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民们正式在长乐村的祠堂里面安顿了下来。
当然,祠堂里面渐渐变多的床铺柜子、锅碗瓢盆,难民身上眼熟的不合身的棉衣,在没有人提出反对的情况下,变成了理所当然。
唯一不同的是上山砍柴需要抢,地里可怜的那点收成必须派人守着。
“张哥!今天还需要松针吗?”一个瘦弱的男孩子站在铁门外不敢靠近,眼巴巴地看着院子里正在琢磨着编竹筐的张凌。
小狼们虎视眈眈地守在铁门旁,只要门外的人试图靠近一步,便呲牙低吼。
小男孩十岁左右,身后还躲着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身上的棉衣明显大了,几乎盖住两人的膝盖。
“可以!”张凌起身到堂屋拎着一个背篓,拉开虚掩的铁门,“给你!还是老规矩。”
“知道了。”男孩子高兴地抱住背篓将肩带挎在额头上。“我们很快回来。”
“谢谢张哥哥!”小女孩乖巧地道谢,然后拉着男孩的衣服亦步亦趋地离开。
“小心一点。”张凌点点头下意识叮嘱道。
难民们安顿好之后解决了穿和住的问题,但是几十个人的吃喝是个大问题。
去安全区的人家里可不会留下一点食物。如果不想当强盗那就只能帮村里的人干活,换取一点食物。顺便上山寻找一点能裹腹的食物。
男孩叫李浩然,女孩叫李姗姗,兄妹俩跟着爷爷和爸爸逃到了这里。
前些天张凌不小心露出的实力,深深地震撼到了李浩幼小的心灵。于是一家人壮着胆子上山套近乎。
张凌后山上的松树掉了厚厚的一层松针。这玩意儿是上好的引火材料,还能当床垫,腐化后还能当肥料。
俩小孩每天能扒拉两背篓的松针,一背篓松针换一个红薯或者土豆,这是张凌的定价。
不是他小气,而是现在粮食才是硬通货,贵比黄金。
李浩的父亲和爷爷在房屋旁边帮张凌挖土,夏天自己开垦的那两块山地两块田一直没有种,现在正合适种一些萝卜和油菜,免得引人起疑。
至于收成如何,不是张凌所关心的。
“张凌!”刚坐下准备继续编竹筐的任务,外面又响起了王国强的声音。
“强哥!”张凌只得放下手里的活,起身开门。
王国强骑人力三轮车气喘吁吁地停在门外。
“我刚从安全区回来,有你的信!”说完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
“我的信?”张凌心念一动,难道是?
“嗯,我见到了你弟弟妹妹他们三个人。”将信塞到张凌的手心,“给你。”
张凌沉默了一会儿,打开手里的纸。
里面只有几行字,看字迹像是弟弟写的。大致是说他们在安全区还算安全,不过逃难的时候没有带冬天的衣服,现在很冷。
“他们没饿着,但是棉衣肯定没有。”王国强将之前看到的情况简单说了一下。
“嗯!”张凌应了一声没说话。
良久,王国强瞧了瞧他的脸色,忍不住好奇问道:“你去吗?”
“去吧!”张凌一直低头看着手中的纸。“爸死前要我照顾着弟弟妹妹。”
“哎。”王国强拍了拍张凌的肩膀叹气。
都是一个村的他家什么情况王国强很清楚。当初张凌的父亲在淮阳县买房安家,没多久就查出来肺癌,花了好些钱都没治愈,最终在张凌高三的时候撒手人寰,留下三孩子和几万块钱的外债。
他那个后妈又要打工还债又要拉扯三个小孩,也实在是艰难,张凌见状便读完高中出门打工。
“你自己决定就好。你那个后妈虽然偏心,好歹也没虐待你,就当还那十几年的饭钱。”
“嗯!”
下午,张凌打开衣柜找了找,除了身上的这套,衣柜里面也只有两件旧棉衣,最后找出一床旧棉被。
第二天,张凌去王国强家里借了人力三轮车,装上三件棉衣,一床棉被,其中一件棉衣是昨天从王权家拿的,加上一些粮食。
将小狼们锁在院子里,然后骑着三轮车去安全区。家里的摩托车被收进屋内,只剩下一点油必须留着应急。
原本半个多小时的路程现在踩小三轮,没得个把小时到不了。
一路顺畅没有碰到丧尸。
顺着上次修建的围墙来到安全区大门。大门紧闭,侧面开了个小门,有俩军人驻守,围墙上也有好些守卫。
看来治安还算可以。
“停下!干什么的?”门口的守卫抬手让张凌站住。
“你好,我来给人送物资。”王国强说过进安全区具体的流程。
“叫什么名字?住哪?”守卫打量了下张凌三轮车里面的东西。
“住在以前菜市场那里,叫刘梅,还有她一双儿女。”
其中一个守卫拿出名册,开始查找。
“嗯”几分钟后,守卫点点头。“将三轮车放门口,你搬着东西跟我进去。”
“好!”张凌背着背篓,双手提着捆绑好的棉衣棉被。老老实实跟在守卫后面。
进入安全区大门,入目是大片的菜园,当然全部是萎靡不振的模样。
每块菜园都有人在浇水松土。
穿过菜地,就进入了镇子里,建筑物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是里面人流密集。不少人或坐或站无所事事。
“刘梅住在二楼,你上去找吧。等会自己到大门口找我,不然你的三轮车要扣下。”守卫说完转身就走。
“谢谢啊!”张凌扯住嘴角道谢,也不管人家听到了没。
张凌的东西在这里非常引人注目,因为不少人缩着脖子瑟瑟发抖。但是目前没有人能敢上前抢夺,否则会被赶出安全区。
沿着昏暗的楼梯来到二楼,门没关,里面是一间套房,现在光客厅就有四五个床铺。
张凌站在门口环视一圈,没看到那三个人。
里面的人纷纷好奇地看过来。
“你们好!我找刘梅。”