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易主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成都。
益州牧刘璋坐在厅堂之上,他抬眼望向堂下众臣,声音低沉:“诸位,汉中……已归王镜。
堂下一片死寂。
刘璋缓缓放下竹简,指尖在案几上轻轻敲击。他虽非雄才大略之主,却也明白汉中对于益州意味着什么。
汉中乃益州屏障,若失汉中,则蜀地门户洞开。蜀道艰难,汉中若被他人掌控,蜀中粮秣转运将受制于人。张鲁与刘璋虽为世仇,但毕竟相持多年,如今汉中易主,蜀中豪族难免心生异念。
刘璋缓缓道:“王镜此人,野心勃勃。她既能轻取汉中,下一步……会不会是益州?”
堂下众臣议论纷纷,意见不一。
张任抱拳道:“主公,王镜新得汉中,立足未稳,此时若不遏制,日后必成大患!末将愿率精兵出剑阁,夺回汉中!”
严颜亦附和:“汉中若失,蜀地危矣!不如先发制人!”
主战派的声音还未落下,黄权便摇头反驳:“王镜兵锋正盛,又有‘玄女’之名蛊惑人心,此时贸然开战,恐非良策。”
一位年轻的谋士法正站在角落,目光在众人脸上扫过。他沉吟片刻,轻声道:“不如遣使结好,暂观其变。”
厅堂另一侧,蜀中各大世家的代表们沉默不语。他们交换着眼色,心中各自盘算。若王镜真能坐稳汉中,是否该早做打算?
刘璋性格优柔,既不敢贸然开战,又不甘心坐视王镜坐大。最终,他决定加强边防。令张任、严颜加强剑阁、葭萌关防务,严防王镜南下。调李严镇守巴西,防备汉中军从米仓道偷袭。
另派使者前往汉中,表面恭贺王镜得胜,实则探查虚实。再暗中联络袁绍、曹操,希望他们能从北方牵制王镜,使其无暇南顾。
侍从们迅速记录着主公的指令,竹简与刻刀相碰的“沙沙”声在厅内回响。窗外,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暮色中的成都城显得格外静谧。谁也不知道,这份平静之下,正酝酿着怎样的风暴。
法正站在廊柱旁,望着渐暗的天色出神。
刘璋优柔寡断,暗弱无能,终究是朽木难雕……是否该另投明主?
……
几日后
盛夏的燥热渐渐褪去,南郑城的天空变得高远而澄澈。刘备躺在榻上,望着窗外飘落的梧桐叶,心中百感交集。
自从坠崖负伤后,他的左腿便打上了石膏。华佗和军中的医官们每日为他施针、熬药,甚至亲自搀扶他练习站立。虽然腿脚依旧无力,但至少气色好了许多。
侍从轻声道:“将军,该服药了。”
刘备接过药碗,苦涩的汤药滑入喉中。
正沉思间,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
“玄德,今日感觉如何?”
熟悉的声音让刘备一怔,他连忙撑起身子,却见王镜已踏入屋内,身后还跟着两名侍从,推着一辆木制的奇怪坐具。
“主公!”刘备欲起身行礼,却被王镜抬手制止。
“不必多礼。”她微微一笑,示意侍从将那木制坐具推到榻前,“这是新做的‘轮椅’,你试试。”
刘备低头看去,只见这“轮椅”形似带轮的木椅,两侧有扶手,下方装有两轮,后方还有推杆。他有些迟疑,侍从却已扶他坐了上去。
“试试看?”
刘备双手扶着轮圈,轻轻一推,轮椅竟真的向前移动了一小段。他眼中闪过一丝惊喜,随即又黯淡下来。堂堂七尺男儿,如今竟要靠这东西行动……
王镜似乎看出他的心思,安慰道:“玄德不必介怀。张良体弱,却能运筹帷幄;孙膑足残,仍可决胜千里。双腿不便,未必不能成事。况且玄德腿脚不便只是暂时的,待来日康复,定能恢复如初。”
刘备心头一震,抬头看向王镜,见她眼中含笑,语气更加缓和。
“走吧,我带你看看如今的南郑。”
侍从推着轮椅,王镜走在刘备身侧,一行人缓缓穿过南郑城的街巷。
秋日的阳光洒在青石板上,街道两旁商铺林立,行人往来如织。粮铺前,农人正将新收的稻谷装袋;铁匠铺里,工匠们打造着新式的农具;孩童们在巷口追逐嬉戏,笑声清脆。
刘备看得怔然。
他曾见过战乱中的城池,饥民遍地,尸骨横野,百姓眼中只有恐惧和麻木。可眼前的南郑,却仿佛从未经历过战火。
刘备还注意到,沿途百姓见到王镜,无不恭敬行礼,眼中满是敬仰。这种威望,甚至超过了昔日的张鲁。
刘备由衷赞叹:“主公治理有方,实乃百姓之福。”
王镜摇头:“非我一人之功。张鲁本就施仁政,我只是稍加改良。”
随后,她望向远处天际,缓缓开口:“玄德,我观你与张鲁,虽出身、经历不同,但都心怀仁政,体恤百姓。待你伤愈,我打算让你与张鲁共治汉中,加封你为汉中太守,不知意下如何?”
刘备心头一热,几乎说不出话来。
没想到,王镜竟愿将新占之地托付于他!
他颤声道:“主公……备何德何能……”
王镜笑了笑:“玄德不必自谦。你能在褒斜道亲身涉险,已证明忠心与胆略。更何况,汉中需要你这样体恤百姓的人。”
刘备愣神许久。
往昔岁月如潮水般在脑海中翻涌。
遥想当年,他出身织鞋贩履之家,借着黄巾起义的契机投身军旅,好不容易积攒了些许军功。原以为能谋得一官半职,却因囊中羞涩无力打点关系,最终只得了个微末小官。
他本想兢兢业业,盼着升职加薪,可现实却残酷地击碎了他的幻想。朝廷一纸通告,竟要将所有靠军功获取的县级官位尽数罢免。只因那时朝廷财政亏空,急需腾出职位卖官鬻爵、敛财充库 。如此腐败之举,让草根出身的他毫无活路。盛怒之下,他鞭打了前来督办的官员,挂印而去,人生第一次仕途就此草草收场。
此后,他带着结义兄弟关羽、张飞四处漂泊,辗转寻觅出路。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他投奔同窗公孙瓒,得以崭露头角。凭借讨董与平定黄巾之乱的功绩,刘备获得了官位,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却始终在基层徘徊,麾下兵源不足千人,只能四处寄人篱下。
那时的他常常含泪悲叹,天下之大,岂无容我刘备安身立命之所!
直到人到中年,遇见了王镜——彼时还是一方州牧的她。
王镜用人不疑、赏罚有度,一路扶持提拔,直至将汉中重镇交付于他。
至此,这个漂泊半生的人,终于有了安稳的归处,找到了可以托付忠诚与抱负的主公……
刘备眼眶微红,他深吸一口气,艰难地转身,朝着王镜深深一拜。
“承蒙主公不弃,如此大恩,备粉身碎骨也难报!往后必当肝脑涂地,效犬马之劳!”
王镜救了他的命,给了他尊严,甚至愿意将一方重镇交给他。这样的明主,他此生难遇第二次。
得明主如此,夫复何求?
轮椅碾过落叶,发出轻微的沙沙声。
远处,南郑城的炊烟袅袅升起,安宁而祥和。
刘备望着眼前的烟火人间,一股热流涌上心头。他暗暗握紧双拳,心中已然立下誓言,定要倾尽全力,治理好这片土地。
在这乱世之中,君臣相知,一路同行,倒也有了几分温暖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