能搬家。
红石村的村民商量这事的时候,很团结,但是这事还是传出了风声。知青里,有些还有些犹豫,他们觉得这事不一定是真的,万一是假的,他们知青行动之后,就会很尴尬。这时候,在这个阶段,带着知青和红石村村民斗争的人就出现了。他们率先拿定了主意。不过,他们决定这两天先观察一下,观察的同时,但他们自己也要开始准备了。
红石村里,现在下乡的知青家里的条件大部分都不错。大家来红石村,也是家里人专门安排的,想着他们下乡之后不那么辛苦。有些知青家里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他们前途考虑的。
毕竟大家都能看到,从红石村下乡的知青之后离开这里的发展都不错。甚至这个时候,下乡的知青里面,还有第一批来红石村下乡的李知青、江知青的亲戚。这儿把这两位称为小李知青和小江知青。
除了这两位之外,知青里还有宁知青、苏知青和其他两位女知青夏知青、林知青,是这次斗争的领头人。这几位本人的性子除了宁知青是斯文型的,夏知青是擅长交际、能言善辩的,小李知青和小江知青和他们的亲戚的性子是相似的。苏知青和林知青的性子都是冷淡的、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那种,他们两个也是村民最看不顺眼的人。至于其他知青,他们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但是大家这次的目标都很一致。
大家都是以保护他们知青现在的权益和优势为主,然后争取知青在红石村更多的主动权,最后以这一次一下把村民斗下去,让他们下次再想这么“飘”的时候,想到这次,就会害怕。
这儿说一下,为什么知青听到红石村的村民让他们改变住的地方,他们一下就沉不住气了。来这儿的知青,对红石村之前的知青的举动的都有了解,但是他们了解的不是很全面。可是这次有小李知青和小江知青在啊。自从李知青和江知青两人在下乡的地方的举动传出去之后,大家就很佩服他们,特别是他们身边的人。小李知青和小江知青就是。
在红石村的村民刚开始排挤知青时,他们就把李知青和江知青那时候带着知青所做的事情给大家科普了。这个地主的院子并不是刚开始知青要住的地方。第一批下乡的知青住的院子很差,这个院子是他们带着红石村村民的生活改善了之后,红石村主动让知青住的。
知青们刚开始都很拒绝,但是红石村的人说这个院子是地主的院子,如果他们不住,那也就这么浪费了,毕竟村里人不敢住这里。但是知青点的条件太差,知青们搬到这里,是没什么的。多番的推让和各种说辞之下,知青们就搬到了这里。
当时,红石村的人为了显示他们的诚意,还专门把知青是因为对村里做贡献,才能住在这里等事写在了纸上。这个东西共写了三份,红石村村委会留了一份,之后的知青点负责人保管一份,在李知青和江知青那儿也留了一份。这些东西现在都保存的很好,可以拿出来。当然,这事怎么可能完全是村里人的诚意呢?当然是知青们也耍了小心思,双方顺水推舟下的意思。可是,不管怎么说,这是之前的知青为知青们争取到的权益。这个东西不能在他们这个时候丢了。
这就是为什么知青们一听到村里人要盖房子,让他们搬过去,就生气了的原因。他们觉得之前是自己的退让,但是他们不能把之前的知青前辈们留给他们的东西一让再让啊。
知青们还有一个权益留下来的就是工作,对,就是工作。这指的就是慕点和其他知青刚下乡,干一段时间的农活,就被分到村里的厂子里上班。这个就是李知青和江知青那时候争取的。他们觉得工作比下地干活轻松,而知青们在厂子里,也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
这个优势发挥的好的话,其他人就会注意到这个知青。这个知青到时候自己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也说不定。这算是他们为之后的知青铺的一条路。
不过,可想而知,后面的知青终是有保不住的。这个工作,多重要,大家也知道。所以知青们一直是丢了,又拿回来,再丢,再拿回来,就这样循环。这在每批知青里都是这样。这也是为什么苏知青这些人被村里人安排干农活,他们却没有拒绝的原因。
以上两个是权益,下面这个优势就是村民和知青之间相敬如宾。这个也就是红石村的村里人现在不满本村知青的原因。其他村的知青可是有很多都和当地人结婚了。那些人还会在红石村的村民面前炫耀。
不过,最近,知青在被村里人排挤的时候,红石村的村民就对知青的态度发生了转变。有些人就冒出了自己不合时宜的想法。甚至不过是村里的男的会这么想,女的也有这么想的。
到红石村下乡的知青里,家世好的不少,村里现在工作机会没有以前多了,他们就想用婚姻改变自己的命运。红石村在外工作的人多了,红石村的人见识也就多了。大家见过更好的生活,当然会心向往之。
红石村知青的这个优势,红石村村民不再重视。甚至红石村的村民在主动破坏这个他们以前与知青默契形成的红石村的知青们的独特优势。这对知青是很不利的。
至于知青们想争取到的主动权,就是选择权。反正就是在东风压倒西风中,知青想做这个东风。
知青们在商量好之后,就开始第一步自己的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知青们做的很隐蔽。同时,他们也开始观察起红石村村民的态度。
其实这个是最好观察的,村里哪些人是最活跃的,这很明显。知青主要着重看这几个人就行。这几个人年纪不大,社会经历不多,对自己的神情不会掩饰,他们在看知青的时候,总是在眼睛里不经意露出自己的得意。
这个得意就很有意思。他们在得意什么?这个得意还是在面对知青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再加上村里有一处地方竟然在盖房子,房子盖的很不仔细,那些人干活极其的粗糙。这可跟村里人盖别的房子的时候不一样,那这房子是盖给谁的?答案显而易见。知青们确定了自己的答案。
林知青在知青开会的时候,直言他们要加快速度了。村里盖房子很快,时间不等人。这个时候,那些原本还有些犹豫的知青都明白,村民的确是在准备再次“排挤”他们。他们的犹豫好像是个笑话。
人嘛,总是会在发现自己的想法有误或看错人时,表现的恼羞成怒。这个时候,做出的举动也会特别果断,特别迅速,甚至下手会更狠。这些知青就是这样。
知青们刚开始想的是打舆论战。他们在前两天准备工作开始的时候,就开始疯狂的写文章投到市里和京城的各种报纸上,这些地方的都投一遍,然后就往别的省份的省城报纸投。这些文章都是夸红石村的发展,夸红石村以前的知青特别厉害,总之就是各种夸赞。
当然,这些文章不可能投过去,立刻就被发表。所以这些知青都请家里人帮了忙。这个帮忙,原本知青们是没有这个计划的。他们想着完全靠自己,去做到这些事情,但是现实却给了他们一击。红石村村民的速度更是比他们想象的快,这一切都让知青不得不加快速度。而这加快速度做到这些事情,他们就只能借助家里人的帮忙。
同时,在这些不停夸赞红石村的文章中,还是夹杂着一些对红石村现状的批评。例如因为红石村发展的好了,村民的日子都好过了,但是现在村里游手好闲的人特别多,红石村的风气已经变得不如以前好了。有些村民觉得他们的生活比城里工人过得还要好,因此看不起下乡的知识青年,甚至严重一些的人还在排挤这些知青。
这些都是知青写的,但并不是以知青的名义发表的。但是这些文章都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起初,那些夸赞红石村的文章出来时,大家只是羡慕和敬佩。之后,忽然有人说红石村发展的是好了,但是红石村的村民却变了。他们不仅忘了艰苦奋斗的精神,还看不起下乡的知青。这批评的文章虽不如夸赞的多,但是却更引人注意。
特别是这些这些文章里,有一部分是夸赞第一批下乡到红石村的知青,文章中说,他们才是值得大家敬佩的人,因为红石村的发展是他们推动的。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帮助红石村发展起来,这才是知识青年的榜样。这样的做法才是知识青年下乡该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